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08894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城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低碳城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低碳城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低碳城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低碳城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城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城市.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 碳 城 市,理念兴起与规划责任 低碳生态的涉及领域理论梳理与实践动态低碳生态相关政策法规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编制与管理,主 要 内 容,1 理念兴起与规划责任,1.1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起1.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责任,1.1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起,(1)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来源:IPCC,2007),资源枯竭,全球资源枯竭剩余年份目前预测(来源:网上资料整合),1.1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起,(1)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全球生命地球指数变化(来源: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2010),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污染颗粒浓度地图(2001-2006年平均值)(来源:Environment

2、al Health Perspectives,2011),1.1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起,(2)城镇化、机动化和现代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地区 碳排放与城镇化进程关系明显 交通占人为碳排总量比例逐渐增大,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轨迹比较(来源:中科院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08),全球碳排放量构成(来源:IPCC,2007),交通方式碳排放变化(来源:PNAS,2008),1.1 低碳生态理念的兴起,(3)低碳生态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需要低碳生态发展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已经远远超过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2007年全球生态足迹分布(来源:地球

3、生命力报告,2010),2007年中国各省份水资源压力(来源:中国生态足迹,2010),1.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责任,(1)城乡规划是促进低碳生态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乡规划通过对规划要素的合理安排实现低碳生态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发展容量,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构筑绿色交通体系,完善提升生态系统,深化落实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节约资源,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低碳生态发展的方向,城乡规划措施,合理安排,1.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责任,(2)低碳生态是城乡规划自身完善的需要,城乡规划需要加强低碳生态规划要素,城乡规划的领域应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要素增加方向优化比重

4、调整,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将得到提升 方法完善 技术进步 量化评估,2 低碳生态的涉及领域,2.1 低碳与生态内涵对比2.2 低碳生态的理念内涵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2.1 低碳与生态内涵对比,(1)生态内涵 广义生态:强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良性发展,最终达到三者和谐共生 狭义生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规划中体现在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2.1 低碳与生态内涵对比,(2)低碳与生态内涵的异同 相同点:低碳与生态在核心思想上一致 差异点:低碳城市强调减少碳排增加碳汇,是生态城市的子集,2.2 低碳生态的理念内涵,(2)发展模式 资源环境条件:自由发展 设限发

5、展 资源利用原则:单向消耗 循环再生 发展考虑因素:经济可行性、资源匹配性和技术适应性,(3)生活方式 建筑节能:改变建筑使用模式等 交通方式:提倡绿色出行等,废物处理: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 日常消费:健康餐饮、节水节电等,(1)价值观念 人对自然征服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清洁能源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目标,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低碳发展的领域组成,有序空间结构,适宜开发强度,土地混合利用,慢行地块尺度,低碳空间布局,低碳发展涉及领域,低碳交通,低碳资源利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交通模式,低碳交通政策,低碳能源,低碳水资源,低碳废物资源,低碳经济构成要素,低碳经济转型政策,合理

6、使用电器,绿色出行方式,杜绝餐饮浪费,节约使用资源,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文献简介),(1)低碳空间布局(潘海啸等,2008)理想有序的区域空间结构 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 适合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地块尺度 以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水平来确定开发强度,城市密度的未来变化趋势,土地混合利用,公交走廊模式的区域空间结构,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文献简介),(2)低碳交通 低碳交通模式(殷广涛等,2010)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模式 快速公交系统 轨道交通系统 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低碳交通政策(陈飞等,2009)低碳型交通系统方式 强化交通治理政策 推进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英国低碳车

7、辆研发路线图(2050),新西兰低碳交通行动路径,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文献简介),(3)低碳资源利用,低碳能源(龙惟定等,2010)能源利用低碳化 能源供应多样化 能源消耗减量化,低碳水资源(金元欢等,2010)自然与整体优先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构建生态景观水体 控制水环境污染,低碳废物资源(徐文龙等,2010)垃圾资源回收减碳 垃圾收集与运输减碳 垃圾处理减碳,丹麦热电联产的循环系统,(4)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构成要素(袁男优,2010)低碳技术是动力 低碳能源是核心 低碳产业是载体 低碳城市是平台 低碳管理是保障,低碳经济转型政策(马建平等,2010)尝试分行业分解碳减排指标 大力发

8、展低碳交通运输业 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生活能源消费 发展低碳商品、技术和碳交易市场 加强造林护林,增加森林碳汇,能源低碳为方向的裕廊工业园,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文献简介),(5)低碳生活(绿萍,2010),合理使用电器使用能效高的电器,采用合理使用方式 杜绝餐饮浪费爱惜粮食,使用节能灶具 节约使用资源节约使用木、纸制用品及水资源 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工具,选择小排量汽车,2.3 低碳发展的涉及领域(文献简介),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梳理,内容,交通低碳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建筑低碳技术,能源低碳技术,方面,低碳生态技术,低碳生态规划技术方法,资源利用技术,规划分析方法,3

9、S 信息 分析方法,空间引导分析方法,生态承载分析方法,生态特征评价方法,规划方案比选方法,(1)低碳生态技术,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2)规划分析方法,3 S 信息分析方法 缓冲区分析 道路、河流、环境污染源、辐射源等的空间影响范围分析 网络分析 路径分析、资源分配、连通分析、流分析、选址、生态系统局构建等 可达性分析 大型商业网点、居民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等的选址,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2)规划分析方法,生态承载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 矿产资源承载力 水环境承载力 大气环境承载力 城市绿地承载力,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2)规划分析方法,生态特

10、征评价方法 景观指数分析技术方法 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方法 生态敏感评价技术方法,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生态敏感评价技术方法,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2)规划分析方法,全国生态功能分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表,空间引导分析方法生态功能分区:保护与禁止开发、维护与限制开发、协调与引导开发用地适宜性评价,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2)规划分析方法,CFD软件模拟,规划方案比选方法 气象环境影响分析技术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技术 碳氧平衡分析技术,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分析技术,碳氧平衡分析模型,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3)规划要素的适用规划分析方法,2.4 低碳生态的技术方法,3 理论梳

11、理与实践动态,3.1 理论框架梳理3.2 建设实践动态,3.1 理论框架梳理,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相关理论,自然,生态位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经济,承 载 力 理 论,碳 汇 理 论,人类生态学理论,碳 氧 平 衡 理 论,空间,社会,食 物 链 理 论,低 碳 经 济 理 论,紧凑城市新城市主义有机疏散风水,理论框架,3.1 理论框架梳理,(1)自然方面,生态位场势示意图,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 理论框架梳理,(1)自然方面,城市生态系统承载递阶模型,碳氧平衡技术路线,3.1 理论框架梳理,(2)经济方面,(3)社会方面,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示意,芝加哥学派的城市

12、模型图解,3.1 理论框架梳理,(4)空间方面,沙里宁“有机疏散”模式,公共交通主导型发展模式,紧凑城市示意图,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3.1 理论框架梳理,(5)规划要素的适用理论,3.2 建设实践动态,低碳城市的建设实践,城市层面,国外实践动态,低碳城市建设实践,国内实践动态,跨国层面的合作,地方与国家部门的合作,城市自身提出的建设要求,社区层面,3.2 建设实践动态,(1)国外实践动态,城市层面德国的弗莱堡超前意识:太阳能为主的再生能源先进设计:建筑物顶层充电面与太阳位置和角度对应良好政策:财政政策和技术支持推动太阳能利用,弗莱堡城区鸟瞰图,广泛分布于弗莱堡的太阳能屋顶,3.2 建设实践动态

13、,(1)国外实践动态,城市层面瑞典的哈马碧滨水新城 土地利用:治理土壤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交通体系:完善的公交系统、合作用车计划 建筑材料:对环境和健康无害、使用回收材料 生活环境:规划大量的锻炼和运动设施,哈马碧滨水新城的总平面图,哈马碧生态循环模式,3.2 建设实践动态,(1)国外实践动态,城市层面阿联酋的马斯达城 能源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城内不存在传统汽车 多手段降温增湿 污水高效循环利用 先进的建筑技术,“正能量建筑”马斯达企业总部,马斯达生态城的规划鸟瞰图,3.2 建设实践动态,(1)国外实践动态,马斯顿-维尔生态城平面图,城市层面英国的马斯顿-维尔生态城减少交通污染,交通排放

14、量减少50%系统的水体规划,强调区域活水多功能绿化带规划,划分林地、农作物和开放空间区提倡健康幸福低碳生活方式,3.2 建设实践动态,(1)国外实践动态,社区层面英国的BEDzed社区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制定良好交通策略,BEDzed社区鸟瞰图,BEDzed社区总平面图,3.2 建设实践动态,(1)国外实践动态,社区层面英国的彭布里奇花园城10大环境系统 热空气沿建筑体自然上升 蜂窝状结构实现热平衡 高度隔热的建筑正面配套无源通风系统 高效率的三层玻璃窗可大限度减少热损失 地源热泵供暖与供冷 太阳能排风扇排放热空气 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最佳角度吸收太阳能 雨水回收罐 墙体绿

15、化 建筑结构体采用可再生的永续材料建成,效果图,环境系统示意图,墙体绿化,3.2 建设实践动态,(1)国外实践动态,小结 低碳生态理念已逐步融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构想 生态新城规划成为低碳生态发展系统探索的重要方面 街区和建筑尺度生态技术应用已渐趋成熟,3.2 建设实践动态,(2)国内实践动态,跨国层面的合作 南通市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中新,2009年)从生态等领域打造中新园区合作新亮点 南京生态科技岛(中新,2009年)打造环境友好的宜居宜业生态型新城区典范 北京门头沟“生态谷”(中芬,2010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区”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领域合作(中法,2010年)关注环境保

16、护、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领域 无锡低碳生态示范区(中瑞,2010年)江阴临港新天地低碳示范城(中德,2010年),3.2 建设实践动态,(2)国内实践动态,地方与国家部门的合作深圳市(2009年)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合作共建 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无锡市太湖新城(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其为“国家 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发改委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 门、杭州、南昌等八市试点低碳省 区和低碳城市(2010年),无锡太湖新城低碳示范区授牌,深圳市建设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3.2 建设实践动态,(2)国内实践动态,城市自身提出的 建设要求 苏州工业园区

17、:欲打造中国首个低碳经济园区 杭州: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无锡: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城市 厦门:构建绿色交通市政体系,倡导绿色消费 哈尔滨:倡议全社会践行低碳生活 南昌: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3.2 建设实践动态,(2)国内实践动态,小结 推动力:政府成为低碳生态发展的主要推力 侧重点:示范性地区发展较为全面,其余城市关注部分专项 实施深度:部分城市还停留于宏观概念阶段,!警惕低碳陷阱,需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4 低碳生态相关政策法规,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4.2 生态相关政策法规,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1)国际组织

18、和主要国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京都议定书(1997)巴厘岛路线图(2007)哥本哈根协议(2009),英国、美国低碳立法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英国,2003)地方政府能源白皮书(英国,2006)可持续住宅标准(英国,2006)气候变化法案(草案)(英国,2007)美国气候安全法案(美国,2007)低碳经济法案(美国,2007)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美国,2008),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1)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欧洲大陆低碳发展战略 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欧盟委员会,2008)欧盟排放

19、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 决定、碳捕获和封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 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气候计划2004(法国,2004)国家气候变化方案(德国,2005),(1)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1)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日本低碳社会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07)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8),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1)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战略(2004)澳大利亚未来能源安全(2005)气候变化与生产率计划(2007)20082009年气候变化财政预算(2008)碳污染减排计划绿皮书(2008)印度气候变化国家行

20、动计划(2008),(2)中国,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各部委的低碳行动计划,(2)中国,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2)中国,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各部委的低碳行动计划,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应对气候变化城乡规划法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中国,4.1 低碳相关政策法规,4.2 生态相关政策法规,生态相关政策法规分类,5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编制与管理,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5.3

21、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传统规划传统城市规划以功能分区为理论基础将城市解构为“生产、生活、交通、游憩”四大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各子系统 规划导向强调经济优先、功能完善、设施现代,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低碳生态规划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注重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低碳生态要素为重点,强调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生态建设、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板块有机联系,围绕五大板块构建各子系统,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低碳生态城乡规

22、划,工业减碳,交通减碳,建筑减碳,资源节约,低碳产业,用地布局,绿色交通,生态建设,资源利用,节能减排,规划领域,规划要素,减少碳排,增加碳汇,规划目标,发展容量,自然和谐,绿化固碳,环境友好,此外,还应重视倡导、并以规划手段支持低碳生活方式,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生态足迹分析 瓶颈限制因子分析法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环境容量 状态空间法 相对资源承载力法 发展容量综合分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比较示意图,区域承载力状态空间法计算公式,(1)发展容量确定,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2)产业体系构建,19902006年我国三次产业单位GDP能耗,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趋势演变

23、图,发展模式选择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单向型向循环型污染型向清洁型,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3)空间布局优化,以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构建生态结构体系 建设用地选择 生态结构体系 以交通减量为目的,促进空间功能优化 交通引导,促进紧凑、集约发展 布局引导,减少出行距离和时耗 加强交通与用地的互动反馈 以节约土地为导向,调控用地开发强度 适度提高各类用地开发强度 重点提高公共交通走廊沿线开发强度和就业岗位密度,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4)绿色交通体系,划设交通分区 落实公交优先 营造慢行友好 优化路网建设 加强停车调控 发展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理念对出行方式的

24、等级排序,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5)生态系统构建,适宜总量 生态结构 相关标准 生态效益 合理布局 优化生态格局 公平、集约性 低碳高效 保护原生态 合理配置品种,利于吸尘、降噪的道路绿化凹槽断面配置示意,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6)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 制定用水目标 优化用水结构 保障节水设施 研究节水政策 废物资源 确定利用原则 提出处理目标 确定处理方式 选择处理技术 合理布局设施,土地资源 地下空间利用 土地利用效益合理最大化,地下空间造价与区位的关系,5.1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分析,(7)节能减排控制,新能源利用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垃圾发电 建筑

25、节能 建筑节能标准 既有建筑改造 节能照明 污染控制 常规控制内容 新型污染控制,城市低碳能源利用框架,低碳能源利用在城乡规划中的内容框架,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发展容量,低碳产业,用地布局,绿色交通,生态建设,低碳生态要素,规划编制层次,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详规划,修详规划,村庄规划,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城市化发展:差别发展促进区域统筹与特色发展 综合交通:区域轨道优先,引导城镇空间集聚 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

26、9-2020)城市化发展:旅游带动,强化中心,区域统筹 生态建设:生态敏感性评价辅助生态功能分区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空间组织:“三圈五轴”引导空间发展 江苏省沿江城市带规划(2003-2020)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支撑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基础设施:强化基础设施走廊建设,江苏省交通分区示意图,拉萨市域生态功能区划,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2)城镇总体规划,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2)城镇总体规划,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发展容量以生态足迹方法确定发展容量 空间布局以环境影响分析优化用地布局 生态建设以生态适宜性评价因

27、地制宜布局绿地系统,拉萨中心城区规划结构,拉萨绿地系统规划,拉萨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2)城镇总体规划,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引导城市用地布局优化 综合交通:绿色交通促进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 产业发展、资源利用、节能减排: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 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 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市域2030年用地规划,市域交通分区,市域产业布局引导,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3)控制详细规划,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3)控制详细规划,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低碳生态控制

28、性详细规划 空间布局:公共交通引导中心体系,通勤流线引导产居平衡 慢行尺度引导功能布局,地下开发引导复合利用,按慢行尺度划分的功能分区,满足学居流线和产居流线的居住区布局,中心体系构建,地下容积率规划,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3)控制详细规划,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 交通组织 步行优先引导路网密度 活动路径引导绿色交通 停车调控引导出行结构,增加路网密度,公交引导公共设施布置,停车分区,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3)控制详细规划,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 生态建设碳氧平衡确定绿地总量区域协调完善生态格局生态功能引导绿地布局生态效益

29、引导绿化配置通风改善引导廊道设置降低热岛引导弹性绿地,嵌入型弹性绿地,生态系统格局,立体绿化,通风廊道设置,弹性绿地布置,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3)控制详细规划,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低碳生态控规 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技术路线,废物资源利用技术路线,水资源一体化利用,废物分类回收利用,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3)控制详细规划,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低碳生态控规 节能减排 地块层面落实新能源利用目标 地块开发建设引导 增加20项低碳生态控制指标,供暖冷分区,光伏发电示范点,热水供应分区,新增5方面20项指标,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4)修详规划(城市设计)

30、,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4)修详规划(城市设计),无锡生态城示范区城市设计 规划布局:以微气候分析优化规划布局 交通组织:开展交通稳静化设计(减速墩、凸起横道、纹理路面、小型 环岛、中央分隔岛、凸起交叉口、缘石延伸、道路窄化曲化)规划条件:城市设计导则落实低碳生态要求 建筑节能与低碳技术:提出建筑节能设计方案,方案优化前后通风情况对比,城市设计导则,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无锡生态城示范区城市设计 生态建设:保护原生态、总量适宜、布局合理、低碳高效 引水活水、循环补充;控制污染、改善水质 优化水系、护坡生态;外围防洪、削峰减流,水系规划图,生态系统规划图,透水铺装规

31、划图,驳岸类型规划图,(4)修详规划(城市设计),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无锡生态城示范区城市设计 资源利用、节能减排 水资源节约用水、分质供水、循环用水 能源降低能耗、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洁能源 废物资源建设管道收集系统,分类投放、收集、处理,供水结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管道收集系统,(4)修详规划(城市设计),5.2 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落实,(5)村庄规划,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村庄建设规划 空间组织与环境建设:形成乡村特色 的景观特征,延续传统院落空间围合手 法;“乡土化”和“经济性”建筑适用技术应用:采用当地石材,多种能源利用方式 绵竹市金花镇三江村村庄建设规划

32、 空间组织与环境建设:川西地区的村落 布局特色;水生态环境改善,三江村,杨树湾村,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低碳生态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环 境 容 量 审 查,绿 色 交 通 审 查,污染物控制和环境准入,空 间 布 局,生 态 建 设,资 源 节 约 利 用,节 能 减 排,绿 色 交 通,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空 间 布 局,生 态 建 设,源 节 约 利 用,节 能 减 排,绿 色 交 通,空 间 布 局,生 态 建,建 筑 材 料,建 筑 节 能 技 术,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1)建设项目选址

33、意见书,管理要点,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低碳生态的选址审查内容 环境容量审查 计算水、大气环境经济容量 关注建设项目选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交通审查 进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污染物控制和环境准入 制定建设项目污染物控制和环境准入标准,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管理要点,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条件中低碳生态要求的审查内容 空间布局 鼓励土地混合使用,适当提高公共交通沿线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生态建设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提出绿化建设要求 绿色交通 提出建设项目与公共交通、慢行

34、交通衔接及相关设施建设要求 资源节约利用 提出土地、节水、废物资源集约利用要求 节能减排 提出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利用要求,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要点,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低碳生态规划条件落实情况的审查内容 空间布局 建筑形态、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自然通风采光要求 生态建设 是否尊重自然,绿地布局是否满足均衡性、可达性、立体绿化等要求 绿色交通 是否满足绿色交通规划要求 资源节约利用 是否满足节水、节地、废物资源利用的规划要求 节能减排 是否满足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要求及建筑节能标准,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

35、实施管理,(4)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要点,5.3 低碳生态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4)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落实低碳生态规划要求的途径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等的规划管理 空间布局满足自然通风、采光要求 生态建设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和物种 设计体现乡村风貌特点,使用当地乡土材料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节约用地 尽量采用建筑节能实用技术乡村住宅的规划管理 提出布局、绿化、风格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注重体现乡村风貌乡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的引导 强调节能减排理念,明确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技术相关要求,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结构,低碳生态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产出效率,城

36、乡差距,贫富差异,区域差异,社会保障,空间集聚度,设施配置,产居关系,建设强度,公交发展,建筑建造,生态保育,农地保育,社会发展,建设水平,生态环境,科技水平,物种维护,土地利用,能源利用,废弃物利用,水资源利用,资源利用,绿化建设,水质保护,污染控制,(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5大板块,21项指标 区域分类要点 按照城镇和人口密度分类(城镇密集地区、城镇非密集地区)按照行政单元等级分类(省域、县市域)按照生态敏感性分类(生态敏感地区、生态非敏感地区)按照资源富集程度分类(缺水地区、非缺水地区等),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4大板块,26项指标 城市

37、分类要点 按照产业结构分类(港口城市、旅游城市、矿业城市等)按照城市规模分类(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等)其他分类:根据生态敏感性、水、土地等资源的富集程度及其他制约要素,城镇总体规划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2)城镇总体规划,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3大板块,16项指标 管理单元分类要点 根据主导属性分类(居住单元、研发单元、产业单元、中心区单元、绿地单元、高教单元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3)控制性详细规划,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3大板块,12项指标 地块分类要点 根据规划的区域进行分类(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4)修建性详细规划,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3大板块,14项指标 村庄分类要点,按区位分类(近郊型村庄、远郊型村庄)按建设规划类型分类(古村保护、整治和整治扩建、新建和撤并等),村庄规划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5)村庄规划,5.4 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104,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