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3861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自救互救.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救互救,主要内容:,第一章:自救互救第二章:矿尘防治第三章:矿井有害物质第四章:噪声与振动第五章:高温高湿,第一章 自救互救,主要内容:一、人工呼吸的方法二、骨折固定的方法三、现场止血的方法,常识:伤员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有:.意识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扪不到大动脉的搏动.看不见胸、腹部起伏 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心跳、呼吸停止停止大约1分中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后约4-6分钟内,大脑细胞即可发生严重损坏。,一、人工呼吸,1.目的 帮助伤病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活动,达到气体交换,促使患者恢复自动呼吸。,2.人工呼吸前应注意事项: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泥、痰、

2、呕吐物等,如有假牙亦应取出,以免假牙脱落坠入气管。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以免胸廓受压。,检查患者胸、背部有无外伤和骨折,女性有无身孕,如有,应选择适当姿势,防止造成新的伤害。除房屋倒塌或患者处于有毒气体环境外,一般应就地做人工呼吸,尽量少搬动。,3.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口对口吹气法:,口对鼻吹气法:,吹气次数每分钟成人不少于1416次,儿童不少于20次,婴儿不少于30次。,(3)仰卧压胸人工呼吸,其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背部稍垫高,使胸部凸起。救治者双膝跪在患者大腿两旁,将双手平放于患者乳房稍下部位(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双大拇指向内,靠近患者胸骨下端,余四指微弯向外,手掌根贴紧

3、患者胸廓肋骨上,用力压挤其胸。,做此时,救治者两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力推压患者胸廓,使其胸腔缩小,迫使气体由其肺内排出(即呼气),在此位置停2秒钟;然后再将双手松开,身体向后,略停3秒钟,使患者胸扩张,空气进入其肺内(即吸气),如此反复压启,每分钟1620次,直到患者恢复正常呼吸为止。,(4)俯卧压背人工呼吸,由于病人俯卧,舌头易向口外坠出,救治者不必另花时间拉舌头,可赢得更多更快的抢救时间。此法简单易行,在救治触电、溺水、自缢者时常用。此法虽进气量不及口对口和口对鼻大,但比以后几种人工呼吸法效果好。,操作方法是:将患者胸、腹贴地,腹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或一臂枕在头下,使胸廓扩大。

4、救治者两腿跪地面向患者头部,骑在患者腰臀上,把两手平放在患者背部肩胛(ji)下角的脊椎骨两旁,手掌根紧贴患者背部,用力向下压挤。,救治者在压挤患者背部时应俯身向前,慢慢用力下压,用力方向是向下向前推压,这时患者肺内空气已压出(即呼气),然后慢慢放手松回,使空气进入患者肺内(即吸气),如此反复便形成呼吸。每分钟1416次,心 脏 按 压,1.体位仰卧于硬板床上。2.按压术实施1)按压部位胸骨下23处。2)呼吸道保持通畅头尽量后仰,颈部适当垫高,托起下颌,使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与床面成垂直位。3.一手掌根部压于胸骨下23处,另一手掌压于其上,前臂伸直且有与患者胸壁垂直,以施术者上半身倾向脊柱方向,作

5、每分钟作80100次(儿童100次/分)有节律,心肺复苏(CPR)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15次)+后续的专业用药,二、骨折固定的方法,1.上臂骨折固定法,2.前臂骨折固定法,3.大、小腿骨折固定法,大腿骨折固定法,4.脊椎骨折固定法 严禁不经固定而乱搬动。应在保持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将病人轻巧平稳地移至硬板担架,用三角巾固定

6、。骨折伴有开放伤口和出血时,应先止血、消毒和包扎伤口,然后固定。,三、现场止血的方法,1.指压法:适用于体表、头部、四肢等出血。一般用一消毒敷料(纱布为好)直接压在小的创面上;如创面较大,可压在供血动脉的近心端,利用手指压力将血管压在骨骼或肌肉组织上,以达到止血目的。,2.加压包扎止血:当体表和四肢小动脉或静脉出血。用一无菌厚敷料(现场无法取得时可用干净的布料代替)覆盖在创面,再用绷带式三角巾加压包扎。其压力以止住出血就可。,3.止血带止血:用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在无法用加压包扎止血(如肢体残断,广泛性的挤压伤等)或在加压包扎止血无效后方选用。注意:A.必须作出明显的标记,注明使用时

7、间、部位 B.缚扎部位应在靠近伤口的近心脏端 C.缚扎部位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止血带止血,4.加垫曲肢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是适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于肘窝或国窝内放纱布、棉花、毛巾作垫,屈曲关节,用绷带将肢体紧紧地缚于屈曲的位置。,第二章 防尘,主要内容:,第一节 粉尘的危害第二节 粉尘性质第三节 尘肺病及其预防第四节 煤尘爆炸及其预防第五节 矿山综合防尘,第一节 粉尘的危害一、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工人长期吸入粉尘后,轻者会呼吸道炎症、皮肤病,重者会患尘肺病,而尘肺病引发的致残致命人数在国内十分惊人。据统计,尘肺病的死亡人数为工伤事故死亡

8、人数的6倍。,尘肺病人洗肺后回收的液体,尘肺病是隐性杀手,在无形当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二、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三、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第二节 粉尘性质一、基本概念 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1)煤尘:粒径 0.75mm 的煤岩颗粒。(2)岩尘:粒径 10-45m 的岩粉颗粒。,我国规定采用质量法来计量矿尘浓度。,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规程:(一)总粉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二)呼吸性粉尘: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

9、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2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二、矿尘的物理化学性质 1、粉尘游离SiO2含量 从工业卫生角度,各种粉尘对人体都有危害,粉尘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空气中的浓度,直接决定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矿尘中游离SiO2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其含量越高,危害越大。煤矿上常见的页岩、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中游离SiO2的含量通常多在20%50%,煤尘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5%。,(2)煤硅肺病(煤矽肺),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i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病肺。患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占70 80%(3)煤肺病。由于大量吸入煤尘而引起的

10、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占5 10%其中,矽肺危害最大,其发病期短,发病率高。,1、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截留,撞击,沉降,弥散,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10m可滤除吸入总粉尘量的30%50%,B、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 纤毛平均1000次/分向上单向运动,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分泌50150ml/d,C、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可清除80%尘粒,2、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鼻腔喉支气管树,粘液纤毛系统纤毛摆动和运送,淋巴系统,粉尘,撞击作用 沉降作用弥散作用截留作用,2,3,1,4,巨噬细胞,3、尘肺病的发病症状及影响因素 1)、

11、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正常标准片,叁期煤工尘肺,如果最后的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又无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那么职业病人的医疗和生活保障应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23号令让监管有法可依了,四、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指通过佩戴各种防护面具以减少吸入人体粉尘的一项补救措施。主要包括:1.防尘口罩 2防尘安全帽(头盔),第三章 矿井有害

12、物质,一、矿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危害(1)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燃烧,当含量在1375时,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极毒,当其含量达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中毒死亡。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24。,(2)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遇火后能燃烧及爆炸;硫化氢极毒,它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及呼吸系统的粘液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66。,(3)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及酸味的气体,同呼吸气管潮湿表皮接触能产生硫酸,刺激并麻痹上部呼吸气管的细胞组织,使肺

13、及支气管发炎。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0005。(4)二氧化氮(NO2):为红褐色,易溶于水,是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规程容许其最高浓度为0.00025。,(5)沼气(CH4):沼气是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化学名称叫甲烷,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它比空气轻常聚集在巷道上方,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时可降低氧含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爆炸浓度一般为5%16。规程中对沼气容许浓度因在井下各点不同,后面详述。(6)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似氨水的剧臭;它极毒,能刺激皮肤和上呼吸道并能严重损伤眼睛。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 0004%。,(7)二氧化碳(CO2):是一

14、种无色、微毒、稍有酸味的气体,它不助燃,也不维持久的呼吸,它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巷道的下方及通风不良的下山尽头;易溶于水,生成碳酸,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规程规定其最高容许浓度为05。,二、矿井有害物质 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毒物、有害物理因素等进行定期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三硝基甲苯(生产车间)作业点,每月测定1次。(二)铅、苯、汞及其他有毒物质,每3个月测定1次,已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可6个月测定1次。(三)噪声、放射线及其他物理因素每年至少测定1次。监测结果必须建档,并报有关单位。,第四章 噪声与振动,一、噪声的危害1.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

15、严重的职业性耳聋。2.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噪声对工人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主要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长期接触强噪声的作业人员可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怒 噪声性神经衰弱)。噪声对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增(高)。噪声对工人的消化系统影响表现在: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此外,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精神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煤矿作业场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煤矿作业场所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最高不得超过115 dB(A)。,二、预防 1、规程规定: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