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44790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探索,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周积昀 2005109海口,内容提要走向深化的校本研训应该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学校研训如何进入纵向可持续发展空间?如何让教师从根本上动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总的策略是分层次系统化,形成逐步走向深入的研训系统。最基本的要点是要抓住问题,跟进解决,提倡跟进、跟进、再跟进,将问题研究进行到底。根本出路是:教师化、问题化、特色化。要点是突出我们的特长:叙事、行动、诊断关键词分层次 系统化 跟进 教师化 问题化 特色化 叙事方式,一、深化校本研训的总策略:分层、系统,1、立足校本,分层研究 找问题,找自己看得见的、感兴趣的、能解决的问题,让自己的长处更长。不同人

2、研究解决不同问题,获得不同发展。(1)建立一个能力与现实需要、条件的二维思考空间。(2)寻找现实能力与需要、条件的结合点,按现时可以和必须解决的、现时必须解决但无力解决的、涉及将来学校和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特色问题等,分出层次。(3)整合力量,调动资源,有效地开展研究和培训,明确哪些问题靠自力更生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外援,哪些问题需要创造条件分步达成解决,还有哪些问题建立在子问题研究解决的基础之上。2、落实措施,系统推进在战略上,先易后难,轻急缓重有序深入,逐个逐行解决前行。在战术上,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实际上,校本研训就是把研训重心下移。学校要建立理性的、适合学校层面、有效的的研训工作系统

3、,大处着眼,整体思考,系统化推进。,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海口25小周萍课堂中少不了师生间言语和非言语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其实很微妙,是师与生之间知识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它能使师生间水乳交融,也可能造成水火不容的后果。这个男孩子,我真的不想管他了。他个子不高,长得很“虎实”,看起来是个乖巧的孩子,可实际上没有一节课不做小动作,任何东西在他手里都可以成为玩具,玩得不亦乐乎。这不,这节课要听写词语,别的孩子都忙着看“最后几眼”,可他却用一个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大块泡沫,还有一卷透明胶在搞“发明创造”!我径自走到他身边,伸手拿走了他的“玩具”,我没有说话,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我觉得这一眼很有分量

4、(自我,感觉),他呢?也默默地回看,眼神中没有害怕更没有愧疚,有的只是漠然和对他的“玩具”的不舍,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吧。开始听写后不久,他又一次拿出了“新式武器”,一把三角尺,当成枪的样子,趁自己写完词语的间歇不断瞄准前后左右的同学。我愤怒了,看来“宽容”并不能感动所有人,我疾步冲到他身边,劈手夺下他的尺子,厉声说:“你再在课堂上拿出这些东西,我就没收,不还你了!”开头,在我夺走他的尺子时,他愣住了,可很快,他的眼神露出了不屑,还撇了撇嘴,真没想到,才四年级,十岁左右的孩子,“脸皮”竟然这么厚,我有点灰心,真不想管他了。听写在继续,孩子们都有些疲惫了,机械地重复做一件事四十分钟,别说是孩子

5、,就是大人也会烦的,在我正准备做出调整时,看到他天哪这次更过分又变出一个更加新式的“武器”一把三角尺在中间,前方是一根筷子,后面一支笔,,中间用透明胶牢牢把三者固定在一起,说实话,还真像一个战斗机。我边读词边走向他,很多孩子敏感地抬头看着我,怎么办?怎么办?我把书翻到要听写的那课虎门销烟,看到了第一个词咆哮,这真是我此刻最想做的事,我站在他的身边,对孩子们说:“看,他在一节课上第三次做小动作了,前两次老师都原谅了他,可他一点儿也不感动,作为老师,我真的想向他大声地”我还没有说完,孩子们已经兴奋喊出来:“咆哮!”(孩子们对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很熟)“好,写吧!”学生很快写好了。我继续说:“你们猜老

6、师会怎么做?”“收缴!”(哈哈,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棒!),学生写“收缴”。“那收缴后该做什么?”“销毁!”(学生继续写,但很激动,很活跃。),“老师要销毁他的发明了,他一定不舍得,便过来和老师争辩,大家看到这种情景,都围了过来,直至围得”“水泄不通!”(学生写)“他看到这么多人围过来,就更加怎样?”“嚣张!”(学生写)“同学们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就纷纷责备他,他认为大家的责备是对他的”“欺侮!”(学生写)“便不愿意再到学校里来,他的爸爸妈妈请周老师去做他的工作,我就怎样去了他家?”“应邀!”(学生写)“老师来到他家,和他进行了长谈,他知道自己勤动手,会创造是可贵的,但在课堂上去做

7、,不仅耽误了自己学习还影响了别人,以后都在课间和课外坚持搞发明创造,后来,他终于发明出一种造福人类的物品,结果他成了一位什么样的发明家?”“震惊中外。”(学生写),生词听写好了,先看看他,早已激动得小脸通红,抑制不住地笑着,其他孩子也频频向他回头,羡慕地看着他,刚才课堂上的疲惫倦怠的气氛以一扫而光,我们便一鼓作气听写完其它生词。几次注意到他,都发现他坐姿端正,写得也认真,写完后充满自信地看着我,等待着。下课后,我轻快地向办公室走去,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周老师,等一等!”只见他高高举着一支红笔递给我,说:“老师,这支笔,送给你改作业。”“好孩子,谢谢你!”我欣然接受了,我知道我同时接受的还有他对

8、我的教育的认可。这仅仅是天天重复的教育环节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开头我想运用的是非言语行为的威慑力,但没有效果,并不是这种方法行不通,我知道,对于初犯某种错误的学生,它的效果很显著;紧接着我想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使其了解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但疾言厉色的效果也不似预想中的理想,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反作用,让他们产生了反感情绪,胆小的学生可能会稍加收敛,但更多的是使他们和教师的距离越拉越远。这一次,我绕开了矛盾的焦点,在言语上表面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实际的效果却远不只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对学生,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多一次尝试就多一次品尝成功的可能。,(注:加点的词语是生词。)文章评论回复:不管怎样,都

9、不能放弃,2005年1月14日 12:44:12,郑绪国周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艺术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你教到的孩子,真是三生有幸。回复: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2005年1月14日 12:58:35,陈文敬这是情感艺术与教学艺术交融的精彩课堂。回复: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2005年1月14日 13:04:03,小语铁哥们呵呵,这应该可以叫课程资源开发吧,或者叫课堂生成吧。有意思,有意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靠灵机一动?否!靠课程开发观念?否!靠教师的语言机敏程度。,机敏程度怎样来?靠教师的底蕴和学养。有了语言这方面的修养,扫一眼,就知道可用哪些词。一转头,就知道可以把哪些词串起来。没

10、有这个修养,就没有这个机智,就没有这个片段,就没有这个精彩,就没有这个开心。教师的开心,语文教师的开心,就是这样来的。对吗回复: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2005年1月14日 13:21:19,任斌强 因势利导,变逆为顺,充分展示了周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灵感。我想,这首先来自于老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独到的见解,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心理有深刻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关键源于教师博大的人文情怀。回复: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2005年1月14日 21:10:37,周萍一不小心就得到诸位专家的夸奖,乐!小孩儿似的开心,这个周末真不错,回复: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2005年1月15日 10:21:07,duanqi

11、ng周萍,很有一点苏格拉底风格!为什么不到我们技术课程里来啊?回复: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2005年1月15日 22:35:42,周积昀毛主席教导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你的课例教导我:坚持必须与智慧同行,才能有真正的胜利。,二、深化校本研训的基本点:跟进、跟进、再跟进,1、抓具体问题,将研训进行到底 解校本研训走向深化之“结”,我有一剂基本的药方:跟进、跟进、再跟进,其“药引”则是:信心、耐心、静心、潜心。把问题切小一点,“文火煎煮”。新课程提倡学习的过程,校本研训,过程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提倡在研训过程中学会校本研训。2、校本研训三态:发现、生成、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

12、校本研训中是等高的3、跟进研究,跟进问题我们既要对问题本身反思,又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无奈(http:/10:24,周萍,297 字,36/223,原创|引用今天的电脑课由我上,雄心勃勃带学生来到电脑教室,准备把博客介绍给他们,让他们看看自己熟悉的老师的”大作”.今天的电脑课由我上,雄心勃勃带学生来到电脑教室,准备把博客介绍给他们,让他们看看自己熟悉的老师的”大作”.在我的电脑控制之下,学生勉强读了几行就显出了不耐烦,便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能自由选择地阅读,过了几分钟,我下去巡视一圈,除了7、8个学生仍然在博客上浏览外,大部分津津有味地开始了人机活动,有的在QQ上大聊特聊,有的已经开

13、始了激烈的电脑游戏,有的比较机敏,见我过来,迅捷地把屏幕换回博客,唉!好无奈,虽然理解他们,但这么没有自控能力,这么不给我面子,也难怪,六年级的孩子本身有自己的主见,我才教了他们4天半,他们怎会考虑到我的感受而放弃在他们眼中如此有趣的聊天和游戏呢?文章评论老师,对不起,2005-03-04 10:37,蔡雅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该这样.,评:无奈,2005-03-04 10:41,不知道那也是电脑的诱惑我们班的学生(除本人外)都和电脑隔离了很久对电脑一无所知一看到有上网的机会谁会不珍惜呢?当然我们也非常后悔评:无奈,2005-03-04 10:43,吴芷惠老师我们错了!555555555555

14、555-评:无奈,2005-03-04 10:45,不知道-_-|评:无奈,2005-03-04 10:47,麦秋洁 老师您的无奈让我感到了愧疚.之所以我愧疚是因为我已经知道你的内心感受了.我想:您的文章一定回让我们六(8)班的同学知道您的感受的.,评:无奈,2005-03-04 10:48,孙元隆周老师,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不应该这样。SORRY,老师,我们深感歉意。5555555555 TOT评:无奈,2005-03-04 10:48,柯思雁 我也觉得很伤感,因为我对此无能为力。我们班是一个奇迹,无法突破的奇迹,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没办法评:无奈,2005-03-04 10:48,形知了评:

15、无奈,2005-03-04 10:48,不知道有宣传当然万事成评:无奈,2005-03-04 10:49,林锦如老师,你不要有无奈.评:无奈,2005-03-04 10:51,不知道老师给的只是一个教训何必当成天灾呢?,评:无奈,2005-03-04 10:52,黄基宏因为电脑使我们陶醉,我们有个坏毛病:一陶醉会把什麽都忘了。我们对你说:对不起!评:无奈,2005-03-04 10:53,不知道有事没事加偶QQ324003110评:无奈,2005-03-04 10:54,心中的永恒 如果有来生,让我重选班级,我还是要选六(8)班。因为在我心目中,它永远是最特别、最美丽、最多彩的!评:无奈,20

16、05-03-04 10:55,不知道呵呵当然我玩电脑有时也忘了吃饭嘻嘻-评:无奈,2005-03-04 10:55,王八蛋是我老师你好,你辛苦了可是我们班是可爱是温柔的,评:无奈,2005-03-04 10:58,王卉老师,对不起。可能是电脑的诱惑太大了吧!在此我向班里的所有同学向您说一千一万一亿个对不起!王卉!评:无奈,2005-03-04 10:59,柯思雁 老师不该有太多的无奈,因为,今天上午也许是某些同学一个星期中最快乐的时刻了评:无奈,2005-03-04 11:00,不知道言之有理同意.评:无奈,2005-03-04 11:00,麦秋洁 老师您的作文让我体会到了您无奈的心酸,让我知

17、道您的疲倦,让我尝到您的付出之汗.无奈,无奈好一个可以让您的学生们体会到您心酸的题!评:无奈,2005-03-04 11:00,李潇没办法,让您感到无奈,的确是太抱欠。,评:无奈,2005-03-04 11:01,only 不知道是林升腾评:无奈,2005-03-04 11:01,不知道嘻对兄弟要忠对同学要善兄对死党要儀羲对学习要勤弟重色轻友恨背叛兄弟死宣评:无奈,2005-03-04 11:03,周X我们都爱玩,家长早在开学前就把我给“严禁”抱歉,我班里的同学部分有些“粗神经”柯某说得也对抱歉!评:无奈,2005-03-04 11:04,不知道对兄弟要忠对同学要善兄对死党要儀羲对学习要勤弟重

18、色轻友恨背叛兄弟死宣评:无奈,2005-03-04 11:04,我是小胖丁我们是都是苯蛋!卉,评:无奈,2005-03-04 13:58,蒋敦杰 没有无奈就用不着学校和老师,用不着中小学教育12年。没有无奈就没有生活的灿烂,教育的价值、职业的精彩。象春的生机来自冬的酝酿,秋的收获来自春的播种,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山穷水尽的无奈到柳暗花明的成功。看看你的无奈引来26位学生马上跟进你的博客,真诚的表白,懂事的劝慰,醒悟的自责,天真的调侃,就看到教育的积奠,无奈的化解,生命的可爱,孩子的发展。多么好的学生,多么好的老师,诗一般的课堂,梦一般的教育,周萍你幸福,别无奈。评:无奈,2005-03-0

19、4 20:15,不知道我们吵闹只是一时兴奋没有想到后果伤了老师您的心身为学生的我感到无比的愧疚评:无奈,2005-03-05 10:29,冰凉果果我不想说对不起,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老师你为什么一定要占用我们的时间呢?,评:无奈,2005-03-05 19:42,快乐天使老师您别难过了!我知道您的心里不快乐,我是一个快乐天使,我希望给您带来快乐!评:无奈,2005-03-05 22:44,不知道如果老师让我自由的玩电脑那我门还有空看老师的文章吗?那节电脑课本来上不了可能老师为了你们费了好大一番力气而且还多上的一节难道我们就这样对老师?你们玩电脑的时间是老师给你们的,你们更应该听老师,老师占这

20、么点时间难道就那么让你们生气吗?,评:无奈,2005-03-06 00:49,周积昀教育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心灵的交换。学生的文采应该是心灵的染色结果。而且,先有心灵的色彩才有物化的文采。我想起了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三维的结合点在哪?这里恐怕给出了一个答案。当然,学生的这种“个性”,那个“文采”也与过去的训练与积累相关,毕竟,教育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课堂的精彩一半是生成,一半是习惯的积累。评:无奈,2005-03-06 21:55,任斌强我为学生真诚的心语而感动更为学生鲜活的表述所折服真的,你是成功的,更是幸福的!评:无奈,2005-03-10 16:31,郑冬梅六(8)班确实是个奇迹,总是让人

21、欢喜让人忧!还是班长说得好。老师相信六(8)班会因为这一奇迹而更精彩!评:无奈,2005-03-12 09:47,不知道谢谢郑老师的赞扬我们以后一定不会在让老师伤心的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天堂评:无奈,2005-03-28 19:06,不知道老师在让同学读自己的作文时我希望要经过本人的同意再读要不这样都很不满,2005-03-10 23:52,周萍,1132 字,6/92,原创|引用我知道教育有时确实需要“突发奇想”,不过在实际操作前教师确实该反复问问自己:“你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学生的反映会是怎样的?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提前该做怎样的准备?”星期一在培训院组织的“课改反思总

22、结座谈会”上遇到蒋院长,谈到博客上的无奈,蒋院长中肯地向我质疑:“你考虑过无奈产生的原因吗?你带学生上博客的动机是什么?事先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反映和需求?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提前做过相应的指导吗?”一连串的问题因时间的仓促令我无法静静思考,几天了,我一直在考虑:对呀,作为一个教育的直接操作者,是否对于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都能做如此细致的思考和预设?回忆那天带学生去电脑室上博客,我最直接的动机是增进学生对网络的了解,想把他们从游戏和聊天的狭隘兴趣中拉出来,同时帮助学生搭建一个与老师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的反映,我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会如我一样迷恋上博客,胜于迷恋游戏和聊天。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忽

23、略了上博客前的介绍和引导,现在想来,无奈的产生不仅仅在于学生,自己的教学预设和教学准备不足也是无法推卸的原因。再来分析“无奈的逆转”,它的成功是因为我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用文字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学生被感动的因素大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权且叫做错误吧!)他们没有想到老师是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他们的“,非法行为”,而不是大发雷霆或逐出电脑室加以警戒,虽然在留言中有不满于我的做法,认为是我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权利,但其他学生的回应说明大多数还是明白了我的用意和苦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不满,他们还是把能在休假时使用电脑的有限时间用来上了博客,说明这次的教学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也为学生能把自己

24、的想法直言相告,这种信任的建立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学生在不断成长,有些道理会在成长中不言自寓,但有时对学生有偏差的想法又不能坐视不理,所以对于那个留言学生的看法,我还是在班里提了出来,让大家各抒己见,在这之前,我先特别感谢了这位同学对博客的关注和对我的信任,而没有对他的意见发表任何见解,学生是善解人意的,那天的发言是前所未有的激烈,最后以“有些事情特别是对我们有益的事不是一开始就会吸引我们,但当你尝试着更多地接触它,了解它,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了。”而告终,而我也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爱之适之以害之,很多事会让大家开心但不一定有好处,教师有时就得做个不受欢迎的使者,规劝、引导是我们的职责,否则教

25、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了。”这次的教学行为究其原因是我一时的教学“灵感”,没想到引发了这么多的“后遗症”,一一诊治费时不少,特别是今天读到蒋院长的我看一分钟老师,我很惴惴,我是否耽误了学生的太多的一分钟?我知道教育有时确实需要“突发奇想”,不过在实际操作前教师确实该反复问问自己:“你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学生的反映会是怎样的?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提前该做怎样的准备?”,文章评论评:无奈的诱因、对策和反思,2005-03-11 00:25,周积昀问了一系列优质问题,是值得思考!值得好好好好地思考!似乎又回到一个曾经很热门的话题:精彩能否预约?上课之前是要准备的,也应该预设。所谓胸

26、有成竹。我想起了体育比赛,真正精彩的比赛,也是有预设的,否则非输不可。但真正的比赛进行时,最关键的是熟能生巧的创造专用词叫临场发挥这是高手与庸才的差距。昨天看电视,说的是一句军事术语:准备最充分的战役,往往是失败的,因为准备的充分而失去了战机准备的度,需要的是平衡的艺术。回到教学,其实,关注细节瞬间,也许有遗憾,但也许更精彩。我的观点:充分准备(大准备: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小准备:课堂教学),适度预设,把握瞬间,创造精彩。评:无奈的诱因、对策和反思,2005-03-12 09:52,不知道老师不要自责了您也是为了我们开开眼戒的啊我们不会放松学习的评:无奈的诱因、对策和反思,2005-03-12

27、22:16,不知道当然我们也希望经常上电脑课,评:无奈的诱因、对策和反思,2005-03-26 19:11,5412ghgdsvhhz周老师您写的真好。林小昀评:无奈的诱因、对策和反思,2005-04-02 12:24,林小昀周老师我上次考不好是因为我粗心大一我一后不出这样的了相信我好吗?感:,2005-04-02 23:09,炎灵 好剑是好钢磨出来的,好钢是烈火炼成的,我们之所以被当做废铁是应为我们还没经过烈火的考验。在经过了烈火之后我们将是一把让一切人闻风丧胆的好剑。.同学们努力吧,三、深化校本研训的根本出路:教师化、问题化、特色化,1、教师化一方面考虑校本研训是否真正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

28、怀,是否反映教师的实际,是否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制度保障需求。,宽厚心田:生命快乐生长的地方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表现,源于教师的心理状态。其实,在教育中,微笑比吹鼻子瞪眼有效,理解的行动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宽容比声撕力竭的禁令有效。教师有宽厚的心田,则学生的生命就会有更加快乐的生长。教师微笑了、理解了、宽容了,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教师快乐、学生也快乐,对健康有利;二是节省“口水”,保护嗓子,又放大教育效果。何乐不为?以例为证:上午第三节课,学完课文,我安排了课堂作业。同学们专注练习,笔走龙蛇,沙沙作响地疾书,教室里寂静得让人兴奋。我在讲台上仔细欣赏着孩子们的写字、思考的姿势,心里涌

29、起由衷的欣慰,喜滋滋的。我明白,自己又在享受学生认真的快乐了。我轻快地穿梭在学生之间,情不自禁,一会儿轻抚这个的头,一会儿轻拍那个的臂,一会儿扶扶学生的笔。他们于是抬起头冲我一笑,又埋入学习。每当这时,我觉得孩子们最可爱。但当我走到教室最后一排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却把的好心情搅了。原来小符同学正一边写字一边偷偷从抽屉里拿东西吃。瞧他的嘴还在蠕动,我的那个气哟他突然觉察到什么,抬头看我,一脸的尴尬,脸刹时沉下来,接着脸色由红转青。我走到他跟前。他更慌张了,双手胡乱在抽屉里摸索,一脸的茫然。这小家伙,坏了我的情绪,上课竟然吃东西,何况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做题的当头,还是在我享受快乐的时候。真是大煞风景

30、!我这气顶脑门,思绪飞转:我该怎么办?罚站?没收他的东西?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这样做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也会让小符失面子。看着他那恐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过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上了三节课,肚子一定饿了。这一想,则心理顿时释然。于是,我凑近他,在他耳边轻声问道:“饿了?好吃吗?”他点点头。“老师也饿了。”我说,他立刻从抽屉里抓出零食,原来是旺仔小馒头。他请我吃。我没接,让他放好:“老师在上课,,不能吃东西,下课后你拿到办公室让老师尝尝,好吗?”他点点头,但此刻脸上已挂满了笑容。一场看来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么静悄悄地结束了。他不再吃东西,而是更专心地做题,一直到下课。课后,他果真把他的

31、小馒头带来给我吃。我们边吃边聊,分明,我听到心与心扣击的回声。这声音具有穿透一切的能量。从此,这位学生上课不再吃零食,有什么好吃的小玩意,总要在下课后给我一尝,我们幸福地分享那份彼此意会的快乐。回放这个“事件”,让我深思两个问题:1、教师在学生心里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在某些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母夜叉,是警察,是上帝。这是由于教师过严、过激、过高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导致教师形象在学生心里的扭曲。于是,在学生中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罚,罚,罚,教师的法;考,考,考,教师的宝。”教师严厉有加,微笑短缺。师生间于是有了心理鸿沟。有老师相信,靠喝斥、训斥,甚至体罚能树立起“威信”,能维持秩序,能填平这个鸿沟

32、。但我觉得这种由暴力构造的“威信”,没有根植于心灵的沃土,缺乏良好情感的滋润,没有照耀学生灵魂苍穹的阳光,缺钙,无生命力。不过是在学生恐惧和游散灵魂废墟上游荡的“淫威”,是飘摇于师生心理鸿沟间的云烟,是虚无的,甚至是有害的。这样的教师形象,于教育极其不利。学会与学生友好共处,其实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和朋友,以智慧、包容、理解、鼓励、快乐心情为基本材料,建构宽厚仁慈之心,宽严有度,刚中有柔,肥沃心田,让生命根植,从而培育出学生旺盛的生命力。2、教师心理状态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教育信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其实,我认为,爱和兴

33、趣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幸福与快乐。说实话,有时,面对调皮生、学困生我们当教师的也很无奈,也很烦恼。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学生调皮与学困,有时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因此,如果一定要面对,,何不快乐地面对,有时,精彩出现在无奈的那一头。我主张,老师应该放大心眼,敞开胸怀,真诚接纳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这样,学生会受到感化,就会信服我们。试想,如果我们天天保持端正的座姿,坐上6节课的时间,感受会怎样?有时我觉得我们的小学生够听话、够乖的了,任意老师如何训斥,很少跟老师顶嘴,也不记老师的仇,一会儿就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可爱之处。调整心态,多替孩子想一点,我们会收获孩子的真诚和真心,也会收

34、获一份快乐“保健卡”。我想,同一件事,以不同的心态去对待,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面对学生,教师放大心眼,调整心态是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关键。文章评论引用通告,2005-01-24 02:26,TrackBack来自 的文章引用了本文。评:宽厚心田:生命快乐生长的地方,2005-01-24 13:45,邢益宝有机会,干吗不让学生开心?有机会,干吗不让自己也开心?学生们太苦了,老师们也太苦了,有机会,开心就好。评:宽厚心田:生命快乐生长的地方,2005-01-25 01:43,周积昀换位,我们可以预约精彩。宽容,使老师更美丽。教师是人,别扮神。是人,就要用人的智慧和情感引领真诚,是人,就应该让学生像人

35、一样生长。教育应该是使别人幸福,也让自己更幸福的职业。当自己不快乐,不幸福时,读一读我们自己的行为,读一读像这样的案例。,2、问题化 把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实践,变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并有计划、序列性、及时地和系统地解决之。这里,应落实两条主线:一是自上而下,由专业人员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提出一般性的、基本的问题,并引领教师在研训中关注、反思、研究和解决。自上而下,解决的是高屋建瓴,落实研训政策和要求,提升研训层次的问题。另一条主线则是自下而上,由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生成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教师提出问题,横向上同伴互助,纵向上,自下而上层层落实专业支持、专业引领,构成网式格局

36、。这里,三支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要建立省一级学科带头人队伍,组织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充分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成为学科专家。其次,是市(县)一级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的教研培训专业主体力量。第三,在学校,抓好学科组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有效的研训团队。,请别高谈阔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农垦直属一小王琴玉()星期三,校长把五二班的大约400本日记带到加来师范,给他所带的2000届的大专班的学生做交流和点评。星期四的晚上,校长从加来师范带回了日记本。据说400多本日记上密密麻麻地都写满了评语。当日记发到每个人的手上时,我看到的是从来没有见到的一副景象。兴奋和惊讶写满了每张小脸,于是我很想

37、让大家静下来仔细欣赏一些评语,但是我根本无法让这群激动万分的小家伙从自己的日记本上走下来。万般无奈,我只好知趣地拿起同时带回来的那群师范的大孩子的随笔读了起来。随笔都是星期三那天写的,也就是在他们读到这些日记时现场写下的感受。读着,读着,我惊奇地发现了好多我不曾在学生日记中发现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我认为比较差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同学在随笔中写到:“今天我一直被这群可爱的孩子感动着。我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孩子,他们都有这一颗纯洁上进的心,他们都很努力地在自己的日记上记录着童年生活的喜、怒、哀、乐,、很开心地在日记上跟老师、同学交流。尤其是一个叫刘聪的小女孩,让我非常感动。她的学习可能不太优秀,同学和老师

38、也不太注意她的日记,但是我发现她好努力,好努力地想写好每一篇日记。她用心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确实如这位同学所说,刘聪是个学习比较差的孩子,而且在班上人缘不好,好像大家都不那么喜欢她。说实在话,我也很少注意她,因为她在我的印象中很懒,以前经常不完成作业,字也写得很差(我一向有点以字取人)。现在各方面表现好像好一点了,她的日记我也很少认真去读。看到这里,我赶紧走到刘聪面前,拿起她的日记本认真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觉得她的日记好陌生,好像每篇日记都是第一次读到。但是事实又不是这样,因为好多篇日记上都有我龙飞凤舞的评语。,“仔细点,你可以写得更好!”这应该是我随便扫了一眼

39、她的日记以后信手写下的。“我怎么看不明白呀!是老师太笨,还是你没有画清楚?”这是我在她的一篇漫画日记后的评语。我又仔细看看那幅漫画,原来是一个小女孩上课时,老师问她太阳有多大,她说老师说有多大就有多大。漫画上的小女孩在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时,那双眼睛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拜和信赖。漫画画得很好,旁白也很简洁明了。可是,我当时竟然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不是我太笨,而是我根本没有重视过这个孩子的日记。仔细读完了刘聪的日记,我与那位加来师范的同学有同感,这是一个很努力很努力想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的孩子。可惜,我却每天视而不见。由于我的评语的影响,很多同学给她的评语也是轻描淡写,不关痛痒的话语。历来强调大家要多鼓励

40、多欣赏的主张在她日记的评语中一点痕迹都找不到。再读读加来师范的同学给她的评语,我更加惭愧。他们只是在一次阅读后就发现了这个孩子无数闪光的地方,针对她的日记写下了好多好多饱含了鼓励、赞赏的句子,每一句话都打动了我的心。我无言地放下了这本日记,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难道我只对刘聪一个人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吗?不会,不只一个,两个,而应该会是好大一群。因为此时我无法想起那些在我眼里不咋样的学生曾经写下怎样的日记,我更无法回忆起我曾经给他们的日记写下过怎样的评语。于是,我又去看了好几个在我记忆中模糊的孩子的日记,不出我所料,跟读刘聪的日记的感觉基本一样,评语也大同小异。嘲讽、冷漠的语言随处可见,即使是鼓励,

41、也让人感觉不到多少真诚与热情甚至我都不太相信那是我写下的评语。整整一个晚上,大家一直沉浸在兴高采烈之中,我却突然出奇地冷静。也许,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所困惑的:为什么一些学困生在我手中总是不见教育的效果?总是认为自己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总是认为自己对他们付出过不少心血,已经对他们很有爱心了;总是认为因为自己的关爱,他们在班级中比较有地位,过得也比较惬意。其实,我仅仅是把对他们的歧视藏在了自己的心里,根深蒂固对他们的漠视从来没有在我的心里消失过。一句话,我根本没有用心对待过他们。,深入一些,彻底一些,坚持一些,爱孩子就爱得实在一些,真诚一些。否则,请别高谈阔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章评论回复:请

42、别高谈阔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04年11月26日 21:26:07,周积昀爱是一道N项选择题。真诚是爱的底色,情感是爱的外衣。不管选择哪种答案,但如果爱没有底色,不穿外衣,只能是空中楼阁,甚至成虚伪的造作。教育是务实的和具体的,没有做秀的空间。“人”字在汉字里是最简单的一个,但“人”在教育里是最复杂的一种。你的“深入一些,彻底一些,坚持一些,爱孩子就爱得实在一些,真诚一些。”的感悟,致深、致悟,是一种心灵的“鸡汤”,饮之,畅快!思之,我觉得,教育实践、教育改革,存在有本我与现我、新知与旧知、心灵与现实的碰撞,这种碰撞会使人产生疼痛感,那是一种心灵的疼痛,由疼痛而生思想,以思想医治心灵的疼痛

43、,会使人睿智。这也许属于一种“轮回”。教师不是神仙,是人都会犯病,也会犯晕。能自我医治创伤者,既不是神仙,也不是凡人,是智者。回复:请别高谈阔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04年11月27日 0:06:45,范越丽王老师真是一个勇敢的人,敢于解剖自己!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和练笔本,我就没犯过类似的错误?肯定有!我也深深的反省过,但是回复:请别高谈阔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04年11月27日 23:48:49,刘良华读这样的文章,就会立刻知道blog的魅力。,3、特色化所谓特色化,就是要突出教师个人的特色和学校的特色。“试着做特色教师”,“试着办学校特色”,“试着建特色研究”,应该成为

44、校本研训积极倡导的东西。要鼓励在校本研训中大力开发“土特产”,把特色课堂、个性化研究列入常规化管理。,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陵水中山小学郑绪国()今天早上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在电话中反映我校某班把学生按优生和差生分组坐。我听了感到很愕然,在大力提倡尊重学生差异这个课改理念的今天,竟然还有这种现象出现。我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但还是沉住气静听家长的倾诉。“孩子回来说,老师把优生安排在一个组,差生坐一个组。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被安排在差生那个组。在平时玩的时候,成绩好的同学总是说,我们不跟你玩,孩子觉得很不好意思。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趁着那位老师没课的时候,我便找他谈

45、话,谁知老师的说法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只是在这个期末复习时才这样做,目的是为了顾及到成绩差的同学。因为把他们安排一起坐,这样辅导就比较方便。对于差生,可以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让他们赶上来。而成绩好的同学可以自己复习,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实在是没有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恶意,只是想尝试一下因材施教的方法呀。”老师委屈地说。在“快慢班”已经被唾骂为不尊重学生差异的今天,该老师提出他根据本班实际实施因材施教的做法和善意,逐渐熄灭了我心头的怒火。我虽然不肯定他的做法,但也引发了我对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这是我们的师

46、祖孔夫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至今它仍像一颗恒星高挂天空闪闪发光。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特别是像县城重点小学,班班人满为患,教室空气膨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同,层次的学生越来越多。单就传授知识这一点来说,讲深一点的,差生接受不了,势必使差的越来越差;讲浅一点的,优生又没有长进,势必影响优生的发展。全班那么多人,老师不可能下课后个个辅导,时间、精力都不允许,最终造成两头误。因此,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应该把优生、差生分别编班(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我校的做法,我校也没有分快慢班,因为承受不起舆论的鞭挞,也难过人情关,更担心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材施教才能得

47、到真正的落实。但这样做又伤害到差生的自尊心。这如何是好?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真是熊掌与鱼翅不可两得也!在教育经费短缺的今天,实现小班化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大班额中如何找到“因材施教”与“顾及两头”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文章评论回复: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2005年1月13日 13:16:36,任斌强我们也曾有把优、差生分别编班教学的做法,但分班时更多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也就是考试分数吧,这样做确实利于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题目,避免了教师“顾及两头”的时间内耗,分数提高率高,但这种做法不利的是同伴之间缺乏异质互补和交流,我想

48、“因材施教”的“材”应该是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因材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善待、诱导、开启回复: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2005年1月13日 14:30:27,邢益宝这样的做法好不好,我觉得不应忙于下结论。如果只是简单地分组,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情感,希望鼓动学习热情,就显得手法单一了。如果老师还有别的做法,分组只是第一步,还有第二、第三那么,我们可以到老师的课堂上看一看,也可请家长来课堂看一看,前后对比的课堂设计,,是不是合理。然后,再看看前后效果,对比班的效果。我想,在效果面前,大家才无话可说,没有效果,则是出题给大家说。大班额授课,弊病多多,暂时无法改变;困难也多多,相信会有更科学一些的

49、做法。这位老师的做法,首先是个好的尝试,应给鼓励。回复: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2005年1月13日 17:26:26,暂时无名 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够像郑校长那样积极地对自己及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刻的反思,是非常难得的,我很佩服你!我也是一名教师,但是,我最欠缺的就是这一点,看来以后我要请您多多指教了回复: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2005年1月13日 18:44:22,云中漫步新课改提倡对学生要体现人文关怀,教师也是人,我们是否也应考虑一下怎样对老师体现人文关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稍微犯一点错,家长告状、领导批评,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师变得战战兢兢

50、。幸好,郑校长处理这件事情还是比较合理的,真令人心慰。其实,我们不必去追究这位老师是否做得合理,应该说这位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他的动机是好的,我们应该跟这位老师一起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郑校长有何高见回复: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2005年1月13日 21:00:04,郑绪国非常感谢各位同仁热情洋溢的评论。,回复:教育随笔之六-都是因材施教惹的祸?,2005年1月14日 0:00:44,周积昀咳!难受。我们的老师同志们,在种种要求和责难的挤压下,没有多少空间了,几成压缩饼。我很欣赏郑校长的理性。教育应该是什么?也是一种有种答案的开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