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七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第七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第一节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夏四月,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率领3万军队和自愿随从的数万官吏百姓离开关中,翻越秦岭,前往他的王都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去统治自己的封地汉中、巴、蜀3郡(约相当今秦岭以南的陕西省、长江沿岸以北的四川省和相邻的湖北、甘肃一小部分)。“汉”的国名显然来自汉中,而汉中又得名于长江的支流汉水(又名酒水)。,一般史书上将西汉的起迄时间定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东汉则自公元25年至220年。严格地说,公元前206年刘邦自己只称汉王,统治区范围也有限,至公元前202年才
2、称帝,至此汉朝才开始。这样算来,西汉有210年,东汉有195年。合起来共405年。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至清朝被推翻,在这2132年间,比较长的宋朝(北宋、南宋合计,算至1276年宋廷降元)是316年,唐朝是289年,明朝是276年,清朝是267年,没有一个能超过汉朝。,西汉帝国统治共209年(前202一8年),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刘邦统一全国(前202年)到汉武帝初年(前134年)约七十年,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以及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为强大的汉帝国出现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二阶段,自汉武帝对匈奴战争开始到汉宣帝末年(前49年)约八十余年,为帝国向周边扩张时期
3、,农工商业继续发展,同时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有新的创建。第三阶段,为元、成、哀、平时期,约五十余年间,是西双帝国衰落时期。主要表现土地兼并激烈,贫富悬殊,政治衰败日趋严重。,一、楚汉战争和西汉王朝的建立,1、刘邦“约法三章”刘邦率军迸入咸阳后,采纳了樊哙、张良的建议,退军灞上,封闭秦朝的珍宝府库,宣布废除秦的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让秦的一些地方宫留任原职,以维持社会秩序。刘邦的“约法三章”,一方面是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是保护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了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秦人大喜,争持牛羊
4、酒食”,慰劳刘邦的军队,“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史记卷八汉高祖本纪)。刘邦的丞督事萧何,把秦王朝的档案、律令、户籍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掌握了秦的山川形势、关隘要塞及土地和户口数字,为以后支援刘邦的统一战争以及封建国家的重建工作,准备了条件。,3、楚汉战争 刘邦、田荣、彭越、陈余各地纷纷起兵,开始了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兵败自刎。,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二、汉初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1、稳定封建秩序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由于秦的暴政和连年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散亡,土地荒芜,生产凋敝,粮食奇缺,物价飞涨,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被迫卖妻子儿女
5、甚至自卖为奴,一些地方还出现“人相食”的惨状。国家的库藏也十分空虚,“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这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对于西汉统治者来说,农民起义的风暴刚刚过去,氓隶亡秦的事实时刻萦绕在他们的脑际。这种情况使他们不能不采取一些比较现实的措施。,2、重建封建国家机器 西汉初年,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较复了从
6、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统治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郡县官制承袭秦代,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3.制定法律:汉初除了建立军队外,又制定了法律。刘邦入关之初,约法三章,只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临时措施。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认为“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萧何除去秦律夷三族及连坐法,在秦律的基础上,又增加兴律、户律、厩律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后来,叔孙通作傍章18篇,以补九章律之不足。除了法律之外,皇帝的命令也起法律的作用,必须无条件执行。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4.剪灭异姓王七个异姓王:
7、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主动谋反的,除了韩王信之外,臧荼反得莫名其妙,韩信、彭越明显是被栽赃,卢绾只是处置不当,张敖更是冤枉,英布原来只是防止被刘邦偷袭。从刘邦的用意看,韩王信即使不投降匈奴,也不会有善终。分封九个同姓王:随着异姓王的翦除,汉高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书卷一诸侯王表),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以代替异姓王,他们是: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玉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玉如刘建。并杀白马为盟,立誓:“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刘邦以为有了这样的“磐石之
8、宗”,刘家的天下就可以固若金汤,同姓王分封,齐王刘肥楚王刘交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玉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玉如刘建,三、文景之治,汉文帝即位后,谦虚慎己,励精治,在他统治的23 年间,很快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的繁荣景象,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内容1、轻徭薄赋。2、约法省禁。黄老无为思想为立国之术,废除了一系列严刑酷法。评价: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9、。,3、打击地方割据势力。(1)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斗争。(2)贾谊、晁错的“削藩”之策。(3)七国之乱。腰斩晁错、周亚夫,七王之乱,文帝即位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日益膨胀,他们“出入拟于天子”,甚至“不听天子诏”,时刻想举兵夺取皇位。文帝三年(前177),济北王刘兴居发动武装叛乱。三年之后,淮南王刘长又步刘兴居后尘。这两处叛乱虽然被消灭,但拥有53 城的吴王刘濞又露出不臣的形迹。面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封国势力之间的尖锐矛盾,贾谊给文帝上了治安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景帝时,吴王刘濞叛乱的形迹更加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开始削夺王国的一部分土
10、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吴楚等七国遂于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举兵叛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等率大军前去迎击,同时又杀掉晁错,命袁盎为太常去吴国劝刘濞退兵。但刘濞不仅不退兵,反而扬言:“我已为东帝。”于是景帝决心讨平叛乱。周亚夫采用重兵坚守,用轻兵断绝吴楚粮道策略,使吴楚军不能持久作战。下邑(今安徽砀山东)一战,“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率精兵追击,吴王刘濞仅率千人南逃,被东瓯杀死。其余诸国也被打败。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就平定了。,汉武帝统治的50 余年(前140前87 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
11、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四、西汉中期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加强封建专制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汉初,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的儒学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五、昭宣中兴,昭帝8 岁继位,由大司马
12、大将军领尚书事霍光辅政,继续实行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还减省郡国漕运关中的粮食300 万石,以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宣帝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政治又出现新的局面史称“昭宣中兴”。昭帝、宣帝的主要政策:(一)轻摇薄赋,发展生产(二)重视吏治(三)平理刑狱,第二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发展,1、推广铁器牛耕普遍,铁农具推广,水利工程的修建,耕作技术的改进。冶铁业推广到少数民族地区。犁壁的发明,二、手工业的发展,1、冶铁作坊冶铁遗址、钢制兵器、钢炉、炒钢技术,说明汉代铁器使用广泛
13、。,汉代铁钁,2、丝织品丝织中心:长安、临淄种类齐全(见书)纺车成为普遍的纺织工具。出现了织布机(斜织机、提花机),提花机,3、汉代漆器,二、汉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势力的强大冒顿单于的军事扩张。匈奴国家机构的完善(凡24长见书)汉初,匈奴对汉的掠夺“平城之围”,3、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十多年间,汉军九次出击,前后捕斩匈奴约十六万,招降四五万,给予匈奴沉重打击。其中关键性的战役有三次。,1、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从东边入侵,杀死辽西(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太守,掳掠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二干多人。武帝派卫青领兵从西边云
14、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直到陇西,驱逐匈奴白羊、楼烦王,占领了河套南部。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在这里新建朔方郡,大力修缮恢复蒙恬时边防要塞,移民十万充实新区。匈奴右贤王对此很不甘心,不断前来争夺。元朔五年,卫青率苏建等六将军带兵十余万人出高阙(今内蒙古潮格旗南),深入六七百里,出其不意在夜晚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狼狈逃跑,汉军俘获众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十百万,在汉匈交战中第一次获得大胜。武帝派使者迎接凯旋的汉军,就在军中宣布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统领诸将。甚至连卫青三个尚未成年的儿子都被封侯,足见对这次胜利的重视,这次战役巩固了汉王朝在战略要地问套南部的统治,不仅解除了前此匈奴对首都长安的严重威胁
15、,而且构成了反击匈奴的前进基地,开始转入有利地位。,2、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从陇西、北地(治马领,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击匈奴右部,过焉支山、祁连山至小月氏(今甘肃河西走廊),捕斩诸王及浑邪王子、相国、二部尉等百余人,士兵四万多。这年秋天,匈奴伊稚斜单于责怪右部的浑邪王、休屠王等连吃败仗,损失了数万人,打算加以惩罚。浑邪王等害伯便图谋降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兵往迎,杀掉反悔逃亡的八千多人,护送降服的四万多人归汉。武帝重加赏赐,将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等沿边各郡塞外,沿用其故俗编组为五属国,并迁徙内地汉人数十万前往。又在浑邪王、休屠王旧地设置武威、酒泉郡,其后并增设张掖、敦煌郡。这次战
16、役促使匈奴内部分裂,有相当大一部分归降汉朝,并且夺得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区,使匈奴遭受重大损失。而汉王朝从此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南)的边患,使下令裁减三都成卒的一半,使得徭役稍轻.同时,河西四郡的设置,既遮断了匈奴同西羌的交往,又打通了汉王朝联系西城以至中亚各地的门户,而争取西域归属汉朝等于是“断匈奴右臂”,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影响。,3、匈奴连遭挫败,伊穉斜单于使听从赵信的建议,将主力退居漠北,想利用沙漠险阻疲敝汉军,然后伺机取胜。元狩四年(前119),武帝决定发大军越过沙漠寻歼匈奴主力。于是集中十万精骑,命卫青、霍去病备领五万骑,步兵及后勤靠自重队伍数十万人,从代郡(治
17、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和定襄(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分东西两路深入漠北攻击单于。卫青所部从定襄出塞千余里,越过沙漠找到了伊稚斜单于率领严阵以待的匈奴主力,双方展开激战,到日暮匈奴军失利,伊稚斜单于仅串几百精壮卫士突围向西北方逃跑,匈奴大军败散。卫青追击单于不及,北至赵信城,烧掉匈奴储积的粮食,捕斩一万九千人而还。霍去病从代郡出塞二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获王三人、将军等官员八十三人,捕斩七万多人,穷追至翰海(可能是今呼伦贝尔湖)而还。匈奴经此重大打击,更加远离汉区,沙漠以南不;再出现他们的政权中心。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除。,4、昭君出塞汉元帝,前33年,2、张骞通西域“
18、丝绸之路”享誉海内外,来源于此。第一次出使: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合击匈奴,前138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物产、风俗、地形。第二次出使:联络乌孙,出击匈奴,客观上加强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屯田(楼兰等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张骞通西域的意义。,第四节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起义,一、西汉社会危机土地兼并、农民破产、危机四伏1、文献所见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的状况。2、此伏彼起的人民起义3、限田议和灾异论,二、王莽改制及其失败,1、王莽称帝王莽出身显贵,是其政治资本。王莽执政后一些笼络人心的措施。,统一度量衡王莽于公元九年实行统一度量衡制度,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颁行天下,令“万国永遵”,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
19、准。从魏晋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土有各种新莽的度量器物,尤以原藏故宫现存台湾的王莽铜斛为珍宝,它已具备斛、斗、升、合、龠五量,构成了完整的度量衡总体。东汉以后备代,多承袭莽制。,王莽对周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收汉印绶、征服高句丽、发兵句町、发兵匈奴,3、绿林、赤眉的火并与农民起义的失败绿林赤眉,赤眉大捷,拥立刘盆子,取得了胜利。豪强地方的反扑,起义军失败。,二、史学、文学和艺术,、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文学汉赋、乐府、散文3、艺术绘画、雕刻、音乐,三、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淮南子黑子、浑天仪、太初历、三统历2、数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3、医学淳于意名医4、地理学5、造纸术,一、西汉与中亚各国的密切往来,中亚西亚各国设立亭障、中西交通发达的表现丝绸之路的开辟,第七章 参考书1、高尚志、冯君实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3、安作璋汉史初探,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版。4、张维华汉史论集,齐鲁书社1980年版。5、高敏秦汉史论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6、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7、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马恩列斯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