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37394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和成本.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第一部分 生产函数,第一节 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公式:Q=f(X1,X2,Xn)简化公式:Q=f(L,K)(L表示劳动要素,K表示资本要素),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K 该函数的意义在于根据+的值判断规模报酬情况(第七节详细阐述)+1 规模报酬递增+1 规模报酬递减+=1 规模报酬不变,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生产周期长短的划分标准是:能否变动全部要素的投入数量。(一)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

2、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生产要素分为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二)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生产要素没有可变和不变之分。,二、短期生产函数的表示公式:Q=f(L,K)短期内,劳动要素的投入量是可以改变的(L),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K)。,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一)概念及公式表示1、劳动的总产量: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TPL=f(L,K)2、劳动的平均产量: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TPL(L,K)APL=L,3、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TPL(L,K)MPL=L TPL(L,K)dTPL

3、(L,K)=lim=L 0 L d L,(二)总产量线、平均产量线和边际产量线的关系(板书图示)注意:在生产论的坐标图上,横轴代表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L),纵轴代表最大产出量(Q),与需求函数的坐标方向相反。,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产量或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五、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的几

4、何意义:总产量线上过某点的切线斜率。平均产量的几何意义:总产量线上的某点与坐标原点相连的线段的斜率(射线的斜率),(一)TPL与MPL的关系: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MPL0),总产量就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MPL 0),总产量就是减少的;边际产量为零时(MPL=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二)TPL和APL的关系:AP线的最高点上,TP线上对应的那点切线与射线重合,且这条重合线最陡峭。(三)MPL与APL的关系: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最高点)注意:MPL与APL的关系适用于所有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六、

5、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者进行生产的决策区间在第二阶段,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一、长期生产函数:所有要素都可变 Q=f(L,K)二、等产量线(也称生产的无差异曲线)(一)定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无差异曲线是对消费品效用大小的主观评价,等产量线是体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纯技术关系。,(二)特点:1、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2、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小于零,斜率的绝对值递减),(三)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出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

6、入量。K K dKMRTSLK=-=lim-=-L L 0 L dL,边际技术替代率还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比 MPLMRTSLK=MPK,(四)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三、等成本线。与效用论中的预算线相似的概念。表示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C=PLL+PKK PL CK=-L+PK PK,第四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板书图示)PLMRTSLK=PK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

7、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MPL PLMRTSLK=MPK PKMPL=MPK PL PK,二、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板书图示)均衡条件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同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板书公式推导过程),四、扩展线:研究产量变化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或成本变化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问题。它是不同的等产量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是厂商长期扩张或者收缩生产时要遵循的路线。,五、规模报酬,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生产一种产品使用的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可变(L),其余要素固定不

8、变(K)。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变,但生产等量产品,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必须同时减少另一种要素投入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规模报酬: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增加相同比例时,产量的增加会产生的情况。,生产函数Q=f(X1,X2,X3,Xn)每一种要素都增加倍,产出增加a倍,生产函数变为:a Q=f(X1,X2,X3,Xn)a=,规模报酬不变a,规模报酬递增a,规模报酬递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分析Q=ALaKA(L)a(K)a+ALaK a+Qa+=1,规模报酬不变a+1,规模报酬递增a+1,规模报酬递减,第二部分 成本函数,第一节 成本函数,

9、一、会计成本与经济学成本会计成本: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为生产该产品而购买的一切生产要素的费用。经济学成本:即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二、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三、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后的超额利润。正常利润:厂商自有资源应得的报酬,从机会成本角度看,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注意以下几组关系: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收入(显成本隐成本)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

10、当厂商经济利润为0时,仍然能得到全部正常利润。,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一、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固定成本(TFC):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TVC):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总成本(T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所有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TC=TFC+TVC或者 TC(Q)=PLL(Q)+PKK,二、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F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Q)=TVC(Q)/Q,平均总成本(A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

11、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Q)=TC(Q)/Q=AFC+AVC(Q),三、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C):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MC(Q)=d TC(Q)/d Q,四、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一)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短期边际成本(MC)出现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二)TC、TVC、MC的关系 1、MC0,故TC和TVC是增函数 2、TC与TVC曲线的斜率相同,都用MC表示。3、MC先减后增,即决定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先减后增。MC的最低点对应TC和TVC的拐点。,(三)AC、AVC、MC的关系1、MC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所以,AC与AVC曲线必定出现先降后升的

12、U形特征。2、MC曲线必定分别于AC线相交于AC线最低点,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3、由于AC中AFC的作用,所以,AC的最低点要高于AVC的最低点且晚于它出现。,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一、长期平均成本(一)定义和公式:厂商在长期里可以调整生产规模(全部要素)的情况下,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LAC(Q)=LTC(Q)/Q,(二)曲线特征由于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导致LAC出现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短期生产中的SAC的U型特征是由于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二、长期总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LTC)是长期中各种产量水平下能实现的最低总成本。是由短期总成本推导而来。长期边际成本(LMC)是各个产量水平上长期总成本(LTC)曲线的斜率。,三、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利润总收益总成本(一)收益的概念1、总收益(TR):厂商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产品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TR=PQ,2、平均收益(AR):厂商出售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货币收入。AR=TR/Q=P3、边际收益(MR):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MR=d TR/d Q,(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原则 MR=MC 1、该原则能让处于亏损的厂商亏损最小。2、该原则能让处于盈利的厂商利润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