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3392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截污管网完善工程自然灾害防范和救援措施1.L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在雨季安排专人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1. 2.建立健全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1 ,将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落实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抢险救灾队伍并签订协议,每年雨季前要进行一次救灾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

2、、自救能力。2 .发生因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淹井险情后,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3 .要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大型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L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针对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等灾害引发的事故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工作职责:(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的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

3、止。(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的上报。(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其相关数据。1.4.发生自然灾害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一、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常规避灾措施经验表明越是长时间未暴发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其危险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当处于长期未暴发的泥石流沟威胁区或正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区时,应高度警惕。通过预测、预报确定为山体滑坡、垮塌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需要对矿区内人类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应制订和执行必要的疏散计划,按轻重缓急次序将人员及有关重大设施逐步迁移到安全区内

4、(能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者除外),常规避灾计划需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和执行。要想成功避灾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滑坡隐患区附近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矿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原则上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离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要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要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理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3)预先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

5、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的负责人。(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既可方便群众生活又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自然灾害较白天发生的损失更大。因此,特别是雨季的夜晚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二、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紧急避灾措施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短期预报或警报,某区域即将在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发生一定规模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

6、流、暴雨洪水时,要应对被危害区居民及设施应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其疏散避灾计划内容包括:(一)疏散区包括灾区及受影响的所有范围;(二)疏散时间10分钟;(三)疏散交通运输工具为现场所能利用的所有工具;(四)疏散路线安排:由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开阔地带转移。撤退灾区人员(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急时撤到安全地点。(2)救灾时,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难人员,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3)避灾时,人员在救灾负责人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按指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撤离时,要至少两个人一组同行,不准单独行动。避灾措施一般要建立临时躲避棚,躲避棚的位置要避开

7、沟道凹岸或面积小而又低平的凸岸及陡内峻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高于10米的阶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滑;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二小时以后方可返回住地,切忌雨小或刚停时即返回矿区;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意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马上就要到来,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避灾时应注意: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侧山坡距,但不要停留在凹处。三、抢险救灾措施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或暴雨洪水发生过程中,对遭受危害的人与动物应进行抢救,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序,其内容包括:(一)组织抢险专业队伍;紧急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使之排除险情;(二)对受灾人员的紧急救护和安置;(三)密切监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或洪水的发展动向,严禁灾害重复出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或洪水发生过后,对灾区应立即进行救灾工作1.5.应急预案针对工地实际情况,可能发生高空坠落、土方塌方、触电、擦伤、及自然灾害等伤情,现场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并配备常用药品指定好救护用车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保护事故现场,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迅速将伤员送至就近的医院救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