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7036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乘除法》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4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O的商。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O各是多少?(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1.510、100、100o的商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

2、子板书:21.510=2.1521.5100=0.21521.51000=0.0215(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io。、Iooo呢?(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发现的规律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位数不够,要

3、用“0”补足,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ii0ffO“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算法和结果。三、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1、教学例6(1)、口答2000米=()千米、5000米=()千米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求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只

4、要怎么办?(3)提问:500米=()千米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O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2.教学“试一试”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适当指导改写30米的写法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两题。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

5、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 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四、全课总结(略)教学后记教学中要注意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反过来,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除以多少?)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4445页。教学目标:1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2 .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提

6、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3 .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重点难点:重点:用字母表示书的意义。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书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发现黑板上的规律吗?板书:红、黑、蓝、红、黑、()。指名回答。二、探究新知4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5 .教师投影出示例1的3组题。6 .教师: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题单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算出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数。(1)学生理解题意。(2)老师讲述题目要求:第题要求找出每行图中各组数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用图形、字母表示的数。第

7、题根据这个等式,求出用图形、字母表示的数。第题根据给出的数列,找出它的规律,再确定数列中用字母表示的那个数。(3)根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4)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每个小题的规律或已知条件的含义。(5)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6)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或怎样想的。(7)提问: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8)讲述:通过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中经常会用到口、。或a、x、n、m等符号或字母表示数。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

8、数的例子吗?教师:谁来说说?学生举出数学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具体例子。老师板书:下列a表示几?la=30l+a1001+a学生思考后回答。质疑:同样表示未知数,为什么有时候a只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候表示一些数,有时候表示任何数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是根据具体条件,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范围内的不同数。7 .学习阅读材料。(1)出示幻灯片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自己阅读。(2)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8 .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你们还知道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吗?请填写下表,看填完需要

9、多长的时间。出示表运算定律名称分页代码么规律?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教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只是乘号可以省略不写,其它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教师板书:ab=baab=baab=ba教师:请同学们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其它几个运算定律。学生独立完成在题单上。(学生题单如下图)运算定律名称教学内容3的倍数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我们研究了2、

10、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试一试: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三、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1) 30、45、54(2)30

11、、54(3)30、45(4)30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Copyright?20062022新教案网版权所有教材的分析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是安排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并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的概念。教材创设了“校园面积”比较的情境,引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提供了三种思路: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根据

12、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第三种思路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的认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去比较,或者是把分子变成相同的,比分母。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比较大小的方法的两个重要成份都已学过,在这节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并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学会通分的方法。教学目标基于上述的认识,

13、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 .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 .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通分的方法,会正确通分。3 .经历多种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在比较中掌握通分这一概念。教学难点:理解通分一、引入,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的大小(出示课题)2、(1)先来看两个分数:和,谁大?你是怎么判断的?(2)那这两个分数呢?和3、再来看看这幅图(出示主题图)。(1)仔细观察,你感觉谁的占地面积大呢?理由。(2)究竟谁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比谁的占地面积大就是在比什么?能用我们

14、刚才的方法快速判断出他们的大小吗?为什么?(3)看来我们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分母不同,分子也不同(4)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和谁大?试着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二、探索判断的方法,引出通分1、尝试比较,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来试一试,体验一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看书自学,理解通分这一概念(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都比较出了大于,也就判断出了操场的面积大。请翻到书53页,看看书上还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引出通分的概念)书上是怎么介绍通分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5、2)请仔细看黑板,上面的4种方法,哪一种是运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的?同学们发现了关于通分重要的一点: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就统一了分数单位,就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了,在这里这个相同的分数叫作:公分母。(3) 请看邹老师通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关于通分还要注意什么?(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通分吗?3、来大家对通分己经有一定的认识了,那我们来试一试。出示:将和通分先独立尝试,由师收集各种做法,展示。引导学生集体讨论(1) 先检查一下,这些做法对吗?(2) 都对,那你有什么发现?(3) 你喜欢哪一种?4、小结: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还理

16、解了其中一种方法叫通分。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练习题略)教学反思:思考一:是“创新使用”还是“照本宣科”?有了上面的指导思想,我又认真研究教材,感觉教材上给出的两个分数和,空间太小,不利于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于是想不用书上的主题图,改为和比大小,这样借“1”比这种方法也可以出来。在和我们数学组老师一起研讨时,一位老师问起我换掉主题图的理由,并建议我多思考一下这个主题图为什么放在这里。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认真地开始读起教材来,这才意识到,这幅主题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和的大小,而且教材选用和这两个数的目的就时要避免比较的方法过多,反而容易冲淡这节课的重点通分。于是决定还是尊重教材“照本宣科”

17、上吧。这样这节课的三个板块就初步定了下来,一是初步感知和的大小,二是在探究和多种方法比较大小的基础上理解通分,三运用通分解决比较大小问题。思考二:究竟一节课能有几个重点?由于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第二个环节设计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为了便于学生能在小组内拓宽自己的思路,学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习。同时希望以小组汇报为平台引发全班的讨论与思考。但是试讲下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又问了我两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一节课将近三十分钟都在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那学生们会感觉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我哑然了。是啊,尽管这节课有我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时间上调控不当的问题,尽管我万分清楚这节课

18、的重点是通分,但我对引导学生讨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无法舍弃,反而会让学生弄不清这节课的重点。而一节课可能会有两个重点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在我校数学组老师的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这节课中比大小的多种方法只是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通分这i概念设立的。学生学会了通分,就自然能运用通分这种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了。于是当前我要解决的问题就只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比较大小方法时如何作好时间的有效调控,我的策略是妙用评价,就是当需要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时,我请学生评价,当讨论快偏离主题时,由老师来评价。思考三:关于“通分”这一概念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己读?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

19、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话,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拿到我校数学团队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

20、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二、看老师错误的通分。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这次对新教材深入的研读,我感受到要真正读懂新教材很难,需要我们前后联系,认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拔一根毫毛,变出猴万个!”师:这节课学习的是循环小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呀?生:我知道小数按照小数部分的位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的一种。生:我知道循环小数就是数字在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规律的无限的重复。生:我们在写一个循环小数时,虽然在小数部分只写了几个数字,但是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这是千军万马,

21、浩浩荡荡的。生:我感觉循环小数是一望无际的。生:我觉得循环小数的简记的方法最神奇,小数部分头上的小圆点最神奇T,好象孙悟空头上的毫毛,拔下来立刻变成无数个数字!(大家笑和掌声同时响起!)师:大家的体会真精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大家激情唱响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猴哥,下课)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课题十: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

22、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1、先独立思考解答。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2、完成P343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四、学生总结课后反思:课题七:循环小数教学内容:循环小数P27-P28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

23、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师谈活引入新课: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

24、: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出示:281878.61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学生评议。5、介绍简便记法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以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

25、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二、学生小结三、巩固练习全班练习:1911LO83.313.251O.6报名板演,说出商

26、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课后反思:课题三: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复习旧知: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13.84.670.725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IOoO倍呢?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被除数15150O除数550500商()03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做43.55=8.7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二、新授:1、出示例5(1

27、)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O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2、出示例6:12.60.28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

28、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i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Oo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三、巩固练习:1、书上第22

29、页“做一做”2、练习:判断并改错:1 .441.8=811.72.6=4.54.483.2=1.4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L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

30、方法。(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2 .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推导公式(D操作学具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指名学生操作演示。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2)观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

31、么关系?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二(上底+下底)X高2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wO第二层次,深化认识。(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引导操作。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

32、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第三层次,公式应用。(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2)学生尝试解答。(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3 .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4 .全课小结。(略)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通过操作

33、、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1、什么是面积?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二、导入新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三、讲授新课(一)

34、、数方格法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二)引入割补法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5、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三)割补法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

36、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

37、计算公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o(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7、验证公式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8、底和高)(四)应用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3、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4、做书上82页2题。四、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六、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S=aXhS=a?h或S=ah课后反思: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

39、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祛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二、新知学习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二100克;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

40、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祛码的质量。第三步,增加100克祛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o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祛码,天平往祛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祛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o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

41、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1、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四: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