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7852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较天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学习目标:比较天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找出区别与联系。,土地兼并,历代皆然,这是封建地主的本性。不过,清朝从开国之始,八旗贵族就大肆圈占民田,汉族的显官豪绅,也凭藉财势,广置田产。其结果就是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沦为佃户,“一邑之中,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到太平天国革命之际,“田归富户,富者益富,贫者益贫”,阶级矛盾愈来愈尖锐化.土地高度集中,使绝大多数农民变成受地主直接剥削的佃户,他们所负担的地租,越来越重。清初,苏南地区“一亩之收,不能至三石,少者不过一石有余,而私租之重者一石二三斗,少者亦八九斗”。其中吴江最为突出,虽“下下田”,亦收一石有余之租。,右

2、图为农民上地主家门交地租的场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姓的苦难和剥削制的残忍,(一)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时代背景,清代土地兼并之烈与地租剥削之重,清代的粮赋之重,不减于明代,而苏、松地区,犹有过之。在粮赋的负担上,极为不均:“大户仅完正额,小户更任意诛求”;大户只纳零头,或抗延不纳,小户则倍征暴敛,或田卖粮存。当时有人估计:各省地丁钱粮,富户所纳者不过十之二三,而十之七八取偿于小户。轻重倒置,民怨沸腾,抗漕戕官的案子,在道光年间纷纷而起。,清代农民田赋负担之重,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原则。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本着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3、的原则,凡收成,除了留足口粮外,其余的归圣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社会。天朝田亩制度,2、目 的:3、主要内容:,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核心内容),4、性质,对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否定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根本性质。从天朝田亩制度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的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5、评 价:,(革命性),(空想性),(1)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性质),(2)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4)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3)追求小农经济的目标,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落后性),(二)治国方案资政新篇,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进步性:存在问题:,2.内容:,3.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发展工商,奖励发明,1.都反封建;2.都脱离实际;3.未能实施,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