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765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鉴别和除杂.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质的鉴别和除杂,物质的鉴别,O2,空气,H2,CO,CH4,CO2,N2,O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鉴别,硬水和软水,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厨房物质鉴别:面粉,蔗糖,食盐,白酒,食醋,纯碱,酸,碱,盐的鉴别,酸:HCl,H2SO4,碱:NaOH,Ca(OH)2,盐:NaCl,Na2CO3,物质的除杂,三原则,不引入新杂质被保留物质的性质不变,质量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物理方法,过滤:MnO2(KCl),结晶:NaCl(Na2CO3),化学方法,气化法:NaCl(Na2CO3),沉淀法:NaCl(Na2SO4),转化法:FeCl2(CuCl2),高温分解:CaO(CaCO3),KCl(KC

2、lO3),除去气体杂质可用吸收剂吸收,用磁铁反复吸引:Cu(Fe),万能瓶的使用,一、洗气瓶(图1)多功能瓶作为洗气瓶来使用时,气体要从长导管进入,从短导管中出去。洗气瓶一般用来检验气体(如二氧化碳)、干燥气体(如混有水蒸气的气体)、吸收气体(如二氧化硫)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如HCl气体等)检验气体: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干燥气体:试剂一般是浓硫酸。需要注意的是,浓硫酸不能干燥NH3等碱性气体。吸收气体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对于SO2、CO2等气体,可以使用NaOH溶液吸收(最好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微溶于水)对于混在CO2中的HCl气体,不可以使用NaOH溶液吸

3、收,但可以使用NaHCO3溶液来吸收。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二、向上排空气取气瓶(图2)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并且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规则:长管进,短管出。常见实例:O2、CO2、Cl2、NO2利用多功能瓶收集有毒或者有污染气体,可以方便地进行尾气处理,以免气体逸出污染空气。如Cl2可以用装置收集,再用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三、向下排空气取气瓶(图3)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并且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规则:短管进,长管出。常见实例:H2、NH3,四、排水集气瓶(图

4、4)使用条件: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气体不与水反应;(对于部分气体来说,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无法用排空气法收集。)规则:短管进,长管出。常见实例:O2、H2、NO,五、排水量气瓶(图5)使用条件:同“四”规则:短管进,长管出。如果忽略导管内的水,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 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

5、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金属氧化物/碳酸盐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

6、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氢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钠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硫酸;再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盐酸,剩下的是稀硝酸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常见物质的俗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实验步骤】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点燃燃烧

7、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

8、偏小。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制取氧气,.气体制取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

9、,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

10、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注意事项: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

11、气瓶口。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

12、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

13、类没有变化)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注意事项】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验证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

14、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组成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微观角

15、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集中加热;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

16、色。【化学方程式】,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

17、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溶剂的质量是100g。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

18、B。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干燥剂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

19、气体。,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酸的化学性质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活泼金属 盐+氢气(置换反应)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示例:Fe+2HCl=FeCl2+H2 和 Fe+H2SO4=FeSO4+H2【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示例1:Fe2O3+6HCl=

20、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酸+碱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酸+盐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新酸是碳酸;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

21、HCl(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碱的定义和分类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OH-,所以氨水也是碱。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碱的化学性质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弱碱不溶

22、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碱是四大强碱;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碱+酸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碱+盐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

23、水的物质);新碱是氨水;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新碱是沉淀:蓝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白色沉淀 2NaOH+MgSO4=Na2SO4+Mg(OH)2新盐是沉淀:Ba(OH)2+Na2SO4=BaSO4+2NaOHCa(OH)2+Na2CO3=CaCO3+2NaOH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Cu(OH)2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2Fe(OH)3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

24、CuSO4=CaSO4+Cu(OH)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证明方法: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2CO3+Ca(OH)2=2NaOH+CaCO3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氢氧化钙变质氢

25、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

26、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 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 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H+OH-=H2O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如:2NaOH+H2SO4=Na2SO4+2H2O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

27、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注意是先加碱溶液,再加指示剂,然后才加酸)做上述实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加酚酞,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不变色,会有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酸过量。这时加入碳酸钙固体,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酸过量;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28、虽然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但借助一种碱溶液,就能将酸性和中性溶液区分出来。在所有的复分解反应中,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并且反应可以瞬时完成。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过滤,过滤(见右图)【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

29、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1.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2.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粗盐提纯,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实验仪器,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水接近全部蒸发

30、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固体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黄色:金Au、硫S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淡蓝色:固态氧O2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灰白色:大多数磷肥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

31、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液体淡蓝色:液态氧O2蓝色:含有Cu 2+的溶液浅绿色:含有Fe 2+的溶液黄色:含有Fe 3+的溶液银白色:汞Hg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气体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蛋白质,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2.糖类,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蔗糖: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3.油脂,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4.维生素,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5.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热值:脂肪蛋白质糖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