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22950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经济学2章.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灾害频发,自然力加剧向人类实施“报复”,自然力是财富及生命的源头。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从经济学角度,自然界中“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随着人类自身力量的壮大,人类征服自然力的言行也在不断盛行,但就在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力的节节胜利时,自然力系统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残酷的现实说明,人类必须正视自然力、敬畏自然力,必须从理念到行动进行彻底转变,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解决自然力危机问题,否则,人类发展所依赖的自然力的供给将难以为继,自然力对人类的“报复”将日益加剧。,第二章 自然力基础,第一节

2、自然力概念,第二节 自然力递减规律,2,第三节 自然力的经济学分类,3,1,4,第四节 自然力的作用机理,自然力,人类从其登上地球历史舞台之日起,就与自然力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在变换中,劳动改变的仅仅是自然的存在形式,并且还必须借助自然力的帮助。可见,自然力是人类的无机身体,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物质力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劳动改变的仅仅是自然的存在形式,并且还必须借助自然力的帮助。可见,自然力是人类的无机身体,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物质力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第一节自然力概念,一、自然

3、力的含义1.自然力的一般性解释自然力中的“力”,含义是多重的。既包括机械的力量、人或动物肌肉运动所产生的力;也包括人类处理事情的智力、本领或能力;还指客观事物所蕴涵的效用和功能;尤其是自然科学中的力,如:物理学中的表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生物学中的生物体的生命力、生殖力等等。,自然力的含义,自然力中的“自然”,也具有多重含义。其一,是“天性”、“本性”,即从发生时起,客观事物固有的内在规定性;其二,是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即自然物质。其三,是指自然界。简单地说,就是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物质天然固有的力量。广义来讲,包括人的力量和物的力量,即人的自然力和物的自然力。,自然力的属性,首先,自然力具有客观

4、性。一方面,自然力蕴藏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物质内部,紧紧依附于自然物质,它的依附物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在未发生作用时,自然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却不是人类强加的,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因为,一旦发挥作用,它便以客观的形态显现出来。可以说,它的作用效果是客观的。其次,自然力具有普遍性。自然力无处不在,大到天体小到自由粒子,只要物质存在就存在其本源的力量,因而,不存在没有自然力的自然物质,当然也不存在没有自然物质的自然力;最后,自然力具有延续性和异变性。一种自然物质被人类加以处理和使用,一般情况下,自然力会延续到发生形变的人造产品中,例如,把铁做成铁桶,但是,如果改变了自然力的正常作用条件,它就会与其

5、它自然力发生关系从而异变产生新的自然力,例如,核裂变、核聚变。,自然力的含义,2.以往经济学家视野中的自然力(1)自然力含义的宽派和窄派之说自然力窄派学者的始祖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让巴迪斯特萨伊。他认为:自然力是指自然赐予的、非人工的,却在生产中能够与劳动、资本协力的东西,如土壤、风、太阳、无生物、磁力、钢的弹力、大气的重力、热的自然发火性能等等。,自然力的含义,自然力限定得更加狭窄的是约翰穆勒。他把自然界的天赐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原料,另一类是能够提供动力的物质。其中,他把提供动力的物质,如风力、水力等等界定为自然力。穆勒仅仅把我们今天所说的能源和其他动力源看成自然力,这未免过于狭窄。事实

6、上,自然原料的内部依然存在自然力。例如:棉花的御寒能力,稻谷能够转化出来的抗饥能力,否则它就不能成其为原料。,自然力的含义,自然力给予最宽泛界定的是:卡尔马克思。他把自然力归结为:人自身的自然力和人周围的自然力,即人身体内部的自然力、社会自然力和自然界的自然力。人自身的自然力,即“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到他自己的控制”,自然力的含义,社会劳动自然力,即“由协作和分

7、工产生的生产力,是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人周围的单纯自然力,包括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自然力和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自然力。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关注了自然力问题,提出尊重自然、重视自然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当代某些学者继承马克思的广义自然力思想,认为自然力是“事物由其自身特点和自然本性所决定的,自然而然就具有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以包含在无机界的自然因素里,也可以包含在有机界的社会因素里”。但是,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应当注意研究自然因素中的自然力,即单纯的自然力。,自然力的含义,(2)自然力的自然资本之说当代学者,把自然力概括为自然资本,以此与人造资本机器、道路、港口、机场等相区别。如:英国经济学家埃里克

8、诺伊迈耶在强与弱一书中指出:“能提供效用能力的东西被称为资本,资本在这里的定义是广义的,作为一种提供目前和将来(潜在)丰富服务的存量,自然资本是自然的总体资源、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人类物质和非物质的丰富服务。人造资本是传统上被人们归入资本的东西,即工厂、机械道路等等”。“把大自然说成是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很普遍”。,自然力的含义,(3)自然力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代名词现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绝大多数认为自然力就是自然资源、生存环境及生态系统的代名词,只有自然科学工作者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家等视自然力为客观物质的机能或蕴藏于其中的“力”。,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萨伊、穆勒以及

9、现代学者对自然力界定的交叉点在于人周围的天赋自然物。对于天赋自然物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明朗的过程,但是,他们的概念仍然不够清晰周延,以至于现代学者把自然力同资源、环境及生态相混淆。正是由于对概念界定的不清晰,以至于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在自然力中的“自然物质”上,而非蕴含其中的“力”上,很难揭示自然力在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和应遵循的规律。相比,马克思和萨伊对天赋自然力的定义较为明晰,即自然资源的各种作用“力”。但是,由于马克思在经济学中,更加注重人本身的自然力,所以,对于天赋自然力界定显得有些松散和宽泛。而萨伊由于陷入自然力创造价值而存在偏颇。因此,有待于对自然力作进一步的界定。,自然力的含

10、义,3.经济学视角下的自然力的内涵(1)广义自然力经济学视角下广义的自然力,是指自然物质天然具有的影响人类福利的能力,是自然物质的效用或使用价值、对其它物质的作用能力以及承受其他物质扰动能力的总称。自然界中野生食物的充饥能力,是对人类早期福利最具影响的自然力。野兽被驯化后变成畜力减轻了人类劳作之苦,增加了福利。臭氧是烃和氮氧化物的混合物在阳光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福祸相依的自然力,若在地表附近,一旦浓度过高就会诱发多种疾病,并对农作物产生危害。但是,在海拔1050公里的平流层,它却是电磁辐射的过滤器,能够有效阻挡大部分的短波辐射或称为紫外线辐射,对生物起到了自然保护屏的作用,对人类可谓是一种祝福。

11、,自然力的含义,效用或使用价值度量的是一般意义上物品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但是,一般物品包含着来自大自然的天然物品或自然物质,因而,自然物质的效用或使用价值自然而然就有的有用性、内在能力,归属于自然力。食物的充饥能力、衣物的遮挡风寒功能叫效用或使用价值,而这些效用亦或使用价值实质上是食物和衣物的内在自然力的体现。从更广的意义上讲,自然物质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或功能,可以并入物质的效用或使用价值范畴,从而属于自然力。效用或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内在自然力的表现。,自然力的含义,自然力作为自然物质内在的活力,具有改变其周围环境或其他物质的能力,是使其他物质发生形变、质变或运动的一种能力。如:物理力中的万有引

12、力,生物力中的微生物消费者作为异养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着重要影响。自然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抵抗其他物质扰动的能力,或叫做抗变力。例如:石头、铁具有一定的抵御风力、地震力等外力的能力,因而成为建筑的材料。,自然力的含义,(2)狭义自然力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指出,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而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指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并能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空间资源等。联合国环境规划属对自然资源的界定已经把自然环境纳入到自然资源的

13、范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然力的含义,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界中一切为人类提供正向服务的有形和无形自然物质的集合,既包括狭义的有形自然物质资源,例如石油、矿藏、土地、森林等,也包括无形的自然环境资源,如气候、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是自然物质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尚未被人类认识或利用的自然物质不叫资源,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物质更不叫资源,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正向经济作用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要素才构成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考察,也无论是相对于资源本身地域分布的有限性,还是相对于人类需求永无止境的无限性,自然资源都是稀缺的,具有稀缺性特征。,自然力的含义,正是由于自然资源

14、的稀缺,人类才世世代代探测自然物质,分辨其有用的功能和属性,评价其中特有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有用性,以便于在既定条件下加以利用经济学中狭义的自然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天然具有的能够增进人类福利的能力。狭义自然力包括含义更为狭窄的自然资源自然力和自然环境自然力。自然力是无形的,而自然资源是有形的,无形的自然力蕴藏于有形的自然资源之中。自然资源,它是它所蕴含的自然力的源泉,没有自然资源,自然力就成为空中楼阁,一种自然资源可能具有多种自然力。例如蚯蚓的生物力。,自然力的含义,(3)经济学的新课题灾害自然力象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等自然灾难,尽管特点不同,但是共同的原

15、因是地球或外空间能量快速、无规则的转移,在生物猝不及防下造成的沉重打击。经济学把致使人类福利减小的自然物质称为自然灾害物质,简称灾害物质。而灾害物质天然具有的对人类福利造成危害的能力称为灾害自然力。自然灾害通常是自然因素激活了灾害自然力引起的,尤其是,当人类意识到,自然力的负面作用很大成分是人类不当使用自然力而为时,更加认为经济学应该增加对社会福利起到负向作用的自然力的研究。,自然力的含义,(4)需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其一,自然力以自然物质为载体,载体消失自然力随之消失自然力用Nf表示,自然物质的数量(质量)用Q表示,则二者的函数关系可表达为:自然力是自然物质数量的增函数因此,绝不可以耗竭性使用

16、自然物质,包括随意灭绝哪怕一个微生物。,自然力的含义,其二,自然力与劳动力一样可以并入商品序列。劳动力蕴含在劳动者机体中,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同样,自然力蕴藏在自然物质之中,只有被消费或参与生产时才能表现出来。例如:把种子撒入泥土,这时土地肥力自然力和种子的生物自然力发挥作用,使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自然力被私人占有和稀缺的条件下,参与市场交易时则变成商品。而不参与交易,可以随意取用的叫做自由物品。例如阳光、空气等。目前,作为自由物品的自然力越来越稀少,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商品。,二、自然力的经济特征,1.边界性边界性是由自然力的源泉决定的。而自然力的源泉与能量和太阳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7、。(1)自然力与能量物质是能量集聚的形式,是能量的载体。物质中的能量通常有两种:动能和势能。物质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叫做动能;凡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或相对位置变化所确定的能量叫做势能,二者之间的转换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自然力的经济特征,能和自然力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自然力的大小受能量大小的制约。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在向外辐射能量,一般物体热辐射的波长由该物体的绝对温度决定。温度越高,热辐射的强度越大,短波所占的比重越大;温度越低,热辐射的强度越低,长波所占的比例越大。在自然界中,能量大的物体所产生的自然力也越大。例如,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对于建筑物的摧毁作用是巨大的,所产生的自然摧毁力是难以

18、承受的。能是力的因,力是能的果。,自然力的经济特征,另一方面,力的大小又决定物质能量及其转化的大小。从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一物体施加多少力,就转换多少能量。自然物质的作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力,与物质所蕴含的能量之间具有统一性。能量是运动的根源也是自然力的根源,同时,自然力传递能量使得受力物体获得能量。换言之,质量、能量、自然力都可以统一在自然物质的框架之中。,自然力的经济特征,(2)太阳能是自然力的主要源泉地球系统主要受三种能量的驱动:地球内部由增生作用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被称为地球内部的能量,主要为热能。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太阳能。重力能和来

19、自太空的小行星的撞击能等也对地球运动产生影响。自然力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能,或太阳能在地球上的能压差。,自然力的经济特征,(3)可用太阳能是有限的,自然力具有边界性太阳像一颗炙热的大火球,其内部不停地进行着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我们可获得的最大能源库。但功率却是恒定的,可用的更是有限的。此外,限于技术水平,可用太阳能的数量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在大部分人类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和物质消费水平受到太阳辐射速率恒定性和可用的有限性的限制。,自然力的经济特征,2.绝对稀缺性从经济学角度,自然力的绝对稀缺性表现为资源自然力数量上的绝对下降。一方面,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对自然力的利用超过其量变极限

20、,从而发生质变导致可用自然力绝对量的减少,以及由于自然力载体自然物质的物理量的减少而导致的自然力减少。像石油、煤炭、天然气、臭氧层变薄、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力的经济特征,另一方面,自然力资源载体尚存,但因其质量下降、功能减退引起的自然力绝对性减少。近几十年来全球空气污染程度上升,空气质量下降,服务功能减退,而使正常质量的空气自然力稀缺.由于酸雨的广泛存在,正常雨水对植物的灌溉力自然力稀缺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异常使得适宜的气候自然力也发生了严重稀缺。,自然力的经济特征,此外,自然力利用中的弱可替代性也决定自然力稀缺的绝对性。由于不同自然物质往往具有相同的自然力,使得它们

2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替代。如:资本、劳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很强的替代关系这种替代性为人类发展以及保持自然力物质的一定存量提供了良好思路。但是,有些自然物质的某项自然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可替代,如:汞元素的主要功能是做成高性能电池,这种自然力没有替代物。,自然力的经济特征,3.报复性自然力的报复性源于自然力的创生性。就人类福利而言,自然力的创生包含着有利的创生和负面创生,负面创生是一种不利于人类福利的广义创生。例如,艾滋病菌。灾害自然力的发生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就人为因素来说,通常,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仅利用自然力的创生力量,也时常改变它的创生方向。在与自然力的博弈中,人力暂时战胜了自

22、然力,但是,在利用和改变自然力的过程中,往往激发了自然力的负面创生力量,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自然力的经济特征,自然力的“报复性”是自然力的强制平衡性发挥作用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不超过自然力所能承载的阀限时,自然力会通过自然的抗变力和恢复力,通过其自身新陈代谢机能恢复原有的生产力,如果超过这个临界点,自然力的内在运行机理被打乱,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就会减退,从而产生人类所不希望的作用。其一,如果自然力的抗变力和恢复力尚存,只要加以治理或给自然力以休养生息的空间,它还有恢复生机的可能;其二,如果人类在自然力阀值外持续施加干扰,致使其抗变力和恢复力全部丧失,自然力的正向作用就会长久地、大面积地发生逆转

23、,极可能产生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质变、异变甚至突变。,自然力的经济特征,4.动态性自然力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质量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技术水平和人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自然力的可用范围、数量及品性等进一步表现出动态性特征。自然力资源要受既定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因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对自然力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不同。随着自然力资源品种的扩大,自然力总量必然随之变大。自然力范围的动态性以及所呈现的扩大趋势,自然力的经济特征,自然力的数量是动态的。一方面,自然力的数量随着自然力的范围的变化而变化。从技术发展史上看,理论上随着自然力范围的扩大,自然力数量随之增加;但在

24、实践上,随着某些物种的消失,自然力的数量随之减少。另一方面,自然力的数量随着自然力资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资源枯竭导致自然力丧失。,自然力的经济特征,自然力的品质是动态的。自然力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存在层次性,比如丰腴土地的产出效率高,而贫瘠土地的产出效率低,同样,矿藏也存在贫矿和富矿之差。自然力的品质往往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近代,由于人口规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力的利用导致自然力品质的变化比以往更为迅速。,第二节 自然力递减规律,一、土地肥力递减规律自然力递减规律可以追索到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土地肥力递减,是马尔萨斯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安德森对土地肥力下降现象描述的基础上

25、,作为一种客观规律提出来的。土地肥力递减,是指在技术不变的假定下,人类持续使用土地超过某个临界点所出现的土地理化指标下降、功能减退进而产出能力下降的现象。土地肥力递降具有普遍性,,二、马克思对自然力递减规律的预见,马克思预见到社会生产力的无限发展有可能降低包括土地在内的自然物质的功能和质量,导致自然力恶化。“在农业生产中,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仅仅补偿或甚至还补偿不了自然力的减少,这种补偿总是只能起暂时的作用。”马克思不仅认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存在,还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出发,指出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自然力递减规律,生产使大量的农民变成城市工人,应该归为农田作为营养基的绿肥不断流失,再加上滥砍滥

26、伐树木等原因必然导致土地肥力递减。尽管人类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改良土地、改进耕作制度、合理耕作、合理排灌,短期内土地肥力在原有基础能够修复甚至提高。长期以来由人口规模不断变大带来对自然力的扰动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土地利用上只用不养的情况,土地自然肥力的下降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注意到其他自然力可能在人类无度扰动下发生功能减退的情况,,三、自然力递减规律的客观性,自然力系统中在人类扰动下服务功能减退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种自然力功能衰退的普遍性,使我们能够把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引伸到自然力系统,得出自然力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对自然力

27、的利用超过自然力所能承载的阀值后,就会出现功能减退、能力下降的趋势。自然力具有一定的抗变力和恢复力。一般情况下,在人类利用自然力并保持在其抗变力和恢复力的限度内时,自然力通过其自身新陈代谢机能能够恢复原有的生机和活力;,自然力递减规律的客观性,但是,超过这个临界点,自然力的内在运行机理被打乱,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就会减退;严重者,其功能全部丧失甚至出现不利于人类的异变。就土地来说,在自然生态状况下,植物在土壤中汲取养料,通过新陈代谢的自组织作用又以腐殖质形式还肥于土地,土地自然生产率保持不变,保持正常均衡状态。但是,只要人类参与土地的再生产过程,土地自然力包括肥力和吸纳力就会出现无序性增大的不可逆

28、现象。,四、正确认识自然力递减规律是抵御自然力危机的根本出路,自然力危机已在全球爆发,具体表现为:(1)环境自然力由富裕变得稀缺。所谓环境自然力就是环境物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包括空气、阳光、地下水体和气候等在人类福利意义上的功能属性。环境作为环境自然力的载体,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稀缺,但是,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表明,空气质量下降了,它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削弱了,新鲜空气变少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自然力稀缺了。(2)资源自然力由相对稀缺变成绝对稀缺。所谓相对稀缺是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的稀缺,在人类正常需求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的稀缺是绝对稀缺。当前,随着石油、煤炭等地下储备高峰值的日渐到来,以及生物多样性

29、的日渐减少,说明资源自然力已演变为绝对稀缺。,正确认识自然力递减规律是抵御自然力危机的根本出路,(3)自然力的局部突变演化成全球性蜕变。由极地臭氧空洞的日渐扩大到全球性臭氧层的变薄,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异常,都无可辩驳地说明自然力危机向全球蔓延。(4)灾害自然力不断增多。除了上世纪发生的人们所熟知的世界八大公害而外,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是,2004年12月震惊世界的印尼海啸,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年初肆虐我国南方11个省份的严重雪灾和5月份发生的死亡人数达8万之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刚刚到来的2009年年初发生的50年罕见的重大旱情。有资料表明,近50年来,世

30、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多达3000多起,灾害的频度加快了,程度加深了,范围扩大了。,正确认识自然力递减规律是抵御自然力危机的根本出路,自然力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当利用自然力,突破了自然力的承载极限,进而使自然力不断递减,也是人类无视自然力的慈爱和宽容,无度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及各种废弃物,使自然力的恢复力和抵抗力由逐渐衰退到全面崩溃,自然力由资源型转变成灾害型。因此,正确认识自然力递减规律及其发生机理,是抵御自然力危机的根本出路。,第三节 自然力的经济学分类,一、按照自然载体分类:资源自然力与环境自然力(一)资源自然力资源自然力,是指以自然资源为载体的自然力。如土地、森林、草原、生物

31、多样性、矿藏等等所具有的机能、属性以及作用能力等。除了少量自然力直接成为最终产品被消费而外,例如,直接由于燃烧的木材、采摘和狩猎的野生动植物,多数资源自然力是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资源自然力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人们在生产中又把它们分为两类:,按照自然载体分类,一类是作为生产的原料发挥作用的原料自然力;如科学测定,人类体重的2/3、大脑的99%、骨骼的44%是水。铁元素还是人体红细胞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元素。另一类是作为生产的直接或间接驱动力发挥作用的能源自然力,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等。资源自然力按照其载体是否可再生和利用进一步分为可再生、可重复利用性自然力与不可再生、不可

32、再利用性自然力;按照其载体的利用程度分为恒定性自然力与临界性自然力等等,按照自然载体分类,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它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繁衍或恢复而保存下去,例如鱼、树木、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又称可耗竭资源,以人类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不具备自我恢复能力,是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力资源,也就是说,这类资源初始禀赋是固定的,用一点少一点。如化石燃料、金属矿物资源。,按照自然载体分类,不可再生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重复使用的资源和不可回收不能重复使用的资源,前者主要指金属资源,后者主要指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煤、石油等资源使用后自然物质消失,而自然力消耗殆尽。但

33、是金属矿物资源在成为废弃物之时,如果仅仅发生物理变化,附着在其上的自然力就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通过回收处理可以重复利用,则蕴藏于其中的自然力属于回收再利用的自然力。,按照自然载体分类,(二)环境自然力狭义的环境自然力指蕴含在诸如气候、阳光、地下水体、大气、臭氧层等之中的作用力。环境自然力由于从前的充裕性,在经济中的作用常常被传统经济理论所忽略。结果造成生产上的无度滥用,导致环境污染、环境自然力递减。就生产来说,与环境自然力关系最紧密的要数农业。农业是直接利用自然力进行生产的部门,尤其是利用环境自然力,比如种植业,植物在生长中要利用阳光、水分、气候、微生物等。而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破坏作

34、用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自然力对农业的作用。对环境自然力的利用,如果控制在其恢复力之内的话,它可以再生,循环利用。,按照产权归属分类,二、按产权归属分类:私权自然力与公权自然力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消费上的非竞争(non-rival)和价格上的非排他性(non-exclusion)。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任何消费均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即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非排他性是指在某一物品的消费过程中,物品的提供者无法有意将某些消费者(例如不支付费用的消费者)排除在外;或者,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的做法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在经济上明显地得不偿失。

35、这两个特性导致公共物品消费的不可分割,产权难以明确,无法运用市场原理来提供公共物品。,按照产权归属分类,自然力作为自然物质的作用能力,也可以界定为私人自然力和公共自然力。例如:某些国家水、煤炭、土地的产权,属于私人所有的私人物品,所具有的自然力属于私人自然力;相反空气、阳光、微生物、风、海域等是可以被想使用的人随意使用的公共自然力。公共自然力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地域性(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内的)公共自然力和全球性公共自然力。前者如一个国家的近海、领空等,后者如公海、大气、气候、臭氧层、外空间等。,按照产权归属分类,一般认为,产权可以定义为个人或组织拥有的一组受法律或习惯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使其所有者可

36、以通过购买、使用、转让和抵押资产的方式持有或处置某些资产,并享有运用这种资产所获得的收益或损失。产权表现为一组权利束,即由许多权利如资产的排他权、收益权、可让渡权、可分割权等构成的一个权利总量的概念。根据财产权的归属,可以把自然力分为私有产权自然力和公共产权自然力。,按照产权归属分类,公共产权,指一群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分享资源的各项(使用)权利,它规定谁使用、何时使用和怎样使用,通过一定的社会控制机制赋予权利。通常就国际间来说,公共产权的主体为某个国家的政府,公共产权的客体通常对应的是自然资源。应当指出的是,还有一类资源,即可以自由采用的资源,成为开放式资源。例如,从国际上看,公海、外空间、气

37、候、臭氧层属于开放式资源。这类开放式资源是大范围的公共产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没有产权意义上的资源,因为,它们不排除任何人的进入。自然力按照资源的归属也可以界定为私有产权自然力和公共产权自然力,简称私权自然力和公权自然力,而私人自然力和公共自然力与私权自然力和公权自然力相对应。,按效用性质分类,三、按效用性质分类:正效用自然力与负效用自然力效用学派的重要代表斯坦利杰文斯认为,快乐与痛苦是经济学计算的对象。效用与人的需要有关,是对人类消费和使用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度量;效用的大小,反映人类的福利状况或苦乐状况。西尼尔也说:效用反映人类的痛苦与快乐。杰文斯按照性质把效用分为(正)效用、无效用和

38、负效用。通常,(正)效用代表快乐,快乐越多效用越大;效用是快乐的生产,或在快乐与痛苦的权衡中有正面的余额;同样,反(负)效用则是痛苦的生产,或在快乐与痛苦的权衡中有反面的余额”,按效用性质分类,事实上,自然力在被利用之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盲目起作用的力量。应该说,无所谓好与不好。但是,就人类现有的认知能力来说,就存在着带来快乐的自然力和带来痛苦的自然力之别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贵如油的春雨,都有无可质疑的效用,两种物品的自然力带给人类的是快乐,是正效用;相反,象灰尘、瘟疫、洪水、地震、虫灾,是人类所不愿意接受并导致痛苦的物品或现象,其中的作用力导致人类福利不同程度地减少,属于负效用自然力。,按

39、效用性质分类,一般来说,多数自然力存在着效用的利害相关性。而利害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人类对自然力的认知能力、掌控水平及感知状况。就微生物的生物自然力来说,它发挥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既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害的一面。成语中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形象地概括了自然力的利害相关性。通常,经济学研究的自然力是对人类经济产生正效用的自然力,亦即增加财富或提高生活、精神质量的自然力,而且不断深入,以便使自然力产生更大的正效用。但是,正是因为人们忽视自然力的负面影响,才使得自然力的负面影响被放大了。,按效用性质分类,对负面效应的自然力的界定比较粗略,一般,给人类带来严重痛苦,比如,严重吞噬了人类财

40、产或生命的自然力,我们称之为灾害自然力。而带来轻微痛苦的,就称为负效用自然力。应当注意的是,如果人类对自然力利用不当,就可能出现正效用自然力变成无效用自然力,无效用自然力进一步变成负效用自然力,甚至演变成灾害自然力的不幸局面;相反,科技的进步和对自然力的合理养护,极可能出现相反的转变:灾害自然力变成正效用自然力。,按认知程度分类,四、按认知程度分类:现实自然力与潜在自然力现实自然力,是指人类认识和识别了用途、影响、运行规律性,并进一步利用了的自然力。例如,火是人类第一个认识、利用并控制了的自然力,从而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之后,人类陆续认识到畜力、水力、风力能够代替劳动增进福利,于是把这些自然力应

41、用到生产中。如今,人类在已经掌握和利用了大量地球自然力的基础上,各个国家争相探索空间自然力。,按认知程度分类,潜在自然力,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物质之中,尚未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自然力。尽管人类在地球自然界中认识和利用了多种自然力,但是,潜在自然力依然广泛存在,并远远大于现实自然力。至于大出多少,应该说没有边界。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不是全知者。现实自然力与潜在自然力的界限,依赖于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的属性”。从而不断拓展现实自然力的范围,把潜在自然力变成现实自然力。,第四节 自然力的作用机理,自然力就是通过与生产力、生产要素和财富结成密不可分的关

42、系,并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才影响人类福利的。一、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作为影响人类福利的自然力,囊括在自然科学所涉及的自然力范畴之中,包括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自然力的物理力、化学力和生物力;微观自然力、宏观自然力以及宇观自然力等等。自然力在经济中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被利用,它们都按照自身固有的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交融衍生的规律运行。,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1.力学定律自然力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时,所遵循的力学定律主要包括:力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热力学三定律。a力的三大定律及笛卡尔的运动不灭原理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地面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

43、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只要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便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换言之,自由粒子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矢量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矢量的方向相同。,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同性质的力,但两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因而不是一对平衡力。迪卡尔的“运动不灭原理”表达的是:任何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为零时,它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一定律不仅对于机械运动是适用的,而且

44、对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也是适用的。它说明,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绝对性。即使没有外力作用,物质内部也有内生力量在起作用,使得物质内部不断运动着。,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b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自然规律不受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制约,它对宇宙万物有着巨大的和不可抗拒的影响。在经济生活中,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力增进社会福利,就要认识、顺应自然力所遵循的一般规律。,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c热力学三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质能守恒定律:自然界的

45、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能量衰变和逸散定律: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时,由于熵的增加使得能量的质量降低、衰变和逸散,可用能量逐渐减少。而熵是一种能量从高度有序形态转变成混乱无序状态的自然过程,是分子分布无序状态的度量。,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低熵物可以转化为高熵物,可是高熵物不能转化为低熵物;尽管从宏观尺度,能量的输出与输入是守恒的,但是,从微观可用能的尺度上看,却不能形成质能的闭合环路图,投入和产出是线性的、不可逆的。因此

46、,要减少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就必须减少生产和消费源头的自然力资源的投入数量。热力学第三定律。1906年,德国化学物理学家能斯特(Walther Nernst,1864-1941)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了热定理,1912年,他把这一定律表述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原理:不可能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的零度。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下一切物质皆停止运动。绝对零度虽然不能达到,但可以无限趋近。,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经济系统是自然界的子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在交换中,遵循热力学的质能守恒定律,表现在,对于自然力而言,经济控制的越多,自然控制的越少;投入经济系

47、统的低熵自然力越多,排放出来的影响自然秩序的高熵物也越多。2.生物自然力的主要定律或规律a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的生态学三定律多效应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相互联系定律;,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相互联系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不可干扰定理: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b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定理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定理,也称为多洛定律。这一定律表述为:过去的物种进化成现在的物种,现在的物种进化或变异成将来的物种,现在的物种不能回溯到远古,消失的物种不能恢复。,自然

48、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生物生命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进化的历史,每一个物种都是历史年代已有物种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遵循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一方面包括物种通过与外界的能量输出输入所进行的体内全部的、有序的化学变换的过程;另一方面,新陈代谢规律还包括单个物种的产生、发展、死亡到原物种遗传所引起的生命延续的循环代谢过程。c林德曼的1/10定律或能量金字塔定律能量传递的1/10定律或能量金字塔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它是反映食物链中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重量及能量比例的一个图解模型。,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能量金字塔,是根据生态系统营养级的顺序,以初级生产者为底层,一级消费者为第二层

49、,二级消费者为第三层,以此类推,则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重量与能量比例通常呈现底部宽、顶部尖类似于金字塔的图形。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于水生态效率进行了考察,发现生物链条能量的传递中存在着大量的耗损,每一个营养级传递下去的能量只有10%左右,由此命名为能量流动的1/10定律。通常恒温草食动物的林德曼效率是7%,而恒温肉食动物它们的效率仅仅是1%;昆虫和其他冷血动物可能接近15%。,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3.自然力递减规律a由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到自然力递减规律土地肥力递减,是马尔萨斯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安德森对土地肥力下降的描述基础上,作为一种客观规律提出来的。他认为,按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加

50、的年产量,和以前的平均增加额比较起来,必然是逐渐的并不断地减少下去的。土地肥力递减,是指在技术不变假定下,当人类持续地利用土地超过某个临界点时所出现的土地理化指标下降、功能减退进而产出能力下降的现象。土地肥力递减具有普遍性。,自然力运行中的定律和变动规律,b马克思对自然力递减的预见马克思早就预见到社会生产力的无限发展有可能降低包括土地在内的自然物质的功能和质量,导致自然力恶化。他不仅认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存在,还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出发,指出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生产使大量的农民变成城市工人,应该归为农田作为营养基的绿肥不断流失,再加上乱砍滥伐等原因必然导致土地肥力递减,此外,还有耗竭性地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