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代表人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代表人物.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管理代表人物,朱兰戴明石川馨休哈特费根堡姆泰勒克劳士比彼得斯,田口玄一新卿重夫杰克韦尔奇道奇和罗米格赤尾洋二和水野滋张公绪郎志正刘源张,约瑟夫M朱兰(Joseph M.Juran),1904年,12月24日约瑟夫莫西朱兰出生在罗马尼亚布勒伊拉的一个贫苦家庭。1912年,随家庭移民美国。1917年,加入美国国籍。1925年,他获得电力工程专业理学士学位并任职于著名的西方电气公司芝加哥霍索恩工作室检验部。1928年,他完成了一本叫生产问题的统计方法应用的小手册。1937年到了1937年,朱兰已经是纽约西方电气公司总部工业工程方面的主席。1951年,第1版朱兰质量控制手册出版为他赢得了国际威望。
2、1954年,抵日并召开中高级管理者专题研讨会。1979年,朱兰建立了朱兰学院,更利于广泛传播他的观点,朱兰学院如今已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质量管理咨询公司。20世纪90年代后,朱兰仍然担任学院的名誉主席和董事会成员,以90多岁的高龄继续在世界各地从事讲演和咨询活动。2008年,2月28日逝世。,朱兰三部曲,质量计划。它主要包括:确定顾客,明确顾客要求,开发具有满足顾客需求特征的产品,建立产品目标,开发流程满足产品目标,证明流程能力。质量控制。它主要包括:选择控制点,选择测量单位,设置测量,建立性能标准,测量实际性能,分析标准与实际性能的区别,采取纠正措施。质量改进。主要包括:确定改进项目,组织项目团
3、队,发现原因,找出解决方案,证明措施的有效性,处理文化冲突,对取得的成果采取控制程序。,质量管理突破理论,突破的必要性。抓关键的少数项目。寻求知识上的突破。进行综合分析。决策怎样克服突破的抗拒。推进质量突破。建立监督体制。,质量管理大师: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0-1993.12),1900年10月14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戴明父亲经营农场但收入不多,少时戴明家算是贫穷的,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可说是一直在打工。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Univ.of Wyoming)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进修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
4、理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A休哈特博士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研究所工作。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与R.A.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研究。1950年应聘去日本讲学,并将其报酬捐出,而后几乎每年都赴日继续指导,奠定了日本企业界良好的质量管理基础,PDCA循环,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
5、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QCC之父、日本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石川馨(KaoruIshikawa),1915年,出生于日本。193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系,主修应用化学。1947年,他在大学任副教授。1960年,获工程博士学位后被提升为教授。他的质量控制一书获“戴明奖”、“日本 Keizai 新闻奖”和“工业标准化奖”。1971年,其质量控制教育项目获美国质量控制协会
6、“格兰特奖章”。1981年,他在纪念日本第1000个QC小组大会的演讲中,描述了他的工作是如何将他引入这一领域的。“我的初衷是想让基层工作人员最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控制,具体说是想教育在全国所有工厂工作的员工;但后来发现这样的要求过高了,因此,我想到首先对工厂里的领班或现场负责人员进行教育。”1968年,石川馨出版了一本为 QC 小组成员准备的非技术质量分析课本 质量控制指南,石川图,在他的学说中,石川馨强调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演示。他以促进质量工具如帕累托图和因果(石川或鱼骨)图用于优化质量改进而著称。石川馨认为因果图和其他工具一样都是帮助人们或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改进的工具。也因为如此,他主张公
7、开的小组讨论与绘制图表有同等的重要性。石川图表作为系统工具是有用的,可以用它查找、挑选和记录生产中质量变化的原因,也可以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条理。,统计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1891年,3月18日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新坎顿。191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1918年-1924年,西方电气公司工程师。1925年-1956年,贝尔试验室研究员,期间曾先后在伦敦大学、斯帝文理工学院、美国农业部研究生院和印度讲学。1931年出版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后被成为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1939
8、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一书,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大量文章。,哈特控制图,控制图又称为管制图。由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图使用后,管制图就一直成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在质量管理方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有控制界限的图,用来区分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偶然的还是系统的,可以提供系统原因存在的信息,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控制图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图,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中有关质量特性值的变化情况,看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再一类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图,主要用于发现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以预防产生不合格品。,
9、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全面质量控制之父、质量大师、全面质量控制的作者,1920年,阿曼德费根堡姆出生于纽约市。他 先后就读于联合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1951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工程博士学位。19421968 年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19581968 年任通用电气公司全球生产运作和质量控制主管。1992年费根堡姆入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他发展了全面质量控制 观点。1988年费根堡姆被美国商务部长任命为美国马尔康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项目的首届理事会成员。,费根堡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
10、有职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建立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费根堡姆在他的著作中强调当今全面的质量计划在组织和企业中是最有力的工具。要让质量计划发挥作用,组织管理者必须承担责任,这些责任包括让领导者作出承诺并为组织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1856年,3月20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出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1874年,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不久,因眼疾辍学。1875年,进入费城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当模具工和机工学徒。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维
11、尔钢铁公司工作。1881年,泰勒开始在米德维尔钢铁厂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为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1883年,通过业余学习,获得新泽西州霍肯博的史蒂文斯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位。1884年,担任米德维尔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同年结婚。1886年,加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1890年,离开米德维尔,到费城一家造纸业投资公司任总经理。1893年,辞去投资公司职务,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1895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发表计件工资制。1898年,与怀特(Munsell Wright)共同发明高速钢。1901年,离开伯利恒钢铁公司,不再同任何工业公司来往,只从事不收取报酬的管理咨询、写作和演讲
12、工作,推广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坏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1926年6月18日,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州的惠灵市。1952年任克罗斯莱公司
13、质量部初级技术员、质量工程师,并加入美国质量学会(ASQ)。1957年加入马丁玛瑞埃塔公司,分别任高级工程师和质量经理。1961年提出“零缺陷 Zero Defects”的概念。1965年任著名的TT公司质量总监,1968年升任ITT公司副总裁1975年担任ASQ总裁,因对质量运动的杰出贡献荣获ASQ的“爱德华奖”1979年出版惊世巨著质量免费奠定大师的地位,标志着质量管理学的诞生。1979年创立了PCA及克劳士比质量学院;1981年PCA设立“灯塔奖”。1984年出版质量无泪,成立“质量书苑”,启动“校友会”制度。2000年5月28日,由于四十年亲身经历的管理经验以及作为质量管理家的杰出贡献
14、,克劳士比先生荣获麦克菲里奖(W.M.McFeely)。2001年,克劳士比先生获美国质量界最高荣誉美国质量学会“ASQ 终身荣誉会员”。2002年,美国质量学会(ASQ)设立以克劳士比命名的“克劳士比奖章”以提携、表彰质量管理方面的优秀作家。,克劳士比品质改进的14个步骤,管理承诺品质改进小组测量品质成本品质知觉矫正活动零缺点计划员工教育零缺点工作天目标设定排除错误成因认可,表扬品质委员会全部重做一遍,四个基本信念,品质定义是符合要求。品质提升是预防错误发生而不是由检验得知。品质标准是零缺点。品质的测量就是品质的成本。,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197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进入麦
15、肯锡工作。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卓越公司”计划的工作。1982年,出版追求卓越一书,总结了卓越企业成功的8条法则,被评为“20世纪最顶级三本商业书籍”之一。1984年,开始建立“讨厌鬼营地”,意指与公司内主体结构组织大相径庭的创新小组,在商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1984年,出版渴望卓越一书,此书的关注重点在于专业性的个人领导的魅力。1987年,出版乱中取胜一书,书中包含了不少于45条让经理们遵循的主要规则,它为彼得斯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蓝图,也为彼得斯日后打算鼓励美国公司变革的事业奠定了基础。1992年,出版解放管理一书,在此书中,彼得斯鼓励、要求公司放弃等级阶层,接受灵活的、自由流动的组织结构,
16、以此形成庞大而高效率的公司网络结构。1994年,出版“哇!”的追求一书,此书被称为“当今乱世中每个人的指南针”。1997年,出版创新圈一书。2003年,出版重新想象一书。,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田口玄一(Genichi Taguchi),1891.3.18.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新坎顿。1917获得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1918-1924 西方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工程师。1925-1956 贝尔试验室研究员,期间曾先后在伦敦大学、斯帝文理工学院、美国农业部研究生院和印度讲学。1939 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质量分类。田口博
17、士将质量分为二类,第一类是顾客要的,这包括机能本身、外观、产品种类、售价等相关议题;第二类是顾客不要的,例如社会损失、失效、缺点、污染、机能变异等。田口方法。早期,田口发展其信号杂音比(Signal-to-Noise Ratio,SN比)应用在静态质量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接着,田口发展动态方法应用在目标值未知或是当目标值必须在某个范围内变动的情况。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公司普遍采用,并获得相当不错的绩效。,杰克韦尔奇,出生地:美国(马萨诸塞州萨兰姆市)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GE)塑胶事业部。1971年底,韦尔奇成为GE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理。1979年8月,成为通用公司副董事长。1981年4月,韦
18、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第八任董事长兼CEO。在韦尔奇执掌通用的21年中,GE公司的市值提高到40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新卿重夫,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博士对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一分钟更换模具体系要求我们在更换产品生产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换模具从而不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这一体系实际上就是JIT适时生产的前身。此外,新卿重夫还提出了源头检验体系,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企业本身延伸到了供应商。他认为,一个产品的质量并不仅仅取决于生产企业本身,还取决于外协厂家,如原材料、附件、配件的提供厂商等。,六西格玛管理,定义:寻求同时增
19、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企业的方式。六西格玛主要不是技术项目,而是管理项目。,道奇和罗米格,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休哈特以及道奇和罗米格通过研究,首先把数理统计引入到质量管理领域,他们相继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统计抽样检验原理和抽样表.人们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掌握规律,从而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标志着质量管理观念由事后检验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质量管理真正步入了系统科学的统计质量控制管理阶段.。,赤尾洋二和水野滋,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由日本质量管理大师赤尾洋二(Yoji Akao)和水野滋(Shigeru Mizuno)
20、提出,旨在时刻确保产品设计满足顾客需求和价值。QFD架构能够有效地将顾客的需求和主张(“顾客的声音”)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求,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赤尾洋二、水野滋以及其他一些日本质量管理专家已经开发了一系列QFD配套管理工具,使之成为质量管理和保证顾客满意度的综合系统。,张公绪,张公绪是我国著名质量统计专家,1953年,大学毕业的张公绪被分配到北京邮电大学工作,负责讲授运筹学,并在随后被国家派往邮电部从事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贡献: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即统计过程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质量管理专家张公绪首次提出的.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
21、控制图.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1982年,张公绪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质量诊断的新航向.此后,我国又提出“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多工序、多指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诊断问题.从此,SPC上升为SPD。,郎志正,郎志正生于1935年,无党派人士。现任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主席并荣获1WAPI终身荣誉奖、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79年开始结合工作实践着手写出一本50万字的质量控制方法与管理,这是国内最早的几本有影响的质量管理方面
22、的书籍之一。以此为基础,郎志正一方面参加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全国质量管理的推行活动。从1986年开始研究撰写服务质量相关书籍,开国内服务质量理论研究之先河。同时领导了我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外贸公司、第一家对外服务公司和物业、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以及税务等行政管理的ISO9000族标准的贯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开拓了现代服务业的许多新领域。,刘源张,刘源张,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原籍安徽六安县。1949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1954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确立了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思想体系。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开花结果”。刘源张对自己的思想、理论不只是在实践中尝试、验证,他更十分注意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企业接受和推行研究成果开创了多方面的应用。他在质量管理上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都被应用到不同学术领域和不同工作领域。为革新企业的班组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