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生理功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3631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的生理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血液的生理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血液的生理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血液的生理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血液的生理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的生理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的生理功能.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血 液,(BLOOD),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作用:物质运输、防御保护、维持内环境稳态等。,二、血量,概念:人体血液的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7080ml/kg体重)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三、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渗透: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渗透压:是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二)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正常值,正常值:280 320 mOsm/L(5790mmHg),几个概念: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或相等的溶液。

2、0.9%NaCl、5%葡萄糖 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三)血浆渗透压的作用,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血液,0.3%,0.85%,1.0%,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作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血管壁对晶体离子、水等完全通透,对蛋白质不通透。,一、生理性止血的概念,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正常人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二、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一)血管收缩,收缩,2.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释放缩

3、血管物质5-HT,TXA2,内皮素等,1.损伤刺激反射性的使血管收缩,(二)血小板血栓形成,粘附(adhesion)聚集(aggregation)释放(release),(二)血小板血栓形成,粘附,(二)血小板血栓形成,聚集,聚集前,聚集后,(二)血小板血栓形成,释放,(三)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纤维蛋白原(可溶),纤维蛋白(不溶),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激肽原(HK),凝血因子,组织因子,依赖维生素 K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过程,X,Xa,Va、Ca2+、PF3,凝血酶原(),凝血酶(a),纤维蛋白原

4、(),纤维蛋白(a),凝血酶原激活物:Xa-Va-Ca2+-磷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接触异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甲型血友病,丙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抗凝剂:枸橼酸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区别: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增添了少量血凝时释放的物质,血清和血浆有何区别?,1.温度

5、2.表面粗糙程度 3.Ca2+4.其他:维生素K,(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抗凝血物质1.抗凝血酶:最重要的抗凝物质封闭、的活性中心2.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3.蛋白C系统:灭活F、等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三、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二)纤维蛋白的溶解,概念: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一)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纤维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本章要求,掌握: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的过程与机制,抗凝的物质和作用。熟悉:血量,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抗凝和纤溶系统。了解:血液有形成分的功能。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一、名词解释:blood coagulation、生理性止血 二、问答题:1.叙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2.简述生理止血的过程。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本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