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79208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流行病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现场流行病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现场流行病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现场流行病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现场流行病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流行病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流行病学.ppt(1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部分现 场 流 行 病 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助于全面了解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状况,评价流行形势,深入认识其危害性有助于宏观地把握突发事件流行特征,提供预防和应对科学依据,有助于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有助于动态观察各个地区发生频率和处理情况,评价防治水平,案 例,地点:河北唐山近郊某镇事件:大棚蔬菜种植户(1.8户,近12万人)恶性肿瘤高发,明显比非大棚种植业人群高,且有家庭聚集现象。,问 题,从事大棚菜种植业的人群肿瘤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的现象,目前未见报道。您认为这是否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如何开展此事件的调查

2、?列出主要的预防措施?,发生人群:劳动力为主,性别差别不显著主要疾病:肝癌、肺癌现场调查:#大棚蔬菜种植有近20年历史;#密闭大棚,保温以燃烧烟煤为主;#大棚空气质量极差,CO、SO2、NO严重超标;#经常使用杀虫剂、植物生长激素等;#大棚内平均暴露时间:7300小时(约300天),第一节 概 述,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是应用流行病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发生在现场人群中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实施预防和控制,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保护和增进群体健康的学科。,现场流行病学的诠释,是用于调查和解决现场实际发生的、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方法学;强调流行病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方法的组合;提倡公共卫生的大团队,

3、而不仅仅是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从产出的角度讲,强调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建议,而不仅仅是调查报告。,二、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以疾病现象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作为研究的起点;对比是其研究方法的核心,通过对比分析从中发现病因线索;常用频率指标描述疾病的强度;预防为主;,亲临现场调查;群体动员;尽快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危害和损失。,三、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预防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计划的工作一旦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能迅速判断可能原因或影响因素,从而控制疾病或事件发展,减少损失。应急工作,四、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一)探究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1976年美国费城暴发军

4、团病现场调查 大多数患者发病前在旅馆前厅停留1小时 推断与空调系统有关关闭空调 流行逐渐终止 6个月后,才证实病因军团菌,(二)预防和控制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病因预防 主要措施是健康教育疾病监测 通过长期、主动的调查研究,掌握疾病发展动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应急接种,(三)对策或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措施的同时,尽快进行效果评价。发生率、死亡率、病死率是否降低?人群健康水平是否提高?,现场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暴发流行的传染病慢性病的预防地方病研究环境污染事件中毒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

5、,四、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五、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一)应急调查(爆发调查)找出暴发的原因、来源、传播方式或途径现场调查提出假设初步措施 评价效果、验证假设完善措施 确认爆发终止,(二)有计划的调查,为确认某事件是否公共卫生问题的现况调查;为确认已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而进行的危险因素调查;针对某已知危险因素,调查其是否会引起公共卫生问题;针对已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观察其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监测调查;为观察某干预因素而进行的评估调查。,第二节疾 病 分 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发生(时间)在什么地区发生(空间)在哪些人群中发生(人

6、间)及发生多少的现象 简称“三间分布”,引 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疾病频率测量,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死亡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 罹患率 续发率,(一)发病指标,发病率,定义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K K=100%,1000/千,或10000/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分子与分母的确定,分子 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 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数 该年7月1日0时人口代替(年初人口数年终人口数)2,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应 用,罹患率,定义 在

7、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应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食物中毒 传染病 职业中毒等暴发,续发率(二代发病率),定义 在某种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即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应 用,常用于家庭、集体宿舍或幼儿园的班组发生传染病时的流行病学调查。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患病率 感染率,(二)患病指标,患病率(现患率),定义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时点患病率 按观察时间 期间患病率,某一时

8、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100%,1000/千,或10000/万,影响因素,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关系,患病率,死亡,恢复,发病率,应 用,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况调查的常用指标,感染率,定义 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应 用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态势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

9、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死亡率,病死率 生存率,(三)死亡指标,死亡率,定义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100%,1000,或10000/万,粗死亡率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死亡专率 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的死 亡率,如年龄、性别、职 业、民族、种族、婚姻状 况及病因等。,死亡率,应 用,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口死亡危险性大小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病死率,定义 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10、。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应 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生存率,定义 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 年)后,尚存活病人所占的比例。,应 用,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常用于慢性病研究,散发 暴发 流行,二、疾病流行的强度,(一)散发,定义 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适用于描述范围较大人群某病的流行强度。,散发原因,疾病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11、(二)暴 发,定义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症状相似的病人。传染病 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如托幼机构的麻疹。非传染性疾病 如食物中毒,(三)流行,定义 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人群分布,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三、疾病分布的形式,疾病分布概念,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就是要不断地或经常地收集资料,分析描述这种连续的动态过程,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的态势。,何地发病(死亡)率高/低?何时发病(死亡)率

12、高/低?何人群发病(死亡)率高/低?,年 龄 性 别 职 业 宗 教 流动人口,(一)人群分布,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频率都显著变化,慢性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急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减少趋势。,性 别,疾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别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19852001.6,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男女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有关生活方式、嗜好不同,职 业,不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精神紧张,

13、均可导致疾病分布不同。,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职业分布不同导致感染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暴露机会与劳动环境有关职业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各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流动人口,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传播纽带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不可忽视作用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二)时间分布,短期波动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趋势,短期波动,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暴 发 较小范围 区别 短期波动 较大数量人群,传染病 食用污染食物引起的上海甲型肝炎暴发。非传染性疾病 1972年710月间上海市桑毛虫皮炎。1952

14、年12月上旬伦敦大雾仅一周,支气管炎的死亡人数就较前一周超出9.3倍,全部死亡高出2.6倍。自然灾害及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季节性,定义 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严格的季节性:虫媒传播疾病,如乙脑 季节性升高: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图2-12 北京地区心急梗死发病人数按月分布,季节性升高原因,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候影响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有关受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等影响与人们的暴露机会及人群易感性有关,周期性,定义指某些疾病每隔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发生一次流行的现象。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

15、的周期性规律。如:麻疹在疫苗普及前,我国大中城市每隔1年流行一次,1965年普种后,其周期性规律已不存在。,长期趋势(长期变异),定义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图2-14,美国几种疾病长期变化的趋势(19001973),疾病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疾病的城乡分布 疾病的地区聚集性,(三)地区分布,世界上第一张分析疾病流行专题地图,1854年伦敦流行霍乱,伦敦宽街霍乱,1854年秋,伦敦宽街暴发霍乱,10天内死亡500多人;据1853年统计,过去几次霍乱流行时,该街区虽有流行,但远比其他街区轻;

16、英国医师John Snow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霍乱的人群现象、地区差异等情况;,发现两个不同供水公司的供水区霍乱死亡率相差悬殊(5.0 0.9);将死亡病例标在地图上,发现死亡病例集中在宽街水井周围;提出霍乱暴发发与宽街供水站的水井有关;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水井被附近一下水道污染;经封闭该水井,暴发即告终止,另外,Snow还据此推断:该病源体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导致疫情暴发。该结果比霍乱弧菌的分离早30年。,疾病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日本的胃癌及脑血管病的调整死亡率或年龄死专率居首位肝癌多见于亚洲、非洲乳腺癌、肠癌多见于欧洲、北美洲,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分布,血吸虫病 仅限于南

17、方一些省份HIV感染者 云南鼻咽癌 广东,故有“广东瘤”之称食管癌 河南林县肝癌 江苏启东原发性高血压 北方南方,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图(1985-2001),疾病的城乡分布,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定义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意义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第三节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时间、地区及人群特征分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从中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描述性研究的种类,个案调查现况调查暴发调查,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描述疾

18、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进行社区诊断,以发现主要健康问题;提供病因线索;已实施措施的效果评价。,一、个案调查,1.概念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可以是传染病、非传染病或病因未明的病例2.目的调查患者发病的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3.调查内容,一般人口学资料核实诊断确定发病时间、地点、方式追查传染源、传播因素或发病因素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案 例,1859年冬,德国医生Zenker诊治了一名“伤寒”患者,女性,旅馆服务员,圣诞节发病,1月20日就诊,一周后

19、不治身亡。尸检时,发现病人肌肉里有许多旋毛虫;医生随即到其工作的旅馆调查,发现旅馆老板娘几乎与服务员同时发病;询问得知:该旅馆12月21日宰杀过一头猪,并从剩下的猪肉中检出旋毛虫囊;进一步调查:老板和宰杀者也先后发病。,1、概念: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二、现况调查,案例性病门诊病人HIV感染情况调查,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新疆5个城市15家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由首诊医师负责完成行为调查表,共调查2499例。,调查结果,分 析,性传播正在成为新疆艾滋病传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途径;有必要对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

20、以掌握流行情况;应该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2、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无事先设立对照组,但在调查中可自然形成;只反映所调查时间人群的疾病与暴露情况;疾病与暴露同时存在,不能确定时间先后;是一种患病率的调查,不能反映发病情况。,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发现病因线索确定高危人群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的质量评价,3、用途,发现病因线索,20世纪4050年代,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人中发生一种疾病,称察布查尔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头晕、上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不良、吞咽困难、失语,但不发热,意识清楚,病死率高达43.2%,原因不明,发病多在春耕季

21、节,严重影响当地农牧业生产,以致该病在当地引起恐慌。,1958年卫生部组织专家组赴察布查尔县调查。“察布查尔病”的“三间分布”,只在锡伯族人中发生,年龄以儿童及年轻人居多,病例主要是妇女,时间集中在36月;,根据分布特征,深入调查生活习惯发现,儿童、妇女喜爱的特殊食物晒干的发酵馒头“米送乎乎”中存在的肉毒杆菌。明确病因后,通过卫生宣教,当地居民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从此杜绝了中毒的发生;,4、调查方法,普查: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随 机 抽 样 方 法,1.简单随机抽样 要求每个观察单位有同等概率被选入样本。

22、先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等方式抽样。,优缺点:计算简便,但当总体例数较多时,实施困难。,适用范围:小型调查或实验研究。,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组成样本。,优缺点:易于理解、简便易行,容易得到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样本。但易产生偏性。,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示意图,分类抽样。一般先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层,再在层内随机抽样。,优缺点:抽样误差较小;不同层可采用不同抽样方法及独立分析。例,3.分层抽样,例:某地019岁人群14万人,调查其HBsAg阳性率。确定样本含量为1000人。可采用按比例分配分层抽样,抽样比例1000/1400001/140,分层抽样示意

23、图,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再随机抽取部分群组成样本。,优缺点:便于组织,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若群间差异较大,抽样误差也较大。,适用范围:群内变异大而群间变异小的总体。,4.整群抽样,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分层抽样,5、优点,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6、缺点,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三、暴发调查,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资料。全面、深入的爆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24、,1、目的,尽快明确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预测疾病暴发和流行的趋势;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2、暴发调查的步骤,(1)暴发的核实,尽快多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比较及时向发病单位的有关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证据判断暴发信息的确凿性,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和缩小,(2)组织准备,调查区域的确定和划分调查人员的选择统一领导指令物资筹备与后勤供应 实验室支持,安全防护 病例发现:确诊、疑似采集标本个案(例)调查探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3)现场调查,采取

25、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传染源减少或切断与暴露因素的接触保护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注意:调查与防控措施应同步进行,不能只顾调查病因。,(4)资料整理,描述疾病过程,计算症状与体征的频率,疾病轻重型的比例,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计算罹患率,描述三间分布,绘制发病曲线。计算人群感染率、隐性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分布:与同期病例数比较,以判断是否暴发或流行地区分布:疫情波及范围;分析相继发生病例的地点分布及其关系,有可能获得传染源、传播途径的重要线索人群分布:分析病例与普通人的不同,找出发病危险因素,(5)确认暴发终止,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 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

26、,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就可宣告暴发终止共同来源的疾病 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则认为暴发终止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经过昆虫媒介的潜伏期和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表明暴发终止,(6)文字总结,调查结束后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查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好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得失。最后将材料报上级机关存档备案,或著文发表供后人借鉴。,3、暴发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必须同步进行暴发控制运用法律武器,获得法律支持,并接受法律制约和限制讲究工作方法,争取各部门协作,获得群众支持不断向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汇报疫情,统

27、一指挥,调整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四、灾害和事故调查方法,暴发调查重点:去寻找原因灾害和事故调查重点:及时、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危害和卫生需求,快速侦察卫生需求评估深入调查,突发事件调查,尤其是灾难和大型人为事故的调查,三个步骤,(一)快速侦察,接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后,卫生工作者第一步工作是对事发地区进行快速的侦察以核实其真实性,立即获得初步印象,做出第一个判断和决定。快速侦察方式:侦察卫星发回图像 架机飞临事发地区的领空 驱车或步行进入事发现场等,(二)卫生需求评估,1、评估主要目的确定受害人群的多少预计所需投入人力、财力数量考察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危险和次生灾害向外部救援力量和国际救援组织提供有关事件

28、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做出适当反应为国内外宣传媒体提供客观事实,避免不必要恐慌,2、调查内容(1)事件信息:事发地区的面积,估计受影响的人口数及所处的位置交通及通讯系统的受损情况饮用水,储存食品、环境卫生设施及宿营设施等生活必需品的备用情况死亡和失踪人数,需要急诊治疗的人数,当地医院及其它卫生设施遭受损害的情况,它们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及对药品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人口是否有流动和迁徙,迁徙人口的数量、目的地社会影响和反应,公众的情绪和要求存在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流行或流行的危险?,(2)背景信息事发地区的行政区划分,人口的构成特点主要的交通路线、现用机场、车站和港口的位置,以及地形情况

29、卫生设施分布情况及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关键机构、银行、国库、药房、自来水厂等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特点,3、信息收集途径,空中观察营救工作者报告宣传媒体的报道常设监测机构的报道实地考察,(三)深入调查,发病率、死亡率、受伤比例和居民的营养状况等事发地区卫生设施及机关公共设施损害情况调查结果用于指导卫生部门援助计划和行政部门重建计划,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调查事件的远期效应,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宝贵资料人为事故:由卫生部门协助公安等部门查明原因自然灾害:应由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等专家分析成灾机制,突发事件调查实例,上海市甲型病毒性肝炎 暴发调查,1988年1月上海市突然发生大批症状相似病人。起病急骤,先有

30、发热、乏力,继而有纳差、恶性、呕吐、腹胀,如何边紧急应对处置,边开展调查?查明病因?,1、核实疫情和病原鉴定,1月19日报告病毒性肝炎134例,比18日(73例)增加83.6%;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3.5%病房和门诊肝炎病人数明显1月23日,报告1441例新发病例,是往年流行高峰日发病例数的4倍92.4%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大于1000 U 3029名患者中,95.5%抗HAV-IgM阳性,发病一周后甲肝抗原检出率为68.2%,2、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1)流行特征调查空间分布调查时间分布调查人间分布调查,空间分布,病例集中于12个市区,占发病数的94.9%10个郊县与常年相仿,未见暴发平均罹

31、患率4.08%全市11%的家庭中至少有1人发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时间分布,1月14日开始,2月1日达最高峰19013例;2月2日后大幅下降;3月18日恢复至暴发前水平。,人间分布,报告病例:292301例甲肝年龄分布:2029岁最高,发病率8.30%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职业分布:工人最多,占70.6%职员占8.5%性别分布:男女发病率之比1.261,无显著差异,(2)暴发原因分析#暴发规模空前排除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可能,应为居民广泛暴露的因素#病例为甲肝排除空气传播的可能,水源因素调查 水样检测合格;比较不同自来水厂供水范围甲肝发病,提示发病与供水无关。食源因素调查:能引起疾病暴发的食物应有

32、以下特征 上市面广、时间集中,销量大;有被甲肝病毒污染的可能;且以生食、半生食为主;上市时间与暴发相隔一个甲肝的平均潜伏期,(3)成因调查,毛蚶来源调查 来源于江苏省启东县,1987年12月9日陆续在上海上市约34吨,仅1988年1月1日采购26.5吨。污染原因调查#1987年是启东县甲肝流行年,发病率1.6%#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厕所条件差#捕捞毛蚶期间,渔民直接排便入水,处 置,政府禁捕、禁购、禁售毛蚶;各部门协调做好禁蚶工作;教育市民不生食毛蚶;加强环境保护,防治水源和食品污染;同时,采取控制甲肝的各项措施:治疗、隔离,污染场所及物品的消毒处理等。由于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

33、,第四节病 例 对 照 研 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以确诊患有某病的人群(病例组)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从而判断该危险因素与疾病是否有关,以及关联的程度。,目标人群,暴露,患病,未患病,非暴露,暴露,非暴露,现在,过去,研究方向,果,因,病例对照研究,特 点,疾病发生后进行 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由果推因 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一、提出假设二、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一、提出假设 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研究或现况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提出病因假设。,二、选择适宜的

34、对照形式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从病例与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样本 2、病例与对照匹配 目的: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如年龄、性别等频数匹配:两组匹配因素的构成一致 个体匹配:1M,三、病例与对照的选择基本原则 代表性 病例能代表总体的病例 对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人群可比性 两组主要特征无明显差异,病例的选择,1.要求诊断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 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2.来源社区来源 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例,对照的选择,1.要求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便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来源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非病例 医院中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 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

35、均衡性检验 计算OR 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特征方面是否有可比性。若两组非研究因素均衡,则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2、计算OR(优势比,比值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1)成组比较法分析2 检验传统的四格表的专用公式,例:食用毛蚶与甲肝的关系研究,2 检验,结果表明食用毛蚶者发生甲肝的危险性是未食者的11.81倍。,O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关联O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正关联OR1,表明暴露与疾

36、病有负关联,第 五 节对 列 研 究,基本原理 将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分组(队列),随访观察其结局。暴露组的率未暴露组的率,则可认为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可能是因果联系。,概 念,暴露: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队列:有共同经历或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使其发生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目标人群,发病,暴露,非暴露,未发病,发病,未发病,现在,将来,研究方向,果,因,队列研究,优 点,时间顺序增强了病因推断的可信度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能获得发病率,缺 点,所需

37、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设 计 和 实 施,主要暴露因素 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一、确定研究因素,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 混杂因素人口学特征等,暴露测量,性质定性、定量 方法访谈、实验室检查、查阅记录,结局是研究队列中预期结果事件,发病或死亡 血清指标 分子标志的变化 定性或定量,二、确定研究结局,有足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发病率较高有代表性,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研究现场,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未患所研究疾病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研究人群,基线资料 随 访 资料收集,四、资料的收集与随访,基线资料 暴露的资料个体的其他信息,随 访,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随访间隔随访者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查阅纪录调查询问 健康或疾病检查环境监测等,资料收集方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暴露组发病率=a/n1非暴露组发病率=c/n0,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关联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正关联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有负关联,二、效应的估计,RR与关联强度,结果分析:随食用毛蚶量,患甲肝的RR 说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食用毛蚶数量与甲肝发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