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6870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340 大小:8.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0页
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0页
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0页
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0页
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消防培训-建筑防火.ppt(3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 筑 防 火,什么是建筑防火?,建筑防火是根据对建筑火灾的调查与科学实验,运用工程学等方法研究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消防管理及为灭火战斗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的一门实用科学。,第一章 建筑物基本知识,1.建筑物定义,通常我们将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称为建筑物。建筑物通称为建筑。,2.建筑物分类,2.1 按建筑物用途分类民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仓库,2.2 按建筑物建造材料构成分类木结构砖木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混结构),2.3 按建筑物高度或地上层数分类单、多层:指9层及9层以下

2、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或已超过24.0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高层: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0m且为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注:我国和某些国家,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习惯上称做超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一、二类,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

3、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层高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多层住宅中,住宅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一层计,其他各层的跃层以及顶层中多于两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对于住宅建筑中层高超过3m的楼层,其防火设计的层数确定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的规定计算确定。,2.4 工业建筑按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

4、类 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分类方法:固体按该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火灾危险特点进行分类;液体按闪点进行分类;气体按爆炸极限进行分类。,(1)液体按闪点划分:闪点28,为甲类,如汽油、乙醚、酒精、60度及以上的白酒等;28闪点60,为乙类,如煤油、松节油、溶剂油;闪点60,为丙类,如柴油、动植物油、大于50度小于60度的白酒。(2)气体按爆炸下限划分:10%,为甲类,如甲烷、乙烷、氢气、液化石油气等;10%及助燃气体,为乙类,如氨气、氧气、一氧化碳。不燃气体,为戊类,如氮气,惰性气体。(3)固体分类标准:易燃、易爆固体:甲、乙类,如硝化棉、钠等;可燃固体:丙类,如木材、纸张等;难燃固体:

5、丁类,如酚醛塑料、水泥刨花板等;不燃固体:戊类,如钢、水泥、砖、玻璃等。,3.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基础、墙、柱、梁、楼板、屋顶、楼梯、门、窗等。,4.建筑物的结构形式,4.1 多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交错承重()内框架承重4.2 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筒体结构体系,5.几个典型建筑物的概念,高层民用建筑裙房与高层民用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高架仓库货架高度超过7米的机械化操作或自动控制的货架库房。汽车库停放由内燃机或其他动力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建筑物。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

6、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1.建筑材料分类,所谓建筑材料是指建造建筑物时使用的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2.建筑材料的火灾特性:,燃烧性能燃烧时的毒性燃烧时的发烟性,3.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3.1 定义: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它是评价材料防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3.2 分级:四个等级 A(不燃材料)、B1(难燃材料)B2(可燃材料)、B3(易燃材料),4.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 和高温性能,建筑钢材混凝土建筑玻璃建筑塑料,第三章 建筑物的耐火

7、等级,第一节 建筑构件及耐火性能,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1.建筑构件,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如基础、墙、柱、梁、楼板、屋顶、楼梯等。建筑构件多为建筑结构的重要支撑体系。,2.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三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由做成构件的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而定。,3.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3.1 定义: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小时()表示。,3.2 达到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失去稳定性。()失去完整性。()失去

8、绝热性。3.3 几种常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墙、柱、梁、楼板、吊顶、屋顶承重构件,3.4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和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1)完整性 砼的含水量 构件的接缝或填缝材料(2)绝热性 材料的导温系数 构件的厚度,(3)稳定性 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有效荷载量 钢材品种 实际材料强度 截面形状与尺寸,配筋方式 配筋率表面保护 受力状态 支承条件,3.4.2 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第二节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1.耐火等级的划分,1.1定义:指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构件的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1.2划分:一、二、

9、三、四共四级。,1.3意义:根据建筑物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耐火程度要求,做到既有利于防火安全,又有利于节约投资。具有较高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焰,为人员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条件,又便于火灾后的修复。,2.耐火等级的划分基准 楼板的耐火极限,在诸多建筑构件中,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他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者,其耐火极限可适当提高;次于楼板者,其耐火极限可适当降低。,3.建筑构件耐火

10、极限的选定,4.耐火等级的检查判定,4.1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判定: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砖混结构,可定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砖木结构可定为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以木柱、木屋架承重,砖石等不燃材料为墙的建筑物可定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4.2根据主要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判定: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主要组成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主要组成构件中,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都为不燃烧体。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主要组成构件中,屋顶承重构件为燃烧体,隔墙、吊顶为难燃烧体。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主要组成构件中,除防火墙为不燃烧体外,其余都为难燃烧体或燃烧体。,5.建筑物

11、耐火等级的选定,5.1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1)建筑物的重要性(2)火灾的危险性(3)建筑高度(4)火灾荷载定义:单位建筑面积内可燃物数量的多少。火灾荷载越大,着火后温度越高,火灾持续时间越长。,5.2各类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 单、多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厂房仓库,第四章 建筑火灾及防控技术,第一节 建筑火灾的起火原因,1.什么是建筑火灾?,发生在建筑物内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2.建筑火灾的起火原因,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2违反生产安全制度;3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不当;4自燃、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5人为纵火;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构件选用不当等因素促

12、使火灾蔓延,或在建筑结构、装修中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增加建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特点,1.建筑火灾的发展,1.1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OA初起AC发展(BC猛烈)C点以后熄灭,1.2室内各发展阶段的特点1.2.1火灾初起阶段(OA)(1)特点a.室内温度不均衡b.燃烧发展不稳定c.燃烧面积不大d.火灾持续时间长短不定,(2)火灾初起阶段的持续时间决定于a.点火源的类型 b.起火点周围燃烧条件的影响c.通风条件的影响(3)火灾初起阶段对防火和灭火的重要意义a.最好不用或少采用可燃的建筑材料b.火灾初期是人员疏散和灭火的有利时机,1.2.2火灾发展阶段(AC)(

13、1)特点a.轰燃现象出现,温度直线上升,并达到最高点;b.燃烧稳定,可燃物燃烧速度接近不变;c.持续时间长短与起火原因无关。,轰燃:房间内由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这种突变现象。温度-时间变化曲线的B点即轰燃。,(2)火灾发展阶段对防火和灭火的重要意义a.选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结构形式b.采用防火分隔物划分防火分区c.组织强大的灭火力量围追阻截。,1.2.3 火灾熄灭阶段(C点以后)(1)特点a.室内可燃物减少,温度开始下降;b.温度下降速度与火灾持续时间有关;c.阶段开始的温度仍为火灾最高温度,热辐射很强,对周围建筑物仍有很大威胁。(2)火灾熄灭阶段对防火和灭火的重要意义a.火灾熄灭阶段之初,在

14、灭火时仍要注意堵截包围;b.注意建筑物发生倒塌破坏的可能,保障灭火人员的安全。,2.建筑火灾的蔓延,2.1 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形式火焰接触延烧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2.2 火灾在建筑内蔓延的途径 内墙门、窗、洞口外墙窗口楼板上的孔洞和各种竖井管道 房间隔墙、隔断吊顶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隙,2.3 蔓延流程 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烟囱效应和火风压孔洞蔓延和窗口蔓延水平蔓延,3.不同建筑的火灾特点,3.1 不同用途建筑民用单一性工业多样性3.2 不同形式建筑地下难排烟、难排热大跨度突发性坍塌,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1)蔓延途径多(2)火势蔓延快(3)疏散困难(4)扑救困难(5)火灾隐患多,第三节

15、建筑火灾防火技术,1.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1)从设计、建造、使用上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的火灾隐患,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发生;(2)最快地知晓火情,最及时地依靠消防设施(移动、固定)控火、灭火;(3)火灾发生后,最大限度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2.防火技术,2.1被动(消极)建筑防火技术(1)安全疏散技术(含安全疏散诱导系统)(2)结构耐火技术(3)材料防火技术(4)建筑间距控制技术(5)防火分隔技术,2.2主动(积极)建筑防火技术(1)火灾探测技术(2)消防设施配置技术(3)烟气控制技术,第五章 建筑物消防规划布局,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

16、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第一节 建筑总体布局,1.合理选择建筑位置2.合理划分功能区3.设置必要的防火间距4.满足消防扑救的基本条件(1)设置消防车通道(2)设置足够的消防给水(3)满足消防扑救面的要求,第二节 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1.防火间距,1.1 定义:一幢建筑物起火,相邻建筑物在辐射热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不会起火的距离。1.2 作用:(1)防止火灾蔓延;(2)为火灾扑救提供场地;(3)为人员、物资疏散提供场地。,2、防火间距的确定,2.1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1)热辐射(2)热对流(3)飞火(4)

17、建筑物的耐火等级(5)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6)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7)建筑物内可燃物性质和数量(8)建筑物内消防设施水平(9)灭火时间的影响(10)风向、风速影响,2.2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1)考虑热辐射的作用。(2)考虑消防扑救要求。(3)考虑节约用地。(4)防火间距现状。,3.常用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防火间距取值: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3.1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3.2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3.3厂房的防火间距主要取决于其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3.

18、4库房的防火间距主要取决于其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与重要公共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明火地点: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散发火花地点:有飞火的烟囱或室外的砂轮、电焊、气焊(割)、非防爆的电气开关等固定地点。,4.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的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或生产工艺或限制储存货物的数量,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2)改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3)封堵建筑物相邻面外墙上的开口部位,

19、将普通墙变为防火墙。(4)建筑物相邻面外墙上的开口部位增设防火门窗、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5)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适用性不强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第三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扑救面,1.消防车道,(1)城镇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6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2)高层民用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高层建筑应沿两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超过

20、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3)工厂、仓库区内,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4)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5)建筑物的封闭内院或天井,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6)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

21、m。,(7)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2m12m(高层民用建筑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8m18m。,(8)消防车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2.消防扑救面,消防扑救面是指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救人和灭火的建筑立面。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消防扑救面,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层建筑底

22、部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2)消防扑救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3)高层建筑的扑救面与相邻建筑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除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外,还要考虑消防车转弯半径及登高消防车的操作要求。(4)高层建筑的消防扑救面,地面必须设置消防车道和供消防车停靠并进行灭火救人的作业场地。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第六章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 及防火分隔物,第一节 防火分区,1.防火分区,1.1定义: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

23、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1.2作用:(1)可以及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2)有利于人员、物资安全疏散。(3)有利于消防扑救。,1.3分类:(1)水平防火分区(2)竖向防火分区,单、多层民用建筑,2.水平防火分区划分,高层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的特殊处理: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建筑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扩大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地下商店、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且装修符合国家规范规定要求,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扩大为2000。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

24、于20000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高层民用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至5000。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分隔。,厂房,仓库,工业建筑的特殊处理:,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0倍。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25、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座仓库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0倍。仓库中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3.竖向防火分区划分,3.1划分原则,3.2 构造要求,3.3 中庭的防火分隔定义:中庭是指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室内无楼板分隔,上下敞开相联通的建筑内部空间。火灾危险性烟火急剧蔓延到整个建筑物;探测、早期灭火难;人员疏散和扑救难度大。,分隔措施各楼层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通道等应设甲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甲级防火门或

26、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中庭应设排烟系统;高层民用建筑的中庭每层回廊还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4 玻璃幕墙的防火分隔玻璃幕墙是由金属构件和玻璃板组成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第三节 防火分隔物,1.定义及分类,1.1定义: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功能:隔火、隔烟,1.2分类(1)按阻止火势蔓延方向分:a.水平防火分隔物: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分隔水幕、水平窗间墙等b.竖向防火分隔物:耐火楼板、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竖向窗间墙、防火挑檐等,(2)按动作方式分:a.固定防火分隔物:防火墙、耐火楼板、窗间墙、

27、防火挑檐等b.活动防火分隔物: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幕、防火阀、排烟防火阀、防火分隔水幕等,2.常见防火分隔物,2.1 防火墙:耐火极限不小于3.00h的不燃烧体墙体。防火墙是划分防火分区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防火分隔物。,防火墙的耐火极限、燃烧性能、设置部位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防火墙应为不燃烧体,耐火极限不小于3.00h。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物的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轻质防火墙体可不受此限。防火墙的构造应使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致使防火墙倒塌。,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底面基层。建筑内的隔墙也应隔断至顶板底面基层。防火墙横截

28、面中心线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0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时,应将防火墙加高,使之超过天窗结构0.40.5m,以防止火势蔓延。,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孔洞,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自行关闭。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但装有固定窗扇或火灾时可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窗时,该距离可不限。,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质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高层建筑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防火墙内不

29、应设置排气道。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如设置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防火用的分隔墙:用在特定部位、有特定耐火极限要求的分隔墙。,2.2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它是一种设置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前室、垂直竖井等处,且具有一定耐火性的活动的防火分隔物。,分类:按耐火极限为分三级: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0h(防火墙上);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90h(疏散楼梯间);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60h(竖井检查门),按材料分类:木质防火门钢质防火门复合材料防火门,按

30、使用要求和规格型号分为:单扇、双扇、单扇带玻璃、双扇带玻璃,单扇带亮窗、双扇带亮窗,单扇带玻璃带亮窗、双扇带玻璃带亮窗防火门等八个品种,双扇带玻璃带亮窗防火门,2.2.2 组成:防火门通常可由下列部件:门框、门扇、填充隔热耐火材料、门扇骨架、防火锁具、防火合页、防火玻璃、防火五金件、闭门器、防火门释放器、顺序器等组成。,闭门器,防火门释放器,2.2.3 防火门设置与构造要求:1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2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能自行关闭。3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设置顺序关门器。4常开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5

31、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防止烟火通过变形缝蔓延扩大。6防火门四周的缝隙、孔洞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充,并应达到相应的耐火极限要求。,2.3防火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窗。按耐火极限为分三级:甲级防火窗:耐火极限不低于1.20h乙级防火窗:耐火极限不低于0.90h丙级防火窗:耐火极限不低于0.60h,2.4防火卷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卷帘。,下垂式钢质防火卷帘,双轨双帘无机复合防火卷帘,分类:普通防火卷帘:单片钢质防火卷帘特级防火卷帘:双轨双帘无机布防火卷帘、汽雾式钢

32、质复合防火卷帘等,防火卷帘设置部位一般有: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每层走道、过厅、房间相通的开口部位;大面积建筑中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生产车间中的大面积工艺洞口;其它代替防火墙作防火分隔设施的部位。,组成,防火卷帘的控制方式防火卷帘的卷放有电动式与手动式两种。电动又分为现场操作和消防控制中心操作。,防火卷帘动作程序有一步下降和二步下降两种。一步下降 对位于非疏散通道上仅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其两侧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动作程序为一步下降,即相关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后,防火卷帘直接降至地面。二步下降 对位于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其两侧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组,且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动作程序为二步下

33、降,即在一个相关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后下降至距地面1.8m处停止;另一个相关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后,卷帘应继续向下降至地面。,防火卷帘的设置要求:防火卷帘还应有温度(易熔金属)控制功能,以确保在火灾探测器或联动装置或消防电源发生故障时,易熔金属仍能发挥防火分隔作用。,2.5防火阀,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应设置防火阀: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2.6排烟防火阀,2.7防火分隔水幕对于一些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在设置防火墙、防火门或防火卷帘有困难时,

34、可设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分隔水幕不宜用于尺寸超过15m(宽)8m(高)的开口(舞台口除外),第七章 安全疏散,第一节 安全疏散相关概念与标准,1.1什么是安全疏散1.2安全疏散的阶段(1)察觉阶段 ta(2)行为和反应阶段 tb(3)移动阶段 tm1.3标准:疏散所需时间tev危险来临时间Tcrit(允许疏散时间)Tevta tb tm Tcrit,1.4允许疏散时间 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 min,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 min。1.5疏散人数人数决定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宽度。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一般采用人员分布密度(人/)这一参数。如: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

35、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0人/计算确定;歌舞厅、夜总会、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计算确定。,1.6疏散路线第一阶段:房间内房间门第二阶段:房间门楼梯间入口(走道)第三阶段:楼梯间入口首层楼梯间出口(楼梯间内)第四阶段:首层楼梯间出口室外(门厅),1.7安全区域(1)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哪些是安全区域(3)最危险的楼层和部位,1.8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1)心理与行为因素“羊群效应”(2)火场因素 温度、毒气、能见度、建筑状况(3)疏散设施条件 设置情况、管

36、理情况,1.9安全疏散的原则,第二节 安全出口、安全疏散宽度和安全疏散距离,一、安全出口和房间疏散门(民用建筑),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房间疏散门:房间(包括大空间)用于疏散出房间的门。,(一)安全出口(疏散门)的数量:,1.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

37、符合下表规定的2、3 层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3.单多层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1)房间位于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 的房间。,高层公共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

38、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4.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人。体育馆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5.地下室、半地下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6.单层、多层的居住建筑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不大于650或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每层

39、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7.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每层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8.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每层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等等。,(二)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规定,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

40、散门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除甲、乙类生产房间外,人数不超过60 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 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仓库的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但甲、乙类仓库不应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人员密集场所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居住建筑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二、安全疏散宽度,(一)百人宽

41、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疏散宽度=使用人数 百人宽度指标 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二)安全疏散宽度的要求,补充:单、多层: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4.厂房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首层外门的最小净

42、宽度不应小于1.2m。,三、安全疏散距离,(一)单、多层民用建筑,注:1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2 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m;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和本表注1的规定增加25%;,4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本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5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0m

43、;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0m。,6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 处。,(二)高层,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三)厂房,第三节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一、楼梯间的形式,根据楼梯间的防火要求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二、疏散楼梯间设置的一般要求:,楼梯间应能天然

44、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一)定义:封闭楼梯间是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二)封闭楼梯间设置的要求:它应符合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

45、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三、封闭楼梯间,3.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4.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5.封闭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三)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场所:多层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多层旅馆;超过两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多层公共建筑;设有歌舞娱乐游艺场所且层数超过两层的地上多层建筑;超过五层的其他多层公共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员园

46、皂的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当住宅中的电梯井与疏散楼梯相邻布置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除通廊式居住建筑以外的,超过六层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多层居住建筑;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和建筑高度不超过32m或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四、防烟楼梯间,(一)定义:防烟楼梯间是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

47、、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二)防烟楼梯间设置的要求:它应符合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防烟设施;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

48、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楼梯间和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三)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场所:层数为三层及以上的地下商店,设有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的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以上的地下建筑,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建筑;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塔式高层住宅;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高层民用建筑的剪刀楼梯,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

49、规定: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五、室外楼梯,(一)定义:室外疏散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二)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

50、应向室外开启;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六、楼梯间的其它规定:,1.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和地上建筑的地面层进入地下层的疏散楼梯除外);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2.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