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7561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二、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三、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方法四、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症状:指有病植物的组织和形态所表现的各种异常状态。按性质不同它又分病状和病症。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如病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如病症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菌核、菌脓等,侵染性病害,(1)真菌病害,水稻粒黑粉病,大豆茎枯病,大豆褐斑病,小麦叶锈病,小麦白粉病,(2)细菌病害棉花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甘薯瘟病,马铃薯环腐病,(3)病毒病害,水稻普通矮

2、缩病小麦梭条花叶病,(4)线虫病害水稻干尖线虫病,小麦胞囊线虫病,二、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一)发病的原因、引起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1)营养失调(2)水分过多过少(3)温度过高过低(4)有害物的毒害(如药害、肥害)2、引起侵染性病害发生原因(1)病害三角: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这三者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称“病害三角”。(2)病害四面体:植物病害发生的实质是病原物、植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植物的受害过程。这种由病害三角加上人类的管理活动而组成的整体称“病害四面体”。,(二)发病规律,、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1)、寄生

3、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细胞和组织中吸取营养物质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寄主范围,对设计轮作和铲除野生寄主及采取选育推广抗病品种等防病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致病性:指病原物破坏和毒害寄住植物,引起植物发病的性能。当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和毒害的速度越快,程度越重,其致病性越强。反之致病性就弱。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吸取寄住植物的营养和水分,致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第二、是分泌各种酶、毒素和生长刺激素,以破坏寄住细胞和组织,或者刺激细胞过度分蘖,以致使植物生长畸形。第三、是改变寄主的代谢途径,使寄主正常的代谢活动受到干扰而引起发病。,、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可

4、分为四个时期。(1)、接触期:指病原物与植物发生接触到侵入前的一段时间。不同的病原物其接触期的长短差异很大。(2)、侵入期: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其侵入期的长短受如下两因素的影响:一个是侵入途径: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直接侵入。另一个是侵入条件:病原菌数量、营养条件、温湿度等。(3)、潜育期:指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刚出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4)、症状表现期(也称发病期):指刚出现症状开始,到表现典型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也指整个发病期)。,、寄主植物的抗病性:(1)、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映:免疫、抗病、耐病、感病。(2)、植物的抗病三机制:抗接触

5、、抗侵入、抗扩展。,、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概念: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病害的侵染循环。它包括三个环节;(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其越冬越夏场所也是每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如田间病株及病残体、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及传毒媒介等。(2)、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指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季节开始传到田间而引起的第一次侵染。再侵染:受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产生的繁殖体,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经传播引起的再次侵染,称再侵染。(举例),(3)、病原物的传播:包括主动传播、靠自然动力传播和人为传播等。主动传播:是病原物以自身活动的力量引起的传播,如真菌

6、的游动孢子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水中游动传播;真菌的菌丝、菌索能在土中或寄主上生长蔓延传播。靠自然动力传播:如随气流传播、随风传播、随雨水流水传播、随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人为传播:人类各种活动常造成病原物的传播,如调运种苗;田间农事操作等。,三、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方法,(一)植物病害的诊断步骤、田间观察:观察病害在田间的分布规律,如病害是零星的随机分布,还是普遍发病,有无发病中心等,这些信息常为我们分析病原提供必要的线索。进行田间观察,还需注意调查询问病史,了解病害的发生特点、种植的品种和生态环境等。、症状观察:即对植物病害标本作全面的观测和检查,尤其是对发病部位、病变部分内外的症状做详细的观测和

7、记载。应注意对典型的病征及不同发病时期的病害症状的观察和描述。从田间采回的病害标本,要及时观察和进行症状扫描,以免因标本腐烂影响描述结果。有的无病征的真菌病害标本,可进行适当的保湿培养后,再进行病菌的观察。,、采样检查:肉眼观察看到的仅是病害的外部症状,对病害内部症状的观察需对病害标本进行解剖和镜检。同时,绝大多数病原生物都是微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检查才能鉴别。因此,诊断不熟悉的植物病害时,室内检查鉴定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骤。采样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有病植株的内部症状;确定病原类别;并对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线虫所致病害的病原种类做出初步鉴定,进而为病害确诊提供依据。,、病原物的分离培

8、养和接种:对新的或少见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诊断,还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才能确定真正的致病菌。这一病害诊断步骤,按柯赫氏法则进行。即首先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培养,获得接种材料,再将病原菌接种到相同的健康的植株体上,在被接种的植物上又产生了与原来病株相同的症状,同时,又从接种的发病植物上重新分离获得该病原菌,即可确定接种的病原菌就是该种病害致病菌。、提出适当的诊断结论:最后应根据上述各步骤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适当的诊断结论,并根据诊断结果提出或制定防治对策。,植物病害的诊断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病害的某些典型特征,即可鉴别病害,而不需要完全

9、按上述复杂的诊断步骤进行诊断。当然,对某种先发生的或不熟悉的病害,严格按上述复杂的步骤进行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清学诊断、分子杂交等许多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尤其是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二)植物病毒害的诊断要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植株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若在病株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且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则大体上可考虑为非侵染性病害。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子所引起的。不良的环境因子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个方面来分析。,下列几点

10、有助于诊断其病因:()病害突然大面积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和气候因子异常而引起的,例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病状一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有明显的枯斑或灼伤,并且 枯斑或灼伤多集中在植株某一部位的叶或叶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农药或化肥使用不当所致。()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真菌病害的诊断真菌病害在初发期田间有发病中心病株,逐渐扩展蔓延,病状多为褐色病斑,还常有腐烂和变色等,潮湿时病部长出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菌核等。可挑取病症制片显微镜观察病原物的形态。、细

11、菌病害的诊断细菌病害的病状与真菌所致病害相似,其病斑多是水渍状或油渍状,其腐烂有黏滑感,有臭味。潮湿时病部有菌浓溢出,干燥后呈胶粒状(鱼籽状)。显微镜检查感病组织:切取小块病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是否有菌浓溢出,此法是鉴别细菌病害的最简易的方法。,、病毒病害诊断病毒病害常表现全株性的花叶、黄化、丛矮、畸形等。外表无病症。、线虫病害的诊断发病部位产生虫瘿、肿瘤、茎叶畸形扭曲、叶尖干枯、须根丛生、植株生长衰弱等。鉴定方法:将虫瘿或肿瘤切开,挑取线虫制片镜检,看线虫的形态,确定病害种类。,(三)、诊断植物病害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病害症状的复杂性。2、注意区分致病菌和腐生菌。3、注意区分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4、注意区分病害与虫害。,四、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概念:即是在适宜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的。称植物病害流行。(二)、病害流行三要素: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面积种植感病寄主;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人为因素对病害流行的重要作用,完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