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题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题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类题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题型1,炼字,整体建模,答案:步骤一:解释词义“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二:描绘意境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步骤三:明确情感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跟踪训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注意明确自己的观
2、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答案:“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字更好,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解析: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
3、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软”既是一语双关,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触觉。,题型2,炼句,整体建模,答案:步骤一:明句意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步骤二:点手法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步骤三:说效果动静结合,视听兼具,突出表现了山谷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
4、回答问题。,跟踪训练,1.(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解析: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在吹
5、着柳絮游弋玩耍。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景象平添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皇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即使是在草木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带着几分温暖。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解析:因为原设问只要求分析妙处,则答案明确手法及效果即可。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