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5842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信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V1.3_20190110.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ANGFOR一深信服科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二三年八月目录一、建设背景61. 1政策背景61.2智慧校园特征71.3建设目标81.4建设原则81.5建设任务91.5.1 建设智赛学习环境91.5.2 构建知识共享服务体系111.5.3 5.3开展以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智卷应用121.5.4 智慧型人才培养141.5.5 特色创新151.5.6 可持续发展机制15二、智慧校园建设内容172.1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172.1.1光纤接入172.1.2校园网络172.1.3数据机房172.1.4硬件配置172.2健全学校业务支撑体系182.2.1用户界面集成182.2.2应

2、用服务集成182.2.3业务流程集成182.2.4信息资源集成192.2.5开放接口服务192.2.6安全监管服务192.3创新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192.3.1智慧教学应用系统192.3.2智急学习应用系统202.3.3智慧资源应用系统202.3.4智慧评价应用系统202.3.5智舞管理应用系统21三、基础网络设计方案223.1建设目标223.2基础网络架构223.3有线网络设计243.3.1架构设计243.3.2新型边界安全,建立校园网安全屏障253.3.3可视化管理,极简化运维273.4无线网络方案设计293. 4.1校园多场景设计294. 4.2安全的无线认证设计315. 4.3无线网运

3、维管理方案设计326. 4.4高可靠性、扁平化设计,减少运维工作333.4.5移动APP,随时随地进行网络管理34四、智慧校园物联网354.1系统概述354. 1.1物联网教室建设背景354. 1.2物联网教室核心建设意义354. 1.3本次建设范围364. 2物联网教室方案设计374. 2.1整体架构374. 2.2各子系统介绍374.3物联平台特色474. 3.1管理简单化474. 3.2数据可视化484. 3.3策略智能化507. 3.4大屏成果化51五、网络安全规划与方案设计538. 1总体设计目标539. 2aBos一体机架构设计535.2.1IPSECVPN555.2.2上网行为管

4、理555.2.3下一代防火墙575.2.4广域网加速605.2.5SSLVPN615.3 数据库审计系统615.4 隐藏威胁感知探针625.5安全态势感知平台635.5.1全网安全态势感知635.5.2业务外联分析635.5.3失陷业务检测645.5.4全网业务资产可视化645.5.5全网业务访问关系可视化655.5.6内部攻击可视化655.5.7违规操作可视化665.5.8异常行为可视化665.6中小学行为感知平台665.6.1全网上网态势分析675.6.2其他定制化行为分析675.7安全设备统一管理、统一存储.685.8全网实名认证685. 9网站安全监测与预警695 .9.1对外业务服务

5、696 .9.2门户网站安全检测70六、智慧校园云平台详细方案设计736. 1整体方案设计736.2云平台部署规划746.3智慧校园云数据中心资源池设计.746.3.1计算资源池设计746.3.2存储资源池设计776.3.3网络资源池设计806.4智慧校园云安全整体设计846.4.1网络安全设计846.4.2应用安全设计866.4.3数据安全设计876.5智慧校园云备份系统设计886.6智慧校园云管理平台设计906. 6.1云管平台特性介绍90七、智慧校园桌面云建设方案967.1云计算机教室967. 1.1场景分析967. 1.2推荐方案977. 1.3价值收益977.2教师云办公与教学987

6、. 2.1场景分析987. 2.2推荐方案997. 2.3价值收益997.3产品组件介绍1007.3.1硬件平台1007.3.2软件平台1017.4111777深信服桌面云方案特点与优势.IOl1.1 1优质上机体验IOl1.2 流畅视频播放1011.3 外设完美兼容1021.4 离线屏幕广播1021.5 移动课堂与办公1021.6 稳定可靠云架构102八、效果展示1038.1 学校行业画像展示1038.2 运维画像展示1038.3 3全网安全态势感知104九、建设清单105一、建设背景1.1政策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

7、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更加贴近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融入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为教育改革发展增添动力与手段。要在“十二五”工作基础上,由点及面、由单项工作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应用,使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

8、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为广大师生、管理者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发展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推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9、,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充分彰显。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利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能力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

10、、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I,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

11、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阶段。建设智慧校园,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学校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1.2智慧校园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

12、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yr/向智健泛在 hk)J,JK用号M jfttt*j* NM) JMMt化个IraM -图1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1.3 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

13、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

14、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1.4 建设原则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进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

15、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应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教育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1.5建设任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

16、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图2智慧校园系统框架图其中智慧学习环境是基础,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是关键,智慧应用是核心,特色创新是标志,师生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保障,进而形成开放的现代校园生态。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1.5.1建设智慧学习环境以感知、识别、联结为主要特征,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技术形态;以智能工具、知识库和社交网络为要素,构建智慧校园的虚拟空间,实现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形成“可感知、可分析、可干预、可自愈”的新型学习环境。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5.1.1建设移动物联的校园网推进校园网络扩容提速,实现网

17、络服务全覆盖,满足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要求。接入区域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K)M。以WiFi或4G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推进无线校园建设,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智能终端建设物联校园,为智慧教育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1.5.1.2建设智慧教室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在全面实现每个教室拥有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给每个教室配备即时反馈系统,为教师配备移动教学智能终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

18、校逐步为学生配备移动学习终端,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移动教学终端比例不低于1:1,即时反馈系统教室配备率达100%,学生拥有移动学习终端的比例逐年增大,全面实现互动教学常态化。1.5.1.3建设泛在学习中心以人工交互、三维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和模式识别技术等为基础,推进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教学功能场室的升级改造,配备先进的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建成面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把非

19、正式学习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拓展学校的公共空间,打破固定功能的设计思维,将学校整体作为学习空间进行重新设计,打造成数字化学习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等共建学习体验中心,支持学生参与并进行高水平的项目学习、体验学习。1.5.1.4构筑智能安防校园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可以通过安全网关、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等工具实现对师生上网行为的管理,对师生的网站访问情况进行控制与审计,实现网络应用的“可管、可控、可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

20、访客管理等统一管理利控制。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应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1.5.2构建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智慧校园需要构建互连互通的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体系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创建协作学习社群,为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有力支撑。1.5.2.1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区域教育云,全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各类信息化平台和资源无缝融入教师、学生、家长个人空间,个人空间集成了教与学、资源应用、交流协作与个性化展示等功能,成为进入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教师个人空间融入

21、智慧学习平台,便于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教与学行为分析系统实施精准教学,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个人空间融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在线学习、学习分析、资源推送、协作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鼓励家长开通网络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学校进行即时沟通,并通过家长空间获得更丰富的家庭教育服务。1.5,2.2提供体系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采用“共享、购买、自建”策略,实现省、市、县(区)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通过省、市教育资源云或公共服务平台,获得基础性数字

22、教育资源服务。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结合学校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引进或自建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在线课程、生成性数字教育资源,逐步形成校本知识库。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化,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实现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满足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1.5.2.3构建协作学习社群依托网络学习空间,结合教与学需要,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社群、教学社群、教研社群等。各类社群的建设要突破传统学校、班级、小组的物理空间限制,根据师生项目、任务、兴趣等组建社群,形成同伴互促、协同发展的协作教育共同体。要引入外部专家、专业人员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专业性引领。1.5.3开展以模式

23、创新为核心的智慧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智慧校园的作用与功能要体现在学校的各项业务之中,要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展现智慧校园整体效能。1.5.3.1开展智慧教学应用基于智慧校园,变革教与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对课程设置、实施、评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和“伴随式”数据收集,运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行为记录、分析和诊断,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提供教育资源的适配性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综合

24、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中心等开展智慧教学,将课堂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可视化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等,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基于支持020模式的在线学习系统和智能学习终端开展泛在学习、体验式学习、远程协作学习、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型开放学习。1.5.3.2开展智慧教研应用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运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行为记录、分析和诊断,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开展反思性教研。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诊断、分析,为教师提供差异化、按需的专

25、业培训和指引,实现精准教研。基于知识管理的教研协作系统,构建基于项目、兴趣的教研协作社群,促进教师群体成长。1.5.3.3开展教育治理应用利用区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或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建立实名制管理网络空间。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市、(县)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建立或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平安监测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校园能耗监管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师生成

26、长分析系统,实时动态分析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实现科学决策。1.5.3.4开展智慧评价应用基于智慧校园开展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采用“共性+个性”的模式,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进行评价内容、方式的定制服务,利用交互技术、传感器、移动终端等实现教与学过程行为的“伴随式”数据收集。基于数据提供可视化的评价信息服务,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按照国家与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1.5.3.5开展智慧服务应用用专用APP和微信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

27、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利用新媒体,即时向校内外发布学校开展的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开设家长学校,利用家校协同社群,拓展教育渠道,实现社会共育、家校共治。1.5.4智慧型人才培养智慧校园建设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1. 5.4.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协同发展、创造性学习。能使用相关任务管理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自我评价等。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能够自

28、觉、主动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建模工具、协作社群和创新实验室进行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实现创造性学习。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不沉迷网络游戏与网络社交,自觉规范网络行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2. 5.4.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教学、课程和学生发展放在信息时代社会文化情境下重新设计和实施,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

29、业发展。能使用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进行学生个性化和群体发展诊断、分析,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综合运用互动教学系统、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中心等开展教与学活动,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与学方式,构建智慧课堂。成为创造性学习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能够设计、实施和运用多元化评价,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能利用互动教研服务、教师培训服务和协作社群,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与专家和同行互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

30、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不沉迷网络游戏与网络社交,自觉规范网络行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1.5.5特色创新智慧校园中,教师与学生的使用体验和智慧校园的改进与创新相互融合,实现学校特色创新项目的培育与推广,形成创新的校园文化。1.5.5.1培育特色创新项目承担市级以上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改革项目或科研课题,参与高校、政府、信息化企业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在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创新,取得创新性成果,并有一定范围知名度。1.5.5.2开展创新推广学校特色创新项目成果在校内广泛应用,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

31、在校外有示范辐射,形成创新扩散效应。学校建有的特色生成性资源、特色在线课程及独立开发的特色应用系统或工具在县(市、区)以上共享,创新应用教师团队承担县(市、区)范围内培训和教学改革示范,并在市级以上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1.5.6可持续发展机制智慧校园是基于新技术、新思维构建的新型校园形态,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强有力的领导与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开放的专业服务机制,以及完善的投入与保障机制,是智慧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5.6.1建立健全领导与决策机制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具体可行、特色鲜明。成立以一把手领导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

32、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由校级领导担任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首席信息官),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协调,对智慧校园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1.5.6.2建立专业服务机制学校设立智慧校园协同创新中心,引入教育心理、学科教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融合本校创新应用教师团队,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和评估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1.5.6.3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要建立鼓励参与和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专业培训、项目平台、评优评先、奖教奖学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创新。鼓励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特色项目和创新应用教师团队创新推广和示范辐射

33、的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更好地利用智慧校园为学校和区域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1.5.6.4完善投入和安全保障机制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规范BYOD(自带设备)、社会资金、智慧校园专项资金、第三方资源与服务的准入、管理和使用,健全智慧校园网络和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位。二、智慧校园建设内容2.1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

34、量和容量的要求。2.L1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IoM以上。2.L2校园网络校园网应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和教学等功能要求,网络服务在办公区域和教学区域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2.1.3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校区还应构建安防控制机房,用于校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监控。安防控制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2.1.4硬件配置基础硬件配置应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所有班级教室

35、和功能教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教室数不少于学校所有教学班级数的1/3,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特色功能实验室等特色教学环境。2.2健全学校业务支撑体系校园应结合智慧校园整体规划,规划应用支撑系统。总体架构应保障系统与系统间的交互性与开放性,达到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的三跨能力。在不需要修改智能感知层和学校应用服务软件等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的条件下,在用户界面、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等多层次实现集成。包括六大功能模块。2.2.1用户界面集成统一用户权限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搜索引擎等。提供对多种客户端设备

36、的支持;提供与底层认证服务、授权服务、加密服务、签名服务等的调用;提供对于应用服务、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于服务元数据、流程元数据、信息元数据的搜索功能。实现各类应用服务的入口统一和一云多屏。2.2.2应用服务集成统一消息服务、统一日志服务等。能按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应用功能的封装,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耦合程度、不同效率要求的应用集成需要。实现校园内安防、智能卡、二维码标示、楼宇自控等数据采集智能感知层的应用集成。2.2.3业务流程集成统一工作流引擎等。提供动态监控和可视化与互动功能;可实现常规业务流程的定制要求,并能提供相关的工具组件,支撑常规流程的设计、调试、部署、变更等功能。2.

37、2.4信息资源集成内部数据传输和交换、统一数据存储等。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与连接,包括关系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以及XML文档等非结构化的数据,在这些数据源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视图,提供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复制与数据迁移。2.2.5开放接口服务统一基础数据标准、统一开发接口等。提供各个层次面向外部的标准化交互接口,包括消息传递的格式、传输协议和位置等。统一接口应实现技术中立,可选用XML、JCA.WebService、BPEL4WSXPDL等主流技术。2.2.6安全监管服务统一安全监管服务等。建立完整的安全架构,其中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安

38、全要求;提供统一监管服务管理,基于应用日志和系统日志等提供应用安全服务;提供统一安全机制管理,可以支持CA、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多种安全措施,并可以与统一身份认证相结合。2.3创新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2.3.1智慧教学应用系统智慧教学是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利用各种先进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智慧教育应用系统,教师可以实现:登录教师空间,动态获取系统推送的优质教学资源;快速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网络备课;根据学习者特征,进行快速分组,组织课堂协作学习;灵活控制学习终端,实时向学生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批改和自动分析,全

39、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数据,开展针对性教学;实时了解班级学生出勤状况;及时与家长、同事、校领导沟通交流;加入教师社群,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构建线上线下教研互动新模式。2.3.2智慧学习应用系统智慧学习是在智慧环境中开展的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通过智慧学习应用系统,学生可以实现:登录个人学习空间,动态获取系统推送的个性化、优质学习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及时获得学习的评价反馈信息,弥补自身知识缺陷;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存入电子学档,开展发展性评价;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解决学习

40、、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支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2.3.3智慧资源应用系统数字教育资源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与开发,支持教学活动开展,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正版教材及课程资料。通过智慧资源应用系统,可实现: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充分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各类教育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师生既可以进行自主快捷检索,又可获得资源平台推送的资源信息,实现准确定位和精准

41、推送;在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更新、增减,使资源库得以不断优化、不断发展。2.3.4智慧评价应用系统基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大数据,通过智慧校园集合整合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智慧评价。通过智慧评价应用系统,可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2. 3.5智慧管理应用系统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能班牌、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

42、、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融合建成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学校综合管理、教务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功能,并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所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三、基础网络设计方案3.1建设目标 有线网络全覆盖有线网络作为基础数据通信网络,在现代化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办公桌前、会议

43、室中、教学中,都需要通过有线网络获取各种网络服务。尤其是在校园应用业务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基础网络建设的愈加健壮,将极大程度的提升网络访问质量,有效提升办公、业务效率。 无线网络无缝覆盖目前学校无线网络建设目前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未进行统一的无线网络建设。近年来,学校希望推进无线校园网络建设,每间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教室办公室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无线热点覆盖主要教学场所,为移动学习提供环境支撑。 上网安全有保证应上级要求各个学校应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继续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工作。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学校,都希望校园网络有全面的安全保障,防止因重教学资料外泄或者丢失,而造成严重的教

44、学事故。本次建设的有线无线网络将遵循“高安全”的建设标准。 运营维护便捷传统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普遍落后,设备老化、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学校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急需要简化网络结构,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建设成本、运维成本。本次建设的有线无线网络将遵循“易管理”的建设标准。3. 2基础网络架构根据XXXX实际业务分布与主流有线无线网络架构,本次XXXX基础网络架构如下:有线与无线网络拓扑规划从整体架构上来看,aBos一体机位于网络出口层,可通过软件方式开通上网行为管理、防火墙,保障全网整体安全;同时,以软件方式,开通信锐网络控制器,网络控制器内置有线无线二合一管理平台,即通过aBos内置的信锐网

45、络控制器实现有线网、无线网的统一管理。就有线部分而言,所有接入层交换机千兆光纤上联楼栋汇聚交换机(分为无线汇聚与有线汇聚),汇聚交换机采用MTag堆叠技术,进行冗余设计;汇聚交换机通过光纤网络上联接入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亦进行冗余设计,保障整网稳定性。全网采用信锐智能交换机组网,包含:智能PoE交换机、智能2/3层接入交换机、智能汇聚交换机、智能光核心交换机。通过可视化、极简化的操作方式,极大程度降低运维难度。这种分层的网络架构,可以保证根据的业务需求,分别对不同层次进行扩容就无线部分而言,无线管控平台内置于aBos一体机内,可实现对校园全网AP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安全准入、数据加密、

46、安全隔离、三层无缝漫游等丰富的应用功能。无线AP主要负责接入网络部分,将AP部署在所需无线覆盖区域内,物理分布在教学区、办公区、多媒体教室、食堂等,各覆盖区域内AP通过有线连接至POE交换机。3. 3有线网络设计3. 3.1架构设计3.3.Ll核心层设计核心层交换机部署在校园中心机房中,汇聚各楼宇/区域之间的用户流量,提供三层交换机功能,必须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交换和路由快速收敛,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易扩展性等。对于校园网核心层,应该在提供大容量、高性能L2/L3交换服务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融合了硬件IPv6,可为学校构建融合业务的基础网络平台,进而帮助用户实现IT资源整合的需求。所以建议

47、核心层采用双机冗余备份的方式构造,消除单点故障,设备的关键部分采用冗余模式。从而实现整个骨干网络的高可靠性。骨干层建议采用1G/10G链路互联,达到高带宽、高转发性能的效果。本次建议采用信锐的RS6500高性能光核心交换机构造核心层,实现高性能的骨干网络。RS6500支持大容量、高转发性能,完全能够满足各网络的数据转发。3. 3L2汇聚层设计汇聚层交换机的重要性也是比较高的,一般部署在楼宇独立的网络汇聚机柜中,汇聚接入交换机的流量,般提供三层交换机功能,汇聚层交换机作为各楼栋局域网的网关,终结网内用户的二层流量,进行三层转发。当路由协议应用于这一层时,具有负载均衡、快速收敛和易于扩展等特点,这一层还可作为接入设备的第一跳网关,能够承载校园融合业务的需求。汇聚层与核心层共同组建成骨干网络,所以汇聚设备的性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建议采用1G/10G的链路互联,达到千兆/万兆骨干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