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7948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池塘中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径以及氨氮的控制方法一一加以阐述。,一、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1)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2)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3)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2、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1.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

3、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问题:氨氮多少才算超标,会出现上述症状?为什么有的虾塘检测出氨氮高达2.0mg/L,甚至更高,但虾依然正常生长?,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TAN:TAN中非离子氨具有很强的毒性pH:每增加一单位,NH3所占的比例约增加10倍温度:在 内,温度每上升10度,NH3的比例增加一倍溶氧:较高

4、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以前所处的环境长期处于氨氮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动物也能够耐受氨氮也更高,氨氮的毒性表(盐度0-0.5ppt),NH3在总氨氮中所占的比率,氨氮的毒性表(盐度5-40ppt),NH3在总氨氮中所占的比率,举例1:pH对NH3含量的影响,假设某养殖水体:总氨氮(TAN)=2.0mg/L 盐度=15 ppt 温度=30 oC根据上表可知:pH=7.8NH3=2.00.0274=0.0548 mg/LpH=9.0时,NH3=2.00.3088=0.6176 mg/L两者的NH3浓度相差:0.6176/0.0548=11.27(倍),举例2:pH对NH3含量

5、的影响,假设某养殖水体:总氨氮(TAN)=2.0mg/L 盐度=15 ppt 温度1=20 oC,pH1=7.0 温度2=35 oC,pH2=9.0根据上表可计算出:NH3-1=2.0 0.0022=0.0044 mg/LNH3-2=2.00.3858=0.7716 mg/L两种情况下NH3浓度相差:0.7716/0.0044=175.37(倍),氨氮管理:测量,总氨不是潜在的氨问题最好尺度NH3比NH4+更重要根据总氨含量及pH和温度可以得到非离子氨水平测定所需的水样应在午后收集pH最高,大部分以NH3的形式存在,毒性最强测量频率问题较严重的池塘每2天一次,一般情况下每2周左右测定一次测定方

6、法实验室:化学法(纳氏比色法)或仪器现场:仪器或比色试剂盒,三、氨氮的消除途径,1.硝化和脱氮 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问题:为什么在

7、虾池检测水质指标时,若出现超标,均以亚硝酸盐为主,而氨氮较少或没有?,3.挥发及底泥吸收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子(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8、,1.清淤、干塘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曝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2.加换新水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在池塘中使用“粒粒氧”、“养底”等池塘底部增氧剂,可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性。,4.加强投饲管理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比,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EM菌”及“活性干酵母”可调整水生生物肠道菌群平衡,产生酵母菌素,通过改善水生生物对饲

9、料的利用率而间接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5.在池塘中定期施用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降氨灵”等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并配合抛洒“粒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6.其他措施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总氨氮);多开增氧机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控制水体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pH值过高;,目前较理想的处理方案:(1)晴天上午施用沸石粉1015kg/亩.米,2小时后泼洒光合细菌24L/亩.米。夜间810点施放粒粒氧。(主要针对有藻色水体)(2)第一天上午泼洒磷肥(过磷酸钙)510斤/亩,第二天上午用降氨灵250300g/亩.米浸泡2小时后泼洒。当天夜间施放粒粒氧。(主要针对没有藻色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