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710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讨论专题,1物理课程的基本认识学科特点;概念界定;构成、目标、内容等方面的认识2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作用;性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理解3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从认识到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4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物理教学,指导教学实践。5物理教材分析概述对教材的认识和教材分析的理解6.物理教材的比较选择不同教材进行比较,物理课程,课程概述,物理课程标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基本含义,价值,目标,内容选择,认识作用,理解性质,掌握结构,明确特点,课程含义,课程分类,认识物理课程,研究必要性,编制,关系,认识,关于课程资源,1课程概述,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1。名称变化1912年 中

2、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 沿用40年1952年 改用教学大纲,是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的重要表现 沿用50年2001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用“课程标准”2。为什么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3各自的功能,教学大纲。对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是组织教学的依据;编写教材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国家对国民在某一方面或领域中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

3、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对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等起到间接的、指导性的和弹性的作用,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课程概述,二.课程含义课程作为一个正式研究领域,在我国始于20年代初期,并和当时的学制改革紧密联系。1.受广泛批评的定义:课业及进程.2课程含义的不同说法.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接受教育设计和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总称;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所获得的全部经验。从词源学看,是“跑道”、指“学习的进程”。3对课程的本质涵义。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

4、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体验。,1课程概述,三.课程的分类.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生活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核心课程(问题课程)与边缘课程(拓展性课程)。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5。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7。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8.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隐性课程,一是把隐性课程看作是课程计划外的学习活动或教育活动 二是把隐性课程看作学生无意识地获得的教育经验 三是把隐性课程看作是一种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 施良方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隐性课程。学校通过教

5、育环境(包括物质、社会、文化体系)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还可这样认识:高考制度是一种“隐性课程”.我国体制的“隐性课程”作用于教师,影响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教学方式的“隐性课程”作用于学生,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批判性、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隐性课程(hiden curriculum),1968年美国学者P.W.Jackson在live in classroom书中提出隐性课程一词。指出了隐性课程的特点:非表显的、无特定的形式、内隐于教育活动中教育经验。教育不仅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且是认知和情感交互发展的过程。显性课程潜含着隐性课程的成分,隐性课程

6、强化或弱化着显性课程所传递的经验。,隐性课程的若干说法,隐性课程是“非计划学习活动”隐性课程是“是学生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外所受的教育”隐性课程是学生无意识地获得的教育经验 隐性课程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是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教学计划以外的影响因素,隐性课程的特点,潜隐性:没有向学生直接施教,却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从潜隐的方式作用于学生,把有关道德的、伦理的、知识的、审美的等经验传授给学生。依附性:教育活动中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隐性课程的载体,借助于这些载体隐性课程传递蕴含的教育经验。广泛性: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7、自然和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师生心理、课程间关系等等。非限定性:无指定目标、大纲、内容、教学用书,校本课程及其开发。,1 校本课程。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而言。2校本课程开发。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3多角度理解(内涵):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课程开发的一种结果;课程开发的一种过程;课程变革的一种模式;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4。必要性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8、满足“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5。基本理念:“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教育公平”的理念;“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对教师而言,关键是提升课程素养.可简单归纳为:建立课程意识;具备开发能力;掌握课程知识;发扬合作精神。课程意识。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在课程开发中具备这样的意识:课程开发不只是专家的事业,也应该

9、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内容之一;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更应是一种过程;课程不仅是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而且还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造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提升课程素养,课程开发能力。具体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变通能力;课程评价和研究能力。课程知识。对课程概念、内涵的把握,对课程类型、结构、课程编制的过程、原则以及课程改革的政策的了解等;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合作精神。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包括课程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等。,1课程概述,四。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

10、、评价结果。五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1。是教学论包括课程论,还是教学论要从属于课程论?2。讨论课程论和教学论谁包容谁,对这两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而倾向于把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两个并行的下位理论,分别加以研究。3。课程论是与教学论并列的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1课程概述,六.课程的认识与研究1.有人说: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居于中心地位.这是因为:课程体现着特定的教育价值,对知识、人和社会的关系、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关系、对知识范畴等问题的观点与处理.2.需要研究:课程思想、课程编订、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还有课程的发展等.,2认识物理课程,一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含义 1。关注物理学的基本

11、内容和发展概况 学科性质: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科学。2。探讨科学本质树立科学世界观:可知的、变化的、持久的、非所有。积极参与科学探究:重证据勤观察、逻辑想象结合、解释预见并举、明是非不偏见、不独裁。献身科学事业:认识复杂性、接受道德规范、服务意识。,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含义,3。认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实验基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逻辑思维。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数学表述。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应用价值。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思想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本质特征:同时具备三要素,实验基础、逻辑思维(观点、方

12、法等)、数学表述。4。给出定义: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经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2认识物理课程,二。认识物理课程的价值1。物理学的价值深化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作用;引起全人类的关注(联合国大会的“国际物理年”)2.物理课程的价值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探索、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促进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价值观的培育。,2认识物理课程,三。明确物理课程的目标

13、 1。课程标准如是说: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社会、教育的角度看:德、学、才、识全发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3。本人概括:十六字 学习知识、经历过程、解决问题、发展兴趣。,十六字目标:学习知识,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1基础知识的概念:包括基本物理现象、基本物理实验、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以及相对应的应用知识。2实际教学中可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分为三类:重点知识

14、、重要知识、一般知识。重点知识。物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相联系的重要原理、定律及公式。其教学要求是掌握。包括领会、巩固、运用三个环节。重要知识。为掌握重点知识而铺设的台阶。其教学要求是理解、简单运用。一般常识。扩大眼界、有助于加深理解基本原理的辅助知识。其教学要求是知道大意、初步了解。,十六字目标:经历过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物理学习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应该寓能力培养于学习知识之中,而学习知识必须立足于培养能力。2.可以从认识观念层面、思想方法层面、操作技能层面来理解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不断转变对自然界原有认识

15、和观念、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3。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十六字目标:解决问题,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主要包括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答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语言(符号、图象)表达物理概念、过程和规律的能力。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物理公式的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论证和推理的能力。运用数学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六字目标:发展兴趣,发展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培养学习科学

16、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动力。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态度是个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3。情感培养。(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人的心理体验。,2认识物理课程,四。如何选择物理课程的内容1。兼顾三种取向 教材(知识)、学习活动、学习经验。2。遵循选择原则基础性、过程性、普及性、时代性、适应性、教育性、自主(选择)性、多样性。3。把握组织原则横向组织纵向组织结合、逻辑顺序心理顺序兼顾、直线式螺旋式并存、呈现方式优化。,2认识物理课程,五.教师对课程的研究的必要性课程的内在精

17、神需要教师去传播课程的内容需要教师去呈现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去设计课程的评价需要教师去执行课程的研究需要教师去参与,3物理课程标准,一。认识作用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二。理解性质它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要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

18、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3物理课程标准,三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是:课程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8大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物理课程结构(模块),四.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2)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

19、准的各个部分。(3)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6)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中学物理课程资源,一.关于课程资源1.课程资源的概念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用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条件.具体包括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 2.作用:课程资源是决定课

20、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必要条件.,一.关于课程资源,3.物理课程资源的分类.按其功能可划分为素材性.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等条件性.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不是课程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学经费,以及场地、设备、媒介、设施和环境等.按空间又可划分为校内的和校外的.还有分为:文本课程资源、实验室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其中实验教室课程资源又分常规的和虚拟的.,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1、1。遵循原则:优先性、适应性、学科性、经济性。2.开发与利用物理课程资源要注意的问题:.树立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课程资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开放的实验室.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仿真模拟不能代替真实的物理实验.,参考文献,1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2许国梁主编束炳如等改编: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74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03年04月21日更新6张民生主编: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7王较过主编: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8。李新乡、张军朋主编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2209。5 9。朱铁成:物理课程的思想、编订、实施与评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10。朱铁成主编: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