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概论.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感染管理概论,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不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相关知识缺乏应有的了解部分观念相当陈旧,医院感染的有关概念,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医院感染二重感染继发感染,术后感染内源性感染,1.医源性感染:是与医学有关的感染,包括发生在医院内甚至医院外,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有密切关联的感染,范围较医院感染更大.2.医院感染:在医院内感染,并医院内发病;医院内感染而在医院外发病;以及前一医院感染在转
2、院后发病等情况.医院感染涉及在医院活动的一切人员,即病人,陪送或探视者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多为散发性,但可以出现流行或暴发,后者社会影响和效果更严重多为机会性感染,细菌耐药率高,内源性感染在增加具有传染病的某些特征,但多数不具传染性涉及环节多,控制难度大,医院感染流行环节,感染源1.外源性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人和动物)医院无生命环境(物品、液体、食物)2.内源性 皮肤、上呼吸道和口咽部、泌尿生殖道、肠道等,医院感染流行环节,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直接 间接 血液、体液 入侵性操作 垂直,医院感染的流行环节,易感人群 免疫损害宿主和患有慢
3、性基础疾病 老年人及婴幼儿、营养不良者 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 长时间住院特别是住ICU病房 接受侵袭性诊断治疗者,现代医学的危险因素:,1.收治危重、急救病人多,医院感染增多。因为医疗技术进步,血管导管广泛应用,输血输液多,增加了感染机会;2.收治老年人、新生儿多;3.器官移植、重难手术多,手术时间长;,现代医学的危险因素:,4.插入操作多,如导尿管、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内窥镜、监控仪器探头等的普遍应用;5电子医疗仪器和创伤性仪器的频繁使用;6.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广泛应用,损伤了机体正常细胞,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扰乱了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是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基,医院感染的
4、病原体,从现代微生物学观点来讲,己很难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其实致病菌要发挥其致病性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例如破伤风杆菌必须进入深部创伤才能引起感染;而原为是非致病菌的枯草杆菌在衰弱病人也能引起脑膜炎和菌血症。因此,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一些传统医学上不够重视的所谓非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危害增加卫生资源(住院日延长、用药增加费用上涨、耐药菌株传播-)增加病人痛苦病死率增加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医院感染管理究竟做些什么?,医院感染管理空气培养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报表医院感染管理消毒剂喷雾,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5、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 监测实施与要求、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第六章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第七章 医院污物的管理附录、术语: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各类人员培训内容、锐器伤的预防、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供应室验收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职责,感染控制规划制定、实施与评价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与考核负责感染监测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与控制实施参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审核、监督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物品的购入与使用医院感染专题研究、可建立实研室或研究室向主管领导与全院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
6、300张床位以上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1000张床位以上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得少于1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他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得少于6学时,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
7、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调查样本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100张床位以下、100-500张床位、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0.5%。医院抗感染的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医院感染的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
8、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流行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医院感染诊断的说明,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下列情况属于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
9、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3.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己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期间获得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胀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
10、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1.不完全依赖实验室的检查,医院感染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2.显性感染为主.,具有特殊意义的菌株,MRSE 耐新青11(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PRP 耐青霉素G的肺炎链球菌AMP-c 产1型酶的G-杆菌ESBL 耐超广谱类酰胺酶的细菌临床意义:监测细菌多重耐药性,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
11、差异。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率。,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003年4月1日起实施,医院消毒灭菌技术的基本概念:,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3.消毒合格:在医院消毒中
12、,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是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合格。,4.疫源地消毒: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5.随时消毒: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6.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7.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13、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物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消毒。8.消毒剂: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化学因子称为消毒剂。9.消毒器: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的微生物的消毒器械。,10.灭菌:杀灭或去处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而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因此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换句话说,若对100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灭菌物品中仍有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6。,
14、11.灭菌剂;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化学物质称为灭菌剂。12.灭菌器: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灭菌器材称为灭菌器。13.无菌检验:检验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或的微生物的一种实验方法。,14.消毒作用水平: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下述四类;,(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力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剂。(2)高效消毒方法:可以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
15、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方法有:紫外线和基乙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
16、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未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17、。例如毛巾、面盆、痰盂、地面、墙壁、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务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方法,要求消毒指数达到10以上,即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率大于99.90%,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大于90%。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
18、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3)凡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2.根椐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孢子和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剂。(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使用剂量。(5)消毒物品上
19、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要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消毒的程序,凡受到感染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血液、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在清洗,使用前在按物品污染后危险性的种类,选择
20、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消毒灭菌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是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2)紫外线、微波消毒: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进场检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还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止过敏和皮肤粘膜的伤害。(5)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医院感染的预防,预防工作人员的感染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实践
21、,开展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感染控制是所有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职责。,在直接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洗手、戴手套、无菌技术、隔离措施、消毒和灭菌、减少病原菌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监测感染,识别和处理暴发,保护病人,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加强营养和进行必须的预防接种。通过减少侵入性操作和提高抗生素药物的最佳使用,减少内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人与人的传播,手的去污通过正确洗手卫生能减少感染的传播,而洗手的执行常常是最不合格的。这由各种原因造成,包括缺少合适的符合洗手耍求的洗手设备、工作人员与病人的比例太高、工作人员缺乏不执行洗手的危险性
22、和洗手方法的知识。,最佳手卫生的要求,洗手 流动水:不留残余的大洗手盆,有自动冲洗装置和无手控制 洗手剂:符合操作的洗手剂或灭菌洗手剂 设有污染的干燥设备:手消毒:使用含灭菌剂和护肤凝胶的酒精用力摸擦手,病人的危险性不同,洗手的方法也不同常规护理(最低)使用非抗菌洗手剂 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消毒抗菌手清洁(中等)用抗菌洗手剂进行卫生洗手 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消毒外科刷手(外科手术)使用抗菌洗手剂进行外科手和前臂的清洗 保证足够的时间和接触时间(35分钟),个人卫生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指甲应保持清洁和短,头发理短或束起来,胡子应刮净和保持干净。,着装工作服:每天应穿清洁的工作服
23、,在暴露于血液后或被汗液体液浸湿后立即更换帽子:在无菌病房、手术室或执行侵入性操作的区域,必须戴帽并将头发全部遮住鞋:在无菌病房和手术室里,必须换清洁工作鞋,口罩:不同目的要求不同的口罩保护病人:工作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进行体腔穿刺时戴外科口罩即能满足要求保护工作人员:当护理经空气传播的感染病人时,做支气管镜或类似检查必须使用高效口罩经空气传播的感染病人在出隔离室时,必须戴外科口罩,手套保护病人:在手术室、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进行侵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接触病人时手可能被污染或接触粘膜时,应戴清洁手套,保护工作人员:接触具有传播的感染病人时,做支气管镜或类似
24、检查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或更换手套时应洗手一次性手套不能重复使用,预防环境传播,医院环境的清洁保证医院环境从视角上看是清洁、没有灰尘而进行的常规清洁是必要的90%的微生物存在于“肉眼可见的灰尘”中,常规清洁的目的旨在清除灰尘。必须有定期清洁的制度和使用合格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医院环境的分区,A区:不接触病人的区域。正常的家庭清洁(如医院的管理部门、图书馆)B区、非感染病人、非高度易感病人的护理区域,推荐湿式清扫。肉眼可见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或物品在清洁前先消毒。,C区:感染病人的区域(隔离病房)。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每个房间有单独的清洁用具D区:高度易感病人的区域(保护性隔离)或监护区域。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室、创伤病房和血液透析病房。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有独立的清洁用具,B区、C区、D区的所有水平面和所有的卫生间都应每天清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