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7412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4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王斌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一、校本课程的本质和意义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艰巨性四、当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误解,一、校本课程的本质和意义,1、校本课程的界定、校本课程的本质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显性的校本课程与隐性的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1、校本课程的界定,校本课程又被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学校自编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校本课程的本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亦被称为国家统一课程,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负

2、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主要特征包括: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强迫性)。中外国家课程的两大差异。国家课程-教师充当实施者;校本课程-教师充当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2、校本课程的本质,-显性的校本课程与隐性的校本课程 隐性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来的“校本课程趋势和倾向”。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拓宽课程范围 适应个别差异 发挥创新意识 又称为“口袋课程”,具有独家性、随意性和偶然性,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胡鞍钢: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之间的不相适应 国家课程与师资状况之间的不相适应 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不相

3、适应应该大力倡导“活页课程”的意识。,4、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国家课程贯彻过程中,允许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无论是在岗教师还是未来的教师,都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越来越认识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种对应的课程形式,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四种模式、校本课程呈现的四种形式,1、校本课程的类型,2、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环境分析,环境分析包括:(1)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如社会变革、社会期望、地区状况、教育资源

4、等。(2)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如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学生需求、课程缺陷、校风等。,课程目标,了解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心理运动技能领域比较中外课程目标的异同,譬如:闲暇教育演说技巧其他,课程组织,教材、教师用书、辅导材料、练习册等未必一应俱全,其详略程度取决于课程形式、教学要求和课时长短。,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指的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即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脑袋的过程。,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学科中心 学生中心 社会中心“钟摆现象”,学科中心,学科中心论又被称为知识中心论。它主张以有

5、组织的、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点。,学生中心,学生中心论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点。,社会中心,社会中心论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与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着眼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钟摆现象”,反观课程开发的历史,课程开发的基点总是在学科中心、学生中心和社会中心之间左右摆动,往往是其中的一个基点占主导地位,另外两个基点居次要地位,甚至把另外两个基点完全排除在外。中外课程的发展过程概莫如此。,4、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模式,目标模式 动态模式 过程模式 环境模式,目标模式,目标 内容 方法 评价,动态模式,目标 评价 内容 方法,

6、过程模式,注重目标,更注重过程。强调过程的内在价值。举例 请学生完成一次植树的设计方案。要求:1、总共种植4 棵树。2、4 棵树之间的距离两两相等。,环境模式,环境 评价 目标 方法 内容,5、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学科课程形式 活动课程形式 综合课程形式 核心课程形式,学科课程形式,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如中小学的语、数、外、音、体、美等。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方古代七艺:1、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2、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官能心理学的支撑区别“学科体系”与“科学体系”的概念,活动课程形式,活动课程又称为生活课程、经验课程、设计课程或随机

7、课程。活动课程是自然的、社会的和体验的,比较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活动课程种类繁多,如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户外活动等。,综合课程形式,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它把两门以上课程中相关的概念和内容融入到一门综合课程中去,如“自然”或“自然常识”。,核心课程形式,核心课程又称“社会热点课程”或“社会问题课程”。目前的社会热点或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禁毒、社会暴力、校园暴力、网迷、两性教育(男孩女孩的教育),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艰巨性,1、教师的素养2、教师的态度3、学校领导的态度和能力4、校本课程的质量5、校本课程的教学安排6、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等资源,解决经费等资源的途径,引进国外的

8、资料,如大同中学。学习香港的经验,实行同类地区、同类学校共同开发和共同享用。从“个别教师参与/选择已有课程”开始着手。其他,校本课程的类型,四、当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误解,误解一:校本课程是选修课或活动课,国家课程是必修课。误解二:校本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总负担。误解三:校本课程开发由本校独自完成。,参考文献,1、王斌华著 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John Eggleston(edited),“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London:Rouletdge&Kegan Paul Ltd.,19803、Malcolm Skilbeck(edited),“Readings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London:Harper&Row Publisher,1984,谢谢大家,请保持联系,电话:021-62233415(办公室)电话:021-62983930(住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