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38841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纲要求: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等。,考情分析,考纲解读及20112015年河南中考考情一览表与规律总结,续表:,1.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文和小说。)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文体特征,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

2、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

3、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能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判断时可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或按空间顺序来叙述。,阅读倒叙的文章要留意文中的“呼应”,一是开头的结局和回忆部分的结局前后呼应;二是开头写眼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三是开头写的事件中某个最突出的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的这个片段前后呼应。另外,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渡句(段),以此来把握文章的结构。,倒叙:先把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

4、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更加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事件或片段(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对比、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显紧凑。插叙的方法: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由文中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来进行。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

5、来弄清插叙的起止位置。,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补叙补入的是文章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在篇中、篇末均可出现。,5.记叙文的线索(1)含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明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暗线:与

6、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双重线索: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主要形式有:虚实结合、纵横交叉、一主一次、平行发展等。,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其作用如下:(1)记叙:使文章叙事条理清晰,能清楚地呈现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找线索的关键点:文章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2)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具体的事物客观、清楚地呈

7、现出来,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等解释、说明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3)议论:使文章内容深刻,点明中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4)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面描写等。,你知道这些描写的区别吗?,人物描写:能把人物的形态、动作等具体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其具体、传神、生动、可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作用:交代人物的

8、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语言描写:对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进行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进行的描写。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进行的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文章中

9、心,表明人物的品质和情感。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的刻画(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作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突出文章中心;使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环境描写: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花草树木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及民俗民风等。,a.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照应前后文或标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某种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某种情况的出现作铺垫,揭示文章主

10、题等。b.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某种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某种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深化主题等。,场面描写: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场面描写即对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作用:a.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b.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真实

11、地展开活动);c.明示或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情感或观念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5)抒情: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情感,渲染环境气氛,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引起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在记叙文中,常常采用综合表达的方式,主要是记叙,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7.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

12、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之中。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1)正面描写:,(2)侧面描

13、写:,(3)细节描写:,8.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在表达时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两相对照,增强表现力,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使读者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4)烘托和渲染:a.烘托是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

14、艺术效果。b.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5)铺垫和伏笔:a.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加以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b.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时间,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作用: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使文章前后照应,还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伏笔与照应往往同时运用。,(6)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联

15、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8)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9)虚实结合:眼前的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为虚,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从而突出体现某种情感或主题等。(10)托物言志:寄意于物,通过所描写的物象,委婉地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作品的主旨。,(11)借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12)以小见大:在平凡细微的事情

16、中反映重大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13)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14)卒章显志: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15)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写法,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极具感染力。(16)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主题更鲜明。,9.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简而言之,即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

17、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3)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条理清晰,利于抒情,增强表达效果。(4)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读者的想象。(5)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引人注意,启发思考。,(6)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情感。(7)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8)反复: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9)引用:增加文章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10)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更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18、。(11)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或表现深沉的情感。,1.比喻: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2.拟人: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特点,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3.排比:该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抒发了的感情,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感情。4.设问: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突出文章(作者)的内容(情感),引起读者思考。5.反问: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增强语势,突出表达了的情感(强调了的中心思想)。,附:散文和小说常见文体知识,1.概念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

19、的文学体裁。散文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优美凝练的语言。通常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中考常考)、抒情性散文和说理性散文三大类。2.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展现出深远的思想,使读者能领会深刻的道理;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散文,(3)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 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清丽隽永,情真意切。“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3.线索以感情为线

20、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思绪为线索;以景物为线索;以行动为线索。4.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物)抒情;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5.鉴赏方法(1)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作者在记人和叙事中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鉴赏时要善于从记人和叙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2)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常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结构线索,来统摄各种材料,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鉴赏时要善于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3)说理性散文:这类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鉴赏时要注意从情中悟理,在“理”

21、中体会感情,感受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1.概念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2.构成(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中 不同的人物为原型,提炼加工而成,所以不能将小说中的“我”看成是作者,它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小说,(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3)(典型)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

22、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见17页)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作用(见17页),3.常用的艺术手法设置悬念;制造巧合;夸张;讽刺;埋伏笔;作铺垫;照应;渲染;烘托等。4.鉴赏方法小说鉴赏主要从小说三要素及其主题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形象。(2)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线索,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从故事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故事情节对作品主题的意义;从故事情节安排上赏析作者的写作技巧等。(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挖掘主题思想:可从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语言的感情色彩或作品整体倾向品析主题。,1.理

23、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概括文章内容,3.分析重点段落作用,4.理解、赏析重点语句,5.理解、赏析重点词语,6.分析、概括人物形象,7.辨析写作手法及作用,8.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考点精讲,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1.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3.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4.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方法点拨,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1.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文章线索;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24、抓住核心人物;抓住核心事物;抓住核心事件;把握作者情感。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2.判断文章拟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答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3.理解标题的含义:联系文章主题;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4.标题的作用(妙处

25、):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交代文章行文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注意;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答案,1.(2014宜昌,15)_孙燕华,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示例: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抓住“智者”“幽默”两个关键词即可,2分),原文,考点专练,答案,2.(2014哈尔滨,19)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3分),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

26、家庭,人们彼此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表层含义1分,深层含义紧扣主题2分。共3分),原文,3.(2015山西,16)描花的日子,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4分),4.(2015上海,22)评语,本文标题“评语”不能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用“评语”为题,有利于凸显教师鼓励性评语具有激励作用这一主旨,而“误读”则不能;“评语”能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误读”则不能。(每点3分,共6分),原文,原文,答案,答案,5.(2015舟

27、山,8)其实很简单,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5分),示例一:我认为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因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之美被唤醒其实很简单,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此题目简洁质朴,隐含着作者对创建美好社会的愿望和信心。(言之成理即可。5分)示例二:我认为文不对题。其一,文中仅仅六岁的孩子敢于出声要求父亲抓歹徒,有胆有识,不简单。文弱小伙是因为儿子的鼓动,犹豫之后才出手的,作出决定并不简单。其二,因为文章内容主要写文弱小伙勇斗歹徒,是在众人的合力下才制服歹徒的,这其实并不简单。其三,文章的主人公是文弱小伙,挺身而出勇斗

28、歹徒,主要表现其勇敢,故应该取名为“勇敢的心”之类,这样更贴切,更能突出主人公形象。(言之成理即可。5分),原文,答案,6.(2015达州,20)_,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示例:心底的照片藏在灵魂深处的照片(仅以“照片”为题只得1分。共2分),7.(2014云南,19)最初的温暖,原文,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3分),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寓示了文章主题;标题新颖温馨,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原文,答案,答案,得分要点总结,1.拟写

29、标题: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进行高度概括;所拟标题应简洁、凝练、概括、鲜明。2.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标题中特殊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深层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综合分析。3.标题作用(妙处):(1)作用: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引起读者兴趣等。(2)妙处:揣摩标题含义;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委婉含蓄;奠定情感基调;揭示文章主题;引起阅读兴趣等)。,考点二概括文章内容,2.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3.请简要概括故事

30、情节。,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1.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2.锁定答题区间。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文段,确定与故事或情节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3.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答案。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题、人物感情等综合考虑。,针对文章(文段)的不同特点,答题时可灵活运用如下技巧:1.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31、(1)补充拓展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答题时对照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增添,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2)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2.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1)归纳要素: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2)合并段意: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值得提醒的是,有

32、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答案,考点专练,1.(2015安徽,10)槐花季羡林,原文,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文章 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答案,2.(2015上海,18)评语,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我”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并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发现误读了评语。(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

33、概括。(6分)(1)小学三年级时,_(2)十多年后,_,原文,“我”当了老师,写评语时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的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语。(3分)(共6分),3.(2014哈尔滨,16)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坚持出黑板报;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风中拉好银幕。(每点1分,共3分),文章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3分),原文,4.(2014宜昌,18)_孙燕华,杨绛:童心未泯;冰心:机智灵活(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时尚新潮/富有童心)(意近即可。每点1分,共3分),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3分),原文,答案,答案,5.(2015黑龙江龙东地区,23)贫

34、寒是凛冽的酒,“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过年因没钱不能回老家;母亲买鸭架子为“我”补身子;母亲为省钱买将死的泥鳅;家具简单,最高级电器是复读机;用电饭锅烧开水;“我”在锅里炒衣服。(答出其中任意四件即可。每件0.5分,共2分),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2分),原文,答案,6.(2014孝感模拟,14)他为我摆渡,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到未雨绸缪;对“我”期望很高,却从不表扬“我”;告诉“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说它没有道理,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让“我”拥有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带“我”看马戏、雨中爬山,

35、让“我”练字。(每点1分,共4分),“他”是怎样为“我”摆渡的?谈谈具体的表现。(4分),原文,答案,答案,7.(2015舟山,5)其实很简单,文弱小伙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1分),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2分)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帮助小伙,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_,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小伙的行为却受到同事的质疑(1分),原文,考点三分析重点段落作用,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1.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析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4.某段内容似乎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

36、掉?为什么?,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安排的把握能力。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上:1.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2.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注: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结构上:1.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

37、,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等。2.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3.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

38、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其他段落:(1)承接上文;(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答案,1.(2015许昌模拟,9)寂寞的稻草人李汉荣,开门见山,引出稻草人这一形象;稻草人的辛苦令人同情,为下文父亲终日劳作令“我”心酸作铺垫;与题目呼应。(每点1分,共3分),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考点专练,原文,答案,2.(2014天津,19)几生修得到梅花李榕桦,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2分)内容上:深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

39、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2分)(共4分),文章第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4分),原文,答案,3.(2015山西,13)描花的日子,原文,示例一:能。(1分)第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因此可以删去。(2分)(共3分)示例二:不能。(1分)第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所以不能去掉。(2分)(共3分),纵观全文,第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4

40、.(2014云南,22)最初的温暖,原文,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使文章产生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每点1分,共3分),请简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得分要点总结,1.首尾段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内容上的作用联系文章内容。2.过渡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上承,下启。3.写景段落作用:语段描写了/交代了;暗示/烘托/渲染/营造了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表现了(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品质/形象。4.段落能否删去:(1)不能。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

41、2)能。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所以可以/应该删去。,考点四理解、赏析重点语句,2.从文章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某一个句子)?,3.品读文章指定段落,从某一角度(如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人物描写等)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方法点拨,对重点语句的考查主要是要求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解答理解语句含义类的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

42、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思想。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1.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情感等的作用等)。,2.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等等。3.表达方式的角度:议论:重点分析其蕴含的哲理,点明其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抒情:重点剖析其抒发的感情,分析其对表现文章中心、主题等的作用。描写:重点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创设的意境,再分析其对表现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或情感等的作用等。4.(特殊)

43、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句子运用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力)等。,5.用词的角度: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如好恶、褒贬等。6.其他:如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引用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以及表达的深刻性)等。,答案,1.(2015黑龙江龙东地区,2

44、4、25)贫寒是凛冽的酒,原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1分)(共2分),(1)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考点专练,(2)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2分),示例:真正的财富不是对金钱的拥有,而是在贫寒中磨炼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优秀的品质将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符合题意,理解深刻1分,语言流畅1分。共2分),答案,2.(2015重庆B卷,15)炸豆阿慧,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

45、”这一人的行为,(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的颗粒饱满和圆润可爱,(1分)表达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1分)(共4分),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原文,答案,3.(2015舟山,61)其实很简单,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和恐惧;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凶险(歹徒的凶恶);与下文文弱小伙挺身而出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1分,共3分),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3分)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原文,答案,4.(2014

46、天津,17)几生修得到梅花李榕桦,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2分)(共3分),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原文,答案,5.(2014孝感模拟,15、18)他为我摆渡,“我”衷心地希望父亲能够理解“我”,不只做“我”人生的摆渡者,还要像朋友一样,和“我”共同掌握人生之舟的航向,希望我们朝着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结合句意,紧扣主题,意思对即可。2分),(1)赏析选文第段中画波浪

47、线的句子。(3分)他对我期望很高,给了我一双沉重的翅膀,让我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飞翔。,原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高期望给“我”的压力,也表达了“我”疲惫、无助的心理感受。(2分)(共3分),(2)你怎样理解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2分)只是,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他能递一支桨给我,让我们一起来掌握方向。,答案,6.(2015达州,21)题目:_,第段中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原文,内容上交代了索马里难民饱尝生活

48、苦难,缺医少药,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情况;(2分)结构上为后文小姑娘的死埋下了伏笔。(1分)(共3分),得分要点总结,1.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表层含义(句子本身的含义);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感情等分析)。2.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根据语句特点可从句子本身或结构上的作用、对文章故事情节或内容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3.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点明具体的角度(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作用(注意结合语句或文段内容分析;切记作用既有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本身带给句子的表达效果,还有句子对体现、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感情的作用)。,考点五理解、赏析

49、重点词语,2.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1.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方法点拨,对词语的理解与赏析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重点词语表达效果(作用)的分析;词语的替换及理由等。解答此类题,要始终牢记一句话,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1.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抓住词语的特点,先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表层含义),再联系词语所在句子分析词语的深层表达含义。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

50、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2)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全段)中的地位以及在照应、过渡、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性、恰当性,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性、严密性。(4)情感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喜欢、热爱、赞美或厌恶、贬损、批判等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如程度深、鲜明、明确等。,答案,1.(2014孝感模拟,17)他为我摆渡,“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意思,(1分)表达了“我”对他的了解和对此判断的肯定。(1分)(共2分),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我想他应该是出生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