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41358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的生物基础14中枢神经系统端脑.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语言的生物基础,顾介鑫2010.03-06,-2-,-3-,端 脑The Telencephalon,-4-,端脑,大脑半球的外部形态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大脑半球的内部构造,-5-,1基底核(1)纹状体,(2)屏状核,(3)杏仁体,-6-,-7-,在种系发生上,苍白球在鱼类已存在,又称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出现在爬虫类和鸟类,故又称新纹状体,在临床上简称纹体(striatum)。,-8-,-9-,基底核包含尾状核、豆状核(壳和苍白球)、屏状核、杏仁体。但由于黑质与底丘脑核在纤维联系和功能域疾病发生上与纹状体密切相关,故生理学和临床医生将这两个结构亦归属于基底核(又称基底神经节)

2、。,-10-,2.侧脑室 分四部分:前角 伸向额叶 后角 伸入枕叶 下角 伸至颞叶 中央部 位于顶叶内,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17-70,71,-11-,-12-,3.大脑半球的髓质,1)联络纤维 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扣带,弓状纤维,上纵束,豆状核,钩束,下纵束,扣带,-13-,2)连合纤维 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前连合 连接两侧颞叶 穹窿、穹窿连合,-14-,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3)投射纤维,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内囊后肢枕部 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与丘脑之间)豆状核后部 豆状核下部,-15-,(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

3、射,(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16-,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2、对侧偏瘫(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3、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一侧内囊损伤,产生“三偏”症状:,-17-,17,-18-,躯体运动传导通路主要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1.锥体系,运动传导通路,锥体束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

4、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19-,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是始见于哺乳动物的下行躯体运动传导路,进化上较新,灵长类最为发达。锥体系乃大脑皮质通过锥体束和脊髓、脑干内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系统,它们主要发自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他锥体细胞,此外还有额叶其他部位和顶叶某些区域发出的纤维。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系统。,-20-,躯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中脑、脑桥,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1)皮质脊髓束,延髓,-21-,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

5、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眼外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内囊膝,2)皮质核束,-22-,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前庭神经核、小脑等。,2.锥体外系,-23-,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主要是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

6、束等中继,下行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24-,在种系发生上,锥体外系是较古老的结构,从鱼类开始出现,在鸟类成为控制全身运动的主要系统。但到了哺乳类,尤其是人类,由于大脑皮质和锥体系的高度发达,锥体外系主要是协调锥体系的活动,二者协同完成运动功能。人类锥体外系的主要机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例如走路时双臂自然协调地摆动)等。,-25-,1)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纹状体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26-,2)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纤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

7、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3)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后者发出纤维经同一途径返回苍白球,对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丘脑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的抑制,对侧肢体出现大幅度颤搐。,-27-,4)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28-,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运动功能上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保持肌张力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完成一切精确的随意运动,如写字、刺绣等;而锥体外系对锥体系也有一定的依赖性,锥体系是运动的发起者,有些习惯性动作开始是由锥体系发起的,然后才处于锥体外系的管理之下,如骑车、游泳等。,-29-,课堂作业,1.画图示大脑半球的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并分别说明其功能。3 画图示内囊,并标注基底核及投射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