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492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的定义,(一)广义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二)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具有一定范围的职业病,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发病有群体性如能早起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大多数 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办法,发现愈晚,治疗愈差。,职业禁忌证,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

2、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疑似职业病,疑似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认为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医学观察或诊断性治疗以明确诊断的;劳动者已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表现,但未达到职业病诊断标准规定的诊断条件,而健康损害还可能继续发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性危害因素,二、来源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

3、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 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在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

4、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接触的人群,如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辅助工种的工种人员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离岗时以及离岗后,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可能继续危害健康人群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遭受职业病危害的人员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如发生职业危害时,在同一作业场所和环境的人员及参与抢救的人员),按所致的职业病种类的分类:10大类132种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

5、),职业卫生,工业卫生是分析、研究、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不良劳动条件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工业卫生的主要内容,防尘,防毒,噪声控制,高温与中暑,电离辐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疾患。按照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 包括:矿物性粉尘,矽尘、煤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 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

6、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无机粉尘比有机粉尘危害大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按粒子大小,可概括为三大类:粗尘:粒子直径大于10微米,肉眼可见,在平静的空气中停留时间很短,以加速度沉降。飘尘:粒子直径在10-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下降缓慢等速度下降。烟尘:粒子直径在0.1-0.01微米,只能在超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在静止的空气中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曲折地沉降。,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 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以

7、及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和程度。(1)粉尘的化学性质 粉尘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矿物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致纤维化粉尘的性质及含量。致纤维化粉尘的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作用越强,病变发生越快、进展也越快,其中致纤维化能力最强的粉尘是游离二氧化硅粉尘。(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中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就越高,大的颗粒越多,其分散度就越低。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所产生的粉尘颗粒的大小组成比例是不同的。粉尘颗粒的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就越长,被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较大的粉尘颗粒会很快在空气中沉降

8、,吸入的可能性较低,即使被吸入,也会被阻留在上呼吸道,难以到达下呼吸道和肺泡。真正能够进入肺泡而沉积于肺内引起生物学作用的是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小于5微米的粉尘称呼吸性粉尘。(3)粉尘的浓度 同样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其化学性质和分散度相同时,其致病作用的强弱主要和浓度有关。粉尘的浓度,特别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的量就越大,可能沉积在肺内的粉尘也就越多,越容易发病。(4)粉尘的荷电性 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往往具有荷电性,即带有电荷的粉尘。,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5)粉尘的形态和表面活性 球形颗粒在空气中的阻力小,易于沉降,而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相对来说沉降较慢,悬浮时间则较长。致纤

9、维化粉尘表面的生物活性也会影响致纤维化作用。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多的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更强。(6)个体因素 常常在同一工种粉尘接触量相同的工人中,有一部分人发病,也有一部分人不发病或发病较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因素不相同。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以及吸烟者容易受粉尘的危害,免疫状况差的人更易受粉尘的危害。此外,尘肺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7)个体防护 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的强弱以及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也是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因素。,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粉尘作业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根据我国 职业病目录,粉尘作业可导致的职业

10、病主要有尘肺、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棉尘病。另外,石棉还可导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等。,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我国法定的尘肺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职业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粉尘作业岗位,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早期尘肺病人咳嗽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咳嗽可明

11、显加重。特别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合并肺部感染者,咳嗽可非常严重。吸烟病人咳嗽较不吸烟者明显。尘肺病人即使在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咯痰。煤工尘肺病人痰多为黑色,其中可明显的看到有煤尘颗粒。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粘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几乎每个尘肺病人或轻或重有胸痛,其中可能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更多见。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多为局限性;疼痛性质多不严重,一般为隐痛,胀痛、针刺样痛等。呼吸困难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肺部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并可累及心脏,发生肺源性心脏病。但以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诊断依靠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

12、学调查资料以及技术质量合格的高千伏X射线后前位胸片所见,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做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尘肺下列常见病变鉴别,1肺结核 8胶原血管病的肺部改变 2肺部霉菌感染 9肺癌 3结节病 10结核瘤4肺恶性肿瘤 11叁期尘肺结核5肺泡微结石症 12胸膜间皮瘤6肺含铁血黄素沉着 13良性肺肿瘤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14圆形肺不张,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58岁,男,接尘8年矽肺贰期合并结核壹期尘肺,两上肺出现斑片索影在4年中范围逐渐增大,在抗痨治疗后病灶纤维化,示两侧肺门上提,两下肺纹理呈垂柳状;同时

13、可见小阴影密集度也有增加,已达贰期尘肺,尘肺病的预防措施,1、技术措施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尘肺病的预防措施,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

14、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尘肺病的预防-防尘系统维护与管理,应对除尘设备的运行与破损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除尘设备的转动件,应进行定期清洗、加油,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风机叶轮,应保持完好、运行平稳。除尘管道,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维护。管道外部应涂油漆或作防腐蚀处理。除尘设备的工况,应每年测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尘器应连续清灰,灰斗与管道内的积灰,应定期清除。袋式除尘器的破损滤袋,应经过彻底清灰和修补后,方准重新使用。除尘设备,应按其

15、性能和技术要求正确使用,以使除尘效率达到设计要求。防尘设施,不准任意拆除或挪作他用。,尘肺病的预防-职业健康检查,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 有下列疾病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防毒,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1)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2)成品的处理、包装;(2)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4)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和冲料,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露,作业人员进入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呈气

16、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而中毒或者大量的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现象,这类毒物为一氧化碳、氯、砷化氢、氮的氧化物、氧化氢等;(属于急性中毒)(2)皮肤:由于少量的毒物经常持续地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病变现象。这些毒物有汞、镉、铅、锰、放射性物质等;(属于慢性中毒)(3)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毒物经消化道摄入所致中毒少见,如二氧化碳毒物。(属于亚急性中毒),防毒的措施,(1)技术措施:技术措施主要是改革工艺、改进设备,以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对容易逸散出有毒物质的作业,实现生产设备、工艺的密闭化、机械化、

17、自动化是搞好防毒工作的根本性措施。(2)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重要的防护措施,是防毒的最后一道防线。皮肤防护为了防止毒物从皮肤进入人体,主要使用防护服、手套、鞋、防护膏、清洁剂等。呼吸防护是为了防止毒物从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使用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3)卫生保健:卫生保健措施,工人要注意饭前洗脸洗手,车间内禁止饮食、饮水、吸烟,班后淋浴,工作服和清洁服分开存放,定期清洗。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职业中毒患者。,噪声控制,噪声的危害:(1)损害听觉: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2)引起多种疾病: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3)影响休息和睡眠.(4)降低工

18、作效率。(5)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噪声控制,噪声控制措施:(1)降低声源噪声: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机构来吸收声能。(2)控制噪声传播途径: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3)个人防护:佩戴耳塞,高温与中暑,高温作业:气温高、湿度大、强热辐射等不良气候条件。具体地,是指生产环境气温超过35或者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80%的作业。高温作业的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炼钢、铸造等工业、露天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如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潮湿的深矿井(或涵洞隧道),高温与中暑,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1)体温调节障碍(2)水盐代谢的改变(3)循环系统的改变(4

19、)消化系统的改变(5)神经系统的改变(6)泌尿系统的改变,高温与中暑,中暑的表现:(1)热射病:1、过热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热量在体内蓄积,体温逐渐升高,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皮肤烧热无汗,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瞳孔缩小等体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衰竭型:由于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肌肉和皮肤血流量增加,超过了心脏所能负担的限度,因而发生循环衰竭,起病急,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体温稍低,瞳孔散大,意识淡漠等。(2)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大量丧失氯化钠,水盐平衡紊乱引起肌肉痉挛、疼痛。痉挛多从小腿开始,有时

20、向上肢及腹部肌肉扩展,体温脉搏稍高或正常,口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量低,可出现蛋白尿。鈤射病:多见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是因为头部受强烈的太阳热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作用,大量热辐射为头部皮肤及颅骨所吸收,从而使温度升高(可达40以上);部分热辐射线并可达到脑膜,使脑膜充血,甚至出血,脑组织水肿等。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兴奋不安,重者有抽搐、意识丧失等。面部和头部皮肤朝红,体温略升高。,高温与中暑,防暑降温措施,1、改革工艺:减少工人与热源接触的机会。2、合理安排热源(1)疏散热源:在不影响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

21、的产品或半成品要尽快移至室外。(2)隔绝热源:以水的效果最好。常用的水隔热方式,有循环水炉门及各种水幕等。此外,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石棉、稻草灰、青砖等)隔热,也有很好的效果。3、通风降温(1)自然通风:如利用天窗排气,侧窗排气,或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开敞式自然通风。在加热炉或其他热源上安装排气罩。排气罩是一种伞型的罩子,直接安装在热源的上方,利用风压提高排气效果。(2)机械通风:永风扇或设置专用空气调节装置。,组织措施,技术措施,高温与中暑,中暑的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 服。用毛巾或者冰敷头部、腋窝 等,并及时送往医院。,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

22、的辐射,例如:x射线。y射线。电离辐射的危害:(1)急性损害:由于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照射而引起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细胞减少、呕吐、周身不适,甚至严重的临床效应,甚至造成死亡。(2)慢性损伤:由于长期过量的小剂量照射而引起的。临床表现症状是头痛、头晕、乏力、关节酸痛,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不振、脱发和白血球减少。(3)远期效应:主要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白内障以及对早期胎儿的影响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23、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我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预计今后年至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上升趋势;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近年我国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居世界首位,从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到计算机、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目前都存在职业病危害。,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典型案例,正己烷中毒,15宗310多人中毒严重事故:1996年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生的76人中毒事件多发工厂:电子厂、印刷厂、鞋厂、橡胶厂,三氧化二砷中毒,我省某药用玻璃厂12人中毒临时搬运工面部、颈部出现皮疹工作连续2小时后无任何防护用具,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