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早期胚胎切片观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蛙早期胚胎切片观察.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蛙早期胚胎切片观察,发育生物学实验3,蛙早期胚胎发育:卵子受精被激活后,引起一系列反应,形成受精卵,随后开始卵裂,形成囊胚,并进一步发育为原肠胚。之后三胚层开始分化,各个器官原基形成,最先出现的是神经管的形成过程,所以此期的胚胎成为神经胚。,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切片,理解蛙的卵裂方式、囊胚类型、原肠作用及神经管的形成等过程。,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蛙早期胚胎发育切片:卵裂(1cell,2cell,卵裂早期,卵裂晚期)囊胚(囊胚早期,囊胚晚期)原肠胚(原肠早期,原肠晚期)神经胚(神经板期,神经沟期,神经管期)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实验观察内容,卵裂 胚胎通
2、过卵裂增加细胞数目。不同动物的卵子卵黄的数量和分布不同,所以卵裂的方式也不同。蛙的卵子为中量黄卵,卵黄主要分布在植物极。蛙的卵裂方式为完全卵裂的辐射型卵裂,但是由于植物极卵黄多,所以,动物极的细胞卵裂快,细胞小;植物极卵裂慢,细胞大。,2cell蛙胚,卵裂间隙,后来扩大形成囊胚腔,卵裂沟,卵裂,动物极(注意色素),卵裂,囊胚 蛙囊胚球形,囊胚腔位于动物半球,囊胚壁由多层细胞组成,动物半球细胞小,植物半球细胞大,内含大量卵黄。通过卵裂形成囊胚后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囊胚早期,囊胚腔,囊胚晚期,细胞数量增多,囊胚腔扩大,囊胚腔,动植物半球细胞体积差异较大,囊胚腔,原肠胚:原肠胚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
3、通过原肠作用囊胚细胞重新组合,并形成内胚层在内、外胚层在外,中胚层在二者之间的三胚层结构。蛙原肠作用起始于赤道区下方植物半球瓶状细胞内陷,从而形成狭缝状的胚孔;边缘区细胞(预定脊索中胚层细胞)先向植物极运动,到达胚孔后内卷并沿囊胚腔内表面向动物极延伸;同时,囊胚表面内胚层细胞在瓶状细胞和内卷细胞的带动下,也进入胚胎内部,形成原肠;,原肠早期,囊胚腔,胚孔,预定脊索和体节中胚层细胞,预定的内胚层细胞,形成原肠,预定外胚层细胞,背唇,背唇,胚孔,瓶状细胞,原肠早期,边缘区细胞,内卷的边缘区细胞,陷入的内胚层细胞,囊胚腔,原肠胚早期,中期原肠胚,脊索中胚层,背唇,原肠腔,内胚层,形成原肠,囊胚腔,脊
4、索中胚层在背部集中延伸形成棒状。,预定脊索中胚层细胞内胚层细胞原肠腔,原肠胚,随着胚孔细胞的内卷,胚唇从背面向侧面和腹面延伸,形成新月状结构。新月状胚孔进一步延伸,先形成侧唇,再形成腹唇。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通过侧唇和腹唇继续内卷,最后仅剩一些含有大量卵黄、体积较大的内胚层细胞暴露在胚孔外面,称为卵黄栓。囊胚腔顶壁预定外胚层细胞形状的改变和细胞重排,合并成单层细胞,向植物极下包。最终,卵黄栓也被包入胚胎内部。,背唇卵黄栓囊胚腔腹唇,晚期原肠胚,外胚层重排并下包,神经胚 原肠作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后,贯穿身体前后的脊索诱导其背部的外胚层细胞变长增厚形成神经板;神经板进一步弯曲形成神经沟;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预定表皮外胚层神经板脊索原肠原肠腔,神经板期,外胚层细胞变长加厚,脊索,原肠,轴旁中胚层,原肠腔,神经板期,神经沟期,U型神经沟脊索 外胚层 中胚层原肠腔内胚层卵黄细胞,背侧铰合点中间铰合点轴旁中胚层原肠原肠腔,神经管脊索体节外胚层原肠腔,神经管脊索 外胚层原肠腔卵黄细胞,神经管管腔,表皮外胚层神经管脊索轴旁中胚层原肠,实验报告,绘图表示蛙胚早期各发育阶段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