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04571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杨本涛,概述,1791年,Plaignaud首先报道本病1893年,Mackenzie报道上颌窦曲霉菌病1965年,Hora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1997年,Deshazo分为四种类型,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平片:诊断价值不大多轨迹体层摄影:基本淘汰CT:首选检查方法MRI: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真菌性鼻窦炎分型,早期笼统分为侵袭和非侵袭性两种近期多分为四种类型真菌球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病原菌,常见:曲霉菌、毛霉菌少见:白色念珠菌、孢子菌属等急性暴发型:曲霉菌、毛霉菌其他三种类型:曲霉菌,真菌球(Fung

2、al Ball),真菌性鼻窦炎(一),概 况,最常见一种类型国内文献报道最多CT为术前主要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中老年人,女性稍多病程长,持续数月常见症状:鼻塞、血涕、脓性和恶臭分泌物、面部疼痛、头痛等内窥镜所见:干酪性分泌物,影像学表现,多为单一鼻窦发病上颌窦最常见,额窦罕见CT表现:窦腔实变,伴有钙化MRI表现:T1WI低或等信号,T2WI极低信号,不强化窦壁骨质增生肥厚、破坏,右上颌窦真菌球,右上颌窦和鼻腔真菌球,右筛窦真菌球,蝶窦真菌球,左额窦真菌球,左上颌窦真菌球,右蝶窦真菌球,检查方法评价,X线平片:诊断价值不大CT:首选MRI:补充,鉴别诊断,非真菌性鼻窦炎更常见钙化或骨化少于3变

3、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肿瘤或瘤样病变,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真菌性鼻窦炎(二),概 况,最晚认识一种类型1981年,Miller首先报道1983年,Katzenstein命名为 变应性曲菌性鼻窦炎现名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较常见,占慢性鼻窦炎7%实际诊断率低,临床表现,特应性年轻人家族过敏史,哮喘反复发作鼻窦炎或鼻息肉常见症状:鼻塞、奶酪状黏涕、疼痛、眼部或(和)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半组或全组鼻窦发病,伴有鼻息肉CT表现:窦腔实变、膨胀,伴形态不一高密度影,骨质变形、侵蚀MRI表现: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或无信号,不强化侵犯邻近结构:眼

4、眶、前颅窝等,左半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左半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全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全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全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前,术后,全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复发,检查方法评价,X线平片:诊断价值不大CT:主要诊断方法MRI:一般不需要,侵犯鼻外结构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Bent氏诊断标准,病史、皮试或血清学证实I型变态反应鼻息肉病典型CT表现组织学证实嗜酸细胞黏液真菌染色或培养结果阳性真菌不侵犯鼻窦黏膜,鉴别诊断,与其他三型真菌性鼻窦炎鉴别肿瘤或瘤样病变,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真菌性鼻窦炎(三),概况,少

5、见一种类型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分为慢性无痛型、肉芽肿型Stringer定义进展慢,病程大于4周黏膜及血管内真菌侵犯,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健康人早期症状不典型侵袭性症状眼眶、颅内、翼腭窝、硬腭等眶尖或海绵窦综合症内窥镜所见:黄色或黑色块状物,影像学表现,上颌窦最常见,筛、蝶窦次之早期表现黏膜增厚无特异性典型CT表现:窦壁骨质破坏,伴有增生硬化,充以软组织影MRI表现:T1WI多为等信号,T2WI信号不定,易显示神经周侵犯邻近结构侵犯:最常见为眶尖、海绵窦,发病3月,发病1年,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检查方法评价,CT:主要诊断方法

6、MRI:治疗必需检查方法,易鉴别病变与阻塞性炎症,准确显示侵犯范围CT和MRI结合是本病诊断和鉴别、治疗最佳选择,鉴别诊断,鼻窦癌:病史短,进展快,窦壁骨质破坏明显,多不伴硬化,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MRI 多为中等信号眶尖炎性假瘤:侵犯鼻窦少见,可有骨质增生硬化,激素治疗有效,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acute fulminant fungal sinusitis),真菌性鼻窦炎(四),概况,少见一种类型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病人真菌菌丝侵犯血管、骨质首先侵犯鼻部,短期内侵犯颅面部结构死亡率60100,临床表现,发病急,进展快早期症状:发热、眶面部肿胀及疼痛进展期症状:头痛、呕

7、吐、眼球突出、动眼障碍、视力下降等晚期出现严重组织坏死内窥镜所见:鼻黏膜呈黑色,可见褐色或黑色干痂,影像学表现,多发生于上颌窦,其次为筛、蝶窦早期鼻窦黏膜增厚,一般无气液平面,上颌窦周软组织浸润典型表现:窦腔软组织影,窦壁及周围严重骨质破坏,无窦腔变形,广泛侵犯邻近结构,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2006-8-26,2006-9-4,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急性暴发性真菌性鼻窦炎,检查方法评价,CT:首选检查方法MRI:主要检查方法,准确显示病变范围,指导治疗必须CT和MRI结合,鉴别诊断,鼻腔或鼻窦恶性肿瘤:与本病比较进展慢,范围较局限,多部位骨质破坏、跳跃侵犯颅内少见,四种类型真菌性鼻窦炎鉴别诊断要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