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4192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 的 人物和结构,第一课时,茅盾先生是我们很熟悉的大作家,不仅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文学作品,还在文艺理论的建立与文艺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本课选自茅盾评论文集,是他对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的评论与分析。,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么了解?3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有哪些?,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征。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意见的文章”。,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

2、于思想评论。,一要抓准评论点,即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体会选定评论中心。二要有理有据展开,即考虑清楚从哪几方面或哪几个点,用原作中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去阐述自己的观点。三要合理谋篇,即根据评论材料的特点选用相应的结构方式。茅盾先生的这些评论在这几方面都值得我们仔细琢磨,认真学习。,3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有哪些?,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水浒中的章节。,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基本意思。,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3、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找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1从文章标题看,茅盾先生评论的对象是什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2简要说明作者对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何看待?,人物(1)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2)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结构(1)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2)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3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人物 林冲、杨志、鲁达的遭遇、意识、出身(阶级成分

4、)、性格;林冲、杨志、鲁达的出场及发展;结构(1)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林冲的故事。(2)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杨志的故事。,作业,搜集与本文有关的水浒故事,了解文中涉及的人物的情况。,第二课时,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课文第2段是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杨鲁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分层并找出每一层的关键句?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评论叙述和分析是怎样结合的呢?比较分析。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作者绝不下一按语。文中是怎样说明的呢?阅读概括。读第6自然段,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6口述情节。在熟悉课文

5、的基础上,分别口述“林冲”与“杨志”的情节安排,体会水浒在人物故事安排上的特点。7比较分析。林冲与杨志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区别?,思考,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首段直入文题的前一半,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或“言之过甚”或“杜撰”、“附会”,为自己的评论作了引言和铺垫。,课文第2段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本段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以“不但如此”为标志可分为3层。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1)“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2)“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

6、必然性。”(3)“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课文第2段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1)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之后得出结论。(2)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之后进行叙述和分析。(3)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之后叙述、评价。,第2段是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评论叙述和分析是怎样结合的呢?,先提出观点,

7、后进行叙述和分析,并用比喻对叙述和分析进行说明,“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比较分析。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作者绝不下一按语。文中是怎样说明的呢?,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1)详写了三人的出场情况(“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其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2)概括说明“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即说明人物的个性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的,而不是静止的描写。如果用文中的比喻说

8、明,那是一种“由远渐近”的方法。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举例论证。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阅读概括。读第6自然段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二”中的:“变化错综”。,6口述情节。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别口述“林冲”与“杨志”的情节安排

9、,具体体会水浒在人物故事安排上的上述特点。,7比较分析。林冲与杨志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区别?,林冲:时松时紧,曲折有致;腾挪跌宕,逐步推进。杨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纵横开合)。,作者在文中论述水浒的观点在文学评论论坛上的影响。,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1找出作者对笔记故事评议的话语。,(1)否定施耐庵创作水浒与揣摩画像之

10、间的因果关系(从“杜撰”、“附会”的感情色彩去体会)。(2)笔记所说的创作方法有“显然附会的地方”,“基本上是不科学的”,表现在:A宣和遗事所记是三十六好汉与笔记所说的画像也是三十六幅完全是巧合。B在作者看来,施耐庵“朝夕揣摩的,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而并非画像,揣摩“画像”是“不科学的”。,2 这句话传达了哪两个信息?,3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为什么?,站不住脚。从“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规律看,无论是“画像”还是口头文学都是“流”而不是“源”。作者关于此“不科学”,彼“科学”的说法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由此可见,名人的言论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应该勤于思考,不唯书本,不唯名人,敢于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敢于提出新观点。,4试用这种怀疑、探索精神,再来看看茅盾先生关于人物和结构的观点,是否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施耐庵是否如课文作者所言“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呢?,从阶级意识的角度描写人物,施耐庵不可能掌握,更不要说是“善于”了,水浒是施耐庵深入生活实际,观察生活,抓住了反映人物、反映生活的本质,写出的既符合生活原貌又高于生活的作品,这也是所有优秀作家共同遵循的一条创作道路。,作业,作业,课后练习题一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