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9399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理,推进资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取得显著成效,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重水轻泥问题,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总体滞后,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立足污水成分复杂、污泥产量大,自身土地资源紧张等现实情况,兼顾应急处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规划设施

2、布局,补齐能力缺口。方式多样、集约节约。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及泥质特征出发,综合考虑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等基本情况,遵循处置决定处理,处理满足处置,处置方式多样,处理集约节约的总体原则,合理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理念,强化源头污染控制,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积极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严格监督问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价格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

3、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稳定达到100%,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二、优化处理处置结构(一)规范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本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采用独立焚烧、协同焚烧后建材利用或统筹利用,兼顾高效生物处理后土地利用,以卫生填埋作为应急保障。(二)持续推进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在充分挖潜现有独立焚烧设施处理能力,提高现有污泥独立焚烧设施使用效率的基础上,推进污泥独立焚烧及协同焚烧项目建设。推进建设污泥干化设施,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工程。污泥独立焚烧项目,需提高污泥热能利用效率及拓宽焚烧产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综合考虑关于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政策要求及本市的实际情况,采用污泥协同

4、焚烧处置需充分考虑垃圾焚烧在垃圾分类后的富余能力,并做好协同焚烧技术改造和相关排放及处理标准的衔接。(三职极推进污泥土地利用试点。开展厌氧消化污泥检测分析,根据现状厌氧消化污泥理化性质、菌落数、虫卵数等检测数据,分析厌氧消化后污泥在新造林项目中的利用潜力和后续改良需求。对经相关处理后满足准入标准的污泥,可在园林绿化和新造林建设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开展污泥水热炭盐碱土改良中试研究,拓展利用方式。(四职极推进污泥应急处理处置体制建设。统筹污泥独立焚烧、垃圾协同焚烧、电厂掺烧能力,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组织构建本市污水厂污泥应急保障体系。综合处理场应预留污泥应急填埋库容,在污泥处理设施检修维护期间,符合

5、填埋要求的污泥经水务、绿化市容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卫生填埋,以解决应急情况下污水厂污泥的临时出路。(五)推广能量和物质回收利用。在遵循本市污水污泥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的要求,加大污泥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发新能源应用,推进污水厂的光伏试点建设;实施污泥干化焚烧余热利用。拓展污泥资源化应用及试点,继续实施污泥焚烧残渣制作复合粉煤灰或铁质校正料的原料;建成污泥残渣水泥、道路、混凝土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试点污泥水热炭作为土改良剂的应用,完成改良土示范点建设。三、加强设施建设(一)提升现有设施效能。建立健全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普查建档制度摸清现有污泥处理设施的覆盖范围

6、和处理能力,评估运行效果。对处理水平低、运行状况差、二次污染风险大、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污泥处理设施,及时开展升级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标准的项目不得投入使用。(二)补齐设施缺口。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解决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偏低的问题。因地制宜推行雨污分流改造。以市县为单元合理测算本区域中长期污泥产生量,现有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加快补齐处理设施缺o鼓励适度超前建设规模化污泥集中处理设施,统筹布局建设县城与建制镇污泥处理设施,鼓励处理设施共建共享。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时,应同步配建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应同时满足污泥存量和增量处理需求。四、强化

7、过程管理(一)强化源头管控。工业企业污水已经进入市政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要加强排查和评估,强化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管控,确保污泥泥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控制指标要求。注重污水排放源头管控,加强对重点企业日常监管,新建冶金、电镀、化工、印染、原料药制造等企业,原则上布局在符合产业定位的园区,其排放的污水由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加强排水许可以及排污许可的管理,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强化监管,做到排污企业达标排放。(二)强化运输储存管理。污泥运输采用密封、防水、防渗漏、防遗撒和防扬尘等措施;推行污泥转运联单制度,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对车辆行车线路和行车安全进行实时监督,严禁偷排

8、、随意倾倒,杜绝二次污染。(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现场检查频次,定期对污水厂、污泥厂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告知,督促其限期整改并反馈。做好运行情况备案,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定期报备相关资料,对污泥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及时掌握污泥处置动向。提升污泥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污泥产生、运输、处理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结合信息平台,开发智慧化应用场景,做好污泥去向追溯。城镇污水、污泥处理企业应当依法将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定期向水务、生态环境部门报告。污泥处理设施运营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对污泥泥质进行检测,确保达标处理。将污泥处理和运输相关企业纳入相关领域信用管理体系。五、

9、完善保障措施(一)强化行业合作。加强顶层设计、顶层协调、顶层推动,以各行业对污泥资源化的需求为主导,联合研究提出污泥产品需求与污泥终端资源化可行性路径,研究明确污泥产品进行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的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促进产品进入应用领域,为污泥产品循环利用形成合力。(二)强化技术支撑。将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攻关纳入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等规划。重点突破污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开展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健全污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污泥处理相关技术标准、污泥处理产物及衍生产品标准,做好与跨行业产品标准的衔接。(三)完善价费机制。做好污水处理成本监审,污水处理费应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成本并有合理盈利。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为确保污泥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污泥资源化产品市场化定价机制。(四)ffi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发行地方专项支持符合条件的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O对于鼓励发展的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优惠。鼓励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元化和运管机制,引导社会参与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