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7180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学(人眼视觉成像原理).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色彩学,第二章 人眼视觉成像原理,第二章 人眼视觉成像原理,视觉的形成视觉的特性颜色的视觉视觉理论,视觉的形成,人眼的构造形象的形成,眼睛等于捕捉光线的摄影机,而大脑是组成影像的机构。所有的色彩视觉都是建立在人的视觉器官的生理基础上的,所以研究色彩还必须了解视觉器官的生理特征及其功能。,人眼的构造,人眼的构造,人眼的构造相当于一架摄像机或照相机。前面,是由角膜、晶状体、前房,后房、玻璃体所共同组成的具备镜头功能的组合,把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到后面的相当与胶卷的用于检测光线的视网膜上。,人眼的构造,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

2、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眼球壁有三层膜组成。外层是坚韧的囊壳,保护眼睛的内部,称为纤维膜,它的前1/6为角膜,后5/6为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中层称葡萄膜(或血素层、血管层),颜色像黑紫葡萄,由前向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简称网膜。,人眼的构造眼球,人眼的构造角膜,角膜(cornea):如同相机的滤镜眼球最前端是透明的角膜,它是平均折射率为1.336的透明体,俗称眼白,微向前突出,曲率半径前表面约7.7毫米,后表面约6.8毫米,光由这里折射进入眼球而成像。,人眼的构造

3、晶状体,晶状体,水晶体(lens):如同相机的镜片。晶状体在眼睛正面中央,光线投射进来以后,经过它的折射传给视网膜。所谓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以及各种色彩、形态的视觉或错觉,大部分都是由于水晶体的伸缩作用所引起。它像一种能自动调节焦距的凸透镜一样。,人眼的构造黄斑与盲点,黄斑是网膜中感觉最特殊的部分,稍呈黄色。色觉之所以有很大的个人差异与黄斑是有关系的,位置刚好在通过瞳孔视轴所指的地方,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最集中的所在,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我们看到物体最清楚时,就是因为影像刚好投射到黄斑上的缘故,黄斑下面有盲点,虽然是神经集中的部位,但缺少视觉细胞,不能看到物体影像。盲点(blind spot

4、):视神经与眼球的接点,该处无视细胞所以无法感光。,人眼的构造视网膜,视网膜(retina):如同底片。视网膜是视觉接收器的所在,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神经中心。眼睛的感觉为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所致。视杆细胞能够感受弱光的刺激,但不能分辨颜色,视锥细胞在强光下反应灵敏,具有辩别颜色的本领。在中央凹处之内,只有视锥细胞,很少或没有视杆细胞。在网膜边缘,靠近眼球前方各处,有许多视杆细胞,而视锥细胞很少。某些动物(如鸡)因视杆细胞较少,所以在微光下,它们的视觉很差,成为夜盲。也有些动物(如猫和猫头鹰)因视杆细胞很多,所以能在夜间活动。,人眼的构造视网膜,人眼的构造视网膜,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明视

5、觉与暗视觉1视锥细胞与明视觉a视锥细胞特性:包含感红,感绿,感蓝细胞主要感受颜色的差别,而对明暗的感觉比较低,对光的敏感性小,只有达到一定照度的情况下,视锥细胞才起作用。b明视觉:指在光亮的条件下,由锥体细胞起作用的辩认物体细节和颜色的视觉。2视杆细胞与暗视觉a.视杆细胞特性:感受物体的明暗,对光的敏感程度高,不能感受物体颜色的差别。b.暗视觉:指视杆细胞的活动特性,可以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工作,不能反映色光的差异。,人眼的构造视网膜,3明暗视觉特点:a明视觉对400nm(紫色)和700nm(红色)附近的色光感受性很低,而对555nm的黄绿色部位最敏感。暗视觉对510nm的蓝绿色部位最敏感b明视

6、觉曲线与视觉曲线之间没有联系 明暗视觉特性随人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人眼的构造视神经与中心窝,视神经(optic nerve):将收集到的光线转化为脉冲传向大脑,如同光纤。中心窝(fovea):视细胞最密集之处,为视线投影到网膜上的焦点。这一小凹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眼皮(eyelid):如同相机的快门,人眼的构造你知道吗?,1、色盲形成的原因眼睛之所以能辨识颜色,是由于眼睛存在三种能辨色的椎状细胞,这三种椎状细胞分别能吸收不用波长范围的光,分别是蓝-紫、绿色、红-黄。当椎状细胞受到损伤或发育不全时,就有可能造成色盲。以发生原因来分,色盲可分为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先天性色盲多为红

7、绿色盲,对于红绿辨色有障碍。后天性色盲的发生原因可能与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有关,例如外伤、青光眼。2、色盲分类:部分色盲、全色盲部分色盲:大致可分为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可利用石原氏色盲检测图来做检测。红绿色盲红色盲:缺少感受红色的椎状细胞。绿色盲:缺少感受绿色的椎状细胞。红色弱:患者椎状细胞对红色感光的波形接近感受绿色的椎状细胞波形。绿色弱:患者椎状细胞对绿色感光的波形接近感受红色的椎状细胞波形。蓝黄色盲 患者缺乏感受蓝光的椎状细胞。,人眼的构造你知道吗?,全色盲全色盲是指眼球中椎状细胞缺少,或无作用,仅能依靠眼球中杆状细胞来感受视觉影像光线的强弱。其视觉所见的景像只有灰阶的色阶分布,眼睛对于亮

8、度非常敏感,在白天的室外需戴上深色的太阳眼镜保护眼睛。一般社会上存在的全色盲比较非常少,但在大西洋上的平格拉普岛(Pingelap)和彭培岛(Pohnpei)上却有极高的比例为全色盲,因为岛上的基因库小,难以避免近亲繁殖,至使岛上全色盲的比例高于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三万分之一,平格拉普岛人口约七百人,全色盲的比例高达十二分之一,这种造成全色盲的基因叫作马斯肯基因,岛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为带因者。3、色盲患者在职业的选择上会受到限制,特别是美术、医学、化工等性质的工作,需要依赖大量的辨色能力,在就学与在职训练时就常因体检结果而被拒绝。但在文学、史学、法律等方面就较不受限。许多交通号志常用红绿来表示,对

9、于色盲患者,可教导他们依亮灯位置来辨识。,形象的形成,正常人的眼睛,在适当的照度下,观看250nm距离的物体最清楚而且最省力,不易疲劳,人们把这一距离称为“明示距离”。视觉与年龄:视觉发生于出世后约一个月左右,大致一年以后即可对所有色彩具备完全感受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大约30岁开始)其效力日趋衰退(50岁以后特别明显)。,视觉的特性,视觉功能视觉的特性,视觉功能视角,视觉功能是人们借助视觉器官完成一定的视觉任务的能力。衡量指标:视觉区别物体细节的能力,辩认对比的能力。一视角视角:物体大小对眼睛所形成的张角。1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距离成反比,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2具有正常视觉的人能够分辨物体空间两

10、点间所形成的最小视角为1,1=0.00029弧度。3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像的大小,而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又决定了人们视觉的清晰度。,如图中的a。同一物体,离人越近,视角越大,离人越远,视角越小。,视觉功能视角,由tan(a/2)=A/2D,得出a=A/D不同物体在跟人眼相同距离时,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越大。,视觉功能视觉敏锐度,二视觉敏锐度1视觉敏锐度:人们使用视觉器官辩认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表示视觉辩认物体细节的能力,在医学上称为“视力”2视觉辩认物体细节的能力与观察距离有很大关系 视觉敏锐度(V)以视角进行计算,是视觉所能分辨的视角的倒数。V=1/(单位为分)平时我们

11、说的视力1.0,就是说,在规定的距离下,人的眼睛能够分辩角度为1/60度(1)的物体的细节。因为人眼的视锥细胞间的距离为6微米,所以,我们的眼睛的分辩能力并不怎样强的。这一点和主观感觉上有不小差异。,视觉的特性,光波是一种辐射能通常,光通亮越大,人感觉光越明亮。但这是对同一种光波而言。光辐射能量相同但波长不同的色光,无论是明视觉还是暗视觉,其产生的明亮程度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人眼对可见光谱内的不同波长辐射具有不同的感受性。有的色光人眼感觉明亮,有的比较暗。,视觉的特性光谱光效率函数,为了了解光谱各个部分的不同视觉效果,科学家测量了眼睛对等能光谱不同波长光的视觉感觉性。测量方法是将光谱上不同波

12、长的光与一个标准光在明度上匹配,然后测量出这个波长所需的能量。光谱光效率函数1等能光谱:一个光谱上各个波长的单色光辐射能量是相等的。明视觉曲线V():明视觉的等能光谱相对明度曲线的简称。暗视觉曲线V():暗视觉等能光谱相对明度曲线V()和V()的相对值代表等能光谱波长为的单色光辐射引起的明亮感觉的程度。2光谱光效率:代表等能光谱波长为的单色光辐射引起的明亮感觉的程度。光谱光效率函数V()和V()随波长变化的函数,也称为“视见函数”,视觉的特性光谱光效率函数,在明光条件下,眼睛对波长555nm的黄绿光部分感受性最高,即这个波长的光只需要较小的能量就能与标准光的明度相匹配。也就是说明是绝对光谱的黄

13、绿色光部委最敏感。而暗视觉对光谱的蓝绿色部位即510nm最敏感。相应敏感程度见左图。,视觉的特性人眼视觉延迟,时间辨别,在某种条件下,闪烁的灯光可能会被知觉为连续的。人眼睛的视觉暂留约为每秒16-24次左右,因此只要以每秒30次或更短的时间间隔来更新屏幕画面,就可以骗过人的眼睛,让我们以为画面没有变过。虽然如此,实际上每秒30次的屏幕刷新率所产生的闪烁现象我们的眼睛仍然能够察觉从而产生疲劳的感觉。所以屏幕的场频越高,画面越稳定,使用者越感觉舒适。一般屏幕刷新率场频在每秒75次以上人眼就完全觉察不到了,所以建议场频设定在75Hz-85Hz之间,这足以满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了。,颜色对比同时对比,在

14、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称为“颜色对比”。颜色对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同时对比;另一种是连续对比。同时对比:就是同时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在产生对比时,两色彩的对应各属性间都分别出现相互在相反倾向上,加强刺激强度的现象也就是说当色相各异的颜色配制在一起,每一颜色的色调向另一颜色的互补色方向变化。例:在绿色背景下,灰色带有红色感觉,在黄色背景下则带有蓝色感觉。每一颜色都在其周围诱导出其互补色 如果两种颜色是互补色则彼此加强饱和度,使对比变得极为强烈例:绿叶中的红花更得更红,颜色对比连续对比,连续对比: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特征:对比着的双方具有颜色

15、的不稳定性。负后像:连续对比时,人的视觉由于受到以前注视颜色的刺激影响,看到与其补色相近的颜色。,颜色对比连续对比,比如看很长时间的纯绿色后,再改成看白色,这时看到的白色会有浅红色的感觉。这是因为,在长时间看绿色时,绿色的视锥细胞长时间兴奋导致了疲劳,而另外的两种视锥细胞则仍然工作在常态下,所以,当转为看其它需要三种细胞“同时工作”才能得到正确颜色的物体的时候,如果仍然按照感绿视锥细胞正常工作时的算法去还原,则会产生与其补色相近的颜色。要重现这种颜色错觉,可以将较长时间观察下面的绿色图,然后迅速滚动到白色图上面,此时在眼前会有一瞬间的粉红色感觉(很短,视眼睛的不同有些差异,建立不要反复做这项测

16、试),颜色对比色彩同化,色彩同化,不同色彩配置在一起时,会产生这种对比的效果,有时救灾会适得其反,产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颜色适应,颜色适应:连续对比时,看到负后像后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恢复感觉第二色的过程。颜色恒定:即使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这些颜色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仍是十分稳定的颜色视觉特征。如:天空的蓝色,雪花的白色。记忆色:通常把这些具有颜色恒定的颜色称为记忆色颜色恒定表明物体颜色并不完全决定于物理特性和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特性还受人们的视觉经验影响。,视觉理论,杨氏三色学说赫林四色学说阶段学说,视觉理论-三色学说,人眼睛存在感红、感绿、感蓝三种锥体细胞可以解释色彩混合和物体呈色机理缺点不能解释色盲,视觉理论-四色学说,四个原色:红、绿、黄、蓝视网膜存在三对色素:白黑色素、红绿色素、黄蓝色素。可以解释色盲现象,视觉理论-阶段学说,第一阶段:视网膜有三种独立的视锥细胞,可以吸收不同波长和产生黑白反应。第二阶段:神经兴奋由锥形感受器向视觉中枢传递,三种反应又重新组合,最后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经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