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7653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主讲:黄俊武,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规模从大到小,园林造景从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学习重点,历史背景总体特征皇家园林(以邺城、洛阳、建康为例)私家园林(城市私园与庄园、别墅)寺观园林公共园林(以兰亭为例),历史背景,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寄情山水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淡,逃避现实)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隐士与隐士集团“竹林七贤”白莲社(中国历史上

2、最大的隐士集团),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分别指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七位名士,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 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顾恺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山水艺术的兴盛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了条件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建筑技术与观赏植物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架梁、斗拱已趋于完备,歇山屋顶较多观赏植物方面:树木、竹、各种花卉栽种普遍,斗拱是中国古代较大的木结构建筑中柱与与屋顶间的过渡部分,补充材料1:斗拱,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

3、出的屋檐,将重量直接或间接地传到柱上,补充材料2:歇山屋顶,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乾清门,重檐歇山顶,苏州玄妙观,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他。,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文学家。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兰亭序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

4、誉为“书圣”。,王羲之,转折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与生成期相比,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由再现自然进而发展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进而发展为适当地概括、提炼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关系较为密切;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诗文中,皇家园林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私家园

5、林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寺院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皇家园林,三国、两晋、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典型实例北方邺城、洛阳南方建康邺城华林园仙都苑(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

6、义)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洛阳魏明帝时,洛阳开始大规模的宫苑建设,其中包括著名的芳林园(相当于大内御苑,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改名为“华林园”)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功能分区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中轴线北端,它经历了多个朝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踵事增华,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北魏洛阳平面图,建康今南京,是魏

7、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大内御苑华林园,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除大内御苑外,还有二十余处行宫御苑,此时期的皇家园林与上代不同的特点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但规划设计趋于精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植物配置多为珍贵的品种,动物的放逐和圈养仍占有一定的比重建筑形象丰富,内容多样;宗教建筑偶有建置亭开始引进宫苑,性质由驿站建筑物改变为园林建筑由四个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之美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

8、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园”的比较多了“宫”已具备“大内御苑”格局,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进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就是这种规范化皇都模式的代表),私家园林,东汉末,民间造园活动比较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情况(南朝尤为突出)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

9、了一种园林审美心态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城市私园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规划经过精心构思),城市私园,大多数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乐之享受,显示其偏于绮靡的格调

10、,但亦不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城市私园发展趋向:设计精致化、模型小型化庄园、别墅背景东汉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完全成熟庄园规模有大有小士族子弟对自己庄园的经营体现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把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融于庄园经济的生产、生活功能规划中,用园林化手法创造“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庄园包含的内容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农业耕作的田园副业生产的基地和场所和设施庄客、部曲的住地平原上的庄园金谷园西晋官僚石崇的庄园,具备一定规模生产、经济运作占主导地位,但园林化程度较高在清纯的田园自然环境和朴素的园林环境中又显现一派绮丽华靡的格调潘岳庄园(生产性的经济实体)陶渊明的小型庄园,在山林川泽开辟的庄

11、园别墅扬州三吴地区,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修养,这便催生除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南朝的一些庄园别墅,它们的居住聚落部分往往从田园等部分分离出来二单独建置,到后期尤为普遍,而且逐渐消失其经济实体的性质,到唐代已演变成村落了总结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他们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的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庄园别墅呈现的山居田园风光促进田园、山居诗画大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园林,寺观园林,历史背景东汉,佛教传入,道教开始形成魏晋南北朝时

12、期,佛教、道教兴盛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也逐渐被汉化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由于当时汉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及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灵活性,还有儒、老庄思想影响,寺观建筑处于世俗化,而寺观园林也更多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不直接表现宗教和显示宗教特点,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与寺观而单独建置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郊野地带的寺观周围的园林化环境(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第一、二种情况,而郊野的寺观,一部分类似世的庄园,一部分类似后期的世俗别墅)城市的

13、寺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游园活动的中心郊野的寺观在选择建筑基址的时候,对自然风景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不仅经营寺观本身的园林,尤其注意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与山水风景的亲和交融,既显示出佛国仙界的氛围,也像世俗的庄园、别墅一样,呈现为天然谐和的人居环境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如茅山、庐山)名山寺观的园林经营与世俗的园林化别墅相似,公共园林,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亭在汉代是驿站建筑演变为点景手段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兰亭与兰亭集序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的审美趣味,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兰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