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9224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69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eneral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mechanical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GB50231-2009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10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55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31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5

2、、1.0.6、2.0.4(3)、6.2.4(6)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三月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命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中国机械口m会诩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H号国宏大原C座4层)(邮政编码:Kra8电话:6390643363906381)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X1168亳米1/324.25印张107千字2009年9月第1版2009年9月

3、第1次印刷印数I-IolOO册统一书号:1580177219定价:22.00元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C)。二二。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由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十年来机械设备安装的实践经验,开展了专题研究,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工程资料,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核定稿。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 .章节结构的调整,使修订后的规范章、节名称和机械产品类型的划

4、分,与机械产品的系列型谱的分类标准相统一,名称和条文内容相一致,工序的衔接及配合更加合理。2 .增加了新品种、新技术,如减震垫、密封胶、成型密封、胀紧连接套、安全联轴器、超越离合器、新型水基碱性和酸性清洗剂等。充实了高强螺栓,液压、气动、润滑管道的焊接及试压和试运转等条文的技术内容。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国家机械工业安装工程标准定额站(

5、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南5巷5号,邮编:IoOO45,邮箱:jxdez),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7 JZ 7 7 J 7 7 ) 7 1 7 J u l 7 7 l XJ- A7 7 M M M 125 7 704 5 5 73 5 048588 93 5 6c58 (Illl 123444555 5 6 6 6 & & f x l l /( z(v lx /(x /( /( /( z(x f /(x t /( /( z(1总则2施工条件3放线、就位、找正和调平.4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1.1 地脚螺栓1.2 2垫铁1.3 灌浆5. 装配5.1 基本规定5.2 联接与紧固5.3 联轴器装配5.4

6、 离合器、制动器装配.5.5 5滑动轴承装配5.6 6滚动轴承装配5.7 传动带、链条和齿轮装配.6. 8密封件装配6液压、气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6.1 管子的准备7. 2管道的焊接8. 3管道安装6.4管道的酸洗、冲洗与吹扫.6.5管道的压力试验与涂漆.7试运转7.1试运转的条件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副主编单位:西南工程学校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第一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公司中国三安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四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建设工程公司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化施

7、工公司主要起草人,晏文华彭勇皴王治安关洁张庆梅芳迪孙书英刘瑞敏李功福杜世民刘绪龙樊慧霞占元郑明享王丽鹃高杰薛韬冯国才徐辉1.0.1为了提高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通用性部分。1.0.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应从设备开箱起至设备空负荷试运转为止的施工及验收,对必须带负荷才能进行试运转的机械设备,可至负荷试运转。1.0.4在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应按工程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且应按原设计单位修改变更后的工程设计施

8、工。1.0.5安装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主要材料,必须符合工程设计和其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明。1.0.6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精度等级应满足被检测项目的精度要求。1.0.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应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和记录。对于隐蔽工程,应在工程隐蔽前进行检验并作出记录,合格后方可继续安装。工程验收时,应以有关记录为依据进行验收和必要的抽检工作。1.0.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7.2 电气和操作控制系统调试(68)7.3 润滑系统调试(69)7.4 液压系统

9、调试(70)7.5 气动、冷却系统调试(71)7.6 6加热系统调试(72)7.7 机械设备动作试验(73)7.8 整机空负荷试运转(74)8工程验收(75)附录A垫铁(76)附录B座浆混凝土配制及垫铁的放置(78)附录C压浆法垫铁的放置(80)附录D金属表面的除锈方法(82)附录E装配件与管道的清洗(83)附录F螺栓联接刚度和预紧力(87)附录G过盈配合的压入力及温度计算(89)附录H联轴器装配两轴心径向位移和两轴线倾斜的测量与计算(93)附录J管道冲洗清洁度等级(95)本规范用词说明(97)附:条文说明(99)2.0.3项目允许偏差(nun)凹穴尺寸+20,0平面的水平度每米5全长10垂直

10、度每米5全高10预埋地脚螺栓标高+20,0中心距2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10深度+20,0孔壁垂直度10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中心线位中5带槽锚板的水平度5带螺纹孔锚板的水平度2注:1检g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的展大值:2预埋地脚螺栓的标高,应在其顶部测量;3顶埋地脚螺栓的中心距,应在根部和顶部测量。2基础或地坪有防震隔离要求时,应按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完毕;3基础有预压和沉降观测要求时,应经预压合格,并应有预压和沉降观测的记录;4安装工程施工中拟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起吊、搬运设备的承力点时,应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并应经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意方可利

11、用。2.0.4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应符合下列要求:1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蒸汽、压缩空气和照明等,应能满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需要;2施工条件2.0.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工程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1机械设备的工艺平面位置图、标高图、设备基础图、安装施工图及施工说明和注释技术文件;2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与机械设备安装有关的技术文件;3与机械设备安装有关的建筑结构、管线和道路等图样。2.0.2机械设备开箱时,应有建设单位人员参加,并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和记录:1箱号、箱数以及包装情况:2机械设备名称、型号和规格;3随机技术文件及专用工具;4机械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12、;5其他需要记录的事项。2.0.3机械设备安装前,其基础、地坪和相关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机械设备基础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有验收资料和记录;机械设备基础的位置和尺寸应按表2.0.3的规定进行复检;加。3机械基础SW小允用能项目允许偏差(mm)坐标位置20不同平面的标高0,-20平面外形尺寸20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3放线、就位、找正和调平3.0.1机械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相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3.0.2相互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机械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并应按设备的具体要求

13、埋设中心标板或基准点。中心标板或基准点的埋设应正确和牢固,其材料宜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3.0.3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实际轴线、边缘线的距离,其允许偏差为20mm3.0.4机械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与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4的规定。孤Q4机械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缄点与螺基竣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11M11)平面位置标高与其他机械设备无机械联系的10+20-10与其他机械设备有机械联系的士213.0.5机械设备找正、调平的测量位置,当随机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宜在下列部位中选择:1机械设备的主要工作面;2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14、;3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4部件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5机械设备上应为水平或垂直的主要轮廓面;2安装过程中,宜避免与建筑或其他作业交叉进行;3厂房内的恒温、恒湿应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安装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机械设备;4应有防尘、防雨和排污的措施;5应设置消防设施;6应符合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0.5对大型、复杂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安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4.1 地脚螺栓4.1.1 安装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图4.1.1),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脚螺栓在安放前,应将预留孔中的杂物清理干净:2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3地脚螺栓任一部分与孔壁的间距不宜小于15

15、mm;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67图4.1.1安设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螂螺栓任TJ分与孔壁的间距;内模板至设备底座外缘的间距:I卜模板至设备底岫幽的问距1-基础;2一地坪麻面;3-*设备底座底面:4内模板;母;6垫圈;7一灌浆层斜面;8-灌浆层;9-成X寸斜垫线10檄板;UT12一地脚螺栓6连续输送设备和金属结构宜选在主要部件的基准面的部位,相邻两测点间距离不宜大于6m。3.1 .6机械设备找正、调平的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确定后,其找正、调平应在确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验,且应做好标记,复检时应在原来的测量位置。3.2 .7机械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宜符合下列要求:1能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后所引起的偏

16、差;2能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3不增加功率损耗:4使转动平稳:5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4.1.2trt附:地We唯梯弼尺寸M螺栓公称直径螺栓露出设备底座上表面的最小长度(双螺母)护管最大高度锚板厚度M245580020M3065100025M3685120030M42951400M48110160035M561301800M64145200040M72X61602200M8061752400M906200260050M10062202800Ml10X6250300060M12562703200M140X6320360080M160X634038003埋设“T”形头地脚螺栓用锚板

17、应牢固、平正:螺拴安装前,应加设临时盖板保护,并应防止油、水、杂物掉入孔内:护管与锚板应进行密封焊接;4地脚螺栓光杆部分和锚板应涂防锈漆;5预留孔或护管内的密封填充物,应符合设计规定。4.1.3安装胀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上油脂:5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紧密:6 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23个螺距;7 应在预留孔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拧紧地脚螺栓,各螺栓的拧紧力应均匀。4.1.2安装“T”形头地脚螺栓(图4.1.2),应符合下列要求:图4.1.2安装“T”形头地脚螺栓d-螺栓公称直径:1.-螺栓

18、露出设备底座上表面的长度:L2一设备底座穿螺栓处的厚度:L;一护管高度;L锚板厚度:L-T形头地脚螺栓长度1锚板:2护管:3-tiV形头地脚螺栓;4一设备底座:5垫片:6螺母1 “T”形头地脚螺栓应与“T”形头地脚螺栓用锚板配套使用:2 “T”形头地脚螺栓相关的尺寸,宜符合表4.1.2的规定;8AC三tS(4.2,2-1)式中A每组垫铁的面积(mm?);Q设备等加在垫铁组上的载荷(N);Q2地脚螺栓拧紧时在垫铁组上产生的载荷(N);R基础或地坪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可取混凝土设计强度;n垫铁组的组数;C安全系数,宜取L53。6地脚螺栓拧紧时,在垫铁组上产生的载荷可按下式计算:Q2=0.7

19、85d2n1(4.2.2-2)式中d地脚螺栓直径(mm);111地脚螺栓数量;aj地脚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MPa)。4.2.3垫铁组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受载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2承受重负荷或有连续振动的设备,宜使用平垫铁;3每一垫铁组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4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5垫铁的厚度不宜小于2mm;6除铸铁垫铁外,各垫铁相互间应用定位焊焊牢。4.2.4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并接触良好。机械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并应用手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对高速运转机械设备的垫铁组,当采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和垫铁与设备底座面之间的间隙时,在垫铁

20、同一断面两侧塞入的长度之和不应大于垫铁长度或宽度的1/3。4.2.5机械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30mm;斜垫铁宜露出1050mm。垫铁组伸人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1胀锚螺栓的中心线至基础或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胀锚螺栓的公称直径的7倍;胀锚螺栓的底端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胀锚螺栓的公称直径的3倍,且不应小于30mm;相邻两胀锚螺栓的中心距不应小于胀锚螺栓的公称直径的10倍;2胀锚螺栓的钻孔直径和深度,应符合选用的胀锚螺栓的要求,且应防止与基础或构件中的钢筋、预埋管和电缆等埋设物相碰;3胀锚螺栓不应采用预留孔;4安装胀锚螺栓的基础混凝土的

21、抗压强度不应小于IOMPa;5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裂缝的部位和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不应使用胀锚螺栓。4.1.4机械设备基础浇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脚螺栓的坐标及相互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的要求,机械设备基础位置、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2.0.3的规定;2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机械设备底座套入地脚螺栓应有调整余量,每个地脚螺栓均不应有卡阻现象。4.2垫铁4.2.1找正调平机械设备用的垫铁,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制作和使用。4.2.2当机械设备的载荷由垫铁组承受时,垫铁组的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个地脚螺栓的旁边应至少有一组垫铁;2垫铁组

22、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条件下,应放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3相邻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为500100Omm;4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应各安放一组垫铁;5每一垫铁组的面积,应符合下式的要求:用垫铁垫实,再将调整螺钉松开;2调整螺钉支承板的厚度宜大于调整螺钉的直径;1.1.1 调整螺钉的支承板应水平、稳固地放置在基础面上,其上表面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1.1.2 支承的调整螺钉伸出机械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小于调整螺钉直径。4.2.9 机械设备采用无垫铁安装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底座的结构,确定临时支撑件或调整螺钉的位置和数量;2当机械设备底座上设

23、有安装用的调整螺钉时,其调整螺钉支承板的安放应符合本规范第4.2.8条的有关要求;3灌浆层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应将灌浆层捣实,应在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取出临时支撑件或松掉调整螺钉,并应复测机械设备的安装水平,且将临时支撑件的空隙用砂浆填实。4.2.10 当采用座浆法放置垫铁时,座浆混凝土配制及垫铁的放置,宜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4.2.11 当采用压浆法放置垫铁时,垫铁的放置宜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4.2.12 机械设备采用减震垫铁调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或地坪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基础或地坪的高低差,不得大于减震垫铁调整量的30%50%;放置减震垫铁的部位应平整;

24、2减震垫铁可按机械设备要求采用无地脚螺栓或胀锚地脚螺栓固定;3机械设备调平时,各减震垫铁的受力应均匀,在其调整范围内应留有余量,调平后应将螺母锁紧;4采用橡胶垫型减震垫铁时,机械设备调平并经过714d后,应再次调平,4.2.6 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4.2.7 机械设备用螺栓调整垫铁(图4.2.7)调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图4.2.7螺栓调整垫铁1 一升降块:2一调整块滑动面;3一调整块:4一垫座;5一调整螺栓1螺纹部分和调整块滑动面上应涂以耐水性较好的润滑脂;2调平应采用升高升降块的方法,当需要降低升降块时,应在降低后重新再作升高调整;调平后,调整块

25、应留有调整的余量;3垫铁垫座应用混凝土灌牢,但混凝土不得灌入其活动部分。4.2.8 机械设备采用调整螺钉(图4.2.8)调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图4.2.8调整螺钉1.垫铁;2T6域地坪;3-地IjW栓;L设备底座;5一调整螺钉:6一调整螺钉的支承板1不作永久性支承的调整螺钉在设备调平后,设备底座下应5.1 基本规定5.1.1 机械设备装配前,应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进行复查和清洗洁净,并应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5.1.2 机械设备清洗的零件、部件应按装配或拆卸的程序进行摆放,并妥善地保护;清理出的油污、杂物及废清洗剂,不得随地乱倒,应按环保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26、。5.1.3 当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表面有锈蚀时,应进行除锈处理;其除锈方法宜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确定。机械设备本体、管道等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的有关规定。5.1.4 装配件表面锈蚀、污垢和油脂的清洗,宜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5.1.5 清洗机械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时,其清洗方式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机械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擦洗利刷洗;2中、小型形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宜采用多步清洗或浸、刷结合清洗;漫洗时间宜为220min;采用加热浸洗时,应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3形状复杂、污垢黏

27、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清洗液和蒸汽、热空气进行喷洗;精密零件、滚动轴承不得使用喷洗;4对形状复杂、油垢黏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件,宜采用浸、喷联合清洗;5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清洗液进行超声波清洗。4.3灌浆4.3.1 预留地脚螺栓孔或机械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其配制、性能和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有关规定。4.3.2 预留地脚螺栓孔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坪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和影响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4.3.3

28、 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但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的灌浆层,其厚度可小于25mm。4.3.4 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外缘的间距(图4.3.5 1.1)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4.3.6 当机械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应设置内模板(图4.1.1)。5.2联接与紧固5.2.1 螺栓或螺钉联接紧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螺栓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的许用应力;2多只螺栓或螺钉联接同一装配件紧固时,各螺栓或螺钉应交叉、对称和均匀地拧紧。当有定位销时应从靠近该销的螺栓或螺钉开始均匀拧紧:3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

29、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时,尚应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4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3个螺距,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沉头螺钉紧固后,沉头应埋人机件内,不得外露;5有锁紧要求的螺栓,拧紧后应按其规定进行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两个相同的垫圈。5.2.2精制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螺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5.2.3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防咬合剂。5. 2.4螺栓紧固时有预紧力要求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控制:1可利用专用力矩扳手;2可控制螺栓紧固后的长度(图5.2.4-1),螺栓紧固后

30、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U-L1J(5.2.4-1)式中Lm螺栓紧固后的长度(mm);1.s螺栓与被联接件间隙为零时的原始长度(mm);Po预紧力(N);1.1.1 6机械设备加工装配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5.1.7 在禁油条件下工作的零、部件及管路应进行脱脂,脱脂后应将残留的脱脂剂清除干净。脱脂剂宜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确定。5.1.8 机械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并应采取防锈措施。5.1.9 机械设备和零、部件清洗后,其清洁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目测法时,在室内白天或在1520W日光灯下,肉眼观察表面应无任何残留污物;2采用擦拭法时,应用清

31、洁的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洗的检验部位,布的表面应无异物污染;3采用溶剂法时,应用新溶液洗涤,观察或分析洗涤溶剂中应无污物、悬浮或沉淀物;4采用蒸储水局部润湿清洗后的金属表面,应用PH试纸测定残留酸碱度,并应符合其机械设备技术要求。5.1.10机械设备较精密的螺纹连接或温度高于200C条件下工作的连接件及配合件等装配时,应在其配合表面涂防咬合剂,选用的防咬合剂宜符合表5.1.10的规定。表5.L10防咬合剂防咬合剂空气中氧化温度CC)稳定性二硫化铝粉2400(变酸性)不溶于水及有机溶液二硫化鸽粉2510(变酸性)不溶于水及有机溶液石翠磷片2454在常温下不与酸、碱及有机溶液起反应5.1.11带有内腔

32、的机械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5.1.12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检查。”350.匕2.4-3)t式中9一螺母转角法的角度值(。);t螺距(mm)。5. 2.5高强度螺栓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高强度螺栓在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和处理被联接件的接合面;装配时,接合面应保持干燥,严禁在雨中进行装配:2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3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不得强行穿入螺栓孔;当不能自由穿人时,该孔应用钱刀修整,钱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螺栓直径的1.2倍;4组装螺栓联接副时,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母支撑

33、面;5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和终拧应在同一天内完成。5.2.6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装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值,宜按下式计算:Tc=KPed26)式中Te终拧扭矩值(Nm);PC二施工预紧力(kN),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确定;K扭矩系数,取0.ll0.15;d螺栓公称直径(mm)o2施工所用的扭矩扳手,每次使用前必须校正,其扭矩偏差不得大于5%,并应在合格后使用;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允许偏差为3%;3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和终拧;对于大型C-螺栓刚度(Nmm),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计图5.2.4-1紧固后的螺栓Ijl

34、螺栓紧固后的长度;螺栓与被联接件间隙为零时的原始长度3大直径的螺栓可采用液压拉伸法进行紧固,螺栓紧固后的长度值可按下式计算:ul+f)(5.2.4-2)式中Cr一一被连接件刚度(Nmm),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计算。4大直径的螺栓亦可采用加热伸长法控制螺栓紧固,螺栓紧固后的长度可按本规范式(5.2.4-2)计算,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5采用螺母转角法紧固时(图5.2.4-2),其螺母转角法的角度可按下式计算:图5.2.4-2螺母转角法I累母转角法的角度值;A*角标记家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184的对称度公差等级H、K、L选取。5.2.9定位销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定

35、位销的型式、规格,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2有关联接机件及其几何精度应经调整符合要求后装销;3销与销孔装配前,应涂抹润滑油脂或防咬合剂;4装配定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宜根据销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装入;销孔的位置应正确;5圆锥定位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分布均匀;6螺尾圆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7装配中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较孔,并应另配新销;对配制定位精度要求高的新销,应在机械设备的几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进行。52.10具有过盈的配合件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 装配前应测量孔和轴的配合部位尺寸及进入端的倒角角度与

36、尺寸,并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2在常温下装配时,应将配合面清洗洁净,并涂一薄层不含二硫化铝添加剂的润滑油;装入时用力应均匀,不得直接打击装配件;3纵向过盈联接的装配,宜采用压装法,压入力宜按本规范附录G第G.0.1条的规定计算;压装设备的压力,宜为压人力的3.253.75倍;压入或压出速度不宜大于5mms0压入后24h内,不得使装配件承受载荷;4用液压充油法装、卸配合件时,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应按随机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查;无表面粗糙度规定时,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按L60.8检查;压力油应清洁,不得含有杂质和污物;对油沟、棱边应刮修倒圆;安装完后应用螺塞将油孔堵死;注:表面粗糙度数值为轮廓算术平均

37、偏?3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和终拧;初拧扭矩应为终拧扭矩值的50%,复拧扭矩应等于初拧扭矩,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按终拧扭矩值进行终拧,终拧后的螺栓应用另一种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4螺栓拧紧时,应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5.2.7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装配,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和第5.2.6条的要求;终拧时,应拧掉螺栓尾部的梅花头。对于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终拧的螺栓,其终拧扭矩值计算时,扭矩系数宜取0.13。5.2.8键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现场配制的各种类型的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键技术条件GB/T1568的有关规定;2键的表面不应有裂纹、浮锈、氧化皮和条痕、凹痕及毛

38、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均应检验且符合规定;3平键装配时,键的两端不得翘起。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紧密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4导向键和半圆键,两个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与轮毂键槽底面应有间隙:5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下面,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段;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6切向键的两斜面间以及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键槽的工作面间,均应紧密接触,装配后相互位置应采用销固定;7花键装配时,同时接触的齿数不应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应低于50%;8间隙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应移动自如,

39、不应有松紧不匀现象;9装配时,轴健槽及轮毂键槽轴心线的对称度,应按现行国20本尺寸JB/T79341999的有关规定确定:3安装完毕后,应在胀紧联接套外露端面及螺钉头部涂上一层防锈油脂;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胀紧联接套,应采用专门的防护装置。5.3联轴器装配5.3.1 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和两轴线倾斜的测量与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5.3.2 当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时,应使两轴的轴向窜动至端面间隙为最小的位置上,再测量其端面间隙值。5.3.3 凸缘联轴器(图5.3.3)装配,应使两个半联轴器的端面紧密接触,两轴心的径向和轴向位移不应大于O.03mm。图533凸缘联轴器1、7T;2、6

40、一半联轴器:X螺栓;4一弹簧垫圈:T鹦5.3.4 夹壳联轴器(图5.3.4)装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4的规定。5.3.4夹壳联轴器装配的允许偏差轴的转速(rmin)50050075075015001500-3000轴向及径向允许偏差(mm)0.150.100.080.065 横向过盈连接的装配宜采用温差法:加热包容件时,加热应均匀,不得产生局部过热: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400;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加热和冷却的温度宜按本规范附录G第G.0.3条和第G.0.4条计算:6 温差法装配时,应按随机技术文件规定,检查装配件的相互位置及相关尺寸;加热或冷却均不

41、得使其温度变化过快,并应采取防止发生火灾及人员被灼伤或冻伤的措施。5.2.11胀紧联接套(图5.2.11)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 被联接件的尺寸的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GB/T1957和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GB/T3177的有关规定;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和损伤;在清洗干净的胀紧联接套表面和被联接件的结合表面上,应均匀涂一层不含二硫化铝等添加剂的薄润滑油;图5.2.11胀紧联接套1-三T;2-内套;3外套2 胀紧联接套应平滑地装入联接孔内,且应防止倾斜,胀紧联接套螺钉应用力矩扳手对称、交叉、均匀地拧紧:拧紧时应先以拧紧力矩值的1/3拧紧,再以拧紧力矩值的1/2拧紧,最后以拧

42、紧力矩值拧紧,并应以拧紧力矩值检查全部螺钉;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的规定,无规定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胀紧联结套型式与基22536齿式联轴器(图5.3.6)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图5.3.6齿式联轴器1、12半联器:2、IIT圈:3、KHM当板:4、8外套;区区9-内挡板:7、垫圈、蜘;D-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S一端面间院*5.3.6齿式蝴器装配的允许偏差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mm)两轴心径向位移(mm)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廊)170-1850.300.5/1000242202500.452904300.651.0/100057490-5900.901.5/1000680-7801.207-101齿

43、式联轴器装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6的规定,2联轴器的内、外齿的啮合应良好,并在油浴内工作,不得有漏油现象:润滑剂宜按国家现行标准合成锂基润滑脂SH/T0380的规定选用:高转速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L-AN全损.耗系统用油GB443的有关规定选用。5.3.7.滚子链联轴器(图5.3.7)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 半联轴渊和罩壳的表面应无裂纹、夹渣等缺陷;联轴器的25图5.3.4夹壳联轴器1.夹壳;2一钙;3魂栓;4-螺母:5卜舌!恸片5.3.5滑块联轴器(图5.3.5)装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5的规定。图5.3.5滑块联轴器一螺钉:2、4一半联轴器:3一滑块D一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44、S一端面间隙5.3.5滑块联轴器装配的允许偏差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廊)两轴心径向位移(Inm)两轴线倾斜端面间隙(mm)1900.050.3/10000.5-1.0250-3300.101.0/10001.0-2.0245.3.8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图5.3.8)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243图5.3.8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1一半圆滑块;2一叉头;销轴;4一扁头S-轴向间隙1法兰的结合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毛刺、伤痕等缺陷;2半圆滑块与叉头的虎口面或扁头平面的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应大于60%;3十字头的轴向间隙调整垫片,应按实测尺寸选配;轴向总间隙值应符合产品标准或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应符合表5.3.8的规定;当联轴器可逆转时,间隙应取小值:5.3.8十字头的轴向总间隙值联轴器型式轴向总间隙值(11m整体叉头式0.10-0.15整体轴承座式0.12-0.20剖分轴承座式0.10-0.204花键轴叉头与花键套叉头的轴心线应位于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得超过1;5中间轴与主、从动轴的轴线倾角应相等;中间轴两端的叉头应在同一平面内;主、从动轴与中间轴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联接螺栓的预紧力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6万向节应转动灵活,并应无卡滞现象;联轴器组装后,花键轴应伸缩灵活,并应无卡滞现象;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