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上.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3787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素禀赋理论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要素禀赋理论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要素禀赋理论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要素禀赋理论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要素禀赋理论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要素禀赋理论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素禀赋理论上.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本章结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思考:如何解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用所学过的理论能否解释?,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Eil Heckscher,1879-1952,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一、理论背景,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Bertil

2、Ohlin,1899-1979,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1.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2.引入另一生产要素资本,形成222模型。3.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原因,更易于解释。,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二、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重要概念,(一)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L),1995年若干国家的要素禀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1)物质定义法(2)价格定义法,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

3、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禀赋为:(TK/TL)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B,且有:(TK/TL)A(TK/TL)B 则称A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 B国是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国家A的资本相对丰富,国家B的劳动相对丰富。,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例:

4、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图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生产要素总量组合。AB,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要素禀赋图示,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要素禀赋:通过人均资本存量来衡量。确定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人均资本存量来确定。例如:美国与墨西哥比较:美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美国与瑞士比较:美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结论: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取决于与谁比较,与不同的国家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二)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5、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且有:(K/L)X(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思考:汽车和服装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产品?,练习:,提问:(1)等产量曲线(2)等成本曲线,要素密集度图示,X1,K,L,A(K1,L1),B(K2,L2),K1,K2,L1,L2,图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MRTS)的等产量曲线,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线。假设我们生产商品X时投入了两种生产要素,即资本(K)和劳动

6、(L),图1 即为一条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凸向原点的。,要素密集度图示,K,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要生产QX这么多的X产品,最佳的资源组合点是哪一点?,ky,kx,kx=Kx/Lx ky=Ky/Ly 当kxky 时,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图示,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习 题 解 答,要素密集度,A国,B国

7、,K,K,0,L,0,L,Y:当KL1,X:当KL14,Y:当KL4,X:当KL1,问题:上图中A、B两国的X和Y商品分别属于哪一类要素密集度?,三、模型基本假设,(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3)规模收益不变;(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

8、是完全相同的。,四、HO理论的基本观点 如果一国资本相对丰富、价格便宜,劳动相对稀缺、昂贵,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价格便宜,资本相对稀缺、昂贵,则该国适宜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核心思想,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H-O模型的推导例子说明,提问: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和美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五、HO理论分析思路,H-O模型的推导,H-O模型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情况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

9、因就有两个:,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图 33,图 34,六、H-O 定理的图形说明,(一)A、B国生产可能性边界,(二)A、B国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papb 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六、H-O 定理的图形说明,贸易三角QAOACA 和QBOBCB,图 37,(三)A、B国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消费点提高,两国福利水平提高。,中美

10、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 中美两国在没有贸易时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假定中国生产38单位X和42单位Y,美国生产25单位X和35单位Y,各国都只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案例: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中美贸易,Y,O,X,X,Y,O,(a)美国市场,(b)中国市场,中美两国的封闭均衡,A,PA1.5,B,PB0.5,38,42,25,35,中美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美国会生产Y并向中国出口换取X,中国则生产X并向美国出口换取Y。,Y,O,X,X,Y,O,(a)美国市场,(b)中国市场,要素比例不同国

11、家之间的贸易,A,PA1.5,B,PB0.5,Pw,Pw,SA,SB,Y,O,X,X,Y,O,(a)美国市场,(b)中国市场,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A,PA1.5,B,PB0.5,PA1,PB1,60,40,30,50,30,50,40,60,EA,EB,SA,SB,CA,CB,Y,O,X,X,Y,O,(a)美国市场,(b)中国市场,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A,PA1.5,B,PB0.5,PA1,PB1,60,40,30,50,30,50,40,60,EA,EB,SA,SB,CA,CB,出口,进口,进口,出口,四、小结,H-O的要素禀赋定理的主要观点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

12、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贸易基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贸易模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贸易利得: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贸易政策:自由贸易,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俄林认为:“在一种不太精确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原因。,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理论),罗布津斯基定理(自学),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

13、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这个理论主要说明国家间商品贸易对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由于它是HO定理的扩展,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一、理论背景,第二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保罗萨缪尔森(Paul.Anthony.Samuelson),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哈佛大学硕士(1936)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萨缪尔逊的观点,

14、在1949年在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中认为: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间要素均等化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趋势。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这就是著名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FPE,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说明,B国贸易前,W低,R高,贸易后,W提高,R降低,A国贸易前

15、,W高,R低,贸易后,W降低,R提高,均等,A国(K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X,进口Y,扩大X生产,减少Y生产,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K,需求较少的L,供给较少的K,供给较多的L,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说明A国贸易前K价格相对低,L价格相对高。,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B国(L丰裕),商品X,商品Y,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X,出口Y,减少X生产,扩大Y生产,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K,供给较少的L,需求较少的K,需求较多的L,K价格下降,L价格上升,说明B国贸易前K价格相对高,L价格相对低。,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例如:,假如美国

16、和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贸易会对美国和墨西哥国内要素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四、案例:,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一般过程,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情况 在部分国家出现均等化趋势,表:制造业平均每小时工资为美国工资的百分数,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法国、日本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工资分别是24.63美元、21.76美元、23.65美元。台湾、韩国、墨西哥的这个数字分别是6.38、13.56、2.63美元。中国和印度,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收入分别只有7

17、0美分和40美分。,现实生活中的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并不相等,各国工资率的比较(美国100),从全世界来看,均等化的实现似乎还很遥远,现实与理论不完全一致的解释:A.生产要素是非同质的 B.不同国家技术不同 C.不完全竞争 D.存在运输成本 E.存在贸易壁垒,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说明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在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1941)一文中,提出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称之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定理),主要观点是:某

18、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由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立即可以引伸出另一项重要结论: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会因国际贸易而增加,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则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减少。国际贸易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政策主张,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对新古典贸易中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的观点提出了置疑,认为在一国国内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该国对其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部门进行关税保护,可以明显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问: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自由贸易者”

19、,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思考:,日本的大米政策:尽管日本土地奇缺,生产大米的成本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高,但是为什么日本只允许进口很少量的大米?(提示:该政策保护了谁?),六、对HO理论的评价,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又经过了萨缪尔森的完善,因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未讲)三部分,而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只指H-0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较,不仅在于它承认比较利益是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更主要的是在于它找到了比较优势得以形成的源泉,那就是贸易双方的要素禀赋的差异。,(一)HO理论的综述,(二)HO

20、理论的政策含义 发挥一个国家固有的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是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必须考虑的。马来西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和东南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便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典型案例。(三)对HO理论的评价 贡献:1.引入了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2.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原因。缺陷:理论假设条件是静态的,导致理论没有反映 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一、产生背景 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73年诺奖得主)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的争论。,第三节 里昂惕

21、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Leontief,19061999)是出生于俄国的当代著名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第四届(197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投入产出经济学是其代表作,该书收录了他从1947年到1965年公开发表的11篇论文,其中有两篇主要是研究国际贸易的,他们是: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地位的在审查(1953)和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1956)。,Wassily Leontief,1906-1999,二、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实验的逻辑是: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

22、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I1,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说明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相比,前者更为劳动密集型。据此可以明确认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该结论与赫俄生产要素禀赋得出的结论相反。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效率差异说人力资本论自然资源说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一)劳动效率差异说 里昂惕夫认

23、为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但这个解释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而美国经济学家克雷宁(Krelnin)经过验证,美国的劳动效率并不比欧洲高出多少。,(二)人力资本论 肯尼等人认为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含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和厂房等),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如果把人力资本加入到实物资本上,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就会大于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这样,美国出口的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三)自然资源说 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分析,即资本和劳动。没有考虑其

24、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影响。还有一种产品是资源密集型的(如石油、矿产品等),这些产品属于初级产品,在开采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属于资本密集型,美国初级产品进口约占全部进口品的60%左右,若在检验中去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不存在了。,(四)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在现实中,要素密集度可能发生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如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B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美国进口品在其国内生产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其出口国来说,则属于劳动密集型。如小麦,在发展中国家是劳动密集型,在

25、美国是资本密集型。,美国,其他国家,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美国进口品,劳动密集型,美国出口品,资本密集型,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五)需求逆转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基于需求逆转,里昂惕夫之谜可以这样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练习:,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

26、富的;(2)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贸易模式如何?,本章小结,本章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罗伯津斯基定理这三个主要部分构成;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长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