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000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2 有三大类营养方式,即自养、异养和渗透性营养;3 消化方式是形成食物泡通过胞质环流和溶酶体进行细胞内消化;4 呼吸与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调节渗透压;5 生殖方式多样,孢子纲的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和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6 具有应激性;7 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原生动物(二),一、纤毛虫类,1、小瓜虫2、斜管虫3、杯体虫,1、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是一种世界性的鱼病,是淡水鱼的致命杀手之一

2、;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均有分布。由于小瓜虫对宿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绝大多数淡水鱼类都受其危害,各国鱼病研究者一直都很重视小瓜虫病的研究。春秋两季爆发,小瓜虫的生活史,分为三个阶段:包囊阶段 掠食体阶段 滋养体阶段,2、斜管虫(Genus Chilodonella),流行地区广,是一种世界性的光谱性寄生虫。繁殖迅速,破坏力强,致病急。春秋两季;病鱼特征,体纤毛,蛋白银染色1k.示虫体内部构造,活体,斜管虫的扫描电镜形态。A.扫描电镜样品,示虫体外形。标尺为5微米。B.为A的选择放大图,示背刚毛。标尺为5微米。,3、杯体虫(Apiosoma spp.),是一类以多种水生生物为附着体的附生生物。可以

3、严重危害淡、海水养殖的鱼苗、鱼种及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其中尤以对虾、蟹的幼体和鱼苗的危害最大。,中性红染色950,示杯体虫活体形态,图1.3 鱼杯体虫的模式图,示虫体外形和内部构造:口围区、围口纤毛、波动膜、伸缩泡、横线毛带、核部、体柄与帚胚。标尺为10微米。,二、孢子虫,1、粘孢子虫2、球虫,1、粘孢子虫(Myxosporidia),体表、头部、鳃、吻部以及鳍条上出现很多明显的包囊;,缝脊,缝线,缝面观,壳面观,极囊孔,极囊,极囊丝,极囊核,胞质,胞核,嗜碘泡,2、球虫:艾美虫(Eimeria spp.),主要寄生在鱼的肠道、肝脏、胆囊、肾脏等部位。我国危害较大的为青鱼艾美虫。常引起病鱼贫血、食欲低下、引发肠炎,严重时肠穿孔。,1.卵囊膜 2.孢子和孢子膜 3.孢子体 4.胞核 5.孢子 残余体 6.极体 7.卵囊残余体,艾美虫生活史(在一个寄主体内完成),无性繁殖:,卵囊,裂殖体(圆形),鱼吞食,核反复分裂,裂殖子(新月形),孢子体出来,到肠上皮细胞发育,细胞被破坏侵入另一细胞,裂殖体(自身感染),无性繁殖的结果产生许多裂殖子。,生活史,有性繁殖:,裂殖子,大配母细胞,小配母细胞,合子,卵囊,孢子(4个),核裂2次,孢子体(24个),核裂1次,有性繁殖的结果产生卵囊。,生活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