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预防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498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预防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职业病预防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职业病预防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职业病预防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职业病预防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预防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预防管理.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预防管理,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五金模具(冲压)行业主要职业危害主要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培训简要,1、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

2、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职业病,得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一、概述,“职业杀手”,“多重防护”,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有毒化学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焊接烟尘等;,苯中毒患者,正己烷中毒患者,尘肺病患者,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3)生物因素 炭疽

3、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警察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如爱兹病)等。,炭疽病,布氏杆菌感染,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因素所致的危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4、,2、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4)消化系统:噪声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消化能力减弱。此外,噪声还可引起内分泌、血液、免疫等方面的改变。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中的听力损伤分级是依据噪声所致听力损伤程度确定的,职业性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伤及噪声聋均为职业病。,三、五金模具(冲压)行业主要职业危害,1、噪声职业危害:,1)听觉系统:可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和永久性听力损伤,即所谓噪声性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2)神经

5、系统损害:可引起头痛、头晕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的表现;3)心血管系统:噪声能产生一系列心血管病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升高),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来源于:听力学导论,2、粉尘职业危害:,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加深。2)可引起肺部疾病: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矽肺是纤维化病变最严重、

6、进展最快、危害最大的尘肺。3)致癌: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4)毒性作用: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5)局部作用:粉尘堵塞皮脂腺是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鼻咽、咽炎、喉炎。,生产性粉尘业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五金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五金机械工业的铸造、抛光、打磨、焊接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

7、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烟尘;而从事皮 革、棉毛、烟茶、粮食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有:1)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粒径为0.25m20m,其中大部分为0.5m5m;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当粒径为0.05m50m左右;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粒径1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m0.1m;,3、高温职业危害:,高温作业是指: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

8、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根据工作地点气象条件的特点,医学上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GB/T 4200-2008)1)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大型机械设备、管路维修等;2)高温高湿作业:见于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等,温热环境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易发生中暑;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农业劳动、建筑、搬运、露天安装、维修等作业;,按照工作地点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见表1。,已经确定为高温作业

9、的工作地点,为便于用人单位管理和实际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工作地点温度规定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在不同工作地点温度、不同劳动强度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不宜超过表2所列数值。,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5min。休息时应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凡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空气湿度大于75%时,空气湿度每增加10%,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相应降低一个档次,即采用高于工作地点温度2C的时间限值。,1)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2)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3)热射病:热射病(

10、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4)热痉挛: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5)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4、化学物质接触职业危害:,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

11、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途径:1)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2)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3)消化道吸收中毒,有毒物质直接污染水源或食物或当成水或饮料者误食;4)操作不当飞溅眼睛中灼伤,大多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接触眼睛,一般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起眼睛发痒、流泪、发炎疼痛,有灼伤感,甚至引起视力模糊或失明。,职业性中毒表现:1)神经系统表现:

12、慢性轻度中毒早期多有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2)呼吸系统表现:可引起气管炎、化学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道肿瘤等;3)血液系统表现:可引起造血功能抑制、出凝血机制障碍、急性溶血、白血病;4)消化系统表现:可引起口腔炎、急性胃肠炎、慢性中毒性肝病、腹绞痛等;5)泌尿系统表现:慢性中毒性肾病、泌尿系统肿瘤化学性膀胱炎等;6)循环系统表现: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和血压异常等;7)生殖系统表现:毒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包括对接触者本人和对其子女发育过程的不良影响,即所谓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8)皮肤表现:可引起光敏感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痤疮、皮肤

13、黑变病等。,四、主要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1、管理与制度落实:,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同时”);4)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确定危害因素及程度;(职业危害因素辨识或者叫危险源辨识),5)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区域、工艺、岗位应当提供中文警示说明书,并在醒的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告知卡/牌说明危害因素及注意事项;,6)对从事接触

14、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岗前、在岗、离岗前”健康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7)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配发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8)对未成年工和女工实行特殊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9)改进工艺,用新的、危害性小的工艺替换老的、危险性高的工艺,用新设备替代旧设备,用无毒或低毒品代替

15、有毒品或剧毒品。10)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生产性粉尘(尘肺病)预防为例 根据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总结出“革、水、密、风、护、管、查、教”八字经验,取得很大成就。,1)革(技术革新)改革工艺、革新生产设备为防治粉尘危害的根本方法;2)水(湿式作业)控制粉尘扩散;3)密(密闭尘源)防止粉尘外逸/飞扬;4)风(通风除尘)使含尘空气按设计方向自然排出;,5)护(个人防护)戴防尘口罩、送风头盔、穿防尘服(有资质企业、有生产许可证、有检验证书);6)管(加强管理)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防尘工作经常化职业病防治法 尘肺病防治条例;7)查 加强对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加强对生产环境粉尘浓度检测

16、、监督检查;8)教(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粉尘危害、尘肺病防治基本知识、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 防尘/降尘,2、防止职业禁忌证人员上岗:(GBZ/T 260-2014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判定为职业禁忌证:1)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导致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更易吸收(从而增加了内剂量)或对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17、所致职业病;2)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能使劳动者原有疾病病情加重;3)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后能诱发潜在疾病的发生;4)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影响子代健康;5)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进入特殊作业岗位会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6)依据毒物性质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情况,结合以上判定条件进行职业禁忌证的判定。可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发现(岗前、在岗检查),3、基本个体防护:,职业病危害防治“三字经”,防危害、有规定;一部法、五条令;三同时、要先行;明主体、职责清;机构建、有人干;实申报、不隐情;两分开、一达标;制度全、规程建;三培训、两告知;多警示、重应急;先检测、再治理;常监测、危害明;三体检、档案全;五禁止、记心间;重防护、要笃行;已损害、要关停;事故发、及时报;擅违者、法无情;,防为上救次之罚为下,谢谢!,珍 爱 生 命重 视 安 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