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3580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9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李代渝,内容提要:(一)血小板制品的种类(二)血小板的保存与运输(三)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四)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和方法(五)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50年代开始有少量血小板输注的报道。60年代末由于应用无菌密封的塑料联袋系统使分离血小板变得简便易行,血小板输注逐渐增多起来。70年代中期,血小板输注在全世界广泛风行。,据统计,从1972年到1986年,美国血小板的用量增加了15倍.美国、日本血小板输注量已占成分血的40%以上,仅次于红细胞的使用。,泸医附院 临床血小板使用情况自2005年以来,临床血小板的输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用量逐年大幅增加,200

2、7年比2006年增加70.5%,2006年比2005年上升77.7%。血小板输注量及增幅见图。,年度,血小板输血一般是应用于血液疾病及化、放疗肿瘤病人的血小板减少,但是近年用于手术或手术后出血的病人呈上升趋势,具体情况见表1。,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科室及变化情况血小板输注的科室主要是内科(主要是血液内科),外科(含胸外科、肝胆外科、脑外科、普外科、骨与关节外科、泌尿外科等)ICU、妇产科、肿瘤科、传染科及儿科。,表1 血小板输注量(u)及科室分布的逐年情况,注:(%)为该科室所占当年的比例,(一)血小板制品的种类1、浓缩血小板(手工法)2、单采血小板(机采)3、洗涤血小板4、少白细胞的浓缩血小板5

3、、新鲜冰冻血小板,(二)血小板的保存与运输1、温度:保存血小板的温度是 222。2、PH值:血小板保存的PH值是 6.5-7.2。3、储血容器:有利于气体交换。4、振荡:5、浓缩血小板浓度:一般以 1400109/L为宜。,血小板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222,可用密封舱(不加冰)或特制保温设备。目前多采用隔热性能好的容器(箱),使其先在室温下敞开30min,再放入血小板,关闭箱盖后运送。血小板不能与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混装在一个容器里运送。,(三)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 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70%。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30%。,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应用于有潜在性出血危险的

4、病人,通过输注血小板使之提高到某一水平,防止出血,虽然血小板计数与出血两者之间尚未有一个精确的临界值,但对于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临床上无任何出血表现,又无发热和感染,不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有人对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确定了一个临界值,即对病情稳定的病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定为5109/L;而对有轻度出血或发热的病人,则临界值定于10109/L;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需进行手术的病人,临界值定于20109/L。,也有学者研究了一组78例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发现血小板计数在10109/L和20109/L的病人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有人推荐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临界值定为10109

5、/L,但在具体使用时应考虑病人个体差异。,目前多数人认为,对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慢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要从严掌握指征。虽然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但无明显出血者不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如眼底出血)要输;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极易发生颅内出血,必须紧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病人作腰穿、硬膜外麻醉、经皮肤导管植入、经支气管活检,剖腹手术或类似手术,血小板要提升到至少50109/L。但骨髓穿刺例外,因骨髓穿刺后能够压迫止血,所以血小板数再低都能耐受手术,不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关键部

6、位的手术,如脑部手术、内眼手术、泌尿外科的输尿管手术等,血小板应提升到100109/L。还有文献报道,在任何一种大手术中理想的血小板计数应在100109/L以上。在血小板数较高的情况下施行上述手术,术中出血减少,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大为缩短。,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虽可显著降低出血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发挥其有益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是同种免疫和输血传播疾病,因此,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须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1)血小板生成减少(2)血小板功能异常(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4)体外循环(5)感染和DIC,(1)血小板生成减少 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症。这种

7、情况常见于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后骨髓抑制和衰竭、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小板减少病人按血小板数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血小板为50-100109/L;中度:血小板数为20-50109/L;重度:血小板数为5-20109/L。,血小板输注的原则是:血小板数在50109/L以上时常无出血,不必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在20-50109/L时,自发性出血也少见,但在外伤或手术时往往有明显出血,此时要及时输血小板;血小板数低于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如出血严重应尽快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虽然低于20109/L,但在慢性骨髓衰竭的病人(如慢性

8、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不一定有出血,无严重出血可不必输注血小板,只有在合并感染或发热时才适当输注血小板。,(2)血小板功能异常 这是一组因血小板质量异常引起出血的疾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疾病有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储存池病等;获得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药物所引起的,尤其是阿司匹林类药物。,尿毒症病人及严重肝病病人常因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膜磷脂的减少,以致血小板功能欠佳,采用体外循环进行外科手术病人,由于血液通过体外循环机时血小板容易受到损伤,故常有血小板功能缺陷。,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出血时间延长、血

9、块退缩不良、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降低。此类病人输注血小板有效。,(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据文献报道,输血容量达1、2、3个血容量时,自体血剩余量分别为37%、15%、和5%。输血量达血容量的1.5-2倍时,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并有临床微血管出血症状,应输注浓缩血小板。,我要输血小板!,(4)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如果输血量大,血小板被稀释而且血液通过体外循环机时血小板功能受损。如病人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且有伤口渗血不止应及时输注血小板。,(5)感染和DIC 在严重感染病人,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者,即使不伴有DIC,血小板降低仍是常见的并发症。血小板降低至极低水平并引起出血,则

10、需要输注浓缩血小板,且起始剂量应大。,对DIC病人,首先应作病因处理,若是血小板降低引起出血,则在解决病因的前提下,输注血小板效果良好。DIC病理过程停止与否均可输注血小板,但DIC病理过程未停止时,应在抗凝基础上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后要经常测定血小板计数,以确保预期效果。,(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不轻易输注血小板。有下列情况可输:血小板数20109/L以下,伴有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用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四)血小板输注的禁忌症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2、输血后紫癜(PTP),(五)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和方法 机采血小板成人要输一袋或一个治疗量

11、(2.51011/袋)。儿童输注机采血小板,可分成2-4袋,分次输注。有感染、脾大或DIC时,血小板输注剂量要适当加大,2-3d输注一次,直到出血停止。,血小板输注方法:血小板输注时要用孔径170m标准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止血水平。血小板输血要尽可能ABO血型Rh血型同型输注,紧急情况下可ABO血型不相容或不同型的血小板输注,照样有止血效果。,(六)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评价方法有所不同,但均需要进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指标方面的比较。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血小板输注的校正计数增加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12、CCI)作为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疗效的评价标准。,输注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变化,故至少应检测输注后1h和24h血小板计数情况。一般输注1h后CCI 7.5109/L,24h 4.5109/L为输注有效,否则无效。,(七)血小板输注无效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受血者在给予合适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血小板输注的相关校正计数增长值(CCI)很差的病理状态。,据报道,在多次输血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30%-70%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与疾病的类型也有关,例如白血病患者无效性发生率要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2、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确认

13、标准(1)病史和临床表现 病人有多次输血史包括输全血和各种成分血,(HLA抗原)和/或存在某些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的临床情况,如感染、发热、DIC、脾肿大。患者输入常规治疗剂量的浓缩血小板后,临床出血症状与体征无改善。,(2)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如果患者在连续二次输注随机血小板后,没有达到合适的CCI值,即输注1h CCI7.5109/L或24h CCI4.5109/L,该患者可以被认为处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性状态。,3、血小板输注无效产生的原因(1)血小板的质量问题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性(2)非免疫学的原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性(3)免疫学的原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性 同种免疫抗体导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应当引起特别重视,同种异型免疫反应的预防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办法,主要是减少与供者血小板抗原的接触,去除血小板浓缩液的白细胞、灭活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和移除血小板上抗原等措施可能对防止或推迟发生同种异型免疫反应有明显的作用。,严格控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减少与供者抗原接触;去除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紫外线B波段照射;酸处理血小板。,Thank you for all your coming!谢谢大家!,Thank you for all your com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