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28964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第一篇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绪论,一、药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一)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物:一般是指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如避孕、堕胎等)的化学物质。,药物特点:通过影响原有组织器官的功能水平而产生作用,不能付与新的功能。只对生活机体产生影响。大多数药物是小分子化学物质。药物的来源:古代:植物、动物、矿物现代:人工合成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食物,药物,毒物,(二)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

2、对药物的作用。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阐明理论指导用药开发新药发展中医药二、药理学发展简史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基础药理学方法,(1)实验药理学方法,整体实验,离体实验,(2)实验治疗学方法2、临床药理学方法3、新技术应用四、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任务新药概念药理学任务,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概念和分类(一)概念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二)分类1、根据用药目的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例,例:药

3、物作用与药物效应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作用)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效应),2、根据作用部位分为:局部作用 2)吸收作用3、根据作用产生的先后顺序:原发作用 2)继发作用4、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1)调节功能,兴奋(亢进),抑制,(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3)补充不足,二、选择性1、定义: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这种现象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2、选择性的相对性:选择性是相对的,并与剂量密切相关,随着剂量增大,选择性下降。,3、原因:药物的化学结构、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化功能、药物在体

4、内的分布、药物与受体结合、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三、量效关系定义: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一)剂量定义:一般是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效应,无效量,阈剂量,极量,常用量,剂量,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极 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的剂量。,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二)量效曲线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者。用绝对数量表示。质反应:药物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反应率来表示。量效曲线(1)量反应量效曲线(2)质反应量效曲线,量效

5、曲线图,(1)量反应量效曲线强度(效价):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效能: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量效变化速度:差异:,剂量(对数),效应,例:环戊氯噻嗪 氢氯噻嗪 呋塞米等效剂量:0.6mg 30mg 90mg强度比:1:0.02:0.0067最大效应:150mmol 150mmol 250mmol,(2)质反应量效曲线:半数有效量(ED50):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出现阳性反应的剂量。半数中毒剂量(TD50):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出现死亡的剂量。治疗指数(TI):在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曲线图,LD50,ED50,TI

6、=,或,TD50,ED50,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致死剂量(或中毒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ED50,LD50,LD50,ED50,四、构效关系定义:是指药物的结构与药物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概念: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作用。,一、不良反应的种类1、副作用:定义: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的作用。危害不大,可以自行恢复。副作用

7、可以随着治疗目的而改变。通常是不可避免的。,2、毒性反应:定义: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急性毒性: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长期使用而逐渐发生。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等器官。,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定义: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特点: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发生。与药物的原药理作用、使用剂量及疗程无关。过敏体质患者不易消退。可能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机体对一种以上的物质存在过敏。,分类:过敏性休克免疫复合体反应细胞毒性反应迟发细胞反应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原血要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而残存的药理效应。5、继发反应:是指

8、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6、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7、三致 致畸作用:药物通过妊娠母体进入胚胎干扰 正常胚胎发育。致癌作用:药物造成DNA或染色体损伤,使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致突变作用:药物损伤DNA、干扰DNA复制所引起的基因变异或染色体畸变。,8、药物依赖性:指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1)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成瘾性)特点:反复使用某些药物以后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参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强烈的戒断症状。不能自控。,毒品,(2)心理依赖性:(精神

9、依赖性、习惯性)特点:某些药物使用以后可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在精神上形成周期性不间断使用的欲望。机体无生理、生化的改变。不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可以自控。,烟草,酒精,二、药物滥用 三、不良反应研究与监测1、临床前毒理学研究2、临床不良反应监测,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原理):是指研究药物在何处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分类:1、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2、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一)受体概念,1、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一种大分子物质。2、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

10、或结构特异的药物。3、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称受点。,(二)受体起源(三)受体类型1、细胞膜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例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2、胞浆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浆内。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3、细胞核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核内。例如:甲状腺素受体,(四)受体特点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五)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例:肾上腺素可以激动、受体 受体可以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结合,药物+受体,复合物,(六)受体与药物结合,药物(多数)+受体,结合(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离子键、氢键)引力不大,容

11、易解离,可逆性结合,故药物作用时间比较短暂。,药物(少数)+受体,结合(通过共价键),结合牢固、不易解离,药效持久。,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须具备两个条件: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2、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反应可分为三类:(1)激动药(兴奋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2)拮抗药(阻滞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按作用性质分为: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3)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弱。,拮抗药图片,比较:,(七)受体储备(八)受体调节定义:指受体与配体作用,使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产生变化。分为两种情况:1、衰减性调节:表现该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耐受现象。2、上增性调节:表现为该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九)药物-受体作用学说(十)跨膜信息传递的受体分类(十一)跨膜信息传递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1、影响酶 2、影响离子通道3、影响转运 4、影响代谢5、影响免疫 6、理化反应7、导入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