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1654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谷传音:祖先留下的遗产,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GOD SAID,符示与启示:东西方不同的言说方式,世界各民族文化发蒙时期都有过从自然神到人的发现、从蒙昧到文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道、神、梵、逻各斯”不同的展开路径及其方式。今天的西方文明尽管随着岁月迁流,遗传变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古典文明的因子仍然可以清晰地辨识出来。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若不是希腊罗马征服者,或者说若不是我们祖先的统治者用武力传播它的光辉,我们也许仍然是未开化者。”,道与逻各斯之展

2、开道乃大全,故对道的把握,应该是体悟,道是混沌,造七窍是会死的,只能“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对道的解读,更注重言外之意。而逻各斯的展开则是透过言内之别。言有其逻辑在,其有本身的形式与内容,从而走向不同的方向,对逻各斯的把握,应该是推理与理解。由此之不同而采取了启示与符示的两种不同的言说方式。,符示:中国的表达方式,符示:其文字为象(形)意文字,其思维方式为意象思维;其表达方式为立象以尽意;其内在意象结构。从世界历史看,古埃及、古中国、等几乎地球上所有先民皆有各自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保留了一部符号与文字同体的伟大经典周易,且只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曾中断,故而以中国而为东方之代表。神话、哲

3、学符号化。其特点是强调言外之意,语言是符号的一种,其主要透过象来传达其意。,启示:西方的表达方式,启示:其文字为表音文字,其思维方式为理性思维;其表达方式为立言以尽意。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启示的两种表现方式:一为宗教式的,一为哲学式,以及由此而转化出的科学式的。宗教式的启示,是神意,不能探讨与辩驳,是绝对命令,是绝对的“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没有任何的讨论与辨别。哲学式的启示,则由语言本身具有的修辞与逻辑,所以可以是绝对命令式的,也可以是相对命令式的,在于其启示的方式与方法。可以说,哲学式的启示以宗教式的启示为终极根据。其特点是由语言本身来表达其意,到了现在,甚至讲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圣经之

4、旧约,上帝的实验室,岩画:石器时代的写真集,欧洲岩画的主要题材是动物,表现的动物形象常处在怀孕期,有的成双成对画在一起,有的动物旁边刻画着女性生殖器,或在附近有天然孔穴裂隙,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动物繁殖的观念。阿尔塔米拉洞岩画是其中的典型。阿尔塔米拉洞窟于西班牙坎塔布利亚自治区的桑蒂利亚纳德耳马尔附近。这些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续至欧洲旧石器文化时期。该洞窟长约270米,深邃而曲折。150多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入口处,为公元前3万前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称“马格德林文化”。洞内有史前人睡觉的地方及烧烤食物、生火取暖的石灶,灶底余烬痕迹清晰可辨

5、。洞顶和洞壁多是简单风景草图和分散的动物画像,如野牛、野马、野猪、猛犸、山羊、赤鹿等,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手法,刻画原始人熟悉的动物形象,有站、有跑、有卧、有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欧洲岩画,欧洲岩画,非洲岩画,长颈鹿(岩刻)费赞公元前8000前6000年,牛(岩画)利比亚约公元前4500-公元前2000年,中国岩画,中国北方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国西部的新疆、宁夏、甘肃和青海地区,作品风格写实,技法主要是磨刻;中国西南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作品技法以红色涂画为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画,主要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有关的事件,内容以抽象的图案为

6、主,都采用凿刻的技术。目前大多数发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岩画,很多是古代少数民族艺术家的创造。,结论,我们非常惊诧于各大洲之间的岩画形式与内容,当然更惊诧于他们的表现手法与表现形式在中西绘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继承性。欧洲岩画重写实、重色彩;中国岩画重写意、重线条。此种特点,在以后东西方绘画、雕塑、美术史上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是其基调是没有改变的;观之于希腊、罗马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乃至近现代西方的艺术,观之于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雕塑;甚是明了。我们会明白:在我们身上不仅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探索穿过历史的长河融入我们的当下、启示着我们的将来。,东西方的“思想者

7、”,意在言内意在言外,甲骨文,甲骨卜辞,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的占卜之辞。一段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叙辞)、问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前辞为干支、贞人(或商王);问辞为所要卜问之事;占辞为占卜预测发生之事;验辞为占卜之后的结果或应验的情况。殷人笃信鬼神,遇事必先占卜而后为之,所谓“先鬼而后礼”。卜辞内容广泛,上自天文、地理、祭祀、兵戎,旁及疾病、生育、种麦艺黍,几乎无所不包。这里看到的卜辞(见图),是商王武丁时期征伐土方的一版卜辞。分划线内的卜辞是占辞和验辞。文为:“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艱。迄至九日辛卯,允有来艱自北。妻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大意是说,商王武丁看了卜兆和墨色判

8、断说:有鬼神作怪了,要有麻烦的事了!到了此后的第九天辛卯日,果然有来自北边的麻烦事了。有人报告说:土方侵掠我的土地,来了十个人。,武丁卜辞是较早期的商朝甲骨文。第一则卜辞展示了较完整的程式(一片完整的卜辞通常由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构成),其内容反映了武丁时期商朝的方国状况。第二则卜辞的程式不完整,缺少验辞,其内容反映了商王朝组织民众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武丁卜辞(一)武丁(?约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商朝著名军事统帅。癸巳卜贞1,旬亡祸2?王占曰3:有祟4,其有来戚5。乞至五日丁酉6,允有来戚自西7,沚告曰8:土方征于我东啚9,在二邑10,邛方亦牧我西啚田11

9、。,【注释】1癸巳卜贞:癸巳,即癸巳日,属干支纪日。所谓干支,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构成六十个干支组合,俗称“六十甲子”。中国古代纪年、纪日,都常用干支来标识。卜,灼龟见兆,也就是卜者钻灼龟甲或兽骨后所呈现的裂纹,观察它来判断所问事件的吉凶。,此字尚不能识读,但可判断为卜人之名。贞,卜问吉凶。以上在卜辞中称为“前辞”,记录卜问鬼神的日期和占卜官的名字。2旬亡祸:旬,十天为一旬。亡,音w,通“无”。谓以后十天有没有灾祸?以上称为“命辞”,即命龟之辞,也就是由卜人通过甲骨向鬼神请示某事。3王占曰:占,视兆而

10、问吉凶。谓商王观察卜兆来判断吉凶。4有祟:祟,神祸。谓鬼神要降祸。5其有来戚:其,表示推测的语气助词。戚,忧戚、祸患。谓似有祸患就要来临。以上称为“占辞”,即根据卜兆而判定的吉凶。,6乞至五日丁酉:乞,同“迄”。五日,由卜日起的第五天,即丁酉日。7允有来戚自西:允,信然、果真。谓果真有祸事来自西边。8沚告曰:沚,商都西北的方国。,此字尚不能识读,但可判断为沚国诸侯之名。告,报告。谓沚国诸侯向商王报告。9土方征于我东啚:土方,商都西北的方国,约在今内蒙古包头附近,其西边与沚国相邻。征,征伐、攻打,这里意指入侵。啚,鄙的本字,即边邑。谓土方入侵沚国东部边邑。10在二邑:在,假借为“灾”字。谓使两个

11、边邑受到损害。11邛方亦牧我西啚田:邛方,商都西北的方国,其位置当在沚国的西边。牧,放牧,这里引申为侵犯。谓邛方也来侵犯沚国西边的农田。以上称为“验辞”,即追记商王占兆后应验的事实。,武丁卜辞(二)乙巳卜贞1,王大令众人曰协田2,其受年3?十一月4。【注释】1乙巳卜贞:这是“前辞”。意同上一则注1。2王大令众人曰协田:令,同“命”,即下令、命令。大令,对君王命令的尊称。众人,指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郭沫若释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说见郭氏著奴隶制时代1973年版第23页。协田,即合力耕田;一说意为协耕,即两人用耜并耕的“耦耕”法。谓商王下令让民众合力耕田。3其受年:受,获得。年,指谷物成熟,引申为

12、好收成。这是卜问鬼神:今年会有好收成吗?以上为“命辞”。4十一月:这是“占辞”。意谓卜兆预示将在十一月获得好收成。,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周易:道义之门 德道经:众眇之门,群经之首大道之原,一、周易的 编撰与成书二、周易文本的构成三、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一、周易的 编撰与成书易贯儒道释道通天地人,1.周易的性质,萨满(巫师)信仰 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缺乏认识,产生了不少迷信活动,人们想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解、支配社会与自然,占卜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殷商占卜主要使用甲骨,甲骨文是占卜情况的记录。周人主要用蓍草(民间称蚰蜒草或锯齿草,蓍 草的根状茎短。茎直立,全株被柔毛。)卜卦,叫占

13、筮,周易就是占筮情况的记录,它是贞人在对占筮材料的整理基础上编定而成的一部供占筮者使用的占卜书。,1.周易的性质,蓍草茎高1米左右,羽状叶脉,夏秋间开白色小花,深秋枯槁,来年逢春又生。传说蓍草为稀有植物,全仅有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淮阳太昊伏羲陵了。,2.“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的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古”也就是上占、中古、近古三个时代,所谓“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个圣人。伏羲,又名宓羲、包牺、庖牺等,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又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伏羲的形象在传说中大多是人头蛇身。根据学者的研究,伏羲可能是原始社会中的一

14、个部落首领。在易传中就已经说他创造了八卦,后来的学者就认为八卦的符号是由他创立的,在他统治的时代,周易只有八个符号,没有任何文字,有人把他创立的这种周易称之为先天易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文王是周族的首领,姬姓名昌。他因为反对殷纣王、要造殷纣王的反而被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内),传说在被囚禁的时间里,他把伏羲的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加上卦爻辞,因此史书称文王作周易,这种说法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了记载,史記周本紀:周文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右图为羑里城的周文王像,孔 子,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按照传统的说法,易传是他晚年创作的。从下述文献

15、可见孔子与易学之关系非同一般:,卜筮之书到义理之学的转变,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或作:亦可以无大过矣。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郑玄注曰: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马王堆帛书要: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子赣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蔡(蘩)。赐以此为然矣。此以言取之,赐行之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夫子曰:尚书多于(阏)矣,周易未失也,且又(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也。,子

16、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释文据道家文化究研第三辑,页434-3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冯友兰先生如是说,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真正的哲学著作,至少也是儒家的最有哲学意义的经典。是一辩证的宇宙代数

17、学。,3.周易题解,周易到底是什么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前人的重要说法约有如下几种。周易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刘大钧先生认为,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候者。”公元前672年。因此我们先看“周”字的解释:第一种说法认为“周”是朝代名,指周朝。郑玄易赞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说:“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朱熹周易本义也说:“周,代名也。”第二种观点认为“周”是地名,指的是周地。如唐代孔颖达在周易

18、正义中就说:“连山、归藏并是代名,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这种观点认为“周”指的就是周地岐阳,即现在陕西省岐山县。,第三种观点认为“周”是“周普”、“普遍”的意思。郑玄易赞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包。”认为周易就是易理无所不包的意思,“周”为普遍、博大之意。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这种观点也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并且他们引用周易中的原话来证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知周乎万物”、“周流六虚”。这些语句的意思多在说明周易是一种广大悉备的学问,容纳天地,无所不包。在这种观点中,他们还认为,周易一书的卦序也可以证明“周”字是

19、“周普”的意思,周易现行本的第一卦是乾卦,乾就是天的意思,而天是笼罩万物、无所不包的。乾为天,天覆盖万物,则周易之“周”自然是周普之义。,3.周易题解,再来看“易”字。关于这个字的看法,也有多种解释。第一种说法,也是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易”是“三易”的统一,郑玄易赞易论引易纬乾凿度说:“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以六十四卦包括宇宙间一切天人的现象,以简驭繁,这是“易简”;占卜时以卦爻变化预示吉凶祸福,每次各有不同的卦、爻象,这是“变易”;“天不变,道亦不变”,易理是万世不变的,这是“不易”。中国的古人把如此丰富的意义统统涵摄在一个“易”字中,也可见中国哲学的精简深

20、奥。,第二种说法,说文“易”下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纬乾凿度云:“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汉代经师郑玄在他的易论中也说:“易者,日月也。”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周易一书的思想,因为早在庄子中就有“易以道阴阳”的话。这种说法揭示出周易是以研究事物的阴阳变化为根本任务的,“易”象征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再者,也有人从文字字形上来分析,认为“易”字很像是由上“日”下“月”两部分组成,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不一定符合“易”字的本意。“日月为易”仅仅是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易”字时所引的“秘书说”,许慎也以为是一家之言。,3.周易题解,第三种说法认为“易”是生生不息的意思,即易传中所说的

21、“生生之谓易”。这种观点着眼于变化这个意思,只不过它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第四种看法认为易就是蜥蜴。这种说法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易,蜥蜴、郾蜓、守宫也。象形。”在动物中最善于变化的莫过于蜥蜴,变色龙就是这样的一类动物。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蜥蜴“身无恒色,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此说影响较大。,近来反对者有南怀瑾先生,把中国老祖宗发明的伟大智慧周易说成是起源于一种叫“蜥蜴”的爬行动物,实在是对老祖宗的一种侮辱和亵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辛介夫先生在考察了甲骨文和金文字之后说,这种说法比“日月为易”的说法更缺乏科学的依据,因为在现存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易”这个字还没有

22、被解释为蜥蜴的,在古汉语中,蜥蜴都是作为双音词或连绵词出现的,没有单称“易”的,并且在说文解字虫部中也没有“蜴”字,只有“蜥”字。,南怀瑾,如果将周、易二字合观:则周易就是日月环周不息之义。周易确为天书也。结合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周易古经是古代的占卜书,旨在研究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预示吉凶祸福的。其易传部分为探讨宇宙人生大道之哲理书。,二、周易文本的构成,周易古经:符号与文字的组合周易大传:象数与义理的诠释,周易文本的构成,周易由经与传两部分构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两部分,即易经和易传。其中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易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十翼”,因为它一共十篇,被附在经后来解

23、释经,其作用和形式犹如鸟的翅膀一般,所以叫“十翼”。其实易传只有七部分,即系辞、彖辞、象、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因为系辞、彖辞和象分别为上下两篇,所以加在一起就是十篇。易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研究周易的专著,它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应该是前人吸收各家学说集体编撰的结果,由于在易学史上它第一次把周易哲理化,所以其地位相当的重要性,以至于后来它也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所说的易经是指不包括易传在内的六十四卦卦爻辞,而广义的易经则等同于周易。,(一)易经,1.卦画(阳)与-(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卦画符号。关于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有以下观点:第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来源于易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24、则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说法认为,八卦是圣人(伏羲氏)观察外界事物的结果。,引文中说到了河图和洛书,但这两个图形出现的时间是很晚的,而且到底哪一个是河图,哪一个是洛书,也是有不同的看法。再者就是到底是八卦起源于河图洛书还是河图洛书起源于八卦,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种说法值得肯定之处在于:八卦是伏羲氏在观察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启发下所创立的。观察的范围包括天文、地理以及鸟兽动物的足迹纹理,远处观察的是外界事物,近处观察的是人类自己的身体。这一说法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25、第二种说法认为卦画与远古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即卦画(阳)与-(阴)受男女生殖器的启发,即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第三种说法是结绳记事说。这种观点认为,在周易符号产生的时期,人类尚未产生文字,人类使用的是结绳记事法,有一件事情就打一个结,两件事情就打两个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大事就打一个大结。,第四种说法是龟兆说。古时先民占卜要用龟甲,先是烧灼龟甲,然后卜师根据裂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周易的卦爻符号就是根据这些龟甲的裂纹形象画出来的。像余永梁的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考等持这种观点。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周易占筮的实际。第五种说法是认为卦爻符号起源于竹

26、节、蓍草。比如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认为:阳爻象征一节之竹,阴爻-象征二节之竹。阴爻和阳爻是人们卜筮时所取竹节的象征。但也有学者认为阴爻和阳爻起源于蓍草的排列,阳爻象征一根完整的蓍草,阴爻象征一根中间断开的蓍草。,第六种说法认为卦爻符号起源于古时候的土圭测日。这种观点认为,“卦”字的字形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就是一个“圭”字,右边是一个“卜”字,圭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的工具,“卦”字由“圭”和“卜”字两部分构成,可见八卦起源于这种测量日影的方法,卦爻符号就是记载晷影变化的符号。此可备一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周易受到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一)易经,第七种说法,也是近年影响较大的说法,这就是卦

27、爻符号起源于数字。从左传的有关记载来看,当时就认为筮法与数字有某种联系,后来朱自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卦爻符号和数字有很密切的关系。再后来,张政烺先生根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一些数字分析,认为这些数字就是一些数字卦,它们应当是周易卦爻符号的源头。张先生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目前认同的学者较多。,以上种种说法,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还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卦爻符号到底是不是起源于一种具体的事物,是不是一时一人所创造,都还是一个问题。卦爻符号在被创造之初,它指代的是具体的含义还是抽象的含义,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易经,2.八卦 八卦是构成周易卦画的基本符号,八卦是

28、由(阳)与-(阴)两个符号连叠三层构成: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用这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等物象。,八卦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影响较大的说法。第一,伏羲受到河图洛书的启发而画出来的。第二,文字说。第三,八卦起源于数字。第四种,八卦起源于观测外在的具体物象,最可能依据的是天象,比如说日月之象或者是星象等等,在周易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但我们认为,八卦的符号产生,绝对不是依据某一种具体的事物。,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太极两仪说。这种说法也是依据易传而来。系辞传很明确地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由两仪

29、来生成八卦的思路是很符合逻辑的。,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据系辞),(一)易经,八卦的构成很有规律,可以根据它们的形象符号来记忆,前人归纳为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首歌诀记载在宋人朱熹的周易本义上。意思是说,乾卦的符号就是三个连接的横画,坤卦的符号是六个断开的短横,震卦的符号就像一个仰面放置的盂盆,艮卦的符号就像一个倒扣的碗,离卦的符号中间是空虚的,坎卦的符号中间是充满的,兑卦的符号上面破缺,巽卦的符号下面断开。,八卦生成图,(一)易经

30、,3.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主要由六十四卦构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六爻构成,也就说,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爻的八卦两两重叠而成的。前人将三爻的八卦叫做经卦,六爻的六十四卦叫作别卦或重卦,一般认为,先有了八卦,然后是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为什么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只能由六爻来构成?这个问题应该也是研究周易的一个基本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如易传讲“兼三才而两之”。从逻辑上讲,如果六十四卦不是六爻卦,那么就很难说它是由八卦来生成的,因为八卦的组合成卦,要么是六爻卦,要么是九爻卦,要么是十二爻卦,如果是由八卦来构成六爻卦,就只能有六十四种组合方式,即8的2次方,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所以,六十

31、四卦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是可信的。古来传说的“伏羲画卦,文王重卦”虽不可信,但在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生成逻辑和先后次序方面却是很有见地的。而且,从六十四卦这样严密的组合与系统化的排列来看,六十四卦也是遵循了相同的逻辑,是同时出现形成的。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先有六十四卦,然后才有八卦,八卦是从六十四卦中提炼出来的。,(一)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次序 上经(三十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三十四卦):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

32、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一)易经,3.六十四卦(1)六十四卦结构:周易以“卦”为单位,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个爻象符号组成,如,为大有卦。卦名,也就是写在卦画后面的文字,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大多是摘取卦辞中的一个字或词而来的,本无深刻含义,后来学者以为卦名是对卦画的简要说明,是解释这个卦的主题大意的,可备一说。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标题,也即卦名。易的卦名有时可以总括全卦内容,有时选取卦爻辞中的常见词作卦名。总体上看,六十四卦一卦说一类事。周易六十四卦的命名又是根据什么呢?一是取象说。这种

33、说法认为八卦来源于对万物的观测,因此,卦名也是从万物之象来的。二是取义说。这种说法认为八卦的卦象各代表一定意义,卦名就是由此卦象所代表的意义所规定的,比如坤卦,全部由阴爻构成,意义是柔顺,而卦名坤就是顺的意思。三是占事说。这种说法认为卦名和所占问的事情有关,即和卦爻辞有关,比如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乾卦的卦名实际上原来写作“斡”,是北斗七星的别名,爻辞中的龙均指龙星,这一卦是占问节气变化的,因为龙星出没的情况表节气的不同变化。四是筮辞说。这是高亨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卦名都是从爻辞中选取某一个或两个字来命名的。高先生此说为很多学者所认同。,卦辞,就是卦名后面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当

34、中六爻含义总的说明。如乾卦的卦名后面有“元亨利贞”四个字,这就是乾卦的卦辞。爻辞,一卦共有六爻,即由六个爻象符号组成,每一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就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所以共有六条爻辞。,(一)易经,3.六十四卦(1)六十四卦结构 下面以乾卦为例:(卦画)乾(卦名),元亨利贞(卦辞)。(以下是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以上这六条文辞即是爻辞,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分别表示乾卦自下而上的六爻。其他的六十三卦的爻位排列均如此。六十四卦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

35、,但要一下子记住是不容易的,前人依卦序编为歌诀,句子整齐押韵,易于识记。如宋代朱熹周易本义所记口诀: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一)易经,3.六十四卦(2)六十四卦卦序 六十四卦排列有规律可循。孔颖达认为六十四卦的排列规律是“二二相耦,非覆则变”。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 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所谓“非覆则变”,即今本六十四卦卦序排列有两种情况:

36、其一是相邻两卦卦象互为颠倒。如屯卦与蒙卦、需卦与讼卦、师卦与比卦等,也就是把前面的一卦倒置来看,就变成了后面的一卦,这是“反对卦”,这种情况唐代孔颖达称之为“覆卦”,后人也叫做“综卦”。六十四卦中有五十六卦(二十八对)是这种关系。其一是卦象颠倒而没有变化,如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等八个卦,但这八个卦可以构成四组,即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两卦的爻象是相反的,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即六爻交互变化,这是“正对卦”,这样的两卦,孔颖达叫“变卦”,或叫“错卦”、“旁通”卦。因此说六十四卦的排列是非“覆”即“变”。,(一)易经,3.六十四卦(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

37、征寓意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互重叠而成,所以六十四卦中也含有三才之道,只不过在六爻卦中,每相邻的两爻为一组,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周易的“三才之道”。除了这样的规定之外,古人还以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遵守的处事原则是不相同的:初爻:象征事物的开始、发端;应当谨记:潜藏勿用。二爻:象征事物的崭露头角;可以适当进去。三爻:象征功业的小成;当谨慎行事,以防凶险。四爻:象征进入更高层次;谨慎小心,审时度势。五爻:象征事物圆满成功;切忌不要得意 上爻:代表事物的发展终极。物极必反。,(一)易经,3.六十四卦(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以乾卦为例

38、:初九:潜龙(潜藏的龙,以示事物刚开始)勿用。九二: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比喻事物崭露头角),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事物小成,防止骄傲,不断奋 斗),无咎。九四:或跃在渊(进入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可进则进),无咎。九五:飞龙在天(龙飞在天空,大有作为,以示事物成功),利见大 人。上九:亢龙(龙飞过高,代表事物终极)有悔。,(一)易经,3.六十四卦(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人们还把一卦和人的身体对应起来,这样,爻所处的位置就代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了: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二爻:代表小腿;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四爻:代表上身;五爻:代表脸;上爻:头。

39、,比如艮卦的爻辞:初六:艮其趾;六二:艮其腓(小腿肚子)九三:艮其限;六四:艮其身;六五:艮其辅(面颊)上九:敦艮。,(一)易经,3.六十四卦(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人们还以不同位置的爻来代表社会上的不同阶层:初爻在下,代表士民,二爻居中,代表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四爻邻近五爻,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最上,为宗庙,或指太上皇。除了以上的象征意义外,人们研究周易还把卦爻分为不同的爻位,所谓爻位,也就是爻所居的位置。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爻为阳位,二爻为阴位,三爻为阳位,四爻为阴位,五爻为阳位,上爻为阴位,也就是奇数位置的为阳位,偶数位置的为阴位,初、三、五爻为阳位,

40、二、四、上爻为阴位。在周易中,阴阳位与阴阳爻并非一一对应,即阴爻并非居阴位,阳爻亦并非居阳位。而多为阴阳杂居,也就是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所以周易中有当位、不当位(或得位、失位)的说法。一般来说,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当位。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为失位,当位为吉,失位为凶。,(一)易经,卦、爻辞为何人所作?在古代有人认为是周文王所作,也有人认为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卦、爻辞的作者较难确定,文王、周公所作无法得到证明,卦、爻辞当作于西周初年(有人认为作于西周末年),作者是一位筮官。周易中的经较为广泛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研究西周社会、历史、经济、军事

41、、思想、文化、风俗、语言等问题的宝贵材料。,(二)易传,易传产生于春秋战国(秦汉),伪托孔子作的较早的释易著作有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即为“经”的羽翼(经、传原本别本单行,郑玄合在一起)。易传系辞,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称之为易大传,故后人称十翼为周易大传。易传作者被后人伪托为孔子。今人多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易传为春秋战国(秦汉)人所作,对易经的解释往往脱离了易经的环境,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赋予易经以新的思想。因此易传是通过易经来宣扬儒家思想的一部哲学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必读书。,(二)易传,1彖传,彖传,分上、下两篇,是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卦辞的。彖,就是断的意思,也就是判断,就是要判

42、断每一卦的吉凶。因为周易总共六十四卦,所以彖传共64条,它的内容就是解释每一卦的卦名、卦义和卦辞。以需卦为例来:卦辞为:“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传的解释是:“需,须也(解释卦名),险在前也(解释卦象:上坎)。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根据卦象下乾上坎解释卦义)。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释卦辞)。”因为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所以彖传也就分为上、下两篇,即彖传上和彖传下。彖传的断定是根据整个卦象来进行的,所以系辞上说:“彖者,言乎象者也。”也就是说按照卦象的组合来探讨吉凶问题。这种解释未必是卦辞的本义,在解释过程中,彖传往往把占筮性的卦辞加以理性化、条理化,

43、有时还赋予卦辞以新的意义。,(二)易传,2象传,易传中的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即象上、象下两篇,一共四百五十条。从解释的对象来看,象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和小象。大象是释卦象(主要是卦名和卦义)的,小象是释爻象的。例如蒙卦的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以上是大象)。利用刑人,以正法也(释初六爻辞)。子克家,刚柔接也(释九二爻辞)。勿用取女,行不顺也(释六三爻辞)。困蒙之吝,独远实也(释六四爻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释六五爻辞)。利用御寇,上下顺也(释上九爻辞。以上是小象)。”大象有以下特点,就是将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看做由两个三爻卦(即经卦)构成,用经卦所象征的事物来解释卦象;然后又

44、用“以天道来示人事”的方法用自然现象比附人类社会上的事情。小象解释爻辞的方法也很特别,主要是以各爻所处的不同位置来解释,易传把不同的爻的位置作了很多规定,各赋予不同的含义,用这些涵义结合爻辞来比拟人事。,(二)易传,3文言,文言,是解释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文饰乾坤两卦之言”)的。文言文字不多。它里面出现了六次“子曰”的字样,所以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蕴涵的关于天地之德以及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之义、为人处世、安邦治国、修心养性等道理,这些内容,深化了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表现的思想,也对理解整个周易卦爻辞有所帮助。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

45、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幹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疏“文言曰”至“乾元亨利贞”,(二)易传,4系辞,系辞,分上下两篇,相传为文王、周公所作,系于卦爻之下者,是易经的通论。关于系辞的分章,历来意见不一,一般说来,通行的有两种分法:其一是分上篇为13章,下篇为11章;其二是分上篇为12章,下篇为12章。在易传中它是最重要的一篇,相当于周易全书的通论。系辞是对周易总的说明,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学习周易的必读之篇,它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了乾坤两卦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内在的根据,探讨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揭示

46、了周易在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象制器等方面的作用;另外它还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并对其哲学意义作了说明,此外,它还解说了某些卦爻的品格,提出了一套哲学思想及观点,诸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天尊地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生生之谓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等。这些思想观念及术语,成为中国哲学文化的重要资源。,(二)易传,5说卦,说卦第九“说”有解说的意思,说卦就是系统地解说八经卦所象征的事物。说卦一般被分为十一章,它主要说明八卦产生过程以及八卦的性质、功用和方位,另外还有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其中八卦的性质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基本

47、事物是分析周易卦象与筮占应用的基础。孔颖达说:“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这是古人对这一篇的主要概括。另外,这一篇还提出了“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等重要思想。对于八卦象征事物的阐述,其主要的原则和方法是类比,取象大都精当,但也有相互矛盾和过于琐碎的地方。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二)易传,6序卦,周易序卦第十 易经六十四卦先后排列,有一定的顺序,序卦专门解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即事物向正面或向反面转化的

48、朴素辩证法。这一篇专门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秩序及其客观根据以及所蕴涵的道理。它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周易之首的原因,然后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等观点来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处处以社会人事来比附,最后以“物不可以终穷”来解释未济为周易最后一卦的原因。这一篇解释六十四卦的顺序时体现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存在论、方法论、辩证法等思想。当然,序卦在解释这种顺序时也有牵强附会之处,这是应该清楚的。,(二)易传,7杂卦,周易杂卦第十一 这是易传的最后一篇,之所以叫杂卦,有人认为和它所处的位置有关,古时候的音乐最后一章叫作“乱”,这在屈原的作品当中还有保留,而“乱”和“杂”的意思

49、是一样的,所以易传的最后一篇就叫作杂卦。但更为通行的说法是,这一篇之所以称“杂”,是因为它打乱了六十四卦的顺序,错综杂揉六十四卦,把它们分为三十二对,两两相对,简要地说明卦义。它对六十四卦的排列也是井然有序的,因此,这里的“杂”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从形式上看,它还是一篇形式整饬的韵文。,(二)易传,易传作为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篇目。它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将作为卜筮用的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种宗教巫术性文辞上升到一种哲理化的高度,从而淡化了周易的神密性色彩,赋予它一种

50、理性的智慧,因此它的影响和意义都是深远的。,三、大易之象:周易的言说方式,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所谈,周易的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七种。,易图,易图,六画之象,六画之象包含内外两个经卦,亦称上下两卦。据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代的人称内卦曰“贞”,称外卦曰“悔”。,六画之象,汉人在其注释周易经文的著作中,认为每个卦体的阴阳爻画之间,还有着“承”、“乘”、“比”、“应”、“据”、“中”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