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45973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安全性争议.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转基因食品很安全,有助于农业生产。减少杀虫剂的用量,环境保护 转基因食品不会危害人的健康。,1.转基因食品评价和检测,世界不需要转基因食品,基因工程并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现实 害虫会产生抗性。转基因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变应原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科学的角度看现在所做的是非自然的。,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和有争议的问题,食品营养品质改变 抗生素抗性潜在毒性 食品中潜在的过敏原 环境问题:基因意外地转移到野生植物 对未知物的恐惧 与宗教、文化、和伦理学的相关问题其它有争议的问题,转基因小麦对人和环境不构成安全性风险,瑞士Zurich市联邦技术研究所,2004年3月-7月间,Lind

2、au进行的转基因小麦大田试验,旨在测定转基因小麦对黑粉菌的抗性。KP4基因可使小麦提高10%的抗性,花粉传播和土壤分析证实,转基因小麦对人和环境不构成安全性风险。,国外食品的评价概况,1993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专家组提出“实际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概念。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欧洲分会1996年提出以“等同性和相似性定标法”(SAFEST)来确定一个GM食品的实际等同性。FAO/WHO 1996年确认了1990年会议提出的“基本等同”概念。,“实际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ance),即一个食品经化学鉴定与其亲本作物“

3、实际等同”就被认为无新的健康危险性,不必要再进行膳食摄入量以及营养学和毒理学评价。如果一种转基因食品与现存的传统同类食品相比较,其特性、化学成分、营养成分、所含毒素以及人和动物食用和饲用情况是类似的,那么它们就具有实质等同性。,科学家提出疑义,认为这种衡量方法似乎合理且简单,但仅仅采用了化学方法而放弃了包括生物、毒理和免疫学的其他检测方法,结果可能有局限性。同样在基因、化学组成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清楚的。从GM食品的化学组成无法预测其生化及免疫作用。,MarkTester建议按转入基因的来源将食品分成三类:,类:从动物或微生物来源的基因插入植物中(wild transfer)类:植物种系间基

4、因移动(close transfer)类:和以已存在于植物基因组的基因表达水平或方式传递的基因(twaeking)。按上述分类,对第、类GM食品可以用“实际等同性”方法处理,对第类需进一步检测。,转基因食品致敏性的评价方法,按食品作物的基因来源可分为三类:常见的过敏食物、不常见的过敏食物或其他过敏原及非过敏食物。,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程序,新基因产品的特性的研究;分析营养物质和已知毒素含量的变化;潜在致敏性的研究;转基因食品与动物或人类的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进行基因交换的可能及其影响;活体和离体的毒理和营养评价。,评价原则和方法的局限,实质等同性的概念局限性 全食物(whole food)饲喂研

5、究的局限性,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和有争议的问题,在转基因生物中,由于外来基因的插入,宿主原来的遗传信息被打乱,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的效应:(1)位置效应:(2)干扰代谢作用: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不仅在过敏性、毒性、致癌性、食品营养品质改变以及环境等方面有争论,而且还有由标签问题引发的争论和其它有争议的问题。,影响转基因食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转基因食品以非传统和非常规方式生产,会破坏自然的食品构成体系,造成基因系统的紊乱,从而危及人的健康,其中也包含着宗教因素;二是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检测机制尚不十分健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人们所推测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还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解释;三是

6、掺杂着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冲突。,转基因食品的总检测中心设在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2.GMF的标记,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2001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现在全球除美国外,已有113个国家(包括中国)签署了议定书。根据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今后缔约国在向他国出口转基因产品时,进口国有知情权。,反对普遍用标签,理由如下:第1,标签给食品打上生物技术产品的烙印,无意中会迷惑或误导消费者,在潜在安全性风险方面警告消费者,会把购物者吓跑。第2,用标签的办法在实际上也难以贯彻,因为用作配料、食品或饲料的食品,不论重复用了多少次,在所有的食品链中都要保留标签,显然是不现实的

7、。第3,食品用标签说明的成本可能较贵,也将转嫁给消费者。,欧美日转基因食品的标志方法,不同情况 美、加 欧盟 日本成分上明显属于转基因食品 有义务标识和天然品的成分相同但 无需标记 遗传基因或蛋白质 有义务标识可以荐椎原料是转基因作物 存在时有义务标识无法检验出转基因作物 无需标记特有的蛋白质或遗传基因,毒理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经口急性毒性:LD50,联合急性毒性。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3.毒性试验,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凡属我

8、国创新的物质一般要求进行四个阶段的试验。凡属与已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并允许使用者)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类似物,则根据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结果。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以下简称日许量)者,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安全系数,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鉴于动物、人的种属和个体之间的生物特性差异,一般采用安全系数的方法,以确保对人的安全性。,安全系数,通常对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资料的安全系数为100。这包括人与实验动物种属差别的10倍包括毒物动力学的100.4(即2.5)倍与毒效动力学的100.6(即4)倍和人群个体差异的10倍包括人群毒

9、物动力学与毒效动力学的各100.5(即3.2)倍差异。,急性毒性试验,如LD50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则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不再继续其他毒理学试验。如大于10倍者,可进入下一阶段毒理学试验。凡LD50在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左右时,应进行重复试验,或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根据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原则是:1最大无作用剂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2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经安全性评价后,决定该受试物可否用于食品。3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

10、。,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人的可能摄入量:人体资料: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资料: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代谢试验的资料:综合评价:评价的依据不仅是科学试验资料,而且与当时的科学水平、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因素有关,毒性试验类型,1.急性试验(一次暴露或剂量)(a)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b)急性生理学变化(血压、瞳孔扩大等)2.亚急性试验(连续暴露或每日剂量)(a)3个月持续时间(b)2个或2个以上的试验动物(一种非啮齿动物类)(c)3个剂量水平(至少)(d)按预期或类似途径处理(受试物)(e)健康评价,包括体重、全面身体检查、血液化学、血液学、尿分析和功能试验 3.慢性试验(连续暴露或每日剂量)(a)2年持续时间(至少)(b)从预试验筛选两种敏感试验动物(c)2个剂量水平(至少),(d)类似接触(暴露)途径处理(受试物)(e)健康评价,包括体重、全面检查、血液化学、血液学、尿分析和功能试验(f)所有动物全面的尸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4.特殊试验(a)致癌性(b)致突变性(c)致畸胎性(d)繁殖试验(e)潜在毒性(f)皮肤和眼睛刺激试验(g)行为反应(Sanford AMiller,1992),毒性评价阶段和试验项目,急性毒性LD50的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