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5379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398 大小:1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8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8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8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8页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害生物绿色治理.ppt(3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大学本科教学课件,有害生物绿色治理,【植物病害部分】,第一章 植物病害绿色防治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 绪论一、植物病害的种类植物病害,按照引起病害的病因是否具有传染性,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的侵染性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大,而且可以人为控制。主要介绍植物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分为的五大类病害,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植物病害。,二、植物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历史和现状,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从植物上获取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而不得不或多或少地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设法驱除侵扰植物的有害生物,如病害、虫(螨)害、草害、鼠害等。,

2、从有害生物防治的历史、认识水平、防治水平来分析,有害生物防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早期朴素综合防治阶段、近代集约化化学防治阶段和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阶段:早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在于使用各种防治措施,并有简单的协调。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思想,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并具有了系统思想。,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专家讨论会上,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依据有害生物的种

3、群动态与其环境间的关系的一种管理系统,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许多防治措施都有其科学背景,而不是经验性的。如强调从生态系整体出发和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明确防治目的是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而不是彻底消灭。,在国内,1975年春季农林部召开了:“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确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我国植保方针,并作了如下解释:“把防治作为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内容上 看,国内提出的“综合防治”与国外流行的“

4、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都包含了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三个基本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实践表明,应用 IPM观点防治植物病虫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IPM主要贯彻三个观点:经济观点、生态观点和环保观点,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观点着重在贯彻“经济阈值”。生态观点是设计防治措施要考虑特定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平衡。环保概念是使用环境安全的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第二节 植物病害绿色防治原理与途径,本节的主要内容有:1植物病害绿色防治的概念2植物检疫3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4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1 植物病害绿色防治的概念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

5、制宜地合理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即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其环境间的关系的一种管理系统,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2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3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包括最原始、最简单的徒手捕杀或清除,以及近代物理最新成就的运用,可算作古老而

6、又年轻的一类防治手段。,人工捕杀和清除病株、病部及使用简单工具诱杀、设障碍防除虽有费劳力、效率低、不易彻底等缺点,但在目前尚无更好防治办法的情况下,仍不失为较好的急救措施。徒手法常归在栽培防治内。也常用人为升高或降低温、湿度,是指超出病虫害的适应范围,如晒种、温汤浸种或高温处理竹木及其制品等。,4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或改造过的生物体,基因产物来降低有害生物的破坏作用,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利用有益微生物杀灭或压低病原生物数量以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一类措施。又称“以菌治菌”。,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7、,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污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检疫,1植物检疫的概念2植物病害检疫的任务和内容;3植物病害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 的划分;4植物病害检疫的实施方法:(1)制定法规;(2)确定检疫对象名单;(3)检疫检验;(4)检疫处理。,1植物检疫的概念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是保护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为保证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经人为传播而在地区间或国际间扩散蔓延,许多国家都设立有检疫机构从事专门动植物检疫工作,同时也有一套相应的法规措施。,

8、部分植物病、虫、杂草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扩散传播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历史上有过多起因引种或贸易而引起植物病、虫、杂草扩散的例子。我国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对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就更显重要。,植物保护工作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也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有时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计划中唯一一项具体措施。,但植物检疫具有的特点却不同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其特点是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有害生物的传入

9、、定殖与扩展。由于它具有法律强制性,在国际文献上常把“法规防治”、“行政措施防治”作为它的同义词。中国的植物检疫始于20世纪30年代。,一、植物检疫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地位实行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关键措施。植保工作所保护的主要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农、林、果、菜、油料、纤维、糖、花卉、药用植物和牧草等植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然而植物的种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地区间的引种由来已久,一些本来局部地区分布的病原和害虫也伴随种子和苗木由甲地扩散到乙地,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例如烟草霜霉病在本世纪初由澳大利亚开始传人美国、

10、加拿大,后来又传到欧洲,都曾严重威胁烟草生产。,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榆树枯萎病等都是洲际引种或其产品贸易的同时把病害扩散的例子。害虫随种苗及产品扩大疫区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所以植物检疫要贯彻制止人为传播病、虫、草害法规的行为准则和技术措施。,马铃薯块茎蛾,原产于南美山区,后随着薯块传到北美和欧、亚、非及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一度威胁马铃薯的生产。所以植物检疫要贯彻制止人为传播病、虫、草害法规的行为准则和技术措施。,当然,并非一切传人新区的病、虫、草害都一定蔓延成灾。成灾需要满足以下的基本条件:首先是要有可寄生或取食的植物,尤其是对于寄主范围窄的病、虫等有害生物;其次是适于其存活和生长繁殖的气象条

11、件,特别是冬季;最后是病原菌的有效个体数量,数量太少也很难立足。,例如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1934年在江苏省南通发现,主要是引种美国陆地棉品种而来,最初只在少数地区的棉种场发生,到60年代初因放松种子管理而在全国迅速蔓延起来。,种苗以外的途径也有可能引进有害生物,例如荷兰榆树枯萎病传人美国等地,是通过潜在木材内的带菌欧洲榆小蠹而传染开的,而当时木材又不属检疫之列。,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也曾因检疫机构不健全,以及海关权由外国人掌握等原因传人有害生物,其中较重要的病、虫各有78种之多:例如水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和恶菌病,棉花枯萎、黄萎病和红铃虫,马铃薯环腐病及块茎蛾,甘薯黑斑病和甘薯小象甲,还

12、有蚕豆象、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和柑桔吹绵蚧等。,其中有详细记录的病、虫例子很少,但多数与引种有关。这些事实说明、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与植物保护关系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重要,因为实行准确无误的检疫,还必需具有相应的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知识以及有关技术。,二、植物检疫工作的范围、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检疫工作的范围植物检疫工作的特点具有预见性、法制性、技术性和地区性。做到预见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和掌握,及时了解疫情动向,做到防患于未然。因而从事植检的人员要经常分析判断并提出应列入植检对象的名单。,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对内对外两个植检条例,结束了暂行草案的历史。尽管

13、如此,按各国惯例,经常改变植检名单的事也是有的。,预见性还应体现在执法过程中,例如在我国青岛曾查出从马里进口的花生中还有谷斑皮蠹,在北京口岸曾查出进口麦种中有印度腥黑粉菌。,这两者当时虽然均末列入对外检疫名单,由于其危险性大,故采取了果断处理。法制性是关于植检工作能有效而顺利开展的法律保证,其具体法规将在后面介绍,它可以通过对人的约束而达到防止害物传播扩散的目的。,谈到技术性,植物检疫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有扎实的植物保护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术。为了做到快速、准确、彻底查清一批批到达的待检植物或产品中的疫情,有必要培训一批熟练的病、虫、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并随着工作量的

14、增加以及对检疫技术的要求,还要不断学习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植物检疫工作通常按地区划分,大至一国,小到一县均可有自己的检疫工作。可是作物布局和有害生物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无视这种人为划分。,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帮助在全世界建立了九个区域性植保组织,然而中国还不是这些组织的成员。在大区之内还可以分不同等级,一个较大国家之下可分地区、省乃至较小的县、市。并根据需要设立植保植检机构,所配备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应技术,特别是有种苗进出口单位。,由于检疫性有害生物多属于破坏性强、蔓延快,并可经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必须建立权威性法规,方可有效限制其扩散,而且需要有地区间和国际间的合作。,检疫法规带有很强的科

15、学性,它必须建立在大量细致的害物情报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一些先进国家早已采用电脑来储存和处理检疫情报并建有信息库,效率提高许多。我国植检法规还在完善中,因为尚未加入区域性植检组织,在内外检疫的沟通上还存在问题,尚待提高。,关于确立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凡是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并能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植物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应定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象。所说的局部地区发生,是从全国角度提的,可能在某个省(区)已经发生,为防止传播仍定为国家级检疫对象。,至于随同植物和产品的传播现已扩大到包装物和运载工具。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依据主要是:分布,主要寄主植物种类,害

16、物生存耐力,以及害物发生地的植物运出频率等。各国根据具体条件而制定的名单和标准多有所不同。,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先后几次提出对内对外植检名单,其中内检方面包括稻、麦、棉、甘薯、马铃薯、苹果、葡萄、柑桔等8种作物的16种病虫草害。,总的趋势是,内检名单在减少,外检名单在增加,特别是增加了6种植物病毒。此外,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变异的真菌病害,虽然在我国不曾蔓延成灾,但为了防止新致病小种出现,故仍将其列为外检对象,例如栗疫病菌,在欧美均属危险性病害,而亚洲栗树则比较抗病;,总之,一般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体型小,难发现,有的要经显微及电镜技术,乃至隔离种植才得查出;二是危险性大,繁殖

17、力强,容易在短期内建立起种群;三是抗逆性强,可以较长时期保持活力,难以防除。,不过,一切有害生物也都有其薄弱的方面。例如它们能危害的植物种类有限,在没有特定寄主的情况下就难于存活和发展,所以掌握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栽培和野生寄主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这些有害生物大多危害特定部位。,如棉花根腐病(多梗瘤孢菌),寄主也很多,但只侵害地下部分,属土壤传播,控制土壤外传是有效的办法;最后,有害生物一旦被列为检疫名单中,就被置于各级海陆空的检疫关卡的严密监视之下。,三、植物检疫法规和组织管理,国际植检法规概况现存植检法可分为国家法规、双边协定和农产品贸易合同上的检疫条文等。区域性法规与各成员国的法规有联系,也具

18、有法规的性质。从制定法规的形式区分,有两大类:,11综合性法规 具体又分为两种形式:在植物保护法或有害生物法中有关于植检的专门章节,如墨西哥、印度和前西德等国;,独立的植检法,这是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我国也在内。综合性法规要求有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并对法规中的某些条文解释、补充和具体化。,12单项法规 早期的植物检疫法规大多是针对某种有害生物的寄主植物制定的。例如德国在1873年公布的禁止栽培用葡萄苗进口令,即是专为禁止葡萄根瘤蚜的引入而颁布的第一个植物检疫法规。,美国在1992年国会通过植物检疫法案,其农业部也陆续公布各种单项法规,到50年代才有了植检法规总汇编。其中分为篇、章、节、目。,有

19、时,目之下还有分目,具体如321目,是限制爱尔兰马铃薯进口。这种法规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遇到新的情况只需改动目或分目而不影响大局。日本制定的法规主要效法美国,经常发布紧急单项法规,一旦发现有差错时再撤销。,【法规的制定应以科学为依据,频繁修改法规也不可取。】例如日本曾根据澳大利亚一份报告中提到地中海实蝇侵害青香蕉而发布禁止令。,在美国的反对下,日本农林省派员到香蕉出口国调查并接种检验,最后证实青香蕉并非地中海实蝇的寄主,只得取消限制令。【一般综合性法规属于原则的、笼统的,而且是硬性的。而单项法规则是具体、细致,且有一定弹性。】,2植物检疫法的制定,【检疫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立法前的大

20、量工作包括疫情调查登记、制定名单和宣传普及几个环节。】,英、美等国从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开始颁布有害生物的检疫法,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例如英国于1877年在利物浦码头发现马铃薯甲虫,立即公布了害虫法案;后又于1907及1927年两次对法案进行修订补充;】,英国是蔬菜进口大国,以往对马铃薯和一些蔬菜的限制极严,后来随着信息的掌握和措施及时,也采取了灵活措施,方便操作。美国于1912年建交了第一个植物检疫法,由于法规本身以及执行中的问题,相继传入了马铃薯癌肿病、小麦秆黑粉病和榆树枯萎病等病害;,又于1944年通过植检法和1957年通过联邦植物保护法。在以上三个骨干法规的基础上又制定了许多法

21、规和补充案、修订案。例如墨西哥边境管理法、海外领地检疫法、蜜蜂进口条例和石头、垃圾、土壤管理法等,成为能应付各种局面的植检先进国家。,我国于20年代开始单项植物检疫,是随引种美棉而设在上海商品检验局的机构。1935年制定了植物病虫害检疫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输出入植物病虫害检验暂行办法,订出30种检疫病虫,包括16种病和14种害虫。,到1967年公布植物健康法案,其中规定,农渔食品部长有权签署法令,采取各种制止有害生物传入,并且发挥群众监督,强调农民及土地所有者一旦发现害虫立即上报;还针对重点害虫,出版宣传手册。,1957年农业部公布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和国内检疫对象名单。

22、1964年将外检也并入农业部,于1966年修订了外检名单,但十年动乱大受干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务院颁布了对外和对内两个检疫条例。农牧渔业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实施细则,各省也相继制定实施办法。此外,农牧渔业部又会同林业、交通、铁道和邮电部及民航总局,制定关于调运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的联合通知。,1991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并于1992年4月1日起实行。,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对内检的植物检疫条例做了修订。除了上述综合性法规外,在各时期还公布有针对性的单项规定。我国的植检法规在借鉴国外有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日益完善。,我国各级植检科研机构已对

23、3400余种病原真菌、120余种病原细菌、约170种植物病毒及大量害虫和杂草的检疫重要性做了科学评价。,3实施植物检疫的技术措施,生产健康种苗是许多国家检疫技术的根本环节。所谓健康种苗是泛指不带有任何活的害物的植物繁殖体。我国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繁殖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建立检疫有害生物的种苗繁殖基地。试验推广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前苏联、美、英等国也都有类似规定。】,为了具体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对一些种苗需求量大的作物,根据现有先进技术,制订出健康种苗生产规程草案,并在生产实践中完善成为产地检疫操作规程付诸实施,可以收到对国家、集体和

24、个人的效益。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解决繁殖材料的消毒处理等技术问题。,其次是实施产地检查也不可忽视,因为产地检查是被检对象是否标准。并最后获得签证的关键。其特点和优点也是明显的。,例如在产地更易判明植物健康情况,使有害生物在装运前被截获,可及时处理,特别是在疫情不严重的情况下;由进口国(地)派人亲临供种国(或地区)目睹检疫对象及有关措施的执行,可增强对供种国的信任。,经过产地检查后双方签字的证书,可免去海关和口岸等的关检手续,不仅争取了时间,还可以不受进货口岸限制。实施产地检查也有许多技术上的准备工作,如人员培训和相应的物质条件等。,最后,经过一年几次检查的基础上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书,再换取植物检

25、疫证书。执行产地检查的人员应负有建议并监督执行防治的任务,以使危险病虫在发生在点片阶段得到消灭。,做好关卡检疫和入境后的检疫也很必要。关卡检疫是在货物等待出入国境时的检疫,简称关检。根据规定,凡进出国、省、地区或县(市)的应检植物和产品,都应由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加以检疫和检验,并做验后处理。,进出国境的,由口岸动植物检疫局负责,称为进出境检疫或对外检疫,简称外检;而在国内地区间的检疫,称为国内检疫,简称内检,在我国具体由省、县两级检疫机构共同负责。,关卡检疫后放行的货物并非万事大吉,还必须配合严格的入境后检疫,这是因为:单纯凭借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有一定危险性,关卡抽样检查有偶然性,以及有些病虫

26、害在新地区会遇上利于蔓延的因素。,为了弥补上述关检漏洞,必须加强第三道防线,即入境后检疫,简称后检。,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检疫苗圃,对疫区或国外引入的种苗实行隔离种植;隔离试种圃的技术要求不及检疫苗圃可以较广泛地建立,以便发现疫情及时处理。,建立检疫温室,在隔离条件下模仿热带及其它季节的气候,并设有相应清洗消毒设施。最后才能做到种苗的发放并签发出圃证书。用种单位通常还得继续试种一年,确实无问题时才可正式扩大使用。,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一、植物病害物理防治的概念二、植物病害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1)汰除(2)热处理温汤浸种蒸汽消毒热力治疗高温愈伤,一、植物病害物理防治的概念,

27、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二、植物病害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1)汰除(选)是利用比重的原理汰除种子间的病原物或带病的种子。汰选包括手选、水选、筛选及机械选等方法。根据病原体或有病种子和健全种子在大小、比重、形态或粗糙程度上的差别,将混杂在种子间的病原物如菌核、菌瘿等以及有病的种子清除掉。例如混杂在种子间的白菜菌核病的菌核等可用清水、盐水、20的(比重为1.478)或30%40的黄泥水淘除。一般带病种子不能充分成熟甚至不成熟,比健康种子轻,因而可用风选法将病种除去。,朱凤美(1895-197

28、0),江苏宜兴县人。留学日本。曾任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20世纪30年代开发药硫磺;40年代,发明小麦汰除器,小麦粒线虫病。50年代,利用石灰水浸种法。,(2)热处理,温汤浸种:简单、经济,是农家常用的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方法。是利用一定的水温消灭种子内外病菌的有效方法。由于一些病原菌潜伏在种子内部,用一般药剂处理难以奏效,则可以利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来杀死病原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的温水中,把种子浸泡若干时间,然后将种子捞出,放在冷水中冷却,再晾干;有些种子需要催芽播种的,则无需晾干,冷却后即可直接播种。,水稻:先将稻种在冷水中浸小时,然后在的温水浸分钟,再移入的温水中,保持水温浸 分钟,可有效地杀死

29、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如在水中加上石灰,利用石灰在水面上产生一层薄膜,将空气和水中的种子隔绝,使种子上的病菌得不到空气而致死,防治病害的效果会更好。石灰水浸水稻种,一般用量是公斤水加.公斤生石灰。,先将石灰溶解,然后将种子放入石灰水内,水面高出种子厘米。在浸种过程中,注意不要弄破石灰水表面薄膜,以免空气进入而影响杀菌效果。,浸种时间根据气温而定。气温在时浸小时,在时浸小时,在时浸小时,在时浸小时。稻种浸后必须用清水洗过,再催芽或播种。,麦类:(大麦、小麦、荞麦)先用冷水浸小时,然后放入的温水中,不断搅动,分钟后取出,用冷水淋洗,晾干后即可播种。浸种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水温和浸种时间

30、,否则易使麦种烫伤或达不到杀菌效果。,棉花一般可用“三开一凉”法浸种。具体做法是:先用三份开水,一份冷水混合,水温约左右,然后倒入棉花种子。浸种时,边浸边搅拌,上下均匀地保持。浸种分钟后,再稍加冷水,使水温下降到以下,继续浸小时,取出晾干播种。一般每公斤水浸棉种公斤。,油菜:用的温水浸种 分钟,能消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和种皮内的部分病菌。浸种时,必须正确掌握温度和时间,水温低于就失去杀菌作用,高于又会降低种子的发芽力。玉米用温水,浸小时,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治黄瓜炭疽病、蔓枯病50温汤浸种20min;防治番茄早疫病、斑枯病、黑斑病52温汤浸种30min;防治辣椒炭疽病、白星病、褐斑病55

31、温汤浸种30min;,蒸汽消毒,(高压蒸汽灭菌)为湿热灭菌方法的一种。是微生物培养中最重要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面去,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中,在密闭的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高压蒸汽是最有效的灭菌法,能迅速地达到完全彻底灭菌。一般在15磅/英寸2压力下(121.6),1530分钟,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都可杀死。它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超净工作台,常用高压蒸汽灭菌设备,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是高压蒸汽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能耐压又可以密闭的金属锅,有立式与卧式两种。,可以用电热、煤气、蒸汽等。锅上装

32、有压力表,有的还装有温度计,能及时了解锅内压力及温度。锅上还设有排气口,其作用是在密闭之前,利用蒸汽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净,另外还装有安全活门,如果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活门即可自动打开,放出过多的蒸汽。,干热灭菌,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干热灭菌是指热空气灭菌。一般在电烘箱中进行。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湿热灭菌高,时间也较湿热灭菌长。这是因为蛋白质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凝固。,一般须在160左右保持恒温34小时,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间歇灭菌,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

33、活力。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间歇灭菌的方法: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间歇灭菌通常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这种灭菌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以上的温度下处理较长时间,会被破坏,而用间歇灭菌法就既起到了杀菌作用,又使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是波长26502660的部分。无菌室缓冲间和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灯作空气灭菌。无菌室

34、和缓冲间的照射时间为2050分钟(视房间大小而定),接种箱照射1015分钟即可。,为了加强紫外线灭菌的效果,在照射前,可在无菌室、缓冲间或接种箱内喷洒5%石炭酸,以使空气中附着有微生物的尘埃降落,同时也可以杀死一部分微生物。,无菌室的工作台的台面和椅子,可用23%的来苏儿擦洗。然后再照射紫外线。由于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作用,所以人不要直视正在照射的紫外线灯,也不要在照射情况下进行工作。,灭菌后,为了检验紫外线的灭菌效果,可以在无菌室、缓冲间或接种箱内放一套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将皿盖打开510分钟,盖好后,放入温箱中培养。,如果只有一、二个菌落,可认为灭菌效果良好。如杂菌丛生。则需延长照射时间或同

35、时加强其它灭菌措施。,高温愈伤,愈伤处理:愈伤的原意是治愈伤口。在甘薯、芋头、马铃薯、洋葱、大蒜及类似的作物在采收,贮藏或销售之前,将其放置在高温高湿下使受伤的或擦伤的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而使表层愈合,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等病菌的侵入。,这种处理不仅可以愈伤,还能使产品增加对低温的抵抗力,提高耐贮藏性能。,甘薯以33和95%-97%的相对湿度下愈伤最快,木栓层在高于36或在低温下都不能形成。柑桔果实采收后,在室温下,85%-90%的相对湿度下放置2-4天,称之为“发汗”,可以有助于碰伤、刮伤、指甲伤的愈合。防止青、绿霉孢子的侵入。,现代的贮藏库都没有加热装置,而甘薯与马铃薯一般在地窖中贮藏不必专门的

36、进行加热,也能收到愈伤的效果。如在晴天采收的产品放到多湿的地窖贮藏,温度、湿度一般都能满足要求,入库后3-4天即能完成愈伤。,愈伤时,果蔬的化学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如甘薯中,部分淀粉转成为糊精与蔗糖,原果胶转变为可溶性果胶,部分蛋白质分解,并有一系列水解过程。,大蒜和洋葱在愈伤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水分的变化。柑桔类果实在愈伤过程中,随着木栓的形成,还产生一些抗真菌性的物质。,除甘薯、马铃薯外,其他蔬菜也具有愈伤的有利作用。如甘蓝、南瓜等采后在高温高湿或干燥条件下都可加速愈伤组织的形成而有利于贮运。,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农业防治技术,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一、植物病害农业防治的概念与原理二、植物病害常用

37、的农业防治技术1、使用无病种苗;2、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3、加强栽培管理;4、保持田园卫生;5、水、肥的管理。,一、植物病害农业防治的概念与原理,农业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手段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农业防治采用的各种措施,主要是通过恶化病原生物的营养条件和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其繁殖率或使其生存率下降的目的。,1、选用抗病品种,植物抗病品种利用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农作物为适应病虫为害而产生的防御性抗害特性,其机制是多方面的,除了形态结构、物候等因素外,主要是由品种自身的生理生化特性决定的。培育和推

38、广抗性、耐性品种来减轻病虫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转基因和基因重组等生物技术培育抗性品系如棉花、玉米、烟草、马铃薯等作物新的抗性品系已相继问世,有的已进入商品化生产的阶段。在利用抗性品种时,注意不要造成品种的单一化,注意品种抗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2、轮作倒茬轮作倒茬本是古老的群众经验,是对土地养用结合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作物增产和稳产的共同经验之一。我国早已有关于轮作换茬的记载,如战国末期吕氏春秋的任地篇中就有“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知道禾麦换茬有利于发挥地力。,农作物长期连作,土壤中的病原物逐年累积,以棉花枯萎病为例,棉花连作14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1.5%,4

39、%31.5%,36%42%,58%71%,病地轮作由于病原物遇不到适宜的寄主,病害就逐年减轻。棉花病地轮作13年,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到15.8%、10.8%和1.7%。,美国曾经在开垦的中部地区多年连种玉米,因管理不当导致地力下降,病、虫、草害上升,玉米产量随之下降,只得改为轮作。二次大战后的日本,因大量化肥农药的应用,旱作也因盛行连作而忽视轮作,出现过产量不稳和地力下降的情况。,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实行科学的轮作,有利于实现农作物高产隐产及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投入。同时,轮作还能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据我国福建双季稻区轮作与连作区的比较试验表明,轮作区产品和蛋白质含量高于连作区。,轮

40、作与病虫害防治已成为栽培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土传病害中的苗期及成株期根腐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小麦全蚀病、麦类根腐病等真菌病害,以及马铃薯环腐病、玉米细菌萎蔫病,和蔬菜与豆科作物的线虫病等,大多可以结合适当作物(非寄主)的轮作得到控制。轮栽防病在一定时期内可使病原物处于”饥饿”状态而削弱致病力或减少病原传播体的数量。,长时间之后,植物残体分解,病原物和害虫即暴露在各种微生物和天敌的包围之中,很难独立存活下来。水旱轮作对于控制多种地下害虫的效果也很明显。,轮作倒茬除了直接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影响外,同时还产生几方面的间接效应,主要是根际效应、残体效应和生防效应。根际效应表现为根泌物影

41、响到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又可以影响到植物和病、虫存活及其相互关系。例如根际常见的节杆细菌可以夺取土中维生素 B1,从而使得需要这种微生素的疫霉菌种群下降。,万寿菊的根泌物可刺激植物线虫卵块萌发,但它又不是这些线虫的寄主,萌发的线虫因而饿死。植物残体效应表现为对土壤肥力和根际微生物两并面的影响。,一般豆科作物积累肥力大于禾本科植物,有的根茬能促进喜氮微生物,从而降低土中硝酸盐含量。燕麦根茬和苜蓿残茎可减轻小麦根腐病,而小麦和大麦茬则促进发病。,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轮作组合有: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轮换的禾豆轮作,大田作物与绿肥作物轮换的绿肥轮作,水稻与棉花、甘薯、大豆、玉米、

42、甘蔗旱作轮换的水旱轮作,西北等旱区所采用的休闲轮作。,轮作要全面考虑,既要减轻病虫害,又要符合生产要求。首先要考虑用哪些作物轮作,不能用病原物或害虫的寄主作物轮作,例如棉花黄萎病病区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其次要考虑轮作的年限,要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定。,3、充分利用农作物的避害作用,【如三化螟的蚁螟在水稻分蘖期以及孕穗始穗期的侵入率和存活率最高,而圆秆拔节期和齐穗后则是相对的安全期。在防治实践上,可以通过调节移栽期,使蚁螟孵化的盛期与危险的生育期错开,从而使农作物可达到避过螟害、减轻受害的目的。】,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是我国精耕细作的一种传统技术。早在西汉已有桑黍混

43、作和瓜豆间作的记载,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迄今仍然是重要增产措施。在亚、非、拉和欧、美等国也有较大面积的发展,说明其在世界农业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实行间、套、混作的面积约有34亿亩,种植方式也各有不同。,所谓间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包括木本与草本)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一季成行地间隔种植,例如多行一组间隔的带状间作。,套种是在前作物的生长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套种-是选用两种生长季节不同的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前期和后期的光能和空间还有一种是混作,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近似的作物同时混合种在同一块地上,没有规则的行间排列的种植方式。,例如玉米与小麦间作,

44、由于宽行玉米的行距加大,减少了郁蔽,玉米叶斑病得到减轻,间作小麦的自粉病和锈病也因同样的原因而减轻。又如河北邢台地区玉米与白菜间作,也因白菜地凉爽、昼夜温差小而使软腐病、霜霉病明显减轻,并且蚜虫量也有所下降,病毒病也因而下降。,通过套种来调节播期,使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所需的适宜条件得到满足,也可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河北、山东和北京郊区,过去麦收后播种玉米,常因碰上雨季而发生“涝苗”造成减产。,后来采用麦收前套种玉米,由于提前播种,待雨季到来时玉米已进入拔节和穗分化期,正是需水时期,且茎叶已较老健,可以减轻因高温多雨而诱发的大、小斑病和青枯病的危害,保证高产。,4、诱集作用,稻瘟病防治:糯稻与杂交

45、水稻间作,可有效防治稻瘟病。,5、恶化病虫害的生活环境 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通过开沟滤水降低地下水位,中耕松土等措施,可控制小麦赤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作物的合理布局,按比例或条带种植、棉麦套种、棉田行间种植油菜、果树行间种植绿肥等,造成作物和病虫害的多样性,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作用。这些都是保护和利用天敌行之有效的措施。,深耕改土与病害防治,土壤是许多害虫和病原物生活和栖息的场所,因而耕翻土壤和改良土壤的许多措施,也必然影响到这些有害生物的环境,并对它们产生影响。就深耕改土而言,在防治部分土传病原物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改变土壤环境的生态条件,可抑制害虫和病原物的发育

46、和繁殖。将原来在土层下面的害虫翻至土壤表面,由于光、温度、湿度等物理因子的作用,以及鸟类、蛙和昆虫等生物捕食而大量死亡。,一些在土壤内越冬休眠的病原物,一旦暴露在土表也失去了萌发和侵染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了初次侵染来源。,(2)深耕可将士表的病残组织翻人士中,被翻人士中的病残组织也很快腐解,而把病原物完全暴露在士中,很容易被重寄生物寄生或腐生物消解。,(3)由于植物残茬和杂草随着深耕翻人土层中,使得一些经常在地表为害的昆虫也失去食料来源,以至大量死亡,特别是清除了杂草,一些成熟的草籽被翻入深土层中,难以萌发。,(4)土传病原物大多集中在土表5-10cm土层,而且呈点片状分布,经过耕翻可以起分散

47、和稀释病原物的作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已在菜地和大田经济作物中应用推广。地膜覆盖在早春提高地温方面的效果比残体有机质覆盖优越。尤其在易于春旱的地区,不仅可以提早播种,而且可以保证出苗齐而健壮,苗病也因而减轻。,因此即使地膜覆盖会增加成本,农民也乐于接受。只是地膜覆盖也应有一套相适应的管理技术,例如及时促苗”起身”,除草等。,覆膜晒土可以增强土中的腐生微生物和拮抗性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发育。覆膜晒土已在许多国家用于病虫害等的防治实践,特别是在英、美、澳大利亚、希腊、以色列、约旦等国,用于防治棉花、茄子、香石竹等的黄萎病、枯萎病,以及十字花科肿根病等。,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已有少数地

48、区试验,主要用于压缩发病中心的病原物。即使这样,也因需要投资,而且持续间较长等原因而难以全面推广。,灌溉与施肥,农田的肥水状况直接影响到农田的地上和地下的小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同时也影响田间的有害生物动态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调节水肥管理以减轻某些病、虫、草害的危害,已成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水和肥又是确保农作物丰产优质的基本措施,有害生物对于水肥条件的反应也比较复杂多样,一些有利于作物增产的水肥条件,也经常是某些病虫害物繁殖和致害所需的条件。,而缺水或缺肥乃至肥料失衡也可能成为另一些有害生物的有利条件。因此,根据具体作物和主要有害生物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是实现经济

49、有效的农业生产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任何一种灌水方式都会对土壤、叶围(及体围)、有害及有益生物发生影响。相比之下,喷灌和滴灌比较省水省工,但是也有促进有害生物的一面。特别是喷灌增加植株间及地表温度,常促生多种杂草,其中也有传播病毒介体昆虫。,水滴喷溅也增加病原物的扩散传播,禾谷类作物因喷灌而增强了吐水,也是给一些细菌和真菌病原增加侵染传播机会。滴灌是几种灌法中较理想的一种,不仅没有喷灌的缺点,而且可以在一些坡地上应用。由于滴灌保持较低的田间湿度,也有利于控制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等茎叶病害。,在一些很少降雨的干旱地区,采用盖膜与滴灌结合使用,防止了植株接触土壤和器官间的相互接触。例如,在以色列

50、采用此法防止了因灰霉菌引起的草莓果腐病。,如采用黑色地膜可控制杂草,并影响作物生长或传带病毒的可能。再如关键时期灌水对害虫的控制,我国北方冬麦区为了减轻丛矮病的危害,提出灌封冻水和返青水,可以大量消灭田间越冬的传毒灰飞虱。,施肥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作物的长势及其抗、耐逆境的程度;其次可影响作物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征。,例如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厚度或木质化速度,形成栓层及保卫素的能力;再有是影响生长速度,例如缩短感病期,提早开花结果、成熟和延缓衰老等。,农作物的营养状况对有害生物也发生作用,例如病原物的侵染、定殖和产孢量等。施肥的种类和时期可以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抗病虫特性,同时也影响病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