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5883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主 要 内 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职责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一)医院感染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 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 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 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 些患者因此而死亡。,在发达国家,现代化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约有5%10%获得一种或多种感染。发展中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是

2、发达国家的220倍。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达25%。在美国,每136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因在医院内被感染而导致病情加重,每年约有200万例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并导致8万病人死亡。,(二)医院感染增加医疗费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据估算,每年由于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加的费用,在美国为4557亿美元;在英国为10亿英镑;在墨西哥为15亿美元。,我国研究显示,武汉同济大学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例病人人均多支出5058.28元;中山大学附一院、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及福建省人民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每例医院感染病人增加医疗费用24003200元;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对1999年12月2

3、001年2月S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研究表明,每例病人增加医疗费用18368.1元。,(三)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到诊疗技术的发展 任何一项诊疗技术的应用,都面临医院感染问 题。心脏外科、颅脑外科、器官移植等治疗技术 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感染。有研究显示:医院感染会额外增加433%的 病死率,病死率最高的是医院内肺炎(HAP);泌尿道感染(UT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BSI)、呼吸机肺炎(VAP)分别增加病死率5%、25%、35%。,(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2006年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 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 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 医疗

4、损害事件。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9名新生儿死亡。,2008年,某妇幼保健院陆续发生新生儿疑似感染肺炎克雷柏杆菌事件,其中死亡的1名患儿与治愈出院的1名患儿均检出肺炎克雷柏杆菌,5名在院新生儿有疑似感染症状。2009年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5例患儿死亡。,2009年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47名血透患者中20名患者感染丙肝。2009年安徽霍山县医院58名血透患者中28名患者感染丙肝。2009年,甘肃、江苏、安徽的安庆和寿县、广东、云南、吉林相继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2009年12月,广东汕

5、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发生18例剖宫产患者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2010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某私人诊所90例患者因肌肉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分枝杆菌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感染面临的压力:,医院感染,社会压力,政府压力,患者压力,保险压力,舆论压力,医务系统内压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面临挑战:,医院感染,复杂的感染源,各种侵入操作,复杂的诊疗器械,潜伏期、携带者、定植,易感染人群日益庞大,各种植入物、和置入物,抗菌药物,附:国家及军队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我国医院感染监控、规范化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在全国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卫生部在不同

6、的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研究制订了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分类.doc2004年)法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规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规章还有: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规范及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血液透析器

7、复用操作规范(2005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2003 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年)新生儿室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年),军队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2001年制定和颁布军队卫生标准军队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2003年12月18日以总后命令的形式发布军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2004年9

8、月以总后勤部命令形式下发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职责,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与质量控制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

9、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主要职责是: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

10、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

11、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 据本科室 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并组织实施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履行的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

12、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 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 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军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另外增加两条:7.负责伤病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导8.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三、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13、医院工作人员、陪员、探视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监测定义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医院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人员,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方法为现况研究,即横断面调查,监测的种类包括全面综合监测与目标监测。,(三)医院感染的分类按病原体来源分类:内源性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外源性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遭受非本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14、按感染部位分类: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医院感染 消化系统和腹部医院感染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医院感染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医院感染 口腔医院感染,按病原学特点分类:常见传染病 化脓性感染和败血症 腹泻症 按临床特点分类: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潜在性感染 携带者,(四)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与要点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

15、产后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五)感染管理控制标准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 院 8、三级医院 10;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二级医院95%,三级医院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0.5。常规物品灭菌合格率:100;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病例首页医院

16、感染漏报率:20%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数100cfu/ml,不 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血液透析系统监测: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 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 细菌的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使用中紫外灯管照射强度:70uwcm2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 生物。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 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 钳和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总数 200cfu/

17、G或100cfu/G,不得检出致 病性微生物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或是废弃的物 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传播传染性的医疗垃圾,实验动物尸 体,截(切)除的肢体或脏器必须焚烧 处理,(六)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住院病人一旦发生院内感染爆发流行,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感染办,采用积极有效措施,保护、隔离易感人群,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生原因;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病历首页“院内感染”栏及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登记表应随病历送至感染办,四、医院感染的控制,针对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侵袭性操作、重点部门和主要感染部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很多,在这里只讲两

18、点:手卫生及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手卫生“控制感染,从手卫生开始”(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国家卫生部于2009-04-01发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编号:WS/T313-2009,国外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40的医院感染,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加强手卫生,可使外科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从27降低到17,皮肤微生态学认为皮肤上的微生物菌群主要存在 于表皮最外层以及毛囊开口处,大部分细菌以微小菌落的形式存在。皮肤正常微生物群分常居菌群和暂居菌群常居菌群主要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 球菌)、细球菌属(藤黄细球菌)、棒状杆菌属(类白喉杆

19、菌)、真菌菌群(糠皮孢子菌、念珠菌)、原生动物(毛囊虫)等组成。暂居菌群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八叠 球菌、奈瑟菌属、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属、粪产碱杆菌)等组成,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保证手卫生的前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洗手池、洗手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每种设施应有严格的要求,才能保证手卫生效果。如洗手用水应为流动水;水龙头开关重点部门应为非手触式,一般部门宜为非手触式;强调配备干手设施,并应避免洗手后的再次污染,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

20、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二)合理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临床医师可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

21、物处方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可使用,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或药品价格昂贵。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 天用量。,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 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证;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 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的应用。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 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局部用药(皮肤、粘膜)。正确掌握抗感染药物预防用药(如围手术期)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