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5281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9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一、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2.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3.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二、学习要点,1.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2.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3.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诗人。播放视频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i),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最早的创作是小说,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

2、文班。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他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国。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新诗月刊。,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稍后,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

3、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风险来到北平。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非常冷清。,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共存诗余首。戴望舒诗选(1957),戴望舒诗歌风格(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以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他的诗歌,绝大

4、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剧感受。,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他更善于体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有一首诗,寻梦者:,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

5、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鱼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把它在海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把桃色株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的时候。,这里,金色的贝,贝里桃色的珠子,象征着梦一样的理想。这种梦,是对人生的一种永恒的诱惑,他是非常难于获得的,或者说几乎无法获得。这首诗情感类似鲁迅的“

6、过客”精神,但是,戴望舒却缺乏“过客”精神的那种坚毅顽强,他更多的却是体会到了梦境失落的痛苦。,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梦,那种美丽、芬芳而哀怨的姑娘,它充满着魅力和诱惑,却难以寻求,诗人所擅长的就是对这种美丽的忧郁梦体验。,雨巷,诗歌抒发的是一种忧郁凄凉感情。“雨巷”重要意象。它是抒情主人公的所处的环境。也可以说,是诗人戴望舒体验到的人生境遇象征。就是说,戴望舒体会到的生活,就如同在雨巷徘徊一样。阴郁、寂寥、狭窄,又悠长悠长地没有止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雨巷”暗示着忧郁凄凉的心境。,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诗人朦胧而美好的“憧憬”、“渴望”。这种美好的渴望

7、、憧憬充满了悲剧色彩。她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样是忧郁凄凉的,同样是忧愁、哀怨、凄婉,同时又朦朦胧胧,飘忽不定,难以捕捉。最后,这个姑娘在雨巷里消失,一切消失。她给人一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可望而不可及。,这里构成的意境是:在一个狭窄的街巷,飘着濛濛的细雨,一个孤独的人,渴望一个同样孤独的美丽的姑娘,但最终却消失了。这种意境象征着诗人美好憧憬的失落。给人的是一种凄婉朦胧之美。,其次,从文学修养上看,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被称为是现代派的首领。戴望舒30年代曾经游学法国,西方意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其中以法国象征派影响为最大,他曾经翻译过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

8、诗歌。戴望舒的忧郁,很多都带有现代派的那种荒原意识。,再次、从个人生活经历上,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的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有更深刻的影响。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他先后与三个女性恋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三个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第一个女性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1928年,戴望舒深地爱上施绛年。我的恋人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年举行订婚仪式,结婚条件: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

9、收入后,方可完婚。1932年10月,乘邮船离开上海赴法留学。1935年4月,戴望舒回到上海,施绛年移情别恋,第二个女性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戴望舒与小12岁的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1940年冬,穆丽娟提出离婚,戴望舒给穆丽娟发出“绝命书”,以死相挟。但是,最后还是破裂。,第三个女性是杨静,1942年,戴望舒与小21岁的大同图书馆抄写员杨静相识结婚,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泼好动,结婚时才16岁。1948年末,杨静另爱他人,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了种种努力都未能奏效。,2、民族苦难的悲愤,抗战爆发后,戴望舒,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之中。后期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有几首诗,被很明显地体现

10、了这种思想感情。他用沉重的笔写下了元日祝福、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狱中题壁(1942),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我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诗歌表达的是对民族战争胜利的信念,即使死了,也要分享胜利的喜悦。是一种乐观、昂扬的激情。其想象力,主要体现在后两节。,三、萧红墓畔口占分析,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11、,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萧 红(19111942)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萧红的生平飘泊岁月寂寞路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到上海。1940年萧红与端木从重庆到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香港浅水湾,广州萧红之墓,萧红故居,作品中的后花园,戴望舒与萧红的深厚友情,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

12、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起第一次拜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文本分析,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难得的是作者将这样一首四行短诗写得充满蕴涵。,诗的头一句,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写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诗之中心意象。“寂寞”同时也隐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第二句,“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同时“(偷)放”一语,又表露出凭

13、吊女作家墓时环境的险恶香港沦陷于敌手,仍处在血雨腥风之中。,第三句,“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内中所包含的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第四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写诗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时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与生者感受有别,一“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艺术特色,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臧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在新诗史上,十行以内的诗中,没有一首能和它媲美”。

14、“这首诗写于一九四四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正值烽火连天。在这样战乱的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了。”,艺术特色,臧棣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 读书一九九六,十二1.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2.在修辞上,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3.结构上的平衡。这首诗在主题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也融有多重的对比关系,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艺术的平衡。在视觉上,它显得像一幅画,而在心理上,它展现为一种从容面对各种命运的情境。4.阅读的张力。它自身的蕴藉饱满、自足,有深邃的玄想,又有克制的反讽;同时,也给每一位接触它的读者留下了充分的空白。,思考与练习,1.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2.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3.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