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880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三、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本章主要内容,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控制系统接口电路,3,1、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1875年6月2日贝尔和沃森发明了电话(原始的电磁式电话),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精式送话器(磁石式电话机),1882年出现了共电式电话机,1896年出现了自动电话机-拨号盘电话机,1.1电话机的发展,70年代出现电子电话机-按键式电话机,80年代出现数字电话机,之后出现了各种新式电话机,送话器,受话器,原始话音,还原话音,二-四转换,消侧音电路,电话机,原始话音,还原话音,受话器:将相应的电信号还原为声音的转换器。(喇叭)送话器:将声音变换

2、为相应电信号的转换器。(话筒),1.2 电话机的构成及通话原理,电话机,6,2、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一、人工交换阶段 1.磁石式电话交换机 1878年 与磁石式电话机配套使用 2.共电式电话交换机 与共电式电话机配套使用 特点:人工接续,速度慢、效率低 标准沿用至今:语音二线传输,交换局集中馈电等,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二、机电式自动交换阶段 1.步进制交换机(Step by Step System):史端乔(Strowger)式自动电话交换机 1892 美国-为每个用户指定唯一的电话号码,通过拨号盘自动拨号-使用电磁控制的机械触点开关代替人工操作,自动实现 线路接续 特点:直接控制方式

3、(由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 器动作,通过一位一位拨号,一步步找到被叫接续点),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旋转制、升降制电话交换机 特点:间接控制方式(用户拨号脉冲由“记发器”接 收,通过译码器译成电码控制接线器)共同特点:噪声大易磨损维护工作量大接线速度慢故障率高电路技术简单人员培训容易,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2.纵横制交换机(Crossbar System)1938年 特点:接线器接点采用压接触方式 公共控制方式(控制部分与话路部分分离,控制部分可独立设计),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三、电子式自动交换阶段 1.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话路部分采用机械接点,控制部分采用

4、电子器件。2.全电子交换机: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均采用电子器件。,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模拟程控交换机:1965年5月 美国 ESS No.1数字程控交换机:1970年 法国 E10程控交换机: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放入存储器,利用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工作。几个概念:程控与布控、时分与空分、模拟与数字,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引进交换机 AXE10,FETEX-150,E10B,5ESS、NEAX61、EWSD 引进生产线 上海:S1240,北京:EWSD,天津:NEAX61 自行研制 巨龙HJD-04,大唐SP30,华为C&C08,中兴ZXJ10,我国程控

5、交换技术的发展,14,3、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PCM,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话路子系统,控制子系统,返回,话路子系统 由交换网络和各种外围模块组成数字交换网络:核心,实现交换功能用户模块用户电路:用户终端设备与交换机的接口用户级交换网络:-集中/分散用户的话务量-采用单T交换网络用户处理机:控制用户级交换网络远端用户模块:放置在远离母局的用户密集区与用户模块基本相同区别:具有模块内交换功能优点:-避免用户线长距离铺设,节省成本-将模拟传输改为数字传输,改善了线路的 传输质量,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话路子系统中继电路:交换机与中继线的接口,一般是交换机与交换机或交换

6、机与远端模块的接口数字中继电路:连接数字中继线模拟中继电路:连接模拟中继线信令设备:用来接收和发送呼叫接续时所需的信令信息,比如各种信号音。,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控制子系统 是交换机的“指挥系统”,采用分级分散控制方式中央处理机:负责系统资源分配,中央交换网络控制,呼叫处理,信令处理,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等。用户处理机,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19,4、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1、呼叫处理能力:最大忙时试呼次数(Maximum Number of Busy Hour Call Attempts)2、高可靠性:99.99%的正确率和40年中断时间小于2小时其它:灵活性和适应性;经济性,交换系统对

7、控制部件的要求,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级控制、分布控制)多处理机的工作方式:按功能分担、按话务分担、备用方式 备用方式:同步方式、互助方式、主/备方式(冷备用、热备用)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通过PCM信道进行通信、采用计算机网常用的通信方式,控制系统的结构,1、集中控制 任一处理机能使用系统的所有资源(硬件、软件),执行交换系统的全部功能。,特点:控制关系简单,处理机间通信接口简单,可靠性差,软件庞大,维护困难,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2、分散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每台处理机只能使用部分资源,完成部分功能。(1)分级控制 将控制功能分级,不同层次的控制功能由不同的处理机完成。,控制系

8、统的构成方式,日本富士通,FETEX-150低层次:用户线扫描,摘挂机识别-用户处理机(LPR)高一层次:号码分析,路由选择-呼叫处理机(CPR)最高层次:故障诊断,维护管理-主处理机(MPR),分级控制,去交换机结构图,返回,(2)分布式控制 以S-1240数字交换机为典型代表。取消了中央处理机,将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终端模块的控制单元(TCE)中。优点:硬件和软件的模块化 扩充性好 可靠性高 缺点:多处理机间通信接口复杂,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分布式控制,多处理机的工作方式,1、功能分担 不同处理机完成不同功能。2、话务分担 每台处理机只完成一部分用户的呼叫处理任务。3、备用方式 双处理机,一

9、台主用机,一台备用机。,去FETEX-150,去交换机结构图,(1)同步方式(同时接收话路设备的输入信息,执行相同的指令)两台处理机同步工作,执行结果进行比较,相同则继续。如结果不一致,则中断正常业务,各自启动检测程序,检测有故障的处理机退出服务,且应尽快修复,返回到工作系统中。,备用方式,(2)互助方式 主、备用机平时分别承担一半话务负荷,一旦有一台处理机出现故障,就由另一台处理机承担全部的话务工作。,备用方式,(3)主/备用方式 一台处理机正常工作,一台处理机备用,一旦主用机出现故障,进行主/备用设备切换。备用方式有两种:冷备用:备用机不保存呼叫数据,发生故障切换时,当前正在进行的呼叫会丢

10、失掉。热备用:备用机保存呼叫数据,切换时不会丢失呼叫。,备用方式,多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通信方式,采用计算机网常用方式:如总线等,利用PCM信道,利用TS16进行通信:如FETEX-150,与话音信息一样在交换网络中传输,用不同的标志区分:如S1240中的换码信道字,32,5、接口电路,接口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与外围环境的接口功能:完成外部信号与交换机内部信号的转换,模拟用户接口电路,数字用户接口电路,操作、管理、维护,交换网络,数字中继接口电路,数字中继接口电路,模拟中继接口电路,控制系统,中继侧接口,A,B,C,Z,V,OAM,用户侧接口,数字交换机接口类型,数字交换机接口类型,V接口:数

11、字用户接口 V1:64kb/s,可为2B+D或30B+D的终端 V2:连接数字远端模块的接口 V3:连接数字PABX的接口,属30B+D的接口 V4:可接多个2B+D的终端,支持ISDN的接入 V5:支持n X E1的接入网,包括V5.1和V5.2接口A接口:速率为2048kb/s的数字中继接口B接口:PCM二次群接口,其接口速率为8448kb/s,程控交换系统接口类型数字接口,Z接口:模拟用户接口 Z1接口:连接单个模拟用户的接口 Z2接口:连接模拟远端集线器的接口 Z3接口:连接模拟PABX的接口,程控交换系统接口类型模拟接口,用户电路:交换机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终端相连的接口电路。模拟用户电

12、路的功能可归纳为BORSCHT七个功能:B(Battery feeding)馈电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S(Supervision)监视C(CODEC&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H(Hybird circuit)混合电路T(Test)测试,5.1 模拟用户电路,电容的特性:“隔直流,通交流”电感的特性:“隔交流,通直流”,(1)B:馈电,馈电:由用户电路向电话提供直流电源,-48v,20-50mA。,a,b,用户线,用户线,48V,(2)0:过压保护,用户线是外线,为避免高压进入交换机内部而损坏交换机,设置了两极保

13、护,将线路的高压分别限制在48V和地电位。第一级在总配线架上安放气体放电管;第二级在用户电路中设置二极管桥式钳位电路。,-48V,内线,外线,a,b,R,R,1,2,3,4,(3)R:振铃控制,控制系统,S,振铃控制,振铃电路,用户线,截铃,铃流,振铃信号(铃流):90V15V,25HZ,1s通,4s断。过程:控制系统发“振铃控制”继电器动作铃流经用户线送达用户话机用户话机振铃用户摘机振铃电路产生“截铃”信号控制系统停止“振铃控制”信号开关释放停止振铃,监视用户线回路的通、断状态。主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和挂机,号盘话机发出的号码等。,(4)S:监视,用户线,监视信号,-V,编码器:完成模拟

14、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Coder)。译码器: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Decoder)。,(5)C:编译码和滤波,LPF,模拟,模拟,3003400HZ,编码器,译码器,PCM,PCM,交换机侧,用户侧,BPF,完成二线到四线的转换功能。,(6)H:混合电路,平衡网络,模/数,数/模,模拟用户线,数字信号,数字信号,(7)T:测试,测试功能是为了在出现故障时能对用户线和用户电路进行测试。分为外线测试和内线测试。外线测试是对用户线进行测试,主要测试用户电缆的一些指标,如环阻、对地电阻、对地电容、线间电容等。内线测试是对用户电路本身进行测试。,极性倒换(反转)计费脉冲发送,其它功能,模拟用户电

15、路功能框图,举例用户电路板,数字中继电路:交换机与数字中继线的接口设备,用于与数字交换局或远端模块的连接。主要作用:完成信号传输、信号同步、信令配合,5.2 数字中继电路,数字中继电路的结构框图,帧定位,PCM输入,PCM输出,交换网络,返回,(1)码型变换PCM线上HDB3 交换机内部NRZ(2)时钟提取从输入的PCM数据流中提取时钟信号,作为输入数据流的基准时钟,正确的一位一位接收数据。,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读出结果:0010010011,读出结果:0100011,去中继图,(3)帧同步目的:使接收端的帧结构排列和发送端的完全一致,保证各路信息能够准确接收。方法:从接收的数据流中搜索并

16、识别到帧同步码,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开始。,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0 0 0 1 1 0 1 1,去中继图,(4)复帧同步目的:如果数字中继线上使用的是随路信号(中国1号信令),使收、发两端一复帧中的帧与帧对齐,以便正确接收各路信令信号。方法:识别复帧同步码,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TS16,F0,0 0 0 0,F1,1,F2,2,F15,15,16,17,30,去中继图,(5)帧定位(再定时)将输入的PCM码流同步到本局时钟上来(频率相位一致)。,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去中继图,(6)信令的提取和插入TS16中的标志信号的提取(收时)和插入(发时)。(7)帧和复帧同步信号的插入,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功能,去中继图,1、音频信号种类 交换机到用户 各种信号音(单频,信号源450Hz或 950Hz的正弦波),5.3 音频信号,1、音频信号种类,用户到交换机 直流脉冲(拨号盘话机)-通过用户线扫描,拨号信息 由软件识别 DTMF(双音多频话机)-专用解码器,1、音频信号种类,交换机到交换机 NO.1信令时,局间信令为局间多频互控信号(MFC)前向信号:主叫所在发端局被叫所在收端局(6中取2)后向信号:被叫所在收端局主叫所在发端局(4中取2),1、音频信号种类,MFC信号编码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