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7556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发生发展.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1章3节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病原物生活史 生活史(life cycle)病原物从一种形态的个体开始,产生新一代的相同形态个体为止。包括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病害流行的条件,病害流行是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病原物、易感病植物、环境条件。,传播体,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病程: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和引起发病的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程,与寄主互作,传播途径,识别,影响因子,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环境因子,寄生关系;体内扩展;影响因子,影响条件,一、接触期:病原物从存活场所达到侵染点的时期。(一)接触前:从存活场所达到寄主体,与寄主接触

2、。1、病原物的活动:孢子产生和萌发,线虫卵孵化;2、病原物的传播:(1)主动传播:植物根际和叶际生化物质的吸引及病原物的迁移;(2)被动传播:风、雨、水流、昆虫等。(二)接触:从植物体表迁移到侵染点。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识别作用:1、物理识别:趋触性(寄主表皮结构对病原物的刺激作用);趋水性(水分对病原物生长和运动);趋电性(植物体电荷对病原物的吸引力)(三)环境因素的影响:1、湿度:生长、运动、萌发;2、温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二、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至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时期。,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度(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侵入速度和萌发),三、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

3、现明显症状的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环境条件中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作用较大 葡萄霜霉菌的潜育期:21时为13 d 23为4 d,29时为1 d,四、发病期,患病植物症状(symptom)的出现标志着潜育期的结束和发病期的开始。所谓发病期即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表现:症状继续发展,枯萎、萎蔫、死亡 病征出现:霉、粉、粒、索、脓.,环境条件对发病期的影响,湿度:决定病害症状的发展和病征的出现,病原物的繁殖与否,病害的发展与否。温度:病害发展速度,病征出现速度,病原物生活史进程。复合侵染与潜伏侵染,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一、病害

4、循环的概念:植物从当前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 cycle)。病害循环涉及到四个环节:病原物越冬(overwintering)或越夏(oversummering)病原物接种体传播(transmission)侵染过程(pathogenesis)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和再侵染(reinfection),病害循环是植物病害研究的中心内容,对揭示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病害预测、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据。,病害循环示意图,梨和苹果火疫病的病害循环图,桃、李根癌病的病害循环图,作物根结线虫病的病

5、害循环图,菟丝子的侵染循环图,腐生(saprophytism),三、病原物越冬(夏),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昆虫、螨类、真菌、线虫,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五、初侵染和再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病的过程叫再侵染(reinfection)。,病害循环:寄主与病原物的组合为对象,阐述病害的发生、发展和延续。其中可能发生许多次病程和病原物生活史。病程:包括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接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表现症状。其中病原物可能完成许多次

6、生活史。生活史:是以病原物为对象阐述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对病程和侵染循环产生影响。,六、病害循环、病原物生活史、病程的关系,病原物越冬越夏,病原物传播,初侵染,再侵染,生活史病程,生活史病程,真菌的一个有性世代,国家林业局2011年第3号公告(2011年撤消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我国2011年撤消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公告如下: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嵊泗县。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芜湖县,铜陵市狮子山区,安庆市大观区,巢湖市和县,池州市石台县,六安市舒城县。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泉州市洛江区、惠安县,莆田市秀屿区,龙岩市新罗区。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吉安市安福县。

7、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益阳市沅江市,常德市汉寿县。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重庆市:江北区。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雅安市雨城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特此公告。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2011年全国松材线虫病监测鉴定技术培训班在南京举办,植物病原线虫,松材线虫病,亦称松枯萎病、松树萎蔫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而导致松树迅速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分布与危害 松材线虫病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其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被称为松树“癌症”。我国于1982年8月下旬,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园梅

8、花山风景区8株生长健壮的黑松突然针叶枯萎死亡,经取样、分离、有关专家鉴定是由松材线虫危害所致。至此以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蔓延,危害日趋严重。松树一旦感病很难治愈,发病速度快,最快的40多天即可枯死。松林染疫后发病迅速,从染病到毁灭只需3-5年时间,因此人们称之为松树的癌症。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从2010年的197个,减少到2011年的186个,2011年新增松材线虫病疫区16个,撤销的松材线虫病疫区27个,2011年松材线虫病疫区总量减少11个。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04年发现,2011年撤消。,植物病原线虫危害,植物病原线虫,植物病原线虫危害,2、危害特点死亡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寄

9、主范围广:适生区域宽:影响因素杂。3、危害及症状危害过程: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最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针叶当年不脱落。病害多在7、8、9月流行,一般出现外部症状至死亡约1至1.5个月,大多数病株当年死亡,少数翌年死亡。外部症状: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木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植物病原线虫,五、植物病原线虫,4、松材线虫病的流行特点先是沿公路和铁路的两侧松林发病,后是远离公路和铁路的一些小山丘或孤立山上的松林发病;2先是松林纯林发病,后是混交林中块状或片状发病,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病死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先是3040年生的大树发病枯死,后是78年生的幼树发病。,植物病原线虫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