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6482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心理学(第4章).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图像的识别,人所具备的认识能力寻求的是秩序,科学的使命是在多样化的现象中提炼出有规则的秩序,艺术的使命则是运用形象去显示出这种多样化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阿恩海姆 影视再现与观赏的过程,就是人们进行图像处理与识别的过程。了解人类对图像的识别特点和人类的图像思维特性,将有助于我们创作更为精彩的图像画面。,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图像识别概念,记忆的主要特征,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图像再现原理,第1节,图像识别与记忆特征,一、图像与识别 1.图像:“观察者感受一组复杂的刺激,能够认出它是属于经验过的某一类客体,这组刺激就成为一个图像。”2.识别:“如果一个刺激能够经常引起某种确定的反应时,我

2、们就说这个刺激被识别了。”,3.再认活动过程,图像识别是一种再认活动。再认活动过程,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感觉器官要有信息进入,二是大脑记忆痕结构中要有储存的信息,只有通过储存的信息与当前进入的信息进行比较性加工处理,才能实现对图像的再认。,(一)再认模板匹配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认为,识别某个图像,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形或东西的“记忆痕迹”或基本模型,这个模型也称为“模板”。客观图形的反射光作用于视网膜,并变为神经能传递到大脑,然后在许多现有的模板中进行搜索,如果发现某个模板与神经图式相匹配,便形成这个图形的识别。,(二)现实中的再认 在刺激的图形变形之后,人们也能够再认出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

3、为,人们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并不是无数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模板,而是从各 类图像中抽象出来的相似形作为原型,拿它来检验所要识别的图像,如果所要识 别的图像能够找到一个与它具有相似性的原型,识别这个图形.人们在记忆或再现图形时,常常不是忠实地复制它所有的细节,而是非完整的,具有选择性的抽取事物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甚至只是对某一个细节印象深刻,然而这样的记忆却不妨碍人们对图像的再认。,不是忠实的复制所有细节,具有选择性、非完整性,抽取事物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人们在记忆或再现图形时,甚至只是对某一个细节印象深刻,启示,二、人的记忆特征,(一)记忆与记忆结构 1.记忆的内涵:人脑保持信息和再现信息的心理过程;人脑

4、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所留下的痕迹经强化后可以得到巩固;在某些情景下,旧的痕迹可以被激活,并得以再现。在某些情景下,旧的痕迹可以被激活,并得以再现。从心理层面将记忆划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审视记忆,记忆可以被看作是对信息的再认与再现的过程。,2.记忆的结构,1968年阿特金森提出关于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大脑对信息的储存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瞬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阶段和长时记忆阶段。1)瞬时记忆阶段:感觉登记阶段;2)短时记忆阶段(几秒):小部分注意信息能够保存,其差异取决于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程度;受个体成熟因素和信息熟悉程度影响.

5、,3)长时记忆阶段,经过编码和以往经验建立起意义联系之后,短时记忆就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中。被保存1分钟乃至终生.对信息的遗忘程度与对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认识成正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信息的遗忘程度与他们对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认识成正比。也就是说,那些被人们认为不重要的信息总是最先被遗忘掉。,(二)记忆的主要特征,1.记忆的组织性:根据对事件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经验,对存储信息进行调整,以便保持。每个人的记忆组织模式不同,最终表现 出的对事物的再认和再现形式也不相同。记忆的组织性作用:控制了创作者的构思视角;影响表演者的再现行为,2.记忆的推理性,根据经验对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补充或修改,以其看上去

6、更加完整。“成人往往是根据其已经知道的内容去推知他所经历的内容。”布兰斯福德 尼罗河上的惨案也被影视界视为侦探推理片的经典之作。,3.记忆的激活性,记忆时,人们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方面,于是这方面信息就被充分激活,也就更容易被提取。激活状态还会自动扩散到与这个方面信息相关联的其他方面。演员在塑造剧中具体人物形象时也是依赖激活自身记忆结构中对这一角色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来完成的。没有这种记忆任何演员都无法真正地进入创作表演状态。,巩俐在秋菊打官司里对秋菊这一中国现代妇女形象的塑造,就是源于她在创作时,激活了自己曾经到陕北农村体验生活时储存的种种记忆:当地农村妇女的各种生活习俗、行为举止;一个孕

7、妇如何起居、行走;一个人面对生人是怎样的姿态、眼神,与人争吵时所采用的语式、语态等等。在表演中,巩俐将这些记忆化在她的人物形象之中,使得秋菊在影片中十分鲜活、生动,充满了个性,又含带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她的优秀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也获得了那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及金狮奖。,(三)记忆表象与抽象 1.表象:事物形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再现.人脑对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过去感知痕迹的再现,表象既不是知觉,也不是思维,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即从具体感知向概念、思维过渡的重要环节。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和桥梁.1)表象的基本特征(1)表象的直观性:感知留下的形象;(2)表象的概括性:分析综合;(

8、3)表象的双重编码性质:图像和语言编码.,2)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1)记忆表象:是在人们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痕迹的形象.(2)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演员在表演某一段特定的内容,一方面要运用记忆表象来表现情节的特定要求;另一方面在表演时,又要充分展现自己对内容的独到的理解与处理风格,则需要有一定的创新因素。从这一点看,记忆表象是想象表象的基础,想象表象则是记忆表象的延伸与抽象。,2.抽象 1)具体与抽象:抽象能力68岁开始 通过具体抽象具体这样一个螺旋式路线不断前进.抽象源于具体,是在把握某一具体事物最重要特征的基

9、础上,来实现对这一事物整体结构的掌握。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当这颗蓝色钻石静静地躺在沉没于海底的泰坦尼克号里,它使人想到的就绝不是具体一颗钻石本身的物理意义,而是很久以前发生过的某一事件的整体过程,可以说它已经成为这段事件与结局的抽象物。,2)概念与抽象(1)概念的基本认识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把某些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本质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静态概念主要表现为,将具体事物“浓缩”为相对简单而又有规则的形式;动态概念是抽象出事物质的特征,质代表了事物整体变化过程以及事物间的联系,是将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性结构来进行抽象。因此动态概念的形成要比静态概念复杂得多

10、,也深刻得多。,(2)概念表征的基本特点,概念表征的基本特点现代认知发展心理学认为,成年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概念性表征的方法大致分为四种:定义特征的表征,可能性的表征,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以及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A.定义特征的表征:根据事物的最本质特征来确定该事物的样例,这既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字典式的陈述方式,也是人们再认事物时最迅速的思维反应。B.可能性的表征:可能性的表征方式-事物的暗喻效度和概念原型发挥着重要影响。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C.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由自身经验到的各种样例逐渐归纳而得。黑猫警长:动画片黑猫警长中,黑猫警长就被塑造为为民除害的正义斗士,而老鼠作为反派形象处理,这与

11、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定义表征是顺向的,观赏起来许多情节也就感到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突然有一天猫拿老鼠没辙,老鼠成了猫鼠大战的胜利者,这种反样例的定义表征出现在荧幕上,人们却也看得津津乐道,竟让美国的动画经典猫和老鼠创下了骄人的票房纪录。-巴顿将军,D.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物的功能、表面特征、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样例.如:黄色轮子和方型轮子的小轿车 受众对猫和老鼠的反现实样例的理解,以及通过银幕上巴顿将军各个镜头细节,来推测巴顿的个性等等。可以说,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调动记忆中的经验来解释眼前所看到的各种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的过程。,顺向样例:擒鼠斗士,反

12、向样例:猫拿老鼠没辙,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2.运用因果关系思考看似不合常理的概念与现象的过程。,1.调动记忆中的经验来解释眼前所看到的各种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的过程。,3)概念的基本分类,从宏观视角,人们所形成的概念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性概念与社会性概念。(1)自然概念:A.时间概念:经验性时间概念(顺序与持续的亲身感受)、习惯性时间概念(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和逻辑性时间概念(事件顺序的主观推理)。,B.空间概念:自我性特征:用自身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形成空间概念.(例:马路上行走)自然性特征:用环境中其它物体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空间概念.(例:观赏影视节目)抽象性特征:从空间表征

13、中提出抽象信息,这种信息是与主体自身的位置无关的.(例:看地图),C.数的概念 数概念:识别事物的基本标准和量化的功能.数的意义:有更强抽象意义,也更为简化.客观存在的表面性的自然数字;将这些数字置于与之相关的某种背景之中去理解。,(2)社会概念 A.现实概念: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环境、社会的基本认识.是人们形成自身现实观的基础。B.生命概念:对生命本体的生物属性的认识;沿着生物体系衍生的对生命价值的认识。C.经济概念:主要反映在人们对“货币”、“获利”、“贫富”等概念的认识上。,1994年 朱梅:,711岁经济概念的研究,选择的经济概念:钱币、商品、价格、工资、银行;,9岁时掌握了“钱币”和“

14、商品”的概念;,7岁时就掌握了“工资”概念;,11岁时才能掌握“价格”和“银行”的概念,1982年弗哈姆,贫富家庭15岁个体对“贫富”的看法,富家被试认为:,“贫穷”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所造成。,“贫穷”是由于穷人没有努力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所致;,贫家被试则认为:,在影视作品中对贫富描述的不同理念,根据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罗纳德尼姆导演,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英国喜剧类型片百万英镑,1.想象,(三)变形与抽象,“准确说来,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老树开新花,“丰富的想象力,不是产生于总想提供一点新鲜玩意的欲望,而是来自一种使旧的内容重新复活的需

15、要。”,人们对变形的理解,总是建筑在固 有经验的“原型”基础上的.,变形成为了由事物本体之外的某种 环境压力作用之下的结果。,2.变形呈现的抽象,第2节,再现原理,一、纯心理意义的再现 1.线索再现:主体进行回忆时,头脑中有某种较为具体的外在线索的帮助.回忆一辆具体的汽车,一位熟悉的演员等等;2.自由再现:人处在自由再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提示的线索是比较笼统和抽象的.线索再现和自由再现都是具体到每个人在脑海中如何进行再现活动,又与个人的记忆表象、思维结构密切相关。,二、艺术再现 艺术再现是以心理再现为基础,将头脑中对客观自然表现的各种表象经过创作者的二度加工后表现出来的.艺术再现具有选择性特征,

16、是对实际生活中人们纯粹的自然表现的再加工和修补,从中提炼与抽象出真正能够反映该自然表现最本质的元素,并运用艺术语言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呈现给受众。这也正是艺术再现有别于自然表现的最大魅力。,修竹新篁图(部分),“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三、符号性再现,(一)符号的内涵 1.符号是一种用来代替其他事物或含义的东西。2.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3.类型:图像符号(一张照片,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个人的相貌)、标志符号(滚滚浓烟,标志着大火燃起)、

17、象征符号。,3.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符号在完成意义的运作过程中,有三个不同的“表意层次”4.外延:某一客观事物经过处理后,形成特定的符号形象,这种符号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合而为一的关系。(照片、画面),5.内涵: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超出其外表层面,更多的具有象征性质.6.相互主观:强调了编码者(传播者)与译码者(受众)的文化身份在符号意义生成过程的作用。和谐式识别:和谐式识别,符号的编码意义与解码意义(受众对符号意义的认识)是顺向的,尽管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但不会影响解读符号的原本意义;对抗式识别:对抗式识别,受众可能以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读出新的含义。,(二)影

18、视符号的再现特征,1.逼真性:承载着某种“揭示”功能。从符号的表体,直接感受到它所揭示的表现对象内在的、深层的“现实世界”。2.象征性:产生一定的含义,林家铺子,大红灯笼高高挂封闭规整的四合院。3.组合性:相同的影视符号经过不同的连接组合形成全新的表现内涵。库里肖夫实验,4.模式性: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1)造型符号的模式化:影片中,汉奸的造型一般是小眼睛,中分头,长相也属于“歪瓜劣枣”型。2)场景符号的模式化:影片祝福,开端便展示了一个群山环绕的偏僻山村,山拗里只有几家猎户,有木屋、石板路,生活与打猎工具简陋落后。这种场景符号,在影片一开始,就能迅速地将人们的情绪

19、调整得比较低落和压抑,并使他们在内心不自觉地涌起各种不祥的预兆: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是酿造人间悲剧的根源。3)情节符号的模式化。爱情片,4)因果性:各独立的影视符号,当被赋予不同的连接组合,当被放置在不同的背景之中时,它所展现出的事物结构中的因果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5)动态性:影视符号的动态性特征是这门以动觉符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与其他符号的最大区别之一。它要求人们跟随符号的”流动”全过程来展开想象、认知,最终予以识别和理解。,四、技术性再现 电影电视的艺术再现是心理、艺术、技术三位一体化的创作过程。(1)人在进行图像识别活动时是将知觉对象以一种整体形式接受的。变调效果的成功运用是建立在,知觉对象各部分变化但要维持其整体本质结构特征之间的比例不变的基础上。(2)人对变调效果的接受是知觉在无意识中自动完成的,而不是由清醒的理智判断出来的。人们能够根据某一个事物的特定结构间的相互联系规律,在一瞬间自动把握这个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