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4352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食品质量管理.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1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及统计方法2 分层法和调查表法3 相关图法4 主次因素排列图法和因果图法直方图控制图法,1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及统计方法,1.1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数据是反映事物性质的一种量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一切用数据说话”。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按其性质基本上可以把它们分为2类: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1)计量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是指用测量工具可以连续测取的数据,即通常可以用测量工具具体测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数据。例如产品的长度、电压、重量、温度、时间、硬度等。,(2)计数值数据,计数值数据是不能连续取值的,只能以个数计算的数据,或者说即使使用

2、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值,而只能得到如0、1、2、3等整数的数据。如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件数,质量检测的项目数,疵点数,故障次数等,它们都是以整数出现,都属于计数值数据。一些难以用定量的数据可以用优劣值法、顺序值法、评分法等,使之转换成数据。,2数据的搜集,(1)搜集数据的目的1)掌握和了解生产、工作现状;2)分析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3)对工序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稳定,以便采取措施;4)调节生产条件,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状态;5)对一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验收。,(2)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一般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通过对子样进行测试,就可得到若干数据;通过对这些

3、数据的分析整理,便可判断出总体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有4种。,(2)数据收集的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就是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不做任何分组、排队,完全随意地抽取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通常采用抽签的方法或者随机数值表的方法取样。(2)分层随机取样:将整批产品按某些特征或条件(如原材料、操作者、作业班次分组(层)后,在各组(层)内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产品组成样本。,(2)数据收集的方法,(3)整群随机抽样:在1次随机抽样中,不是只抽1个产品,而是抽取若干个产品组成样本,如每次取1箱的产品等。(4)系统随机抽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按一定间隔从总体中抽取样品作为样本的抽样,这种方法适用

4、于流水线,多用于工序质量控制。,(3)数据收集的方法注意事项,1)目的要明确:目的不同,搜集的方法和过程不同,得到的数据也不一样;2)正确抽样:为了使抽到的子样具有代表性,应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3)足够的数量:对于每种统计方法所抽的子样应有最低的数量要求,数量过少不能反映总体的真实状况,过多会造成时间、人力、财力上的浪费;子样的大小与产品的均匀程度和批量的大小有关;,(3)数据收集的方法注意事项,4)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可靠科研假数据必然造成错误的判断,有害无益;5)搜集的数据要进行整理,按目的分层:把同一种生产条件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于统计方法的应用。6)注明搜集数据的条件:在搜集数据时

5、必须将抽样时间,抽样方式,抽样人测量方法等记录清楚。,1.3 数据的特征值,统计特征值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表示数据的集中位置,例如平均值,中位数等;另一类是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例如极差,标准偏差等;(1)平均值 平均值是将所有数据之和为分子,数据的总个数为分母的商。,1.3 数据的特征值,(2)中位数 中位数可以认为是平均值的近似值,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当有相同数值时应重复排列,取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据即为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取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平均值为中位数。1、2、3、4、5、6、7、8、9 52、4、6、8、10、12、14、16(8+10)/2=9,(3)极差R 极差是一组数

6、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级差虽能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但只利用了一组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2个数据,没有考虑到其他数据的影响程度。(4)标准偏差S 标准偏差是能够较准确地表示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特征值,用符号S表示,计算公式为,excel,1.4 产品质量的波动,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生产相同的产品,可得到波动的数据。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 人(man):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等;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原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法(method):加工工艺、工艺装备、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环境(environm

7、ent):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和清洁条件等;4M1E。,波动划分,波动划分为2大类:一类是正常波动;另一类是异常波动。(1)正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由偶然性、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波动。这些因素在技术上难以消除,经济上也不值得消除。如温度、电压等造成的。服从正态或一定的分布。,(2)异常波动,异常波动是由系统性原因造成的质量数据波动。如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设备故障,操作者违反工艺,计量仪器故障等,生产中如果出现这种状态,我们称它为不正常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异常波动是质量管理中不允许的波动。,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

8、异常波动。,15质量管理中的数理统计,(1)总体 又叫母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为一道工序或一批产品的特性值,就是总体。总体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一批产品的总体,它的数量是有限的总体;无限的总体:如总体为某工序,包括过去、现在和将要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提供无限个产品,是无限的总体。,(2)样本,样本又叫子样,它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或多个提供检验的单位产品。1.总体是无限的或包含数量很多的个体,全数检查不可能或工作量过大,费用很高,2.有的产品要检查某一质量特性必须进行破坏性试验。样本:一种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试和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个体的全体就叫样本。,(3)个体,(

9、3)个体 又叫样本单位或样品,是构成总体或样本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总体或样本中的每一个单位产品;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由几个组成。,(4)抽样、随机抽样,抽样: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的活动;为了使样本的质量特性数据具有总体的代表性,通常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在每次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所有的个体都有被抽取的同等机会的抽样方法叫随机抽样。随机抽样的方式很多,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取样,整群随机抽样和系统随机抽样。,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分层法,调查表法、散布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等,通常称为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这7

10、种方法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服务于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2.1 分层法,2.1 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原始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分层法的目的在于把搜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使它能够确切地反映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数据的差别尽可能大。通常按时间、操作人员、使用设备、原材料、加工方法、检测手段、环境条件等这样一些标志对数据进行分层。按照分析问题的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志进行分层,也可以同时采用若干标志对数据进行分层。在运用分层法时,重要的是要按照分

11、析问题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一个或若干个标志性数据进行分层。如果所选择的标志不恰当,就可能使分层结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反映客观事实。,2.2 调查表法,调查表又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它是用来记录、收集和积累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粗略分析的统计图表。由于它简便易用,直观清晰,所以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调查表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需要调查的项目不同而采用不同格式,常用的凋查表有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分布调查表、矩阵调查表等。,(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来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研究。,(2)缺陷位置调

12、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就是先画出产品平面示意图,把图面划分成若干小区域,并规定不同外观质量缺陷的表示符号。调查时,按照产品的缺陷位置在平面图的相应小区域内打记号,最后归纳统计记号,可以得出某一缺陷比较集中在哪一个部位上的规律,这就能为进一步调查或找出解决办法。,(3)质量分布调查表,根据已有的资料将某一特性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干个区间而制成表格对现场抽查质量数据加工整理找出其分布规律 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4)矩阵调查表,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它要求把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缺陷、问题以及数量。这种方法是通过多元思考,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13、,它主要用来寻找新产品开发方案,分析产生不合格品原因等。,3.相关图法,相关图也叫散布图法,是用来研究、判断2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2个有关系的变量常有2种不同的关系: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和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确定性函数关系是2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例如圆的周长C和圆的直径C之间的关系。,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是非确定性的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例如儿童的年龄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儿童体重(体质量)=(年龄2十7)(kg)我们把这种关系叫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可以借助统计技术来描述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散布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技术。,3.1 相关图的基本形式,相关图由1个纵

14、坐标、1个横坐标、很多散布的点子组成。运用相关图来判断各种因素和产品质量特性有无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当2个变量相关程度很大时,则找出它们的关系式,然后借助于这一关系式,只需观察其中一个变量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变量。还可以从控制一个变量,估计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如我们的标准曲线作图方法。,2相关图的作图方法,用一个酒厂的实例来说明相关图的作图步骤:(1)搜集数据 作相关图的数据一般应搜集30组以上,数据太少,相关就不太明显,因而会导致判断不准确,数据太多,计算的工作量又太大。(2)作图 画纵坐标和横坐标,做出散点图。,源数据及作图方法,作图方法,33 相关图的判断分析,相关图的判断分析方法有2种.

15、(1)对照典型图例法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有6种典型相关图图例,把画出的相关图与典型图例对照就可得出2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属哪一种相关的结论。强正相关,弱正相关,弱正相关,弱负相关,不相关和曲线相关。,6种典型相关图,负相关,(2)简单象限法,1)分别划1条与x、y轴平行的平行线,使得每条线左右两边的分布点相等或大致相等。2)分别计算4个象限所拥有的点,当1、3象限点数大于2、4象限点数时为正相关,小于为负相关。,(3)相关图法注意事项,1)应将不同性质的数据分层作图,否则将会导致不真实的判断结论。2)相关图相关性规律的适用范围一般局限于观测值数据的范围内,不能任意扩大相关判断范围标准曲线的线性

16、范围。3)相关图中出现的个别偏离分布趋势的异常点,应在查明原因后予以剔除。,4.1 主次因素排列图法,主次因素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Pareto,意大利经济学家),是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它是由2个纵坐标,1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1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它的基本图形见图25。,次要坐标轴作图方法,(1)排列图的作图法,1)搜集数据:搜集一定时期内的质量数据,按类整理加以分层、统计。2)作缺陷项目统计表:将缺陷项目、该缺陷项目出现的频数、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等画出统计表。3)绘制排列图:画横坐标,标出项目的等分刻度。画左纵坐标,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

17、)。确定原点和坐标的刻度比例,并标山相应数值。按频数画出每一项目的直方图形,并在上方标以相应的项目频数。画右纵坐标表示累计百分比。,画累计百分比折线,方法1:定累计百分比坐标的原点为0,并取任意坐标比例(即累计百分比的比例与频数坐标的比例无关);按各项目直方图形的延长线与累计百分比数值的水平线的各交点,用折线连接。,画累计百分比折线,方法2:累计百分比坐标以频数总数N的对应高度定为100,以各项目的直方高度为长度而截取的各点,用折线连接。标注必要的说明(排列图的名称、作图时间、绘制者及分析结论等),(2)排列图的分析,通常把问题分为3类,A类属于主要或关键问题,在累计百分比80%左右;B类属于

18、次要问题,在累计百分比80-90%范围,C类属于一般问题,在累计百分比90-100%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不可机械地按80%来确定主要问题,它只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则,给以一定的划分范围。A、B、C 3类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定。A类可以用划线、阴影线表示或直接标注。抓住A类关键项采取措施,将能很好地解决质量问题。,(3)绘制排列图注意事项,1)主要项目以1-2个为宜,过多就失去了画列图找主要问题的意义;如果出现主要项目过多的情况,就应考虑重新确定分层原则,再进行分层。2)其他项应放置在最后。3)图形应完整,注意避免机械地按80%划分主次问题。应该注明标题栏以及在图上标注总频数N、各坐

19、标点的百分比、各项目的频数、左右纵坐标的名称、计量单位等。,4)在采取措施后,为验证其实施效果,还应画新的排列图以进行比较。5)绘制排列图可以通过图形直观地找到主要问题。但当问题的项目较少、主次问题已十分明显时,也可以用统计表代替画图。6)为了更有效地分析问题和多方面采取措施,往往可以对1组数据采用不同的分层来绘制排列图。,42 因果图法,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产品质量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进一步寻找原因,问题的产生往往不是1种或2种原因影响的结果,而常常是多种复杂原因影响的结果。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中,找出其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往往比较困难,因果图就是能系统地分析和

20、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 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1)因果图的作图要点,1)首先应明确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和确定需要解决的质量特性,例如产品质量、质量成本、产量、销售量、工作质量等问题。2)召集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参加的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把每个人的分析意见都记录在图上。,(1)因果图的作图要点,3)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线,箭头指向右瑞,将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确定造成质量问题的大原因。影响产品质量一般有5大因素(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所以经常见到按5大因素分类的因果图。不同行业、不同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或选定因素,把大原因用箭头排列在主干线两侧。然后

21、围绕各大原因分析展开,按中、小原因及相互间原因-结果的关系,用长短不等的箭头线画在图上,逐级分析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4)讨论分析主要原因,把主要的、关键的原因分别用粗线或其他颜色的线标记出来,或者加上框框进行现场验证。5)记录必要的有关事项,如参加讨论的人员、绘制日期、绘制者以及其他可供参考查询的事项。,原材料,包装材料,环境,机器,方法,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4M1E),(2)因果图作图注意事项,1)要结合具体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边讨论边画图,避免确定的质量问题笼统不具体,或在一张因果图上包含几个问题,致使无法进行针对件的原因分析。2)原因分析要细到能采取措施,防止各原因之间层次不

22、清,因果关系颠倒,不同原因混淆。,3)讨论分析时应邀请有经验的工人、专业人员、领导参加。4)画法要规范,如箭头方向要由原因到结果。5)对关键原因采取措施后,应再用排列图检验其效果。,5 直方图,直方图是频率直方图的简称,是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法。将全部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距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该组距相应的频数为高,按比例而构成的若干矩形,即为直方图,其基本形式见图2-10。,全部数据按顺序分成若干间距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该组距相应的频数为高,按比例而构成的若干矩形,使用直方图的优点和用途:,1)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

23、特性值的分布状态,以便掌握产品质量分布情况;2)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3)对总体进行推断,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4)掌握工序能力,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等。,51直方图的画法,3大步骤:作频数分布表画直方图进行有关计算。(1)作频数分布表 频数就是出现的次数,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组排列,反映各组频数的统计表,称为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可以把大量的原始数据综合起来,以比较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示分布的状况,并为作图提供依据。,直方图具体作法,1)搜集数据:将搜集到的数据填入数据表。作直方图的数据要大干50,否则反映分布的误差太大。2)计算极差R:R=Xmax-Xmin3)进行分组:组数(k)的确定要

24、适当,组数太少会掩盖各组内的变化情况,引起较大的计算误差,组数太多则会造成各组的高度参差不齐,影响数据分布规律的明显性,反而难以看清分布的状况,而且计算工作量大。,参考组数选用表,组数的确定优先参考组数选用表,见表2-11。,51直方图的画法,4)确定组距h:h=R/k5)确定各组界限为避免数据值与组的边界值重合,组的边界值单位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并取数值为5;例如个位数1取0.5;小数1位数(0.1)取0.05,小数2位数(0.01)取0.005。分组的范围应能把数据表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在内。,(1)作频数分布表,第一组的下限为:最小值-最小测量值/2第一组上界限值为下界限值加上组距.

25、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一组的上界限值加上组距是第二组的上界限值,照此类推,定出各组的组界。6)编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的表头设计应包含组顺序号、各组频数值等。,(2)画直方图,1)先画纵坐标,再画横坐标。纵坐标表示频数,定纵坐标刻度时,考虑的原则是把频数中最大值定在适当的高度;频数最大27,将高度定为30,原点为0,均匀标出中间各值。2)横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定横坐标刻度时要同时考虑最大、最小值及规格范围都应含在坐标值内。3)以组距为底,频数为高,画山各组的直方图形。4)在图上标图名,记入搜集数据的时间和其他必要的记录。,5.2 直方图的观察分析,直方图能够比较形象、直观地反

26、映产品质量的分布状况。观察的方法是,对图形的形状进行观察,对照规格标准进行比较。(1)对照直方图形进行观察 直方图绘制后,通过对其图形形状分析可判断总体(生产过程)是正常或异常,进而采取措施保持稳定或寻找异常的原因。常见的直方图典型形状(图2-12)有以下几种:,1)正常型直方图典型形状,1)正常型:又称对称型。它的特点是中间有一个峰两边低,且左右基本对称,这说明工序处于稳定状态。,2)孤岛型,2)孤岛型:在主分布图形之两侧山现小的直方形,形如孤岛,揭示:短时间内有异常因素在起作用,使加工条件起了变化。例如原料混杂、操作疏忽,短时间内有不熟练的工人替班或测量有误等。,3)偏向型,3)偏向型:直

27、方形的顶峰偏向一侧,所以也叫偏坡形,有偏左和偏右之分。计量值只控制一侧界限时,常出现此形状。有时也因加工习惯造成这样的分布。,4)双峰型直方图典型形状,4)双峰型:这是由于把来白2个总体的数据混在一起作图所致。如把不同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2批产品混为一批。这种情况应分别作图后再进行分析。,5)平顶型,5)平顶型:直方图没有突出的顶峰,往往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有缓慢变化的因素在起作用所造成的。例如机具磨损、操作者疲劳等,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控制该因素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水平下。,6)锯齿型,6)锯齿型:直方图出现参差不齐,但图形整体看起来还是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基本对称。造成这

28、种情况不是生产上的问题,主要是分组过多,或测量仪器精度不够,读数有误等原因所致。,直方图分析比较,(2)对照规格标准进行分析比较 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直方图为正常型),还需要进步将直方图与规格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工序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度。常见的典型直方图有以下几种(图213):图中B是实际尺寸分布范围,T是规格标准范围。,常见的典型直方图,1)理想型,1)理想型:B在T的中间,平均值也正好与规格中心重合,实际尺寸分布的两边距规格界限有一定余量,约为T/8,见图2-13。,2)偏向型,2)偏向型:虽然分布布范围落在规格界限之内,但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故有超差的可能,说明控制有倾向性。,3)无富

29、余型,3)无富余型:分布虽然落在规格范围之内,但完全没有余量,一不小心就会超差。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分布的范围。,4)能力富余型,4)能力富余型:这种图形说明质量过分满足标准的要求,虽然不出现不合格品,但属于过剩质量,很不经济。除特殊精度要求外,可以考虑改变工艺、放松加工精度或缩小规格范围;或减少检验频次,以有利于降低成本。,5)能力不足型:实际分布尺寸的范围太大,造成超差,这是由于质最波动太大,工序能力不足,出现了一定量不合格品,应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措施,缩小分布范围。,6)陡壁型,6)陡壁型:这是工序控制不好,造成了超差或废品。但在作图时,数据中巳剔除了不合格品,所以应该没有超出规格线外的直

30、方部分。,53直方图的定量描述,画出的直方图比较典型可以作出判断。画出来的图形不典型 生产条件变化不太大,画出的图形较相似 从外形上难以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直方图的定量描述容易得出结论。,哪个更好?,(3)直方图的定量表示,定量表示直方图的主要统计特性值(参数)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直方图中。平均值表示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它与规格中心M越靠近越好。直方图中,标准偏差S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S越大图形越“胖”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大 产品加工精度趣差。,5.5 绘制直方图注意事项,1)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导致产生较大的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统计的意义,一般样本数应不少于50个。2)分组数组数k选得偏大或

31、偏小,都会造成对分布状态的判断有误。,5.5 绘制直方图注意事项,3)直方图数据类型一般适用于计量值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适用于计数值数据,这要依绘制直方图的目的而定;4)图形附属信息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公差范围线,平均值X的位置(用点划线表示),X不能与公差中心位置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X,S,等数值。,质量分布调查表与直方图的区别,从表格形式看,2表相似;不同之处质量分布调查表是根据以往资料首先划分区间范围,然后制成表格,以供现场调查记录数据;直方图频数分布表则是首先收集数据,再适当划分曲间,然后制成图表,以供分析现场质量分布状况。,6 控制图法,控制图是通过图形

32、的方法,显示生产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质量波动,并分析和判断它是由于偶然性原因还是由于系统性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波动,从而提醒人们及时作出正确的对策,消除系统性原因的影响,保持工序处于稳定状态而进行动态控制的统计方法。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线的图。,6.1控制图的原理,当生产条件正常、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时,生产过程只有偶然性原因起作用,产品总体的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可知,质量指标值落在3范围内的概率约为997%,落在3以外的概率只有0.3。按照小概率事件原理,在一次实践中超出3范围的小概率事件几乎是不会发牛的,若发生了,

33、则说明工序已不稳定,生产过程中一定有系统原因在起作用。这时提醒我们应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工序恢复到稳定控制状态。,6.2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纵坐标为质量特性值,横坐标为抽样时间或样本序号。图上有3条线:上面1条虚线叫上控制界限线(简称上控制线),用符号UCL表示;中间1条实线叫中心线,用符号CL表示;下面1条虚线叫下控制界限线(简称下控制线),用符号LCL表示;,上控制线-UCL;中心线-CL;下控制线-LCL;,这3条线是通过搜集过去在生产稳定状态下某段时间的数据计算出来的。使用时,定时抽取样本,把所测得的质量特性数据用点子一一描在图上。根据点子是否超越上、下控制线和点子排列情况来判断生产

34、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的控制状态。,6.3 控制图的种类,(1)按统计计量分类 即按测量定值性质的不同,控制图大致可分为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值控制图2大类。(2)按照用途分 按用途的不同,控制图也可以分为2类:,(2)按照用途分类,1)分析用控制图用全数连续取样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而分析、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利用控制图发现异常,通过分层等方法,找出不稳定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按照用途分类(2),2)控制(管理)用控制图按程序规定的取样方法获得数据,通过打点观察,控制异常原因的出现。当点子分布出现异常,说明工序质量不稳定,找出原因,及时消除异常影响因素,使工序恢复到正常的控制状态。,2

35、种错误,进行统计推断会产生2种错误。第一类错误:将正常判为异常-虚报警将正常判为异常,即工序本来并没有发生异常,只是由于偶然性原因的影响使质量波动过大而超过了界限线,而我们却把它判为存在系统性原因造成工序异常,从而因“虚报警”给生产造成损失;,第二类错误:将异常判为正常-漏报警,即工序虽然已经存在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但因某种原因,质量波动并没有超过界限线,因此认为生产仍旧处于控制状态而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这样由于“漏报警”而导致产生大量不合格品,因而给生产造成损失。,平衡处理,放宽控制界限线范围可以减少犯第一类错误的机会,会增加犯第二类错误的可能;压缩控制界限线范围可以减少犯第二类错误的机会,会增加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控制界限线范围的确定以两类错误的综合总损失最小为原则。3方法确定的控制图控制界限线被认为是最经济合理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