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8960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0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节 现代西方儿童教育理论的传播第二节 新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宣传第三节 幼稚园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四节 幼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第五节 幼稚教育研究与幼稚园发展概况,内容结构:,第一节 现代西方儿童教育理论的传播,一、蒙台梭利思想研究的深入二、杜伟实用主义儿童教育观的影响三、设计教学法的传播,1.对蒙台梭利思想的介绍更加深入,包括对其小学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介绍。如: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院开办了两个蒙台梭利教育班,开展实验。2.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进行较为客观的研讨。,一、蒙台梭利思想研究的深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难以推广。1

2、931年,政府公开表示,“蒙台梭利教育法”不适宜在我国实施。,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蔡元培最早介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13年,黄炎培发表文章力主学校采用实用主义,以改变当时的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和生活的现象。1919年,杜威来华 讲学,实用主义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

3、的思潮。,二、杜威实用主义儿童教育观的影响,主要儿童教育观:儿童是教育的最新,学校的一切应该为了学生的生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五四运动前后他曾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寻求(1929)等。1884年杜威获取博士学位后在密执安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86年他出

4、版了第一本美日心理学教科书,在当时很受欢迎。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时期。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在那里他不再研究心理学,而只是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宣扬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思想。,克伯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计划,自己联系实际的动作。,三、设计教学法的传播,威廉赫德克伯屈(18711965)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解释,使普通教师都能接受进步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具体阐述了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他是杜威的学生,于1918年从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5、出发,并在其“问题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内部动机和附随学习的理论所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呆板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学生学习被动,以及分科教学孤立、分散等缺点。它废除班级授课制度,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是:(1)学生根据其兴趣和需要,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提出学习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2)制订达到目的的工作计划;(3)在自然状态下,适用具体材料,通过实际活动去完成这项工作;(4)检查其结果。这种教学形式在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该组织形式在教学的指导、设备和教材的编写上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

6、学生不能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影响教学质量。,第二节 新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宣传,鲁迅狂人日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上海的儿童、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使自己的子女更强,更聪明高尚。因此父母应该用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为后起的新人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节 幼稚园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幼稚园制度的建立二、幼稚园制度的发展,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将幼稚园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并指出幼稚园收受6岁以下的儿童。,一、幼稚园制度的建立,最初我国学前教育一直没有关于课程标准的规定,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各行其是。1922 年幼稚园制度确立后,学前教育有所发展,幼稚园

7、课程和教材的审查编辑的问题就更为突出,此外还有师资、推广乡村幼稚园问题等。编订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就成为幼教战线一项迫切的任务。同时国内的很多幼稚园,如南京鼓楼幼稚园、晓庄乡村幼稚园、南京高师附小附属幼稚园都在幼稚园课 程等方面做了改革实验,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因此,制定一个全国通行的课程标准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陈鹤琴等11 人受教育会议的委托,着手进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拟定。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并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称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又修正一次。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

8、标准。,20世纪30年代之后。重要标志: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幼稚园规程(1939年12月),二、幼稚园制度的发展,幼稚园课程标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关于幼稚教育总目标,“标准”指出:(一)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二)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三)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四)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范围,规定的幼稚园的课程内容有: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一项都分别阐述,各项均列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的要求。,“标准”的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要点。共列 17 项

9、,说明幼稚园具体的教育方法。,主要内容举说如下:规定幼稚园七项课程不可截然分开。于实际施行时,无所谓科目,而实行课程(作业)中心制的设计教学,以一种需要的材料,做一日或两三日内作业的中心,一切活动都不离开这个中心;各种作业,可由儿童各从所好,自由活动,但每日必有一次团体作业,故事、游戏、音乐、社会和自然,大部分都可由教师引导,施行团体作业;教师是儿童活动中的引导者、把舵者、裁判者,教师必须作充分的准备,提出引导儿童活动的材料,指导儿童活动的方法,教师应体察儿 童的心理,为儿童准备的活动材料和指导儿童活动的方法,都要切合 儿童的经验,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裁判者,但又不是替代者,儿童的问题,应由儿童自

10、己解决,儿童确不能解决时,教师也只可从旁启发引导。,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建立在幼稚园制度确定以后幼稚园数量上的较大发展和各种实验活动开展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 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而形成的,因此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幼稚园规程:招收4岁-6岁儿童,第四节 幼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建立与发展,一、幼稚师资标准的制定二、幼稚师资培养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一、幼稚师资标准的制定1926年,张宗麟幼稚教育概论中提出幼稚师资的修养应顾及学问上、品性上,以及技术上等诸多方面。不过政府有关部门始终未有

11、统一规范出台。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施行的幼稚园设置办法中规定:“幼稚园教员,以幼稚师范学校毕业或具有小学教员资格、曾任幼稚园教员一年以上之女子为合格。,194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学校教员检定办法。规定:担任幼稚园的教员必须具备师范学校毕业或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毕业者的资格。彼时的规定只是对学历的规定,而对具体的要求未见明确规定出台。,二、幼稚师资培养机构的设立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期,不仅幼稚园数量较少,独立设立的幼稚师范也极少,公立的如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设的保母班,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设的幼稚园师范班,以及浙江、福建等省开办的幼稚师范班。,幼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教会设立的幼

12、稚师范学校,如苏州景海幼稚师范、杭州弘道幼稚师范、福州协和幼稚师范、厦门怀德幼稚师范等。毕业生幼稚园需求,1927年,陈鹤琴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大量的早就幼稚师资,就必须大量设立幼稚师范。1928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均有幼稚师范科的设立。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中必须设立两年制或三年制幼稚师范科,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并经考试及格者。,规程规定:两年制幼稚师范科的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及游戏、卫生、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理、理化、劳作、美术、音乐、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及实习。三年制幼稚师范科的教学科目

13、为:公民、体育及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1922 年学制作了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可附设幼稚师范科的规定。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幼稚师范教育还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192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陶行知、陈鹤琴分别提出开设幼稚师范和在普通师范中设幼师科的提案,经过讨论通过。1932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师范教育法1933年教育部颁布师范学校规程,对附设幼稚师范科作了若干规定,规定师范校要附设幼帷师范科,修业年限三年或二年,招收初中毕业生。,1928年全

14、国教育会议以后,幼稚师范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幼稚教育的师资不断增加。1929 年,全国幼稚园教职员为1580人,到1936年,增长到2607人。在此期间公立幼稚师范科有了一定的发展,私设幼稚师范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一)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年,张雪门为校长。该校以培养幼稚师资为己,以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为最终目标。学校重视实行教学做的方法,实习的内容有:幼稚园实习,实行先参观、次参与、后实习的制度,还有家政实习、自然实习、儿童文学实习、手工实习、游戏实习等。学制三年,但可分年结业。一年制为速成科,可任幼稚园教师或助教。二年制为

15、幼师科,可任幼稚园主任。三年制毕业后,可兼任小学低年级及婴儿园教师。,(二)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由陈鹤琴在1940 年10 月创立于江西泰和县,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1943年2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办学宗旨是:一、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二、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的实验研究;三、进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课程内容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外加人生心理一科。教材和教学方法强调尽量与小学实际、幼稚园实际相联系,教学方法强调以“做”为中心,采用陈鹤琴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基本目标是培养

16、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学校校风优良,自由平等,实行“纯爱”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幼教战线的优秀人才。1948 年并入南昌女师,改为幼稚师范科。,第五节 幼稚教育研究与幼稚园发展概况,一、幼稚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活动二、幼稚园发展概况,1917年,博文女学的钟佩英、黄绍兰女士在上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推胡彬夏女士为主任。仅棠花一现,未有后续。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举行年会时,时任江苏教育学会会长的袁希涛曾提出筹设模范幼稚园,以推动幼稚教育,同时建议创立幼稚师范科,以造就幼稚教育师资。仅付之保留。,一、幼稚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活动,1926年,在上海养真幼稚园沈百英的倡议下,上海幼稚园、上海

17、肇公学附设幼稚园、上海广东公学附设幼稚园组织成立幼稚教育研究会。北平、南京等地亦各有幼稚教育研究会的组织。,1922 年壬戌学制颁定后,确立了幼稚园制度,我国的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实验、改革、发展的时期。从数量上看,幼稚园有了长足的发展。就全国来讲,1929年全国幼稚园数为829所,1936年发展到1283所,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幼儿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破坏,1940 年全国幼稚园数减至 302 所,抗战胜利后,幼稚教育得以恢复,到1947 年全国幼稚园数为1301所,恢复到战前水平。,二、幼稚园发展概况,幼稚园制度建立后,在陈鹤琴、张雪门等一大批学前教育领域的优秀教育家、教师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

18、内开展了以探索建立中国化、科学化幼教育为中心的实验改革的推动下,出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幼稚园,如厦门集美幼稚园、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北京香山慈幼院、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等,从它们各自的办园特色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幼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形势。,(一)厦门集美幼稚园。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19 年2月21日在厦门集美学校内成立,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共招收幼儿百余名。1920 年并入集美学校,改称集美学校附属幼稚园。1927 年,集美幼稚师范成立,集美幼稚园改为中心幼稚园。,集美幼稚园的办园宗旨是:深信幼稚园是教育的基础,要教养儿童成为健康的儿童,教育应以儿童为

19、用心,教师是儿童的伴侣,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幼稚园教育应有改造家庭教育的责任等。在学 习编制上,曾试行以年龄、智力为分级标准,取代仿照美国幼稚园的 学年编级制。在课程实施上,分两步拟定计划,即:一个月的活动计划;一周的活动计划。该园的教学内容有:故事、音乐、游戏、自然和社会、识字与计算、工作、餐点、静息、家庭联络工作,共9项。,(二)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创办于1923 年春创立,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陈鹤琴任园长,聘请东南大学教育科毕业的张宗麟为研究员,开展了幼稚园教育改革的全面实验。该园也是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幼儿教育实验园地,开创了在大学进行幼儿教育的实

20、验研究活动。,该园的实验活动包括课程实验、行为习惯的培养、技能学习、幼稚生生活历的安排、幼稚园设备等。实验总结了音乐、游戏、工作、常识、故事、读法、数法、餐点、静息九项课程。这九项课程成为以后教育部制定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通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探索,总结出了对儿童进行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等方面训练的内容。在技能训练方面,总结出了生活技能、游戏运动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和日常常识等的内容。在幼稚生生活历方面,总结了入园儿童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的生活历。该园的实验经验和出版物在全国颇有影响,1952年由南京教育局接办改名为南京市鼓楼幼稚园。,(三)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由

21、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 年11月11日创办。该园办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该园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选取教学材料,草订幼儿生活纲要,分全年的、一月的、每周的、当天的四种。在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尤其注意:户外生活多,室内生活少;注意卫生;注意读法;看护极小的儿童。在幼稚师资教育上燕子矶幼稚园用艺友制的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儿园教师。在燕子矶幼稚园的影响下,当时很多地方出现了创办乡村幼稚园的活动。,上述所举幼稚园实例,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情况,这些幼儿园中既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既有附属于其他学校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既有设在城市的,也有设在农村的,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极大发展。另外,这些幼稚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教育实验研究。形成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幼稚园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风气,带动了全国幼教工作者的研究兴趣,这是新中国建国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作好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