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7661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药的药理药性.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八章止血药,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止血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2、掌握止血药的分类,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3、熟悉每类药物代表药的作用特点4、正确对待炒炭问题。,第十八章止血药概述:一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二功效及分类:1功效: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本类药物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药性有寒、温、敛、散不同,其作用因而有别,2分类:按功效不同可分为:凉血止血药-药性寒凉,用于血热出血。化瘀止血药-具止血与化瘀双重作用,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循经出血。收敛止血药-多具涩味,单图止血,用于多种出血。温经止血药-药性偏温,用于虚寒性出血。

2、,三适应范围:各种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止血作用原理:1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如白及,小蓟。2使局部血管收缩,缩短出血时间,如三七、地榆。3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如紫珠。4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如紫珠,四配伍:1血热妄行出血选择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2阴虚火旺出血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龟板、鳖甲)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出血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之品。4虚寒性出血选用温经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并配益气健脾温阳药(白术、茯苓、续断),5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需

3、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益气摄血,即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一般止血、补血之品难以取效。(人参)五注意事项:1根据寒热虚实用药寒证出血(多见于慢性出血,如阳虚不摄的便血、虚寒性崩漏)常选用艾叶等温性药。热证出血(多见于肺胃积热、小肠湿热、血热妄行及其他急性出血)常用侧柏叶、大蓟、小蓟等寒凉药。,2正确对待炒炭问题,“炒炭止血”“黑能胜赤”“红见黑则止”。前人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更佳但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药以生品止血好,炒炭后反会影响止血效果(侧柏叶、地榆、小蓟),所以,是否要炒炭,应根据药性、病证性质而定,不可拘泥。3注意止血又不留瘀对出血兼瘀或出血初期,不宜单独

4、使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以免凉遏恋邪留瘀,4根据出血部位用药肺出血-白芨、藕节、茜草、白茅根、侧柏叶胃出血-三七、白茅根、血余炭便血-地榆、槐花尿血-蒲黄、小蓟鼻衄-白茅根崩漏-血余炭、棕榈炭三七、仙鹤草作用较广,各部位出血均可用,第一节凉血止血药一性能特点:药性寒凉(或苦寒或甘寒)归经:心、肝、(脾)走血分,清泄血分之火热而止血。功效:凉血止血适应证:血热妄行出血证。血热出血症见:出血鲜红、较浓稠,伴发热或不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红或降,脉数有力。,二注意事项1、应用本类药时,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增强止血作用;2、本类药物因性寒凉,易凉遏伤阳留瘀,应中病即止,不宜过量久服,或少

5、佐活血止血药。本节重点药物:大蓟、白茅根、地榆 熟悉药物:小蓟、槐花、侧柏叶,大蓟,药材大蓟,蓟,刺儿菜,药材小蓟,小蓟,长叶地榆,地榆,药材地榆,地榆,药材槐花(槐米),药材槐花,槐,槐花,药材侧柏叶,侧柏,侧柏叶,药材白茅根,白茅,白茅根,药材苎麻根,苎麻,苎麻根,药材羊蹄,羊蹄,羊蹄,第二节化瘀止血药定义:凡具有化瘀和止血双重作用,主要用于瘀血阻滞之出血的药物,称化瘀止血药。性能特点: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能消散瘀血而止血,适用于因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症见:出血黯滞伴血块,或舌质紫黯瘀斑。本类药物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此外,部分药物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经闭、痛经

6、等证。,药材三七,三七,三七,三七Sanqi本草纲目要点:广泛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止血不留瘀。别名:田七、田三七、三七参、广三七、金不换。来源: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三七的干燥根。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采集与炮制:秋季花开前采挖。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生用。用时捣碎或碾细粉用。,性味:甘、微苦,温。归经:肝、胃。功效:化瘀止血,消肿定痛。有“止血不留瘀,散血不伤血”之特点。为止血、止痛、疗伤、消肿之要药。应用:l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三七止血作用广泛,又能化瘀,故出血兼瘀者尤为适宜。可单用或研末内服或外敷,即有良效。,2跌打瘀肿疼痛。三七善活血消肿

7、定痛,为伤科要药。可单用本品内服外敷。三七还广泛用于胸痹心痛、血瘀经闭、痛经及产后瘀阻腹痛诸证。配伍丹参、川芎、郁金等。近年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均有较好疗效。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53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药材茜草,茜草,茜草,药材蒲黄,水烛香蒲,蒲黄,药材花蕊石,花蕊石,第三节收敛止血药定义:具有收敛止血作用,主要用于外伤性出血及虚损性出血证的药物,称收敛止血药。性能特点:多具涩味,或为炭类,或质粘,功效:收敛止血适应证:广泛用于多种出血证而无明显瘀滞者,尤以虚损及外伤出血较好。注意事项出血初期,实热方盛或有明显瘀滞

8、者慎用收敛止血药,以免留邪为患。,药材白及,白及,白及,药材仙鹤草,龙芽草,仙鹤草,药材紫珠,紫珠,紫珠,药材棕榈,棕榈,棕榈炭,药材血余炭,血余炭,药材藕节,莲,藕节,药材刺猬皮,刺猬,刺猬皮,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定义:药性温热,以温经止血为主要作用,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称温经止血药。性能特点:性多温热,归经:肝脾功效:温经止血。适应证:脾不统血,冲脉不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血、崩漏、衄血、紫癜等。虚寒性出血症见:反复出血日久,色淡红或暗淡,伴面色苍白或痿黄,胃纳减退、体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虚寒性出血机理:血液在经脉中周流不息,循环无端,主要是有赖于气血关系的正常,营卫气血之协调,气为血帅,气足则血可循环。若气虚不摄,则血可旁流。故脾虚气弱可形成出血。本类部分药物尚有温经散寒之功,可用于脾胃及下焦虚寒之呕吐、泄泻、腹痛、痛经、月经不调等。本类药性温热,热盛火旺之出血忌用。本节药物:艾叶、灶心土、炮姜。,药材艾叶,艾叶,艾叶,药材灶心土,灶心土,炮 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