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190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综述: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国标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以下简称新规范),新规范是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按照新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七个部分进行设计。具体有系统设计、系统配置设计、系统指标设计、安装工艺要求设计、电气防护及接地设计、防火设计等。由于有线电视所用传输系统(分配系统)为同轴电缆系统,其原理为共

2、享型拓扑结构,与大多数的智能系统的传输结构不一样,因此在施工时往往将有线电视单独看待,新规范中并不涉及。,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1 设计前的准备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同综合布线项目工程用户方一起进行用户需求分析。2通过考察现场和查阅建筑设计图纸来熟悉建筑物的结构。3理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与建筑物整体工程的关系。4掌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标准、要点、原则和步骤。5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综合布线的系统结构。6熟悉综合布线产品市场,为工程选择合适的布线产品。7掌握绘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纸与施工图纸的方法。,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

3、工程设计,4.1.1 用户需求分析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划及设计之前,必须首先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基础数据,它的准确和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缆线规格、设备配置、布线路由和工程投资等重大问题。1用户需求分析的内容(1)了解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建筑环境(2)了解用户的应用需求(3)了解用户单位对信息点的要求 用户需求分析主要考虑近期需求,兼顾长远发展需要,要多方征求意见。,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1.2 现场勘察 现在,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如:进线间、设备间、电信间、缆线竖井等)和预埋管线等是随着建筑物(群)的建设一起

4、施工建设的。通过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现场去实地查看或调查了解,才能对建筑环境、规模、结构、布局和已建成的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预埋管线形成一定的映像,进而做出认真细致的分析,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综合布线方案。现场勘察的着眼点主要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进线间、设备间、电信间(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和工作区的位置,考虑建筑物之间的布线路由。,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了解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是否设置了缆线竖井;若没有可用的电缆竖井,则要和建筑方技术负责人商定垂直槽道的位置,并选择垂直槽道的种类。考虑建筑

5、物垂直干线的布线路由。3了解进线间、设备间和电信间的空间,考虑机柜的安放位置和到机柜的主干线槽的铺设方式。4了解楼层数量及空间,各楼层、走廊和房间、电梯厅、大厅等的地面、墙壁、顶部吊顶的情况,考虑楼层中的布线路由。5了解用户群的组织特点,确定工作区数量和性质、对信息点的需求(类型、数量、位置)。6了解综合布线区域是否存在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等,是否存在布线的禁区或有特殊的限制等。,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2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4.2.1 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1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

6、应的规划设计之中。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并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各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优化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公用通信配套设施,在工程设计中应满足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业务的需求。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过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5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

7、2.2 设计步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7个步骤:(1)分析用户需求。(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结构图。(3)系统结构设计。(4)布线路由设计。(5)可行性论证。(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7)编制综合布线材料清单。,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设计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只要改变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间进行转换。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以一个建筑群配线架CD为中心,配置若干个建筑物配线架BD和若干个楼层配线架FD,每个楼层配线架FD连接

8、若干个信息点TO或通过多个CP连接至若干个信息点TO。如图4-2所示的是综合布线三级或四级星型拓扑结构。综合布线配线设备的典型设置与功能组合如图4-3所示。,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2 综合布线系统星型拓扑结构,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3 综合布线配线设备的典型设置,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1 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应符合如图4-4所示要求。注: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设置集合点。,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应符合图4-5所示要求。左

9、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干缆线。右图表示主干子系统有二种不同构成方式: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缆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应符合图4-6所示的要求。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D/CD及入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2 系统分级与组成设计1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划分应符合表4-2的要求。3类、5/5e类(超5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

10、应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分级与类别实际上取决于配线子系统。目前,3类与5类的布线系统只应用于语音主干布线的大对数电缆及相关配线设备。,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信道的组成综合布线系统铜缆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A、B、C、D、E级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F级的永久链路仅包括90m水平缆线和2个连接器件(不包括CP连接器件)。连接方式如图4-7所示。,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光纤信道分级综合布线的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各等级

11、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将光纤信道分为三个等级主要为适应不同的工程应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如图4-8所示。(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如图4-9所示。注意在FD只设光纤之间的连接点。(3)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其构成如图4-10所示。注意FD安装于电信间,只作为光缆路径的场合。,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0 光纤信道构成(3)(光缆经过电信间FD

12、直接连接至设备间BD)(4)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与公用数据网进行互通时,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布放至电信入口设施的光配线设备。,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3 缆线长度划分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3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图4-11的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1 配线子系统缆线划分(1)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

13、于100m。(2)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3)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注:1)如B距离小于最大值时,C为对绞电缆的距离可相应增加,但A的总长度不能大于800m。2)表中100W对绞电缆作为语音的传输介质。3)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在主干链路时允许达60km,但被认可至本规定以外范围的内容。4)对于电信业务经营者在主干链路中接入电信设施能

14、满足的传输距离不在本规定之内。5)在总距离中可以包括入口设施至CD之间的缆线长度。6)建筑群与建筑物配线设备所设置的跳线长度不应大于20m,如超过20m时主干长度应相应减少。7)建筑群与建筑物配线设备连至设备的缆线不应大于30m,如超过30m时主干长度应相应减少。,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4 系统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按照近期和远期的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等需要,选用合适的布线器件与设施。选用产品的各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才能保证系统指标,得以满足和具有发展的余地,同时也应考虑工程造价及工程要求,对系统产品选用应恰如其分。1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

15、级与阻抗的一致性。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注:1)其他应用指数字监控摄像头、楼宇自控现场控制器(DDC)、门禁系统等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电信间和设备间安装的配线设备的选用应与所连接的缆线相适应,具体可参照表4-7 配线模块产品选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4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

16、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采用单模光缆。5为保证传输质量,配线设备连接的跳线宜选用产业化制造的电、光各类跳线,在电话应用时宜选用双芯对绞电缆。跳线两端的插头,IDC指4对或多对的扁平模块,主要连接多端子配线模块;RJ-45指8位插头,可与8位模块通用插座相连;跳线两端如为ST、SC、SFF光纤连接器件,则与相应的光纤适配器配套相连。,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6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信息点电端口如为7类布线系

17、统时,采用RJ-45或非RJ-45型的屏蔽8位模块通用插座。7FD、BD、CD配线设备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卡接式配线模块(多对、25对及回线型卡接模块)和光纤连接器件及光纤适配器(单工或双工的ST、SC或SFF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8CP集合点安装的连接器件应选用卡接式配线模块或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各类光纤连接器件和适配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5 屏蔽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过程中,如用户提出要求或现场环境中存在磁场的干扰,则可以采用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测试,或使用现场布线测试仪配备相

18、应的测试模块对模拟的布线链路做测试,取得了相应的数据后,进行分析,作为工程实施依据。具体测试方法应符合测试仪表技术内容要求。2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电磁干扰和防信息泄漏)时,或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3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不同的屏蔽电缆会产生不同的屏蔽效果。一般认可金属箔对高频、金属编织丝网对低频的电磁屏蔽效果为佳。如果采用双重绝缘(SF/UTP和S/FTP)则屏蔽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同时抵御线对

19、之间和来自外部的电磁辐射干扰,减少线对之间及线对对外部的电磁辐射干扰。为保证良好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与屏蔽连接器件之间必须做好360的连接。,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6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对于办公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大开间的场地,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宜按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表4-8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C=(102H)/1.2 W=CT22m 式中,C为

20、工作区设备电缆、电信间设备电缆和配线架跳线的总长度。H为水平电缆的长度(H+C100m)W为工作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T为电信间配线设备电缆和跳线的总长度。注意:计算公式C=(102H)/1.2是针对24号线规24AWG的非屏蔽和屏蔽布线而言,如应用于26号线规26AWG的屏蔽布线系统,公式应为C=(102H)/1.5。,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4 是安普集合点配线箱(2)对于大开间的区域或不能确定今后用途的空间,可以设计先将缆线端接至该区域的固定集合点配线箱(6口配线架、6口/12口面板等),等实际使用时用缆线(如15米)再接至用户工作区信息插座。图4-14是安普集

21、合点配线箱图。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缆线的长度应大于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的配线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从集合点引出的CP缆线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集合点(CP)由无跳线的连接器件组成,在电缆与光缆的永久链路中都可以存在。集合点配线箱目前没有定型的产品,但箱体的大小应考虑至少满足12个工作区所配置的信息点所连接4对对绞电缆的进、出箱体的布线空间和CP卡接模块的安装空间。2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第4章 综合布线

22、系统工程设计,4.3.7 工业级布线系统1工业级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并能应用于高温、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尘等恶劣环境中。2工业布线应用于工业环境中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办公区、控制室和生产区之间的交界场所、生产区的信息点,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3在工业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设备。4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5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IP的防护等级。工业级布线系统产品选用应符合IP标准所提出的保护要求,国际防护(IP)定级如表4-9所示内容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 系统配置设计4

23、.4.1 工作区1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1)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2)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3)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4)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2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应按不同的应用功能确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2 配线子系统1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2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

24、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3电信间FD与电话交换配线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15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方式。1)经跳线连接应符合图4-16要求。2)经设备缆线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17要求。4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6 数据系统连接方式(经跳线连接)图4-17 数据系统连接方式(经设备缆线连接),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5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

25、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个。6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7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t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1根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上。不允许将1根4对对绞电缆终接在2个或2个以上8位模块通用插座。8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芯数至少应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9连接至电

26、信间的每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适应。10电信间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根据现有产品情况配线模块可按以下原则选择:(1)多线对端子配线模块可以选用4对或5对卡接模块,每个卡接模块应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一般100对卡接端子容量的模块可卡接24根(采用4对卡接模块)或卡接20根(采用5对卡接模块)4对对绞电缆。(2)25对端子配线模块可卡接1根25对大对数电缆或6根4对对绞电缆。,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回线式配线模块(8回线或10回线)可卡接2根4对对绞电

27、缆或8/10回线。回线式配线模块的每一回线可以卡接1对进线和1对出线。回线式配线模块的卡接端子可以为连通型、断开型和可插入型三类不同的功能。一般在CP处可选用连通型,在需要加装过压过流保护器时采用断开型,可插入型主要使用于断开电路做检修的情况下,布线工程中无此种应用。(4)RJ-45配线模块(由24或48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组成)每1个RJ-45插座应可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5)光纤连接器件每个单工端口应支持1芯光纤的连接,双工端口则支持2芯光纤的连接。,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11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

28、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50%。各配线设备跳线可按以下原则选择与配置:(1)电话跳线宜按每根1对或2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或RJ-45型。(2)数据跳线宜按每根4对对绞电缆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或RJ-45型。(3)光纤跳线宜按每根1芯或2芯光纤配置,光跳线连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型。,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3 干线子系统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2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

29、,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方法,电信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设备间延伸到指定的楼层电信间。分支递减终接是用1根大对数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间,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线设备。3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在同一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5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

30、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2)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BD/CD)时,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4)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符合规定。如语音信息点8位模块通用插座连接ISDN用户终端设备,并采用S接口(4线接口)时,相应的主干电缆

31、则应按2对线配置。,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4 建筑群子系统1.CD宜安装在进线间或设备间,并可与入口设施或BD合用场地。2.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4.4.5 设备间1.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2.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可参照中电信间FD与电话交换配线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6 进线间进线间提供给多家电信业

32、务经营者使用,通常设于地下一层。进线间主要作为室外电缆和光缆引入楼内的成端与分支及光缆的盘长空间位置。在不具备设置单独进线间或入楼电缆和光缆数量及入口设施容量较小时,建筑物也可以在入口处采用挖地沟或使用较小的空间完成缆线的成端与盘长,入口设施则可安装在设备间,但宜单独地设置场地,以便功能分区。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2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或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

33、,实现路由互通。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按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7 管理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的规定。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前,市场上已有商用的管理软件可供选用。综合布线的各种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能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第4章 综合布

34、线系统工程设计,1.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2)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第4章 综合布线系

35、统工程设计,2.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色标用来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分别由按性质划分的配线模块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结构进行排列。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目前,市场上已有配套的打印机和标签纸供应。3.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

36、程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范围、组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选用。4.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综合布线系统在进行系统配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户近期与远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使之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布线系统投入正常使用以后,较短的时间又要进行扩建与改建,造成资金浪费。一般来说,布线系统的水平配线应以远期需要为主,垂直干线应以近期实用为主。,第4章

3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案例4-1】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一个工程实例来进行设备与缆线的配置。例如,建筑物的某一层共设置了200个信息点,计算机网络与电话各占50%,即各为100个信息点。(1)电话部分1)FD水平侧配线模块按连接100根4对的水平电缆配置。2)语音主干的总对数按水平电缆总对数的25%计,为100对线的需求;如考虑10%的备份线对,则语音主干电缆总对数需求量为110对。3)FD干线侧配线模块可按卡接大对数主干电缆110对端子容量配置。(2)数据部分1)FD水平侧配线模块按连接100根4对的水平电缆配置。2)数据主干缆线。,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最少量配置:以每个HUB/S

38、W为24个端口计,100个数据信息点需设置5个HUB/SW;以每4个HUB/SW为一群(96个端口),组成了2个HUB/SW群;现以每个HUB/SW群设置1个主干端口,并考虑1个备份端口,则2个HUB/SW群需设4个主干端口。如主干缆线采用对绞电缆,每个主干端口需设4对线,则线对的总需求量为16对;如主干缆线采用光缆,每个主干光端口按2芯光纤考虑,则光纤的需求量为8芯。最大量配置:同样以每个HUB/SW为24端口计,100个数据信息点需设置5个HUB/SW;以每1个HUB/SW(24个端口)设置1个主干端口,每4个HUB/SW考虑1个备份端口,共需设置7个主干端口。如主干缆线采用对绞电缆,以每

39、个主干电端口需要4对线,则线对的需求量为28对;如主干缆线采用光缆,每个主干光端口按2芯光纤考虑,则光纤的需求量为14芯。,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FD干线侧配线模块可根据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的总容量加以配置。配置数量计算得出以后,再根据电缆、光缆、配线模块的类型、规格加以选用,做出合理配置。上述配置的基本思路,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主干缆线,可采用光缆;用于电话的主干缆线则采用大对数对绞电缆,并考虑适当的备份,以保证网络安全。由于工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不可能按一种模式,设计时还应结合工程的特点和需求加以调整应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5 系统设计指标值综合布线系统产品技术指

40、标在工程的设计安装中应考虑机械性能指标(如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械性能指标以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为依据,它将对布线工程的安装设计,尤其是管线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布线系统各项指标值均在环境温度为20时的数据。根据中列表分析,在2060的变化范围内,温度每上升5,90m的永久链路长度将减短12m,在8975m(非屏蔽链路)及89.583m(屏蔽链路)的范围之内变化。,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相应等级的布线系统信道及永久链路、CP链路的具体指标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3类、5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衰减、近端串音(NEXT)。(2)5

41、e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插入损耗(IL)、近端串音(NEXT)、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 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3)屏蔽的布线系统还应考虑非平衡衰减、传输阻抗、耦合衰减及屏蔽衰减。,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从上图中理解信道和永久链路的范围。4.5.1 系统信道的指标值 1信道的电缆导体的指标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信道的电缆导体的指标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信道每一线对中两个导体之间的不平衡直流电阻对各等级布

42、线系统不应超过3%。(2)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线对每一导体最小的传送直流电流应为0.175A。,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的任何导体之间应支持72V直流工作电压,每一线对的输入功率应为10W。2系统信道指标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系统信道的各项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要求:教材表4-11到表4-22规定。这些指标概念在第7章中有定义。(1)回波损耗(RL)只在布线系统中的C、D、E、F级采用,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回波损耗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4-11的规定。(2)布线系统信道的插入损耗(IL)值应符合

43、表4-12的规定。(3)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NEXT)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NEXT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4-13的规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PS NEXT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PS NEXT值应符合表4-14的规定。(5)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ACR值是NEXT与插入损耗分贝值之间的差值,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ACR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ACR值应符合表4-15的规定。(6)ACR功率和(PS ACR)为表4-14近端串音功

44、率和值与表4-12插入损耗值之间的差值。布线系统信道的PS ACR值应符合表4-16规定。(7)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对于布线系统信道的数值应符合表4-17的规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8)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NI(PS ELFEXT)对于布线系统信道的数值应符合表4-18的规定。(9)布线系统信道的直流环路电阻(d.c.)应符合表4-19的规定。(10)布线系统信道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4-20的规定。(11)布线系统信道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4-21的规定。(12)一个信道的非平衡衰减(纵向对差分转换损耗(LCL)或横向转换损耗(TCL)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5、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不平衡衰减的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5.2 永久链路的指标值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永久链路的各项指标参数值应符合表4-23表4-33的规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6 电气防护及接地1电气防护随着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系统在建筑物内的大量设置,各种干扰源将会影响到综合布线电缆的传输质量与安全。表4-39列出的射频应用设备又称为ISM设备,我国目前常用的ISM设备大致有15种。注意:ISM频段即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世界各国均保留了一些无线频段,以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微波医疗方面的应用。应用这些频段无需许可证,只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

46、于1W),并且不要对其它频段造成干扰即可。,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1)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4-40的规定。2)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的最小净距宜符合表4-41的规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4-42的规定。当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间距应按下式计算:S0.05L式中S交叉间距(mm)。L

47、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2)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对以上两点,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缆线和配线设备时,应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的环境状况进行考虑。3)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

48、布线系统。,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光缆布线具有最佳的防电磁干扰性能,既能防电磁泄漏,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在电磁干扰较严重的情况下,是比较理想的防电磁干扰布线系统。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设计原则在满足电气防护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应首选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或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进行布线,在光缆和光电转换设备价格合适时,也可采用光缆布线。总之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如果局部地段与电力线等平行敷设,或接近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可采用钢管或金属线槽等局部措施加以屏蔽处理。,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结构综合布线系统接

49、地的结构包括接地线、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接地干线、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接地引入线、接地体六部分,在进行系统接地的设计时,可按上述6个要素分层次地进行设计。3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2)楼层安装的各个配线柜(架、箱)应采用适当截面的绝缘铜导线单独布线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装置,也可采用竖井内等电位接地铜排引到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铜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接地导线截面积可参考表4-43确定。(3)缆线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屏蔽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对

50、于屏蔽布线系统的接地做法,一般在配线设备(FD、BD、CD)的安装机柜(机架)内设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屏蔽模块的屏蔽罩相连通,机柜(机架)接地端子则经过接地导体连至大楼等电位接地体。(4)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有不少于两点的良好接地。(5)当缆线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和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应在入口处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浪涌保护器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浪涌保护器,也叫电涌保护器、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