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5524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茶叶生产技术.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要求 农资店伙计,有机茶叶,有机茶叶概述生产技术要求加工技术要求,有机茶叶概述,按照有机生产标准要求生产加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斯里兰卡1990年浙江临安经荷兰认证出口有机绿茶红茶大部分出口欧盟、美国、日本国内浙江最强、早(全国2007年达到1.8万吨,45万亩),生产技术要求,产地环境基地建设茶园生态建设种苗和种植施肥和耕作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茶树修剪茶叶采摘,一 产地环境要求,空气环境要求 NY5199、GB3095-1996(二级)、GB9137水源要求 GB5084(灌)、GB5749(饮)土壤要求 GB 15618-1995(二级),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

2、喜湿怕涝光照要求:原产云南原始森林,耐荫植物,忌强光照射,适应散漫光,(品质好)要利用遮阴树或者合理密植来调节光照。温度要求:适温20-30度,最低-6-16度,最高45度,对于土壤温度最适为10-30度,低于10度影响根系生长。,水分要求:占茶树55-60%,嫩梢75-80%,降雨量1500MM-2000MM(和蒸发量有关)最适,生长季节要求月降雨量不低于100MM(低于50 严重影响生长,生长期空气湿度80-90%,土壤持水量60-90%。土壤要求:PH4.5-5.5,高于6.5不能植茶。喜铝厌钙(活性钙大于0.2%)。砖红壤、红壤、赤红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略带沙质的土壤

3、。土层60-100厘米,地下水位80厘米下。,二 基地建设要求,基地规划:1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 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新建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禁止毁坏森林

4、发展有机茶园。,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节水灌溉系统。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三 茶园生态建设要求,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重

5、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每隔2hm23hm2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四 种苗和种植要求,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种子和苗木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与苗木。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禁止

6、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五 茶园施肥技术,土壤耕作管理施肥,土壤耕作管理,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碳酸钙镁)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GB5084的要求。,土壤耕

7、作管理,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高产优质茶园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含量:大于1.5克/千克碱解氮:大于120毫克/千克有效磷:10毫克/千克速效钾:100毫克/千克有效镁:大于40毫克/千克有效锌:大于1.5毫克/千克

8、有效硼:大于0.5毫克/千克有效钼:大于0.1毫克/千克交换性铝:3-4CMOL/千克。交换性钙:小于4CMOL/千克,最小养分律的含义,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他认为: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这一规律应用于除养分以外的其它生活因子时也成立,称为限制因子律。,最小养分律图解,最小养分律,施肥,肥料种类1 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有机肥。但商品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2 天然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

9、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有机标准的要求。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施肥措施 1 基肥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含沼液),在根际浇施;或每667m2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3 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

10、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六 病虫草害防治,防治原则: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病虫害种类:刺吸类、食叶类、食根类、螨类、病害、杂草。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茶叶害虫:茶小绿叶蝉(2种)、茶蚜、茶螨(常见5种)、黑刺粉虱(2种)、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茶卷叶蛾、茶枝蠊蛾。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 杂草,农业防治,换种

11、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减少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采用人工捕杀(找虫、病中心),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灯、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使害虫和病原体失去中间寄主而减少发生量。,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

12、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药剂防治,石硫合剂、硫磺悬浮剂、波尔多液BT、白僵菌、绿僵菌、病毒颗粒植物原农药: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苦楝素、印楝素、小檗碱等性外激素干扰(卷叶蛾、毛虫等),茶树修剪,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再行销毁。,定型修剪,茶叶采摘,应根据

13、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茶叶加工技术要求,加工厂周围环境卫生:1 有机茶加工厂应远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箱)、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建在其他工厂及有潜在污染源主风向的上风

14、处.2 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符合加工有机茶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厂内卫生要求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符合加工有机茶的室内卫生质量标准。,有机茶原料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1加工厂设1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标准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处理。进

15、厂的鲜叶需在贮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3茶叶加工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摊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4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机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5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包括佩戴各种首饰)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场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6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包括来厂参观指导的人员,都按同样要

16、求着装入内。7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8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天然)食品。9贮藏与运输要按有机茶保存和卫生要求进行。,包装及标示,包装规格、数量、材料、有机标识使用,有机茶重金属超标原因,非法添加染色剂和增香剂引起,包括旧茶翻新。使用波尔多液过量或不当引起铜超标。施入大量含重金属污染的有机肥料(比如鸡粪)、磷矿石肥料等造成超标。茶园里土壤,灌溉水,空气可能被污染。(酸性土壤更利于茶叶对铅的吸收)机械化采茶和加工茶叶使用机器燃油和金属合金可能造成的铅污染。包装材料上使用的颜色染料可能会造成茶叶重金属污染某些茶树品种对重金属(铅、镉、氟等)有富集作用,可能造成重金属超标。汽车尾气造成的铅污染含铅除草剂和其他农药的使用和飘移可能造成污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