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5391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讲人:王德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目 录,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章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五章 现代学习理论 第六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第八章 技能的获得与培养 第九章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 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第十一章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 教学成效的评价,第十一章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特征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程序第三节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技巧第四节 两种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考查要点,1.了解有效教学的

2、涵义、有效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要素、国内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存在问题、有效教学行为的关键特征、教学设计的涵义、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模型、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内容的设计(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和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环节、支架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的相应教学基本环节;2.掌握有效教学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发现学习的含义及其的相应教学基本环节、接受学习的含义及其的相应教学基本环节。,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特征,一、有效教学的

3、涵义二、有效教学基本特征 三、有效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要素四、国内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存在问题五、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一、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有效性即指教学过程合规律性,包括:教学准备活动的合理而科学,如准备适合的教学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等;教学实施的合理而科学,如有效讲授、组织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动机、因材施教等。组织教学的合理而科学,如管理好课堂活动、管理好教学时间等。即指教师教学行为的正确性、合理性

4、,又指教师教学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等。教学过程有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条件或手段。,“有效”,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能认可教学活动有效,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要求。所谓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教学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具体地说,教学效益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

5、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这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在这个意义上,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教学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与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一致或吻合的教学。,二、有效教学基本特征,(一)明确的目标(二)充分的准备(三)科学的组织(四)清楚明了(五)促进学生学习(六)高效利用时间,(一)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明确了解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第二,教学目标的全

6、面性。正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进步和发展上,而且要使学生的这种进步和发展具有全面性,是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二)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是指教师为确保一门课程或一堂课有计划进行而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谋划,有效教学要以充分的准备为前提条件。充分的教学准备主要凝结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排;教学方案的形成等。,(三)科学的组织,科学的组织指教学实施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策略、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教学准备与教学组织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是根据准备的

7、教学计划进行的,是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教学是动态的活动,是尝试性的过程,无论怎样周全的教学计划也难以预料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意外的情况总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的变化,修改教学计划,重新组织教学,灵活地开展教学。,(四)清楚明了,清楚明了是指教学清楚和易于理解。包括:第一,教学目的明确,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重点。第二,教师系统、有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获得结构化的知识。第三,教师对概念、命题、理论、原理的阐述简明、准确而不含糊,使学生易于透彻理解和正确掌握。第四,讲授时表现出思

8、维的逻辑性、表述的条理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五)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是指教学关注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组织和实施教学。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通过积极建构学习新知识,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参与和投入学习。,(六)高效利用时间,高效利用教学时间表现为:第一,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指向教学内容,将更多时间用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师生相互作用和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上。第二,通过教学的生动有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更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第三,通过事先制订

9、教学时间管理计划、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后评估时间利用情况来有效利用时间,及时消除导致时间浪费的因素。,三、有效教学应该关注的教学要素,(一)教学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二)教学的适当性(appropriate levels of instruction)(三)诱因(incentive)(四)时间(time),四、国内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存在问题,一是,有效教学研究对教育现实问题关注不够。二是,有效教学研究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素。三是,从方法学上看,当前国内探索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的方法。,五、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1.注重知识建构过程

10、的教学监控2.富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的课堂讲授3.以学生成功为导向的教学引导行为,描述的教师引导性教学行为的特征。4.富有激励性和触动心灵的教学交往,描述的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有效传递期望、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提问、关注学生心理感受的沟通、具有融入学生内心的人格魅力等。,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程序,一、教学设计的涵义二、教学设计的特征三、教学设计的依据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五、教学设计模型,一、教学设计的涵义,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马杰(R.Mager)教学设计有三个基本问题组成:(1)“我要到哪里

11、去”,即教学目标的制定;(2)“我如何到达那里”,包括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3)“我怎样判断已经到达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教学设计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二、教学设计的特征,(一)系统性(二)创造性(三)最优化,三、教学设计的依据,(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2学生的需要和特点。3教师的教学经验。,(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对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客观反映。以科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是教学设计

12、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教师要自觉遵循系统科学的原理,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二)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2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3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使教学从最恰当、最有利的位置

13、起步。(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择与设计,既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的个别差异。(3)教学成效考评的设计须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4)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部分去分析。,四、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一)分析教学对象第一,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状态。第二,了解学生具体的准备状态。第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二)确定教学目标(三)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也就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过程。(四)制定教学策略(五

14、)设计教学评价,五、教学设计模型,(一)确定教学目标。(二)进行教学分析。(三)检查起点行为。(四)陈述作业目标。(五)开发评估工具。(六)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七)选定教学内容。(八)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九)进行总结性评价。,第三节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技巧,一、教学目标设计二、教学内容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激励和检测等方面的作用。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学需要并对其进行分类;列出概括性教学目标;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15、,(一)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认知目标包括由简单到复杂的六级水平:(1)知识,记住所学习的材料;(2)领会,领悟所学习材料的意义;(3)运用,将所学习的概念、规则、理论等运用于新的情境;(4)分析,将整体材料分解并理解其组织结构;(5)综合,将所学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6)评价,根据材料的内在标准或外在标准,对材料做出价值判断。,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等级:(1)接受,对环境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低水平觉知;(2)反应,学生主动参与新的行为反应;(3)价值

16、化,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4)组织,纳入新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5)价值体系个性化,表现出与新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辛普森()等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为七级:(1)知觉,学生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2)定向,学生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3)有指导的反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做出反应;(4)机械动作,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水平完成动作;(5)复杂的外显反应,较为复杂的或包括多种不同反应的动作技能已初步形成;(6)适应,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情境的需要;(7)创新,学习者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

17、,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力。,(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达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1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3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技术,1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马杰提出,写的好的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后来发展为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B即behavior,意指“行为”。C即condition,意为“条件”。D即

18、degree,意为“程度”,即明确行为的标准。,(一)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1)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一)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提供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连接的“支点”,讲请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2)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即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细致的分析;(3)适当引

19、入教学媒体,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丰富多样性。,(二)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它主要涉及概念或规则的应用,即对事物进行分类和进行一系列运算、操作。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二)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重在操作和应用,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设计教学内容教与学的程序、步骤;(2)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无论是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还是原理学习,都要设计适量练

20、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实践;(3)注意正反例练习内容的设计,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呈现反例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4)正确处理练习时间的分散与集中,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于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应先练习局部技能,然后进行整体练习;(5)合理规划、分配讲授与练习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技能训练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三)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一般来说,策略性知识可分为两种水平:一般认识活动的策略性知识,如调控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等;创造思维策略知识,

21、如发现问题的策略、获取灵感的策略等。策略性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中的。,(三)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因此,要搞好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有关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策略教学的训练;(2)注意挖掘课程中的策略性知识内容,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例如,通过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使之逐步由外界控制变成自我控制;教会学生在听课和看书时如何做笔记;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加以组织与意义加工,促进和便于回忆等。,第四节 两种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一、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teachercentered approach)二、

22、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一、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一)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二)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三)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一)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直接教学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在直接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足够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罗森赛恩及其同事(Rosenshine,1988),典型的直接教学过程:,1回顾和检查先前的授课情况。2提供新材料。3提供指导性的

23、练习。4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练习。6每周或每月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二)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模式。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主动的。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就需要尽可能有效地组织和传递大量信息。奥苏贝尔主张,教师应负责将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并通过讲课、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以及综合所学知识等形式来传递这些内容。,“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强调“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s)”的教学策略。设计先行

24、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在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架设一道知识的桥梁。,“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与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先行组织者有两种类型:陈述性的先行组织者:往往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上位关系。比较性的先行组织者: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1呈现先行组织者。

25、告知学生新教学内容的目标、方向以及基本信息;解释并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中的观念;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内容、个人生活经验,告知学生其先前经验与新教学内容的联系。2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通过讲解、讨论、阅读或实验等方式介绍学习材料;明确说明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组织结构与先行组织者的关系。3优化认知结构。要求学生积极理解新内容,整合新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例如要求学生陈述新内容与先行组织者的联系,举例说明新内容中的概念原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新内容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来检验新内容。,(三)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教学是有一定程序结构的,在教学程序中,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情

26、境进行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学事件。加涅指出,学习的条件有内外之分。内部条件是学生具有必要的前提性智慧技能和学习动机与预期。外部条件是教学事件,与学习的内部过程相对应,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件。,(三)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二、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tudent-centered teaching),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进行,

27、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不仅要呈现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等环节上注重寻求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依此做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1学习的过程与本质:当学生有意识地从知识与经验中建构意义时,对复杂学习最为有效。2学习过程的目标:成功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支持和教学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创造出有意义的、连贯的知识表征。3知识的建构:成功的学习者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4策略性

28、思维:成功的学习者能够创造并使用一系列思维与推理策略来达到复杂的学习目标。5对思维的思维:一些用于选择和监控心理操作的高级技能会促进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产生。6学习的情境:学习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文化、技术和教学过程。7动机与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的内容与程度会受到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则会受到个体情绪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的影响。8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者的创造性、高级思维和本能的好奇都会影响学习动机,当学习者认为学习任务具有新颖性和难度,和自己的兴趣有关,并且他们有个人的选择和控制权时,他们的内在动机就会被激发。,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

29、心理学原则”,9动机对努力程度的影响:复杂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需要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进行更多有指导的练习。在学习者没有学习动机时,如不严厉就想让他们努力,这几乎不可能。10发展对学习的影响:在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学习的机会和限制是不同的。只有教师考虑了学习者在生理、智力、情感及社会领域等的不同发展水平时,学习才可能最有效。11社会对学习的影响:学习会受到社会互动、人际关系以及他人交流的影响。12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由于先前经验和遗传的原因,学习者在学习的策略、方法、能力方面都会有差异。13学习与差异:当学习者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都被考虑到时,学习是最有效的。14标准与评估:设定难

30、度适中并具有挑战性的标准,同时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诊断、评估过程和结果),这些是整体学习的一部分。,(一)发现学习,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是指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发现学习是布鲁纳(J.Bruner,1960)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强调高度的思维,注重内在的动机,并且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信息,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布鲁纳对发现学习的教学提出了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学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

31、的经验,适当组织材料。(3)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的难度和逻辑顺序。(4)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发现学习的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存在的矛盾,提出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针对所遇到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据实验获得的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做出结论。,(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

32、现代化运动”中,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Schwab,1962)倡导的。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其理论基础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思想。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当前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广泛影响,探究性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2收集数据。3形成解释。4评价结果。5表达结果。学生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三)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者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Sla

33、vin,1994)。支架(scaffolding)原指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教学中引入“支架”寓指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协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支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过程示范。教师通过演示解题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专家工作的具体实例。(2)出声思维。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有助于学生直接读取教师的思维方法。(3)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领学生的注意力。(4)改变任务要求。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任务要求,然后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再逐步提高要求。(5)书面或口头的提示与暗示。,支

34、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支架的设计。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特点设置合理的知识框架。2支架的构建。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3学生在支架下的独立探索。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引导学生尝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启发引导,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等,但要逐渐让位于学生自己探索。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自己选择方法。4支架下的矫正与完善。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涉及: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复习与思考题,1.有效教学应具有哪些特征?2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基本程序?3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包括哪些内容?4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